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向性声波传递热源的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74232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向性声波传递热源的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多向性声波传递热源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散热装置是计算机产品或精密仪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之一。由于多媒体技术的不 断进步,使得微处理器的运算速度不断提升,所搭配的散热装置的散热速度也相对要有足 够的快速散热效果,才能确保微处理器的正常运作。目前所使用的散热装置大多数是热管式的散热装置,将热管的一端安装于第一导 热块上,另一端安装于第二导热块上,再将该第二导热块安装于散热鳍片及风扇上。当该散 热装置在使用时,将第一导热块贴合于发热组件或微处理器的表面上,在发热组件或微处 理器运作时,所产生的热将被第一导热块吸收,再由热管的吸热端吸收,经内部工作流体传 至冷却端上,再由冷却端传递至第二导热块上,由散热鳍片及风扇将热散去。由于上述散热装置的热管必须具有一定的长度,导致体积过大,在使用时较占空 间。而且,热管的冷却端所组装的散热鳍片本身的散热速度慢,因此需要在散热鳍片上安装 主动式的风扇来散热。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向性声波传递热源的散热装置,体积小, 结构简单,散热迅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向性声波传递热源的散热装置,安装于 发热组件上,包括第一负温度系数组件,具有主体,该主体上具有散热面及底面,该底面由外向内 凹设有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内具有接触面;高导热金属组件,具有与该容置空间相同形状的本体,该本体上具有表面及贴合 面,该高导热金属组件配置于该容置空间,该表面与该接触面接触,该贴合面与发热组件表 面贴合,以吸收该发热组件所产生的热。上述主体为圆锥状,或上述主体的剖面呈圆弧状,该散热面为圆锥或圆弧,该底面 为平面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向性声波传递热源的散热装置,其第一负 温度系数组件配置在高导热金属组件上,使高导热金属组件将所吸收的热以扩散方式传递 给第一负温度系数组件;第一负温度系数组件吸收热后,因晶格振动效应产生声波的波长 将所吸收的热以多向性的共振散射出去,以达到最佳的散热效果。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装置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装置组合剖视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散热曲线示意图;[OOl5]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装置与发热组件的组合示意图;[OOl 6]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装置安装于灯具的组合示意图;[001 7]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OOl8]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装置的再一实施例的示意图;[0019]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装置的又一实施例的示意图;[0020]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装置的又再一实施例的示意图。[0021] 附图标记说明[0022] 第一负温度系数组件l主伺g l l[0023] 散热面12底面13[0024] 容置空间14接触面15[0025] .;导热金属组件2本伺g 21[0026] 表面22贴合面23[0027] 端面24发热组件lo[0028] 灯具20壳伺201[0029] 发光二极管202第二负温度系数组件3[0030] 传导面3l背面32[0031] 间隙4端面25[0032]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有关本实用新型技术内容及详细说明,现配合附图说明如下[0034] 请参阅图l、图2,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装置分解及组合剖视示意图。如图l、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多向性声波传递热源的散热装置,安装于发热组件上,包括第一负温度系数组件l及高导热金属组件2。[0035] 该第一负温度系数组件l,为陶瓷材料,具有圆锥状或剖面呈圆弧状的主卞g[1l,该主伺g l l上具有圆锥或圆弧的散热面12及平面式的底面13,在该底面13由外向内凹设有圆锥状或剖面呈圆弧状的容置空间14,该容置空间14内具有接触面15。[0036] 该高导热金属组件2,为铜、铝或铁等金属材料,具有与该容置空间14相同形状的本体2l,即本体2l的形状为圆锥状,或该本体2l的剖面呈圆弧状,该本体2l上具有表面22及贴合面23。该高导热金属组件2配置于该容置空间14,该表面22与该接触面15接触,而贴合面23 t亏该发热组件表面(图中未示出)贴合,以吸收该发热组件所产生的热。[0037] 由于一般的热电陶瓷基板(如,第一负温度系数组件)是一种过热及瞬态过电压防御装置(SemiC。ndu(ting ccrami( b。ard is 。ne 。f a ramily 。f 。Verheat[ng&/ransitnt。VerV。ltag~pr。teCtivcdeViCeS)有关热的冷却,本实用新型是利用帕耳帖效应(Pe[ticr effeCt)及卡诺效率(Carn。t ffiCienCy)的原理产生的新一代散热装置 q咱耳帖效应(Pe ltier effeCt) Z=a2o/K o席贝克系数(SeebeCk C。effiCient);[0040]o电导率(EleCtriCal C。ndu(tiVity);[0041] K热导率(TheFma](。ndu(tivi ty);[0042]卡诺效率(Carnot efficiency) η = ^-^-(冷、热温差大散热效果佳);
-iHot该帕耳帖效应(Peltier effect)是热力学上效率最好的热泵可逆循环过程,由卡 诺(S. Carnot)所提出。即,热电陶瓷基板自体内部参与作用的物质,依循如图3所示等温膨胀(A-B)吸收了电子组件或灯具的发光二极管所释放出来的热源;绝热膨 胀(B-C)因对外界所做的功,须由热电陶瓷基板自身供应热,其结果使温度下降;接着经等 温压缩(C-D)放出热能;再经绝热压缩(D-A)回复初始状态。按此过程周而复始地将电子 组件或灯具的发光二极管所释放的热能恒定于最适合操作的低温范围。因此,该第一负温度系数组件1除了具有上述优点外,还可将高导热金属组件2包 覆住(可完全包覆),使高导热金属组件2所吸收的热以扩散方式传递至该第一负温度系数 组件1上。由于第一负温度系数组件1的材料特性,在吸热后因晶格振动效应使第一负温度 系数组件1产生声波(声子),并以声波的波长将所吸收的热以多向性的共振散射出去,以 达到最佳的散热效果。请参阅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装置与发热组件的组合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 本实用新型的该第一负温度系数组件1与该高导热金属组件2结合后,将该高导热金属组 件2的贴合面23贴在发热组件10的表面上,该发热组件10在运作时所产生的热将由高导 热金属组件2吸收,在高导热金属组件2将热吸收后,因高导热金属组件2被第一负温度系 数组件1包覆,因此高导热金属组件2能有效地将热传递给第一负温度系数组件1。在第一负温度系数组件1吸收热后,因晶格振动效应使第一负温度系数组件1产 生声波(声子),并以声波的波长将所吸收的热以多向性的共振由散热面12快速散射出去, 以达到最佳及快速的散热效果。在图4中,该发热组件10为电子组件或灯具的发光二极 管。请参阅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装置安装于灯具上的组合示意图。如图5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装置可将高导热金属组件2的贴合面23贴合安装于灯具20的壳体201 上(或直接与发光二极管202结合使用),当发光二极管202点亮时,所产生的热将被壳体 201所吸收再传递给高导热金属组件2,再由高导热金属组件2将热传递给第一负温度系数 组件1,再由第一负温度系数组件1将热以多向性的共振快速散射出去,使热不会影响到发 光二极管202的正常运作。请参阅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 用新型的第一负温度系数组件1的主体11及高导热金属组件2的本体21呈三角形体,使 该第一负温度系数组件1及该高导热金属组件2结合后,可以安装于该发热组件(图中未 示出)上,将该发热组件所产生的热散去。请参阅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装置的再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实 用新型的第一负温度系数组件1的主体11呈U字形,内具有呈片状的长方体或立方状的容 置空间14,该高导热金属组件2的本体21为片状的长方体,或立方体,使该第一负温度系数 组件1及该高导热金属组件2结合后,可以安装于该发热组件(图中未示出)上,将该发热 组件所产生的热散去。参阅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装置的又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本实用
5新型的第一负温度系数组件1的主体11为管状体,该高导热金属组件2的本体21为柱状 体,该高导热金属组件2配置于该第一负温度系数组件1内部的圆柱状的容置空间中14, 使该第一负温度系数组件1及该高导热金属组件2结合后,该高导热金属组件2的两个端 面对或25可以贴合于该至少两个发热组件(图中未示出)上,将该发热组件所产生的热 散去。请参阅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装置的又再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本 实施例中,该散热装置还包括第二负温度系数组件3,该第二负温度系数组件3具有传导面 31及背面32,第二负温度系数组件3为陶瓷材料,高导热金属组件2的本体21的贴合面23 与该第二负温度系数组件3的传导面31接触,该第二负温度系数组件3的背面32与该发 热组件(图中未示出)接触,该第一负温度系数组件1的底面13与该第二负温度系数组件 3的传导面31之间具有间隙4,使该第一负温度系数组件1及第二负温度系数组件3不接 触而产生共振,让第二负温度系数组件3所吸收的热能多向性的传导至该高导热金属组件 2上,再由该高导热金属组件2以扩散方式将热传导至该第一负温度系数组件1后,由该第 一负温度系数组件1将所吸收的热以多向性的方式散去。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 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涵盖。
权利要求1.一种多向性声波传递热源的散热装置,安装于发热组件上,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负温度系数组件,具有主体,该主体上具有散热面及底面,该底面由外向内凹设有 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内具有接触面;高导热金属组件,具有与该容置空间相同形状的本体,该本体上具有表面及贴合面,该 高导热金属组件配置于该容置空间,该表面与该接触面接触,该贴合面与该发热组件表面 贴合,以吸收该发热组件所产生的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性声波传递热源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温 度系数组件为陶瓷材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向性声波传递热源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为圆 锥状、三角形体、管状体或U字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向性声波传递热源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剖 面呈圆弧状。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多向性声波传递热源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空 间为圆锥状、圆柱状、片状的长方体或立方状。
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多向性声波传递热源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空 间的剖面呈圆弧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性声波传递热源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导热金 属组件为铜、铝或铁金属材料。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向性声波传递热源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导热金 属组件的本体为圆锥状、三角形体、柱状体、片状的长方体或立方体。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向性声波传递热源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剖 面呈圆弧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性声波传递热源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装置 还包括有第二负温度系数组件,该第二负温度系数组件具有传导面及背面,该传导面与所 述高导热金属组件的贴合面接触,该背面与所述发热组件贴合,且所述第一负温度系数组 件的底面与该第二负温度系数组件的传导面之间具有间隙。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向性声波传递热源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负 温度系数组件为陶瓷材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向性声波传递热源的散热装置,安装于发热组件上,包括第一负温度系数组件及高导热金属组件。该第一负温度系数组件具有主体,该主体上具有散热面及底面,且底面由外向内凹设有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内具有接触面。该高导热金属组件具有与该容置空间相同形状的本体,该本体上具有表面及贴合面,该高导热金属组件配置于该容置空间,该表面与该接触面接触,该贴合面与该发热组件贴合,以吸收该发热组件所产生的热,并将热传递至第一负温度系数组件上;第一负温度系数组件吸收热后因晶格振动效应产生声波的波长将所吸收的热以多向性的共振散射出去,以达到最佳的散热效果。
文档编号H01L23/36GK201868410SQ20102029670
公开日2011年6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17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17日
发明者李明烈 申请人:李明烈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