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50058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电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电连接装置是用以提供两电子组件或两电缆线之间的电性连接,且被广泛地应用在各种不同的领域。为达成其电性连接的目的,电连接装置中设置有导电线路,且此导电线路必须能够稳定地连接至所欲连接的装置或线路。电连接装置通常可区分为室内使用的电连接装置以及户外使用的电连接装置。户外使用的电连接装置通常需具备防水的效果,以避免水渗入其中而造成短路或造成电性连接质量劣化,例如电缆线之间的电连接装置。为了达到防水的效果,已知技术使用一弹性封套围绕整个电连接器,以防止水渗入其中。但此类的电连接器的组装步骤及过程较繁琐。反之,室内使用的电连接装置通常不具有防水或气密的效果,例如各种电子装置之间的连接器。但此类的电连接器具有快速组装及使用方便的优点。某些电子装置,例如LED照明装置,其使用的场所可能在室内或是室外。此类电子装置之间的电连接器必需兼具防水功能以及快速组装的优点。因此,目前仍亟需一种可以达成上述功能的电连接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连接装置,以能同时达成防水以及组装方便的功效。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此电连接装置包括一第一基座、一第二基座以及一盖体。第一基座包含一第一上表面、一第一侧表面、一第一凹槽以及一第一导电件。第一凹槽位于第一上表面,第一导电件由第一侧表面外经第一基座的内部延伸至第一凹槽中。第二基座包含一第二上表面、一第二侧表面、一第二凹槽以及一第二导电件。第二凹槽位于第二上表面,第二导电件由第二侧表面外经第二基座的内部延伸至第二凹槽中。盖体是用以覆盖第一及第二基座,盖体包含一本体、一第一凸环、一第二凸环以及一第一金属连接件。本体具有一下表面,第一凸环及第二凸环位于该下表面。第一金属连接件是嵌设于本体内,并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凸出于该下表面,且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位于第一凸环及第二凸环中。当盖体覆盖第一及第二基座时,第一凸环及第二凸环分别与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形成一第一封闭空间以及一第二封闭空间,且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一导电件及第二导电件。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及第二凸环为圆形凸环。在一实施例中,该盖体还包含一连结部由该本体的相对两侧向下延伸,用以连结该第一及第二基座,该连结部包含一第一卡榫以及一第二卡榫,分别用以连结该第一基座以及该第二基座,其中该连结部还具有一定位槽,该第一及第二基座分别还包含一第一凸块以及一第二凸块,当该盖体覆盖该第一及第二基座时,该第一及第二凸块卡合于该定位槽中。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电连接装置还包含一第一密封环以及一第二密封环,分别配置于该第一及第二凹槽内。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基座还包含一第三凹槽以及一第三导电件,其中该第三凹槽位于该第一凹槽的一侧,且该第三导电件由该第一侧表面外经该第一基座的内部延伸至该第三凹槽中,该第三导电件与该第一导电件平行配置,该第二基座还包含一第四凹槽以及一第四导电件,其中该第四凹槽位于该第二凹槽的一侧,且该第四导电件由该第二基座的该侧表面外经该第二基座的内部延伸至该第四凹槽中,该第四导电件与该第二导电件平行配置。在一实施例中,该盖体还包含一第三凸环,位于该下表面并配置于该第一凸环的一侧,且具有与该第三凹槽契合的一外缘;一第四凸环,位于该下表面并配置于该第二凸环的一侧,且具有与该第四凹槽契合的一外缘;以及一第二金属连接件,嵌设于该盖体内,并具有一第三端及一第四端凸出于该下表面,其中该第三及第四端分别位于该第三及第四凸环中;其中当盖体覆盖该第一及第二基座时,该第三及第四凸环分别容置于该第三及第四凹槽,且该第三及第四端分别连接该第三及第四导电件。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导电件包含一第一金属片以及一第二金属片位于该第一凹槽中,且该第一与第二金属片间形成有一空间用以容置该第一金属连接件的第一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此电连接装置包括一第一基座,包含一第一上表面以及一第一侧表面;一第一凸环,位于该第一上表面;以及一第一导电件,由该第一侧表面外经该第一基座的内部延伸至该第一凸环中;一第二基座,包含一第二上表面以及一第二侧表面;一第二凸环,位于该第二上表面;以及一第二导电件,由该第二侧表面外经该第二基座的内部延伸至该第二凸环中;以及一盖体用以覆盖该第一及第二基座,包含一本体,具有一下表面;一第一凹槽,位于该下表面;一第二凹槽,位于该下表面并配置于该第一凹槽的一侧;以及一第一金属连接件,嵌设于该本体内,并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凸出于该下表面,其中该第一及第二端分别位于该第一及第二凹槽中;其中当该盖体覆盖该第一及第二基座时,该第一及第二凸环分别与该第一及第二凹槽形成一第一封闭空间以及一第二封闭空间,且该第一及第二端分别连接该第一及第二导电件。在另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及第二凸环为圆形凸环。在另一实施例中,该盖体还包含一连结部由该本体的相对两侧向下延伸,用以连结该第一及第二基座,该连结部包含一第一卡榫以及一第二卡榫,分别用以连结该第一基座以及该第二基座,其中该连结部还具有一定位槽,该第一及第二基座分别还包含一第一凸块以及一第二凸块,当该盖体覆盖该第一及第二基座时,该第一及第二凸块卡合于该定位槽中。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电连接装置还包含一第一密封环以及一第二密封环,分别配置于该第一及第二凹槽内。在另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导电件包含一第一金属片以及一第二金属片位于该第一凹槽中,且该第一与第二金属片间形成有一空间用以容置该第一金属连接件的第一端。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此电连接装置,包括一基座、一盖体以及一导线。基座包含有一凹槽以及一导电件。凹槽位于基座的上表面,导电件由基座的一侧表面外经基座的内部延伸至凹槽中。盖体包含有一凸环以及一金属连接件。凸环位于盖体的下表面, 金属连接件是嵌设于盖体中。金属连接件具有一第一端凸出于该下表面,且第一端位于凸环中。导线,由该盖体的侧表面外延伸进入该盖体中,并电性连接于金属连接件。当盖体覆盖基座时,凸环与凹槽形成一密闭空间,且金属连接件的第一端连接于导电件。根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方式,此电连接装置包括一基座,包含一上表面以及一侧表面;一凸环,位于该上表面;以及一导电件,由该侧表面外经该基座的内部延伸至该凸环中;一盖体,包含一下表面以及一侧表面;一凹槽,位于该下表面;以及一金属连接件,嵌设于该盖体内,并具有一第一端凸出于该下表面,且该第一端位于该凹槽中;以及一导线,由该盖体的侧表面延伸进入该盖体,且电性连接该金属连接件;其中当该盖体覆盖该基座时,该凸环与该凹槽形成一密闭空间,且该第一端连接该导电件。综上,根据本发明诸多实施方式的电连接装置具有气密以及防水的效果,可避免水气渗入其中而发生金属部件劣化而致接触不良或发生短路。因此,可适用于室内或户外。 同时,上述电连接装置的结构设计具有组装方便的优点。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

如下图1绘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装置的立体图;图2及图3分别绘示电连接装置在不同视角下的立体分解图;图4绘示电连接装置的侧视示意图;图5绘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6绘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盖体的立体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0第一基座110 第—-上表面
120第一侧表面130 第一-凹槽
132凸缘140 第一-导电件
141第一金属片142 第二-金属片
143空间144金属端子
150第三凹槽160第三导电件
171榫眼181 第—-凸块
190第一密封环200 第二.基座
210第二上表面220 第二.侧表面
230第二凹槽240 第二.导电件
241第三金属片242第四金属片
243空间250第四凹槽
260第四导电件272榫眼
282第二凸块290 第二.密封环
300盖体310本体
312下表面320 第— 凸环
330第二凸环340 第—-金属连接件
341第一端342 第二-端
351第一封闭空间352 第二.封闭空间
360第三凸环370第四凸环
380第二金属连接件390连结部
391第一卡榫392 第二.卡榫
393定位槽400电连接装置
500电连接装置510基座
520盖体521,522 凸环
523,524金属连接件531,532 导线
540盖体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绘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装置400的立体图。图2及图3分别绘示电连接装置400在不同视角下的立体分解图。图4绘示电连接装置400的侧视示意图。请参照图1,电连接装置400包括第一基座100、第二基座200以及盖体300。盖体300用以提供第一基座100以及第二基座200之间的电性连接,并使电连接装置400兼具气密以及防水的功能。下文将详细叙述本发明诸多实施方式的电连接装置400的详细机构。请参照图2及图3,第一基座100具有第一上表面110以及第一侧表面120,且第一基座100包含第一凹槽130以及第一导电件140。第一凹槽130位于第一上表面110上。 第一导电件140由第一侧表面120外部穿过第一基座100的内部,再向上延伸至第一凹槽 130 中。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凹槽130可为圆形凹槽、方形凹槽或其它任何形状的凹槽。但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凹槽130并没有贯穿第一基座100。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30的周围形成有一凸缘132,其略高于第一上表面110。第一导电件140是用以将电流或电压由第一侧表面120外部传递进入第一凹槽 130的内部。第一导电件140可为一体成形或是由数个部件组合而成。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电件140凸出于第一侧表面120的部分可为一金属端子144,用以连接或焊接至一外部电子装置(未绘示),例如发光二极管灯条。金属端子144的长度、宽度及厚度并无特殊限制,只要可提供足够的连接或焊接空间并形成良好的电性连接即可。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电件140延伸至第一凹槽130的部分包含有第一金属片 141以及第二金属片142,且第一与第二金属片141、142之间形成有一空间143。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及第二金属片141、142为弧形金属片,且其间形成一圆柱形的空间,如图2所示。第一及第二金属片141、142是作为一连接结构,用以连接盖体300上的第一金属连接件340(下文将详细叙述)。因此第一及第二金属片141、142可根据不同的需求,设计为不同的形状或大小。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电件140延伸进入第一凹槽130部分,例如第一及第二金属片141、142,并不超过凸缘132的顶面。请再参照图2,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基座100还包含一第三凹槽150以及一第三导电件160。第三凹槽150位于第一上表面110,且配置在第一凹槽130的侧边。第三导电件160由第一侧表面120外延伸进入第一基座100内,然后在向上延伸至第三凹槽150中。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导电件160大致与第一导电件140平行配置,且具有与第一导电件140 相同的结构。虽然在图2及图3中绘示第三导电件160与第一导电件140平行配置,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可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三导电件160可不与第一导电件140平行配置,以及第三导电件160的结构可不同于第一导电件140。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电件140 及第三导电件160可分别连接于不同的电性信号,例如第一导电件140连接正极,而第三导电件160连接负极;或第一导电件140连接负极,第三导电件160连接正极。请参照图4,第二基座200具有一第二上表面210以及一第二侧表面220,且第二基座200包含一第二凹槽230以及一第二导电件对0。第二凹槽230位于第二上表面210 上。第二导电件MO由第二侧表面220外部穿过第二基座200的内部向上延伸至第二凹槽 230中。第二基座200可相同或不同于第一基座100。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二基座200及第一基座I00具有相同结构,可便于生产及物料管理。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二基座200及第一基座100两者为镜像对称的结构。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基座200与第一基座100两者为不同的结构。第二导电件240是用以将电流或电压由第二基座200外部传递进入第二凹槽230 中。第二导电件240可具有与第一导电件140相同或不同的结构。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二导电件240延伸至第二凹槽230的部分包含有第三金属片241以及第四金属片M2,且两者之间形成有一空间对3。在一实施例中,第三及第四金属片241、242为弧形金属片,且其间形成一圆柱形的空间。第一及第二金属片141、142也作为一连接结构,因此可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为不同的形状或大小。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基座200还包含一第四凹槽250以及一第四导电件沈0。第四凹槽250以及第四导电件沈0的特征及配置与第三凹槽150及第三导电件160相似。具体而言,第四凹槽250以及第四导电件260可与第三凹槽150及第三导电件160为镜像对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电件MO电性连接第一导电件140,且第四导电件沈0电性连接第三导电件160。请再参见图3及图4,盖体300用以覆盖第一基座100及第二基座200。盖体300 包含本体310、第一凸环320、第二凸环330以及第一金属连接件;340。本体310具有下表面312,第一凸环320及第二凸环330分别凸设于本体310的下表面312。第一金属连接件 340大致嵌设在本体310中,但第一金属连接件340具有凸出于下表面312的第一端341以及第二端;342,且第一端341及第二端342分别位于第一凸环320与第二凸环330中。同时参见图1及图2,当盖体300覆盖第一基座100及第二基座200时,第一凸环 320与第一基座100上的第一凹槽130形成第一封闭空间351。第一金属连接件340的第一端341连接第一凹槽130中的第一导电件140。同时,第二凸环330与第二凹槽230形成第二封闭空间352,且第一金属连接件340的第二端342连接第二凹槽230中的第二导电件 2400因此,第一基座100上的第一导电件140经由第一金属连接件340而电性连接第二基座200的第二导电件M0。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凸环320及第二凸环330分别与第一凹槽130及第二凹槽230 相契合。举例而言,第一凸环320及第二凸环330大致为圆形凸环,且第一凹槽130及第二凹槽230大致为圆形凹槽。第一凸环320及第二凸环330的外缘分别与第一凹槽130及第二凹槽230的内缘契合。第一凸环320及第二凸环330可分别容置在第一凹槽130及第二凹槽230中,因此而形成第一封闭空间351及第二封闭空间352。虽然上述实施例、图2及图3中,是叙述第一凸环320和第二凸环330配置于盖体 300上,而第一凹槽130及第二凹槽230分别配置于第一基座100及第二基座200上,借此形成密闭空间。但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可了解,上述凸环与凹槽的设计位置可以相互对调。具体而言,第一凸环320及第二凸环330可分别配置于第一基座100 及第二基座200上,而第一凹槽130及第二凹槽230可配置在盖体300。借此,同样能形成两封闭空间,达成相同的功能。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电件140位于第一凹槽130中的部分包含第一金属片141 与第二金属片142。第一金属连接件340的第一端341可插置第一与第二金属片141、142 之间。举例而言,第一与第二金属片141、142为相对配置的两片弧形金属片,其间形成一圆柱状的空间143。第一金属连接件340的第一端341具有圆柱形的外观。第一端341可插置于空间143中,并使第一金属连接件340的第一端341电性连接第一导电件140,如图2 及图3所示。同理,第一金属连接件340的第二端342可连接至第二导电件240位于第二凹槽230中的部分。上述实施例、图2及图3所叙述的连接方式,仅只是本发明诸多实施方式之一,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盖体300可还包含第三凸环360、第四凸环370以及第二金属连接件380。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凸环360对应于第一基座100上的第三凹槽150,而第四凸环370对应于第二基座200上的第四凹槽250。第二金属连接件380用以电性连接第三导电件I60与第四导电件沈0。当盖体300覆盖第一基座100及第二基座200时,第三凸环360可与第三凹槽150形成一密闭空间,第四凸环370可与第四凹槽250形成另一密闭空间。第二金属连接件380的特征结构可与第一金属连接件340相同。具体而言,第二金属连接件380是嵌设于盖体300中,但具有凸出于下表面312的第三端及第四端,其分别位
10于该第三凸环360及第四凸环370中。第一基座100的第三导电件160可经由第二金属连接件380而电性连接第二基座200的第四导电件沈0。在一实施方式中,盖体300还包含一连结部390由本体310的相对两侧向下延伸, 用以连结第一基座100及第二基座200,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连结部390的下端包含有第一卡榫391以及第二卡榫392。第一基座100对应于第一卡榫391的位置具有榫眼 171。第二基座200对应于第二卡榫392的位置具有榫眼272。通过卡榫391、392与榫眼 171,272的结合而将壳体300、第一基座100及第二基座200连结固定一起。当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可更设计更多的卡榫与榫眼的结合,用以固定将壳体300、第一基座100以及第二基座200连结在一起。在又一实施方式中,连结部390下缘可具有一定位槽393,第一基座100可包含一第一凸块181,且第二基座200可包含一第二凸块观2。第一基座100与第二基座200相接抵时,第一凸块181与第二凸块282亦相互接抵在一起。当盖体300覆盖第一及第二基座 100,200时,第一凸块181及第二凸块282 —并卡合于定位槽393中。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电连接装置400可还包含一第一密封环190以及一第二密封环四0,分别配置于第一凹槽130以及第二凹槽230内,如图4所示。当盖体300覆盖并连接第一基座100及第二基座200时,第一密封环190可增进第一凸环320与第一凹槽130 之间的气密效果;同时,第二密封环290可增进第二凸环330与第二凹槽230之间的气密效果。在包含有密封环的实施例中,至少可达到IP (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Code)67或 IP68等级的防水气密效果。图5绘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装置500的立体示意图。电连接装置500 基座510、盖体520以及两导线531、532。基座510的结构可与图2中绘示的第一基座100 相同。具体而言,基座510上具有两凹槽以及两导电件。图6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盖体 520的立体示意图。如图6所示,盖体520的下表面设置有两凸环521、522,且盖体520中嵌设有两金属连接件523、524。凸环521、522的结构及特征可与上述及图3绘示的第一凸环320及第二凸环330相同。金属连接件523、524的结构及特征大致与上述及图3绘示的第一金属连接件340及第二金属连接件380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导线531、532由盖体520 的侧表面延伸进入盖体520中,且分别电性连接金属连接件523、524。当盖体520覆盖基座510时,基座510上两导电件分别经由盖体520中的金属连接件523、5M而分别电性连接至导线531、532。在本实施方式中,电连接装置500可作为LED灯条550之间的连接,如图5所示。 详言之,LED灯条550的两电极可分别焊接于基座510上的两导电件上(如图2绘示的导电件140、160),然后经由盖体520中的金属连接件523、524电性连接至导线531、532。在一实施例中,导线531、532的另一端可连接至另一组镜像对称的盖体540及基座(未绘示)。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电连接装置500具有可随使用者需求而弯折或变化角度的特性。在其它实施例中,导线531、532的另一端可以接连接至一电源供应器或驱动装置 (未绘示)。如上所述,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可了解,上述凸环与凹槽的设计位置可以相互对调。具体而言,凸环可分别配置于基座上,而凹槽可配置在盖体上。借此,同样能形成两封闭空间,达到气密以及防水的效果。
11
综上,根据本发明诸多实施方式的电连接装置具有气密以及防水的效果,可避免水气渗入其中而发生金属部件劣化而致接触不良或发生短路。因此,可适用于室内或户外。 同时,上述电连接装置的结构设计具有组装方便的优点。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变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基座,包含一第一上表面以及一第一侧表面一第一凹槽,位于该第一上表面;以及一第一导电件,由该第一侧表面外经该第一基座的内部延伸至该第一凹槽中; 一第二基座,包含 一第二上表面以及一第二侧表面; 一第二凹槽,位于该第二上表面;以及一第二导电件,由该第二侧表面外经该第二基座的内部延伸至该第二凹槽中;以及一盖体用以覆盖该第一及第二基座,包含 一本体,具有一下表面; 一第一凸环,位于该下表面;一第二凸环,位于该下表面并配置于该第一凸环的一侧;以及一第一金属连接件,嵌设于该本体内,并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凸出于该下表面,其中该第一及第二端分别位于该第一及第二凸环中;其中当该盖体覆盖该第一及第二基座时,该第一及第二凸环分别与该第一及第二凹槽形成一第一封闭空间以及一第二封闭空间,且该第一及第二端分别连接该第一及第二导电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及第二凸环为圆形凸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盖体还包含一连结部由该本体的相对两侧向下延伸,用以连结该第一及第二基座,该连结部包含一第一卡榫以及一第二卡榫,分别用以连结该第一基座以及该第二基座,其中该连结部还具有一定位槽,该第一及第二基座分别还包含一第一凸块以及一第二凸块,当该盖体覆盖该第一及第二基座时,该第一及第二凸块卡合于该定位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装置,还包含一第一密封环以及一第二密封环,分别配置于该第一及第二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基座还包含一第三凹槽以及一第三导电件,其中该第三凹槽位于该第一凹槽的一侧,且该第三导电件由该第一侧表面外经该第一基座的内部延伸至该第三凹槽中,该第三导电件与该第一导电件平行配置, 该第二基座还包含一第四凹槽以及一第四导电件,其中该第四凹槽位于该第二凹槽的一侧,且该第四导电件由该第二基座的该侧表面外经该第二基座的内部延伸至该第四凹槽中,该第四导电件与该第二导电件平行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盖体还包含一第三凸环,位于该下表面并配置于该第一凸环的一侧,且具有与该第三凹槽契合的一外缘;一第四凸环,位于该下表面并配置于该第二凸环的一侧,且具有与该第四凹槽契合的一外缘;以及一第二金属连接件,嵌设于该盖体内,并具有一第三端及一第四端凸出于该下表面,其中该第三及第四端分别位于该第三及第四凸环中;其中当该盖体覆盖该第一及第二基座时,该第三及第四凸环分别容置于该第三及第四凹槽,且该第三及第四端分别连接该第三及第四导电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电件包含一第一金属片以及一第二金属片位于该第一凹槽中,且该第一与第二金属片间形成有一空间用以容置该第一金属连接件的第一端。
8.—种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基座,包含一第一上表面以及一第一侧表面; 一第一凸环,位于该第一上表面;以及一第一导电件,由该第一侧表面外经该第一基座的内部延伸至该第一凸环中; 一第二基座,包含 一第二上表面以及一第二侧表面; 一第二凸环,位于该第二上表面;以及一第二导电件,由该第二侧表面外经该第二基座的内部延伸至该第二凸环中;以及一盖体用以覆盖该第一及第二基座,包含 一本体,具有一下表面; 一第一凹槽,位于该下表面;一第二凹槽,位于该下表面并配置于该第一凹槽的一侧;以及一第一金属连接件,嵌设于该本体内,并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凸出于该下表面,其中该第一及第二端分别位于该第一及第二凹槽中;其中当盖体覆盖该第一及第二基座时,该第一及第二凸环分别与该第一及第二凹槽形成一第一封闭空间以及一第二封闭空间,且该第一及第二端分别连接该第一及第二导电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及第二凸环为圆形凸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盖体还包含一连结部由该本体的相对两侧向下延伸,用以连结该第一及第二基座,该连结部包含一第一卡榫以及一第二卡榫,分别用以连结该第一基座以及该第二基座,其中该连结部还具有一定位槽,该第一及第二基座分别还包含一第一凸块以及一第二凸块,当该盖体覆盖该第一及第二基座时,该第一及第二凸块卡合于该定位槽中。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装置,还包含一第一密封环以及一第二密封环,分别配置于该第一及第二凹槽内。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电件包含一第一金属片以及一第二金属片位于该第一凹槽中,且该第一与第二金属片间形成有一空间用以容置该第一金属连接件的第一端。
13.—种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座,包含一上表面以及一侧表面; 一凹槽,位于该上表面;以及一导电件,由该侧表面外经该基座的内部延伸至该凹槽中;一盖体,包含 一下表面以及一侧表面; 一凸环,位于该下表面;以及一金属连接件,嵌设于该盖体内,并具有一第一端凸出于该下表面,且该第一端位于该凸环中;以及一导线,由该盖体的侧表面外延伸进入该盖体,且电性连接该金属连接件; 其中当该盖体覆盖该基座时,该凸环与该凹槽形成一密闭空间,且该第一端连接该导电件。
14. 一种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座,包含 一上表面以及一侧表面; 一凸环,位于该上表面;以及一导电件,由该侧表面外经该基座的内部延伸至该凸环中; 一盖体,包含 一下表面以及一侧表面; 一凹槽,位于该下表面;以及一金属连接件,嵌设于该盖体内,并具有一第一端凸出于该下表面,且该第一端位于该凹槽中;以及一导线,由该盖体的侧表面延伸进入该盖体,且电性连接该金属连接件; 其中当该盖体覆盖该基座时,该凸环与该凹槽形成一密闭空间,且该第一端连接该导电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揭露一种电连接装置,其包括第一基座、第二基座以及盖体。第一基座包含第一凹槽以及第一导电件。第一凹槽位于第一基座的上表面,第一导电件由第一基座的侧表面外经第一基座的内部延伸至第一凹槽中。第二基座可具有与第一基座类似的结构,其包含有第二凹槽以及第二导电件。盖体包含本体、第一凸环、第二凸环以及金属连接件。当盖体覆盖第一及第二基座时,第一凸环及第二凸环分别与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形成两封闭空间,且金属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导电件及第二导电件。
文档编号H01R13/514GK102377061SQ20101025080
公开日2012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5日
发明者冯仲平, 徐政杰 申请人:艾笛森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