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03673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改善导电端子固定结构的电
连接器技术背景
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现有技术请参2007年2月1日公告的中国台湾专利 第306723号,该专利现有技术揭示了一种同时符合串行高级技术附件(SATA, 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Attachment)规格与通用串行总线(USB,Universal Serial Bus)规 格的插座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壳体、固定于该绝缘壳体的多根第一导电端子与多 根第二导电端子。该绝缘壳体包括直立的后壁、由后壁垂直延伸的侧壁、由后壁向前延伸的 顶壁与底壁、及由该等壁围成的插槽部,一个舌片自后壁向前延伸并位于插槽部内。该绝缘 壳体还包括由底壁反向延伸出后壁的三个分隔壁。该分隔壁之间及分隔壁与侧壁之间形成 第一固定槽,并且各分隔壁上设置有第二固定槽,该第一固定槽比第二固定槽深。第一导电 端子与第二导电端子呈内、外两排分布,各导电端子包括固定段、由固定段的前端延伸至舌 片的接触段、由固定段往后再往下形成的焊接段。第一导电端子的焊接段固定于第一固定 槽,第二端子槽的焊接段固定于第二固定槽。 该现有技术的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端子的焊接段分别由绝缘壳体的第一固 定槽与第二固定槽进行分隔并固定,由于绝缘壳体的宽度受业界规格限制,分隔壁上设置 第二固定槽会降低该分隔壁的强度,在第二导电端子安装至绝缘本体时第二分隔壁容易开 裂而无法有效固定,导致产品不良率高。 因而有必要对该现有技术进行改进,设计一种能有效固定导电端子并且产品不良 率较低的电连接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固定导电端子并且产品不良率较低的电 连接器。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本 体、固定于绝缘本体的第一导电端子与若干第二导电端子,该绝缘本体设有若干分隔壁,相 邻分隔壁之间形成固定槽,各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端子分别包括用以与配合连接器连 接的对接部、用以安装至一主电路板的安装部、由安装部延伸并收容于固定槽的固定部、及 连接对接部与固定部的连接部,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端子的安装部呈两排分布并且在 分布方向上呈交替状,第一导电端子的固定部为一弯曲,并且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端 子的固定部位于同一固定槽内。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第一导电端子设置成弯曲状的固定
部,使得第一导电端子与相邻第二导电端子的固定部可以位于同一固定槽内,其可以在绝 缘本体有限的宽度内减少分隔壁的数量,增强分隔壁的强度,进而有效固定导电端子、降低产品不良率。

图1为符合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另一立体分解图。 图4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局部立体图。 图5为图4所示电连接器的局部的立体分解图。 图6为图4所示电连接器的局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符合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00为一通用串行总线(USB) 连接器与一网络连接器(RJ45)堆叠的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基体1、安装至 绝缘基体1的RJ45端子模组2与USB端子组3、插入绝缘基体1的内遮蔽片4、组合后包覆 绝缘基体的前遮蔽壳体5与后遮蔽壳体6。 请参阅图2至图4所示,绝缘基体1包括前端面11、与前端面ll平行设置的后壁 12、由前端面11垂直向后设置的顶壁13与底壁14及侧壁15。绝缘基体1也包括一个中间 壁16,该中间壁16将后壁12、顶壁13、底壁14与侧壁15围成的空间分隔成一个USB对接 空间101与一个RJ45对接空间102, 一舌板17自后壁12延伸于USB对接空间101内,该舌 板17用于固定USB端子组3的一部分。两个侧壁15与顶壁13交界处形成一狭槽103,该 狭槽103用于收容内遮蔽片4。后壁12与侧壁15在绝缘基体1的后侧形成一后容置空间 104,该后容置空间用以容纳RJ端子模组2与USB端子组3。后壁12上设置有两排端子孔 121,该端子孔121与USB对接空间101连通以供USB端子组3穿设而延伸至舌板17。后 壁12在端子孔121下方也设有一开槽(未图示),该开槽供RJ45端子模组延伸至RJ45对 接空间102。两个侧壁15分别在其下部位置处开设有卡持开口 151,并且其中一个侧壁15 在其中间位置设有另一卡持开口 152。 请参阅图3至图6所示,RJ45端子模组2包括一端子座21、固定于端子座21上的 内置电路板22与八个RJ45端子23。端子座21与绝缘基体1 一起构成一绝缘本体,该端子 座21包括安装壁211、与安装壁211垂直的挡壁212、由挡壁212顶端垂直延伸的舌片213, 安装壁211上设有一凸起214。内置电路板22上安装有若干信号处理元件(未标示),该内 置电路板22抵靠于挡壁212,并包括延伸出挡壁212的一排焊接孔221及一卡扣部222,该 卡扣部221与安装壁211的凸起214在RJ45端子模组2安装至绝缘基体1后分别收容于 卡持开口 152U51内。八个RJ端子23分别包括穿设焊接孔221并进行焊接的焊接部231、 固定于舌片231上的固定部232、及由固定部232呈一定角度延伸至舌片231下方的对接部 233。 请参阅图3至图6所示,以下详细介绍端子座21安装壁211的结构。安装壁211 在其后端形成有四个分隔壁215,相邻分隔壁215及分隔壁215与安装壁211的其他部分 之间形成固定槽216。各分隔壁215包括两个侧面217及一个底面218,两个侧面217结构 相同,此处仅其中一个侧面217进行介绍。侧面217包括形成阶梯状的四个台阶面217a、217b、217c、217d,相邻两个分隔壁215的两个相对侧面217之间的距离随阶梯面217a、 217b、217c、217d逐渐增大,因而形成固定槽216由内窄外宽的形状。分隔壁的底面218也 包括形成阶梯状的两个台阶面218a、218b。 在本实施方式中,侧面217与底面218分别包括四个与两个台阶面,但本发明创作 的保护范围不应受到此台阶面数量的限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侧壁217也可以只有两个台 阶面或者有更多的台阶面,底面218也可以有更多的台阶面。 请参阅图3至图6所示,USB端子组3包括呈现上下两排分布五个第一导电端子 31与四个第二导电端子32,并且第一导电端子31与第二导电端子32除固定部313、323外 的其它部分311、312、314均在分布方向X上呈交替状。第一导电端子31包括延伸至绝缘 基体1舌板17的对接部311、可安装至一主板(未图示)的安装部312、由安装部312延伸 并固定于固定槽216的固定部313、及连接固定部313与对接部311的连接部314。该第一 导电端子21的固定部313呈一弯折状,该固定部313包括连接安装部的第一弯折部313a、 连接至连接部314的第二弯折部313b,其中第一弯折部呈一直角状。第二导电端子32包括 与第一导电端子各部分311、312、313、314相对应的对接部321、安装部322、固定部323及 连接部324,第二导电端子32与第一导电端子31的结构基本相同,两者的差异在于第二导 电端子32的固定部323呈直条状。第一导电端子31与第二导电端子32的固定部313、323 上均设置有若干凸起315,该凸起315可以与固定槽216干涉配合。 电连接器100在组装过程中,先将RJ45端子模组2安装至绝缘基体l,端子座21 的舌片213穿过绝缘基体1后壁12上的开槽(未图示)延伸至RJ45对接空间102,此时 RJ45端子23位于RJ45对接空间102内。端子座21的凸起214与内置电路板22上的卡扣 部221分别卡扣至绝缘基体1侧壁15的卡持开口 151、152,从而将RJ45端子模组2固定于 绝缘基体1。然后将USB端子组3安装至绝缘基体1与端子座21,五个第一导电端子31与 四第二导电端子32呈上下两排并且除固定部313、323外的其它部分311、312、314均在分 布方向X上交替分布,第二导电端子32位于第一导电端子31的下方并先于第一导电端子 32安装,此时端子座21与绝缘基体1构成一绝缘本体(未标号)。在本实施方式中,绝缘 基体1与端子座21构成一绝缘本体,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绝缘本体也可以一体成型。USB 端子组3第一导电端子31、第二导电端子32的对接部311、321自绝缘基体1后壁12的端 子孔121延伸至USB对接空间101,对接部311、321分别固定于舌板17的上、下表面(未图 示)以与对接连接器连接。第二导电端子32的固定部323收容于固定槽216内,并该固定 部323与分隔壁215的侧面217的阶梯面217a相抵接,即该固定部323位于收容槽216最 窄处。第一导电端子31的固定部313位于收容槽216较宽处,该固定部313与分隔壁215 的阶梯面217c相抵靠,并由阶梯面217c、217b形成的台阶(未标号)限制固定部313向收 容槽216的较窄处移动,从而防止第一导电端子31的固定部313与第二导电端子32的固 定部323短路。同时固定部313的第一弯折部313a抵靠于底面218两个阶梯面218a、218b 形成的台阶(未标号)。除多出第二导电端子32的一个第一导电端子31单独固定于一收 容槽216内外,第一导电端子31的固定部313与相邻的第二导电端子32的固定部323位 于同一收容槽内。接下来将内遮蔽壳片4安装至绝缘基体1的狭槽103,该内遮蔽片4上设 有两个弹片41,该弹片41延伸入USB对接空间101以起到固持对接连接器的作用。最后将 前遮蔽壳体5与后遮蔽壳体6安装至绝缘基体1 ,两遮蔽壳体5、6相互扣合包覆盖绝缘基体
5l,从而起到抑制外部噪音对内部信号传输造成影响,也可以防止电连接器100内部噪音影 响外部电子元件或设备。 在本实施方式中,USB端子组3第一导电端子31与第二导电端子32呈上下两排 并且在分布方向X上交替分布,第一导电端自31的固定部313设置成弯曲状,可以使得相 邻两个第一导电端子31与第二导电端子32的固定部313、323固定于同一收容槽216内。 由于业界规格的限制绝缘本体(由绝缘基体1与端子座21构成)的尺寸一定,通过第一导 电端子31的弯曲状设计可以减少收容槽216的数量,增加分隔壁216的强度,进而可以保 证导电端子31、32固定的稳定性、降低产品不良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USB端子组3第一导电端子31、第二导电端子32的对接部311、 321分别固定于舌板17的上、下表面(未图示)。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对接部311、312也可 以位于舌板的同一表面,而符合业界标准USB 3. 0规格。
权利要求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本体、固定于绝缘本体的第一导电端子与若干第二导电端子,该绝缘本体设有若干分隔壁,相邻分隔壁之间形成固定槽,各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端子分别包括用以与配合连接器连接的对接部、用以安装至一主电路板的安装部、由安装部延伸并收容于所述固定槽的固定部、及连接对接部与固定部的连接部,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端子的安装部呈两排分布并且在各排分布方向上呈交替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固定部为一弯曲状,并且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与相邻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固定部固定同一固定槽内。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分隔壁包括与一主电路板相对 的底面、与底面垂直的侧面,该侧面包括呈台阶状的第一台阶面与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二导 电端子的安装部与第一台阶面相抵靠,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安装部与第二台阶面相抵靠。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形成一台阶,所述第一导电端 子的固定部也与该台阶相抵靠。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安装部包括与由 安装部延伸的第一弯折部、及连接第一弯折部与连接部的第二弯折部,该第一弯折部与所 述底面的台阶相抵靠。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部呈现直角状。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固定部上设置有 若干凸起。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为一符合USB 3.0规格的电连接器。
8.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为一 USB电连接器与 RJ45电连接器堆叠的电连接器,并且该USB电连接器符合USB 3. 0规格。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一设有对接端口的 绝缘基体及安装至绝缘基体的端子座,该端子座包括相互垂直的安装壁及挡壁,所述分隔 壁由所述安装壁设置。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本体、固定于绝缘本体的第一导电端子与若干第二导电端子,该绝缘本体设有若干分隔壁,相邻分隔壁之间形成固定槽,各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端子分别包括对接部、安装部、由安装部延伸并收容于固定槽的固定部、及连接对接部与固定部的连接部,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端子的安装部呈两排分布并且在分布方向上呈交替状,第一导电端子的固定部为一弯曲,并且第一导电端子与相邻第二导电端子固定部位于同一固定槽内。本连接器可以减少固定槽数量、增强分隔壁的强度,进而有效固定导电端子、降低产品不良率。
文档编号H01R13/40GK201549645SQ200920310589
公开日2010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17日
发明者张道宽, 段云涛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