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杆驱动式电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54552阅读:5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螺杆驱动式电位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位器,特别涉及一种螺杆驱动式电位器。
背景技术
电位器广泛应用于仪器、仪表、军用电子装备等领域,随着电子产品微型化的发展,对电位器的体积要求越来越严格,一些体积小的电位器应运而生,但是,现有的螺杆驱动式电位器,其中心距过小,即外壳中心与外壳螺杆孔中心的距离过小,容易造成蜗轮与螺杆咬合过紧,蜗轮转动不平稳,电刷与基片的接触压力时大时小,而使产品平滑性不合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螺杆驱动式电位器。本发明能使蜗轮平稳转动,且不会造成传动失效;另外,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螺杆驱动式电位器,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内的蜗轮、与蜗轮相啮合的螺杆和设置在外壳内的导电轨基片,所述蜗轮上设置有簧片,所述簧片搭接在导电轨基片上,所述导电轨基片上连接有引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与螺杆之间具有啮合间隙。上述的螺杆驱动式电位器,所述啮合间隙为0. 05mm。上述的螺杆驱动式电位器,所述导电轨基片的外侧设置有环氧树脂。上述的螺杆驱动式电位器,所述导电轨基片表面印有马蹄形导电轨。上述的螺杆驱动式电位器,所述蜗轮采用增强尼龙制成。上述的螺杆驱动式电位器,所述螺杆采用硬态黄铜线制成。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通过在螺杆与蜗轮之间设置啮合间隙,一方面保证蜗轮平稳转动,另一方面也不会造成传动失效,使得该电位器能够良好的工作;蜗轮采用增强尼龙制作,使得蜗轮具有高强度、耐磨性好、易成型等优点;螺杆采用硬态黄铜线制作,使得制成的螺杆的强度好。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生产成本低、相对体积小,便于推广应用。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引线;2-簧片;3-蜗轮;4-外壳;5-螺杆;6-导电轨基片;7-环氧树脂。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螺杆驱动式电位器,包括外壳4、设置在外壳4内的蜗轮3、与蜗轮3相啮合的螺杆5和设置在外壳4内的导电轨基片6,所述蜗轮3上设置有簧片2,所述簧片2搭接在导电轨基片6上,所述导电轨基片6上连接有引线1,所述蜗轮3与螺杆5之间具有啮合间隙。所述啮合间隙为0.05mm。所述导电轨基片6的外侧设置有环氧树脂7。 所述导电轨基片6表面印有马蹄形导电轨。所述蜗轮3采用增强尼龙制成。所述螺杆5采用硬态黄铜线制成。所述簧片2的厚度为0. 1mm,中间设计为一个圆孔,可以套在外壳4的中心柱上;簧片2与导电轨基片6接触的一面共有两个工作臂,一个宽度为1mm,被裁成宽度均为0. 2mm的三个指,另一个宽度为1. 6mm,顶部为圆弧;与蜗轮3配合的一面有两个半球,可以挂在蜗轮3的凹槽内,随蜗轮3转动,在端头处通过这两个半球从蜗轮3凹槽的跳出和回落完成端头打滑。使用时,螺杆5旋转带动蜗轮3转动,从而带动簧片2在导电轨基片6的表面滑动, 通过引线1获得输出。本发明通过在螺杆5与蜗轮3之间设置啮合间隙,一方面保证蜗轮3 平稳转动,另一方面也不会造成传动失效,使得该电位器能够良好的工作;蜗轮3采用增强尼龙制作,使得蜗轮3具有高强度、耐磨性好、易成型等优点;螺杆5采用硬态黄铜线制作, 使得制成的螺杆5的强度好。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换,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螺杆驱动式电位器,包括外壳(4)、设置在外壳(4)内的蜗轮(3)、与蜗轮(3)相啮合的螺杆(5)和设置在外壳(4)内的导电轨基片(6),所述蜗轮(3)上设置有簧片(2),所述簧片(2)搭接在导电轨基片(6)上,所述导电轨基片(6)上连接有引线(1),其特征在于 所述蜗轮(3)与螺杆(5)之间具有啮合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杆驱动式电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啮合间隙为0.0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杆驱动式电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轨基片(6)的外侧设置有环氧树脂(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杆驱动式电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轨基片(6)表面印有马蹄形导电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杆驱动式电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3)采用增强尼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杆驱动式电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5)采用硬态黄铜线制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螺杆驱动式电位器,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内的蜗轮、与蜗轮相啮合的螺杆和设置在外壳内的导电轨基片,所述蜗轮上设置有簧片,所述簧片搭接在导电轨基片上,所述导电轨基片上连接有引线,所述蜗轮与螺杆之间具有啮合间隙。本发明能使蜗轮平稳转动,还不会造成传动失效;且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文档编号H01C10/32GK102456450SQ20101051543
公开日2012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2日
发明者李晓丹, 闫竟 申请人:陕西宏星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