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方法、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49807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器制造方法、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制造方法、成型模具和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通过灌封材 料提高的防流体性或防水性。
背景技术
从例如日本未审专利公报No. 2006-114245中已知一种安装在车辆的车身内的、 用于使线束电路接地到车身的连接器。如图9所示,这种类型的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140,该连接器壳体140成型有插 入其内的端子接头120,其中,端子接头120的第一和第二 L形弯曲部121、122在连接器壳 体140的树脂中形成曲柄状结构,突片部123作为邻近第一 L形弯曲部121的端部与配合 连接器(未示出)的端子接头连接,而安装部124作为邻近第二 L形弯曲部122的端部固 定到安装部件(未示出)。在这种类型的连接器中,在插入/拔出配合连接器时施加的连接力/分离力可能 集中在与端子接头120固定的所述安装部件附近的第二 L形弯曲部122上,并且第二 L形 弯曲部122可能大大变形。然而,在常规使用的结构中,由于第二 L形弯曲部122被树脂部 141包围,所以树脂部141可能破裂。为了成型该连接器的连接器壳体140,将端子接头120安设在下模具150中,并上 模具160从上方放置在下模具150上,以形成成型模具,然后执行嵌件成型,所述下模具150 的开口边缘布置在上侧,所述上模具160的开口边缘布置在下侧。由于连接器壳体140的结构,为了将端子接头120安设在成型模具中,端子接头 120的突片部123插入到形成在下模具150中的突片部插入孔151内,并且在端子接头120 的向上突出的安装部124插入到安装部插入孔161内的同时,上模具160从上方下降。由 于端子接头120插入到各个插入孔151、161内,所以各个插入孔需要具有小间隙。因此,利 用上述成型模具成型的连接器壳体140中的端子接头120处于如下这种不稳定状态即,当 树脂被注入到成型模具内时,端子接头120能在插入孔内略微移动,从而导致端子接头120 的位置在完成后的连接器壳体140中发生改变的问题。从例如日本未审专利公报NO.H09-161866中已知另一种安装在车辆的车身内的、 用于使线束电路接地到车身的连接器。此处示出的连接器通过嵌件成型来形成,使得端子接头贯穿由合成树脂制成的连 接器壳体。在端子接头和连接器壳体通过嵌件成型来形成一体的连接器中,由于树脂部与 端子接头之间的热膨胀系数的差异,在端子接头与树脂部之间可能形成小间隙。因此,在要 求防水的连接器中,在端子接头被嵌入处的部分的壁部中形成有凹部,并且通过将灌封材 料填充到该凹部内来密封端子接头与树脂部之间的间隙。由于上述灌封材料比较昂贵,所以需要尽可能地减少填充量。另一方面,端子接头 的厚度由所需强度决定,并且不能制得比必要的还薄。因此,如果减小凹部的直径来减少所 用的灌封材料量,则该凹部的开口边缘与端子接头的外周缘之间的间隙变小,从而减小了
4用来插入注入喷嘴的空间,该注入喷嘴用于将灌封材料注入到所述凹部内。这使得灌封材 料的注入操作期间的可操作性极大恶化,且灌封材料在填充的同时可能粘附到端子接头的 连接部上,并对端子接头的可连接性产生负面影响。然而,如果使端子接头变薄来确保用于注入喷嘴的足够的插入空间,则端子接头 本身的刚度就减小。因此,端子接头可能在连接器的连接/分离操作期间变形,它可能因在 嵌件成型期间注入的树脂的压力而变形从而改变其嵌入位置,或者它可能因受固化收缩影 响而沿不可预知的方向倾斜。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形开发了本发明,且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制造方法、成型模具和 连接器,该连接器能够提高在制造连接器时的可操作性,尤其是防止覆盖端子接头的树脂 部的破裂,从而允许端子接头的更精确定位和/或允许灌封材料的更容易的注入。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制造连接器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在至少一个端子接 头被安设在成型模具中的情况下执行嵌件成型来制造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彼此形成一体 的连接器壳体和至少一个端子接头,该端子接头具有弯曲形状或曲柄形状,该端子接头具 有突片部和一个或多个弯曲部,该突片部沿着与配合连接器的连接方向延伸,其中所述成型模具包括在突片部的延伸方向上打开的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在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之间形成有用于形成连接器壳体的空腔,第一模具形成有突片插入孔,突片部至少部分插入到该突片插入孔内,在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的配合面上形成有配合挤压部,该配合挤压部用于在模具 夹紧时至少部分地夹持并固定所述端子接头,并且第二模具内布置有用于嵌件成型的浇口,该浇口用于将树脂沿着突片部插入到突 片插入孔内的方向注入到空腔内。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端子接头通过包括固定部、突片部和联接部而具有 弯曲形状或曲柄形状,该固定部用于将连接器固定到安装部件,该突片部沿着与配合连接 器的连接方向延伸,该联接部经由优选L形的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联接在不同水平处 基本平行的所述固定部和突片部,其中,与突片部较接近的弯曲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空腔内,而与固定部较接近的 弯曲部位于所述空腔外侧。优选地,在模具夹紧时,所述配合挤压部至少部分夹持并固定所述端子接头的联 接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制造连接器的方法,该方法通过 在端子接头被安设在成型模具中的情况下执行嵌件成型来制造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彼此 形成一体的连接器壳体和端子接头,该端子接头通过包括固定部、突片部和联接部而具有 曲柄形状,该固定部用于将连接器固定到安装部件,该突片部沿着与配合连接器的连接方 向延伸,该联接部经由第一 L形弯曲部和第二 L形弯曲部联接在不同水平处平行的所述固 定部和突片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模具由在突片部的延伸方向上开口的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组成,在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之间形成有用于形成连接器壳体的空腔,
第一模具形成有突片插入孔,突片部插入到该突片插入孔内,在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的配合面上形成有配合挤压部,该配合挤压部用于在模具 夹紧时夹持并固定所述端子接头的联接部,与突片部较接近的L形弯曲部位于所述空腔内,而与固定部较接近的弯曲部位于 所述空腔外侧,并且第二模具内布置有用于嵌件成型的浇口,该浇口用于将树脂沿着突片部插入到突 片插入孔内的方向注入到空腔内。因此,在成型模具中,端子接头能固定在两个位置,即在突片插入孔中和配合挤压 部处。另外,由于在模具夹紧时端子接头被夹持并固定在配合挤压部中,所以与将端子接头 插入到孔中的固定方法不同,端子接头能够在不发生摇动的情况下可靠地固定在成型模具 中,并且提高了端子接头的位置精度。此外,由于用于将树脂沿着端子接头到突片插入孔内 的挤压方向注入的浇口布置在第二模具中,所以在注入树脂时,端子接头强力抵压在第一 模具上。就此而言,端子接头被固定以提高位置精度。另外,在该连接器中,由于与固定部较接近的L形弯曲部形成在连接器壳体外侧, 所以当用大的连接力或分离力将配合连接器插入或拔出时,即使该L形弯曲部弹性变形从 而改变弯曲度,这也不会影响树脂部。因此,能最大限度地防止树脂部的破裂。优选地,端子接头的突片部形成有至少一个倾斜表面,该倾斜表面从比中央部稍 接近弯曲部的位置朝着弯曲部以突片部的厚度逐渐增加的方式倾斜延伸。更优选地,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在形成于第一模具中的至少一个相应斜面上 接纳插入到突片插入孔内的端子接头的至少一个倾斜表面。优选地,端子接头的突片部形成有倾斜表面,该倾斜表面从比中央部稍接近L形弯 曲部的位置朝着该L形弯曲部以突片部的厚度逐渐增加的方式倾斜延伸,并且第一模具形成 有斜面,该斜面用于接纳插入到突片插入孔内的端子接头的倾斜表面,以固定该端子接头。因此,在注入树脂时作用在端子接头上的力被端子接头的抵压在第一模具的斜面 上的倾斜表面接收。结果,突片部的先端不可能抵压突片插入孔的底端而变形。此外,由于 所述斜面彼此抵压从而从侧面挤压端子接头并使其与突片插入孔的侧壁紧密接触,所以进 一步提高了端子接头的位置精度。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成型模具,该成型模具用于通过在至少一个端子接头 被安设在成型模具中的情况下执行嵌件成型来制造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彼此形成一体的 连接器壳体和至少一个端子接头,该端子接头具有弯曲形状或曲柄形状,该端子接头具有 突片部和一个或多个弯曲部,该突片部沿着与配合连接器的连接方向延伸,其中,所述成型 模具包括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该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能够在突片部的延伸方向上打开,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被构造成在闭合状态下在它们之间形成空腔,该空腔用于形 成连接器壳体,第一模具形成有突片插入孔,突片部至少部分插入到该突片插入孔内,在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的配合面上形成有配合挤压部,该配合挤压部用于在模具 夹紧时至少部分地夹持并固定所述端子接头,并且第二模具内布置有用于嵌件成型的浇口,该浇口用于将树脂沿着突片部插入到突
6片插入孔内的方向注入到空腔内。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第一模具形成有斜面,该斜面用于接纳插入到突片 插入孔内的端子接头的至少一个倾斜表面。根据上文,可以提供一种连接器制造方法,根据该方法,避免了覆盖端子接头的树 脂部的破裂并且端子接头的位置不可能变化。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该连接器壳体由合成树脂制成且包括接收部;至少一个端子接头,所述至少一个端子接头包括突片部,该突片部从接收部的后 壁突出且基本上沿着与配合连接器的连接方向延伸;以及凹部,该凹部通过使位于端子接头附近或周围的部分凹进而形成在连接器壳体的 后壁中,且该凹部中注入有树脂材料以粘附到端子接头,其中,端子接头的突片部比端子接头的其余的基部薄,且突片部与基部之间的分 界部在所述凹部中设置在使得该分界部被至少部分嵌入在树脂材料中的位置。因此,通过使突片部变薄,使得接收部中的用于注入喷嘴的插入空间比以前大,从 而使注入喷嘴能够更容易地插入,并且灌封材料能够在不粘附到端子接头的连接部的情况 下被填充。由于端子接头除了突片部之外都具有厚的结构,所以其刚度高,且能够防止端子 接头在连接器的连接/分离操作期间变形和端子接头在嵌件成型期间因所注入树脂的压 力而变形。此外,由于突片部与基部之间的分界部位于接触灌封材料的部分、即所述凹部 中,所以即使突片部较薄,突片部的基部的强度也能保持较高,并且,即使注入到所述凹部 内的灌封材料发生固化收缩,也能够最大限度地防止突片部的倾斜和其他变形。本发明优选实施如下。突片部优选布置在从所述凹部的中央沿一个方向偏离的位置。根据该构造,除了 通过使接收部中的突片部变薄而产生的该效果之外,还能够使得用于注入喷嘴的插入空间 更大。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可操作性。端子接头优选形成有倾斜部,该倾斜部在突片部与基部之间的分界部处朝着突片 部逐渐变薄。根据该构造,由于凹部中的灌封材料的固化收缩而作用在分界部上的力分布 到整个倾斜部上,从而对分界部的影响不集中在一个位置上,并能够防止端子接头变形。优选地,所述凹部具有朝着开口边缘变宽的锥形形状,并且在该凹部的底表面处 形成有朝着端子接头隆起更多的隆起部。根据该构造,在确保作为灌封材料的注入口的、凹 部的大开口边缘的同时,能够减少灌封材料的填充量,并在用于突片部的插入孔的开口边 缘上形成有作为引导表面的斜面,该插入孔形成在用来成型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模具中。因此,能够提供如下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能够在端子接头的强度被最少地降低 的情况下提高注入灌封材料时的可操作性。通过阅读以下对优选实施例和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及其他目的、特征 和优点将变得更显而易见。应当理解,尽管分别描述了实施例,但这些实施例的单个特征可 以组合成另外的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器的正视图,
图2是沿着图1的A-A的剖视图,图3是端子接头的顶视图,图4是端子接头的侧视图,图5是端子接头的正视图,图6是示出端子接头安设在第一和第二模具中的状态的剖面图,图7是示出在嵌件成型后第一和第二模具被打开的状态的剖面图,图8是示出注入喷嘴安设在嵌件成型后的连接器壳体中的状态的剖面图,图9是常规连接器的剖面图,图10是示出常规连接器制造方法的剖面图,图11是示出在常规制造方法中模具打开状态的剖面图。附图标记列表20…端子接头21…突片部21B…减薄部22…固定部(基部)23…联接部(基部)27…倾斜部(分界部)40…连接器壳体42…圆柱形部44…接收部45…凹部48…隆起部49…灌封材料60…第一模具61…斜面62…突片插入孔70…第二模具72 …浇口81…空月空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首先,描述根据该实施例制造的连接器的构造。如图1和2所示,该实施例的阳性连接器具有这样的结构连接器壳体40优选通 过嵌件成型与至少一个端子接头20形成一体。如图3至5所示,端子接头20包括突片部21,该突片部21为细长板状金属片的 形式,该突片部21与阴性端子接头连接;大致板状的固定部22,该固定部22为导电片(优 选为金属片)的形式,朝着两个相反的横向侧延伸该突片部21宽度的大约两倍以上(优选 约三倍);以及联接部23,该联接部23位于突片部21与固定部22之间且具有中央位置或中间位置,在该中央位置或中间位置处,突片部21的宽度被转换成固定部22的宽度或者 (逐渐或逐步地)适应于固定部22的宽度。突片部21 (尤其在其远端或末端处)形成有锥形部21A,该锥形部21A在一侧或 多侧、优选在四侧均渐缩,并且固定部22形成有螺栓孔22A和一个或多个通孔22B,该螺栓 孔22A位于比中央稍接近自由端的位置,固定螺栓51穿过该螺栓孔22A插入,所述一个或 多个通孔22B布置成邻接螺栓孔22A(优选位于螺栓孔22k的四个角部)并且/或比螺栓 孔22A小。突片部21和固定部22优选基本平行,并且,通过利用相当于第一(L形)弯曲部 的第一(优选大致L形的)弯曲部24来连接突片部21和联接部23并且利用相当于第二 (L形)弯曲部的第二(优选大致L形的)弯曲部25来连接固定部22和联接部23,整个端 子接头20优选基本具有曲柄状的外部结构。如图1和2所示,连接器壳体40为带底部的管或柱的形式,它由大致管状的圆柱 形部42和后壁部41组成,该圆柱形部42具有大致管状或圆柱形的形状,该后壁部41布置 在后端或后端附近,其中,当从前面观察时,后壁部41优选基本具有长方形或多边形的外 部形状。在圆柱形部42的优选位于中央位置前方的一部分中形成有用于在连接时至少部 分容纳阴性连接器的接收部44。在接收部44上方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接合片引导槽 42A,并且,在与阴性连接器连接时,设置在未示出的阴性连接器上的接合片能至少部分插 入到该引导槽42A内。该接合片与顶壁43A的至少一个接合爪43B接合,以在两个连接器 达到基本正确的连接状态时使这两个连接器保持连接,该上壁43A位于作为接合片引导槽 42A的后部的容纳部43上方或与该容纳部43邻接。在圆柱形部42的外周壁的斜外侧位置或下侧位置处形成有从开口边缘延伸到后 壁部41的至少一个引导肋42B。在与对连接器壳体40的圆柱形部42进行容纳的阴性连接 器(未示出)连接时,引导肋42B至少部分装配或插入到至少一个相应的肋槽内且沿该肋 槽滑动,由此,阳性连接器被引导到阴性连接器中的指定(预定或可预定的)位置。在圆柱形部42的接收部44的后壁的中间位置处(优选基本在中央)形成有延伸 至后壁部41的至少一个凹部45。凹部45优选从长方形或多边形的开口边缘朝着其底表面 渐缩。凹部45优选形成有一个或多个、优选为两个的台阶部47和/或至少一个隆起部 48,所述台阶部47朝着底表面相继布置,该隆起部48在底表面处朝着中央隆起。端子接头 20的突片部21从隆起部48 (优选基本从隆起部48的中央)突出且延伸到接收部44的沿 连接方向(连接器壳体40的纵向方向)的中间部(优选基本在中央部)。出于防流体或防水的目的,将灌封材料49至少部分填充到凹部45内,优选填充达 到台阶部47来作为树脂注入量的度量,该灌封材料49粘附到突片部21以及凹部45的内 壁面45A。连接器壳体40从凹部45 (优选基本位于突片部21的中央的稍后方)与连接器壳 体40之间的分界处到联接部23的比所述中央稍靠近第二(L形)弯曲部的一侧被置于树 脂中,且第二 L形弯曲部25布置在连接器壳体40外侧。端子接头20的联接部23构成或 形成突出部26的一部分,该突出部26从第二(L形)弯曲部延伸到连接器壳体40的后壁
9部41的下端表面并且/或优选在从安装部件50离开的位置处支撑连接器壳体40。优选通过将固定螺栓51穿过螺栓孔22k至少部分插入并将其安装到(优选将其 旋入)安装部件50中来固定从第二(L形)弯曲部25向后延伸的固定部22。端子接头20的突片部21形成有倾斜部27,该倾斜部27位于凹部45中且从第一 (L形)弯曲部24朝着突片部21的先端逐渐变薄,且优选通过从下侧在从突片部21的倾 斜部27到锥形部21A的范围内对突片部21进行压延来形成减薄部21B。通过使突片部21 形成有减薄部21B,突片部21在凹部45的开口边缘处的从凹部45的中央向上或沿径向或 横向偏离的位置处突出。凹部45从(优选大致长方形的)开口边缘朝着底表面渐缩,且至少一个隆起部48 在底表面处朝着突出的突片部21隆起。端子接头20的联接部23构成突出部26的至少一部分,该突出部26在从安装部 件50离开的位置处支撑连接器壳体40且从连接器壳体40朝着安装部件50突出,并且端 子接头20的突片部21形成有倾斜部27,该倾斜部27位于凹部45中且朝着第一 L形弯曲 部24逐渐或逐步变厚。换句话说,该端子接头包括位于中间部中的倾斜部27,该倾斜部27 沿其纵向方向具有减小的横截面积,或者板材的厚度在突片部21的远端(前端)与第一弯 曲部24之间逐渐或逐步变化。接下来,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制造阳性连接器的方法。如图6和7所示,在将至少一个端子接头20首先安设在作为第一模具60 (相当于 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70 (相当于第二模具)的组合体的成型模具中之后,将树脂注入以 优选执行嵌件成型。这些模具基本沿连接方向开口,以便取出成型后的连接器壳体40,该成 型后的连接器壳体40包括至少部分嵌入在树脂中的端子接头20。用于形成连接器壳体40的前部的第一模具60布置成使其开口边缘部位于上侧。 如图6所示,端子接头20的突片部21至少部分插入到突片插入孔62内,该突片插入孔62 位于第一模具60的中间部中(优选基本在其中央部)且包括斜面61,该斜面61优选位于 比开口边缘部稍微更接近后侧的位置处,基本对应于突片部21的倾斜部27。然后,在插入 至少一个突片部21的过程中,突片部21的倾斜部27与突片插入孔62的斜面61接触,并 且沿突片部21的插入方向作用的力施加到斜面61上,由此,通过从侧面挤压端子接头20 来将其容纳并固定。换句话说,用于形成连接器壳体40的前部的第一模具60尤其布置成使其开口边 缘部位于上侧。如图6所示,端子接头20的突片部21至少部分插入到突片插入孔62内, 该突片插入孔62位于第一模具60的中间部中(优选基本在其中央部),且包括与突片部 21的倾斜部27对应的斜面61,并且尤其在开口边缘部稍后的位置处具有至少一个倾斜边 缘62A作为引导表面。突片部21的倾斜部27由斜面61接纳,由此保持端子接头20并将 端子接头20的突出部26和第二(L形)弯曲部25安设在第一配合挤压部63中。通过特别地形成倾斜边缘62A,当把形成在端子接头20的突片部21中且具有低 刚度的减薄部21B安设到突片插入孔62内时,能够避免端子接头20的突片部21的先端变 形,并且当形成连接器壳体40时,可以形成能够用于减小凹部45的填充体积的隆起部48。当倾斜部27与斜面61接触时,端子接头20的突出部26和第二 L形弯曲部25被 安设在与它们基本接触的第一配合挤压部63中。
在安设该端子接头20之后,通过在第二模具70的开口边缘部例如位于下侧的情 况下将第二模具70放置在第一模具60上来夹紧和/或固定该成型模具。此时,端子接头 的20的突出部26至少部分地被配合挤压部夹持并固定,该配合挤压部由第一模具60的第 一配合挤压部63和与第一配合挤压部63成对的第二配合挤压部71组成。接着,将树脂材料(优选为合成树脂材料)从形成在第二模具70中的浇口 72(优 选从端子接头20的第一 L形弯曲部24上方)至少部分注入到形成在第一模具60与第二 模具70之间的空腔81内,从而在端子接头20被设置为嵌件的情况下执行嵌件成型。浇口 72的通向空腔81内的开口端优选布置成基本对应于或面向端子接头20的第一 L形弯曲部 24和/或第一模具60的如下部分,该部分被成形为用于形成连接器壳体40的隆起部48。当从浇口 72注入合成树脂材料时,力沿着到突片插入孔62内的挤压方向作用在 端子接头20上,并且端子接头20的倾斜部27抵压在突片插入孔62的斜面61上,由此,端 子接头被从侧面挤压,从而与突片插入孔62的侧壁保持紧密接触,并将端子接头20进一步 固定。如图7所示,在注入到空腔81内的合成树脂材料基本固化之后,将各个模具基本 上沿连接方向打开,以取出连接器壳体40。最后,将灌封材料49通过注入喷嘴52至少部分注入到刚刚完成的连接器壳体40 的凹部45内并使其固化,从而完成该阳性连接器,所述灌封材料49是用于防流体或防水目 的的合成树脂材料,并且粘附到连接器壳体40的凹部45的内壁表面45A和端子接头20的 突片部21。根据上述实施例,当将合成树脂材料注入到空腔81中时,端子接头20优选能够固 定在两个位置,即在配合挤压部和斜面62处,此外,与传统方法不同,通过被夹持并固定, 端子接头20能够在不发生摇动的情况下固定在成型模具中。另外,通过优选将浇口 72基 本布置在(或对应于)端子接头20抵压第一模具60的位置处,能够制造具有高的端子接 头20位置精度的连接器。通过将连接力集中的L形弯曲部布置在连接器壳体40的外侧,即使该L形弯曲部 发生变形,树脂部也不会因此受到影响。因此,能最大限度地避免由于连接器的插入和拔出 而引起的树脂部的破裂。因此,为了提供一种制造如下连接器的方法,将树脂注入以成型包括端子接头 20 (作为嵌件)的连接器壳体40,并将灌封材料49注入到形成在连接器壳体40中的凹部 45内,由此制造出阳性连接器,在所述连接器中,在端子接头20安设在作为第一模具60和 第二模具70的组合体的成型模具中之后,该端子接头20的位置不可能改变。第一模具60 形成有用于固定端子接头20的突片插入孔62,而第二模具70形成有用于注入树脂的浇口 72。通过将第二模具70放置在第一模具60上来形成空腔81,且端子接头20由配合挤压部 固定,该配合挤压部用于夹持在端子接头20上形成的突出部26。此时,凹部45的内壁表面45A的倾斜角度被设定为大约5°到10°,例如大约为 V。如果将该倾斜角度被设定为大约5°到10°,当在连接器壳体40被成型之后打开成 型模具时,能够容易地从该成型模具中取出连接器壳体40。此外,通过将内壁表面45A的倾 斜角度设定得比通常使用的1°的倾斜角度大,内壁表面45A的表面粗糙度能够形成得比 以前大,且内壁45A和灌封材料49能够彼此粘附得更多。此外,通过将凹部45形成为具有锥形结构,还能够获得减少灌封材料的填充量的效果。最后,将灌封材料49至少部分填充到连接器壳体40的凹部45内(参见图8)并 使其固化,从而完成阳性连接器,该灌封材料49特别是用于防流体或防水目的的合成树脂 材料且粘附到内壁表面45A和端子接头20的突片部21。在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中,从 接收部44中的突片部21的下侧向上对突片部21进行压延,从而与传统连接器相比变得更 薄,且突片部21的先端在从凹部45的中央向上偏离的位置处突出。因此,注入喷嘴52能 非常容易地插入。结果,灌封材料49能够在不粘附到作为端子接头20的连接部的突片部21的情况 下被填充,以免对端子接头的可连接性造成负面影响。此外,通过将倾斜部27 (即端子接头 20的厚度发生变化的位置)布置在凹部45被填充有灌封材料49的位置处以及通过使用与 以前具有相同厚度的直达凹部45内部的端子接头,保持了端子接头20的刚度且该端子接 头受固化收缩的影响最少。因此,为了提供一种能够在端子接头的强度被最少地降低的情况下提高注入灌封 材料时的可操作性的连接器,该连接器设置有包括接收部44的连接器壳体40以及包括从 接收部44的后壁突出的突片部21的至少一个端子接头20。在连接器壳体40的后壁中形 成有凹部45,并且树脂材料被注入到凹部45中。端子接头20包括突片部20,该突片部20 形成有减薄部21B和朝着突片部21的先端逐渐或逐步变薄的倾斜部27。〈其他实施例〉本发明不限于上面描述和图示的实施例。例如,下列实施例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 术范围内。(1)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端子接头20的突片部21形成有朝着第一 L形弯曲部24 逐渐变厚的倾斜部27,且突片插入孔62形成有用于接纳倾斜部27的斜面61,但本发明不 限于这种形式。倾斜部27和斜面61可以(尤其是逐步地)由与连接表面成不同于0°或 180°的角度、优选基本垂直的平面来形成。(2)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凹部45和台阶部47形成在连接器壳体40的接收部44 的后壁中,但本发明不限于这种形式,也可不必形成该凹部和台阶部。(3)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接收部44具有圆柱形形状,但本发明不限于这种形式。 例如,根据本发明的接收部可以为矩形管的形式。(4)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端子接头为单个板的形式,但本发明不限于这种形式。例 如,根据本发明的端子接头可以由多个杆组成。(5)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连接器壳体与作为嵌件的端子接头一起成型,但本发明 不限于这种形式。本发明可适用于端子接头被压配合到连接器壳体内的连接器,并且能广 泛用于在接收部的后部处形成有凹部且该凹部填充有灌封材料的连接器。(6)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台阶部47形成在凹部45的开口边缘部,但本发明不限于 这种形式,而是可以不形成台阶部47。
1权利要求
1.一种连接器的制造方法,所述连接器包括彼此形成一体的连接器壳体(40)和至少 一个端子接头(20),所述方法通过在所述至少一个端子接头(20)被安设于成型模具(60, 70)中的情况下执行嵌件成型来制造所述连接器,所述端子接头(20)呈弯曲形或曲柄形, 并具有突片部(21)和一个或多个弯曲部(24,25),所述突片部(21)沿着配合连接器的连接 方向延伸,其中所述成型模具(60,70)包括第一模具(60)和第二模具(70),所述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 在所述突片部(21)的延伸方向上开口,在所述第一模具(60)与所述第二模具(70)之间形成空腔(81),所述空腔用于形成所 述连接器壳体(40),所述第一模具(60)形成有突片插入孔(62),所述突片部(21)至少部分插入到所述突 片插入孔(62)内,所述第一模具(60)和所述第二模具(70)的配合面上形成有配合挤压部,所述配合挤 压部用于在模具夹紧时至少部分地夹持并固定所述端子接头(20),并且所述第二模具(70)内布置有用于嵌件成型的浇口(72),所述浇口(72)用于沿着所述 突片部(21)插入到所述突片插入孔(62)内的方向将树脂注入到所述空腔(8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端子接头(20)通过包括固定部(22)、突片 部(21)和联接部(23)而呈弯曲形或曲柄形,所述固定部(22)用于将所述连接器固定到安 装部件,所述突片部(21)沿着配合连接器的连接方向延伸,所述联接部(23)经由L形的第 一弯曲部(24)和第二弯曲部(25)来联接在不同水平处平行的所述固定部(22)和所述突 片部(21),其中,靠近所述突片部(21)的弯曲部(24)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空腔(81)内,而靠近所 述固定部(22)的弯曲部(25)位于所述空腔(81)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模具夹紧时,所述配合挤压部至少部分地夹持 并固定所述端子接头(20)的联接部(23)。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端子接头(20)的突片部(21)形成有至少一个倾斜表面(27),所述倾斜表面(27) 从比中央部稍靠近所述第一弯曲部(24)的位置朝着所述第一弯曲部(24)倾斜延伸,以逐 渐增加所述突片部(21)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在形成于所述第一模具(60)中的至 少一个相应斜面(61)上接纳插入到所述突片插入孔(62)内的、所述端子接头(20)的至少 一个倾斜表面(27)。
6.一种成型模具(60,70),用于在至少一个端子接头(20)被安设于所述成型模具(60, 70)中的情况下、执行嵌件成型来制造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彼此形成一体的连接器壳体 (40)和至少一个端子接头(20),所述端子接头(20)呈弯曲形或曲柄形,且具有突片部(21) 和一个或多个弯曲部(24,25),所述突片部(21)沿着配合连接器的连接方向延伸,其中,所 述成型模具(60,70)包括第一模具(60)和第二模具(70),所述第一模具(60)和所述第二模具(70)在所述突片 部(21)的延伸方向上开口,所述第一模具(60)和所述第二模具(70)构造成在闭合状态下,所述第一模具(60)和所述第二模具(70)之间形成空腔(81),所述空腔(81)用于形成所述连接器壳体(40),所述第一模具(60)形成有突片插入孔(62),所述突片部(21)至少部分插入到所述突 片插入孔(62)内,所述第一模具(60)和所述第二模具(70)的配合面上形成有配合挤压部,所述配合挤 压部用于在模具夹紧时至少部分地夹持并固定所述端子接头(20),并且所述第二模具(70)内布置有用于嵌件成型的浇口(72),所述浇口(72)用于沿着所述 突片部(21)插入到所述突片插入孔(62)内的方向将树脂注入到所述空腔(81)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型模具,其中,所述第一模具(60)形成有斜面,所述斜面用 于接纳插入到所述突片插入孔(62)内的、所述端子接头(20)的至少一个倾斜表面(27)。
8.一种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40),所述连接器壳体(40)由合成树脂制成,且包括接收部(44),至少一个端子接头(20),所述端子接头(20)包括突片部(21),所述突片部(21)从所 述接收部(44)的后壁突出,且沿着配合连接器的连接方向延伸,以及凹部(45),所述凹部(45)通过使得位于所述端子接头(20)附近或周围的部分凹进而 形成在所述连接器壳体(40)的后壁中,并且所述凹部(45)中注入有树脂材料(49),以粘附 到所述端子接头(20),其中,所述端子接头(20)的突片部(21)比所述端子接头(20)的其余的基部(22 ;23) 薄,且所述突片部(21)与所述基部(22 ;23)之间的分界部(27)在所述凹部(45)中设置于 这样的位置使得所述分界部(27)被至少部分嵌入在树脂材料(49)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突片部(21)布置在从所述凹部(45)的 中央沿一个方向偏离的位置,并且/或所述端子接头(20)形成有倾斜部(27),所述倾斜部 (27)在所述突片部(21)与所述基部(22,23)之间的分界部(27)处朝着所述突片部(21) 逐渐变薄。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凹部(45)具有朝着开口边缘变宽的锥形形状,并且所述凹部(45)形成有朝着所述端子接头(20)隆起的至少一个隆起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隆起部形成在所述凹部(45) 的底表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制造方法、成型模具和连接器,在该连接器中,端子接头的位置不可能变化。当端子接头(20)安设在作为第一模具(60)和第二模具(70)的组合体的成型模具中之后,注入树脂以成型包括作为嵌件的端子接头的连接器壳体(40),并且将灌封材料(49)注入到形成在连接器壳体中的凹部(45)内,从而制造阳性连接器。第一模具(60)形成用于固定端子接头的突片插入孔(62),且第二模具(70)形成用于注入树脂的浇口(72)。空腔(81)通过将第二模具(70)放置在第一模具(60)上而形成,且端子接头通过配合挤压部固定,该配合挤压部用于夹持在端子接头(20)上形成的突出部(26)。
文档编号H01R13/405GK101997258SQ20101024665
公开日2011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4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10日
发明者永岛信由 申请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