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布线用插入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88848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Dc布线用插入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DC布线用插入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地球温暖化对策而谋求减少温室效应气体的排出量,民生部门也为了减少能量起源的二氧化碳排出量而谋求电力消耗的减少。一般家庭虽使用各种家电产品,但由于现状是大多家电产品由交流电源驱动,故一般家庭将由电力公司供给的交流电配电于住宅内并使家电产品动作。另一方面,家电产品中如空调设备、冰箱、以及洗衣机等采用变频控制方式的设备增多。在变频控制方式的电气设备中,在利用内部的AC/DC转换器将从家庭内的插座供电的交流电暂时转换为直流电之后,进而利用变频器电路转换为交流并使负载动作。因此,由于在这样的电气设备中进行从交流到直流、从直流到交流的两次转换,故存在电力转换时的电力损失增大的问题。因此,本申请人在现有某些交流布线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设有供给直流电源的直流布线系统的AC/DC桥接岔路(hybrid)布线系统。在利用这样的AC/DC桥接岔路布线系统进行直流配电的情况下,在由插销与插口(插座)构成的插入连接器中,插销的装卸时产生的电弧在安全方面存在问题。在交流的情况下,电压隔着0伏特交替于正侧与负侧,由于电压在电源周期的每半周期形成为0伏特,故电弧容易消弧,但由于在直流的情况下电压是恒定的,故存在电弧放电容易持续的问题。在专利文献1公开有抑制这样的电弧的产生的DC布线用插入连接器,该DC布线用插入连接器将与插销的插片接触的插座侧的连接部件由低电阻连接部与高电阻连接部两者构成。在该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插座中,当插销的插片插入到插片插入孔时,插片在与高电阻连接部接触之后与低电阻连接部接触。并且,在插销从插座拔出的情况下,插片即便在与低电阻连接部分离后也还是与高电阻连接部接触,之后,插片才与高电阻连接部分离。 在该DC布线用插入连接器中,由于在插片与连接部件之间的电连接即将被断开之前、插片与连接部件之间的电连接刚刚确立之后,电流经由连接部件的高电阻连接部而流过,故电流成为被限制的状态,抑制了电弧的产生。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4-158331号公报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插座中,由于除了设置在插销的连接结束的状态下与插片连接的低电阻连接部之外,还要设置与低电阻连接部形状完全不同的高电阻连接部,故存在成本增高的问题。另外,在插片与连接部件接触的瞬间、插片与连接部件分离的瞬间经由高电阻连接部而流过电流,由此虽能限制电流,但也存在不能完全限制电流的可能性。若在该情况下拔出插入插销的速度慢,则大电流流过触点部的时间变长,从而存在触点部分劣化、消耗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通过缩短在插销的装卸时电弧产生的时间来抑制触点的劣化并提高安全性的DC布线用插入连接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DC布线用插入连接器具备插销,其具备插入片; 以及插口,其具备供插入片插入的插入孔以及与从该插入孔插入的插入片电连接的连接部件。连接部件由固定至少一端的导电性的翻转弹簧构成。该翻转弹簧的翻转部位被设置成向接触位置和非接触位置自如翻转,其中,接触位置为该翻转部位向从插入孔插入的插入片侧突出而与该插入片弹性接触的位置,非接触位置为该翻转部位离开插入片电弧消失的规定距离以上的位置。使翻转弹簧翻转到接触位置侧的接通操作以及使翻转弹簧翻转到非接触位置侧的断开操作中的、至少任一方的操作,是根据在插销装卸时使插销的连接器主体移动的操作而利用插销的一部分推压翻转部位来进行的。在该DC布线用插入连接器中,优选为,根据使插销的连接器主体移动的操作,利用插销的一部分亦即插入片推压处于接触位置的翻转部位,使该翻转部位翻转到非接触位置来进行断开操作。另外,根据对设置于插销的连接器主体表面的按键的按压操作,使设置于插销的驱动部件,推压处于非接触位置的翻转部位,来使该翻转部位从非接触位置翻转到接触位置。另外,在该DC布线用插入连接器中,优选为,根据使插销的连接器主体向一方向移动的操作,利用插销的一部分亦即插入片推压处于接触位置的翻转部位,使该翻转部位翻转到非接触位置来进行断开操作。另外,根据使插销的连接器主体朝相反方向移动的操作,使设置于插销的驱动部件推压处于非接触位置的翻转部位,来使翻转部位从非接触位置翻转到接触位置。根据本发明,构成连接部件的翻转弹簧通过在接触位置与非接触位置之间进行翻转,与插入片接触或分离,故能够使翻转弹簧在短时间内与插入片接触,并且使翻转弹簧在短时间内与插入片分离。由此,由于能够缩短电弧电流流过的时间,故能够抑制触点的消耗、劣化,并且提高安全性。另外,在本发明中,通过分别缩短连接部件与插入片接触所需要的时间、以及连接部件与插入片分离所需要的时间,能够抑制触点的消耗、劣化。由此,还具有无需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DC布线用插入连接器那样,作为连接部件,除低电阻连接部之外设置高电阻连接部的效果。并且,接通操作或者断开操作中的、至少任一方的操作,由于根据插销装卸时使插销的连接器主体移动的操作来进行,故不需要除了使插销的连接器主体移动的操作以外的操作,从而提高操作性。


图1表示实施方式1的DC布线用插入连接器,图IA 图IC是说明连接操作的截面图。图2中,图2A 图2C是说明上述连接操作的后续的截面图。图3中,图3A 图3C是说明上述拆卸操作的截面图。图4表示实施方式2的DC布线用插入连接器,图4A 图4C是说明连接操作的截面图,图4D是图4B中的E向向视图。图5中,图5A 图5C是说明上述连接操作的后续的截面图,图5D是图5B中的F向向视图,图5E是图5C中的G向向视图。图6中,图6A 图6C是说明上述拆卸操作的截面图,图6D是图6B中的A向向视图。图7中,图7A 图7C是说明上述拆卸操作的后续的截面图,图7D是图7B中的E 向向视图。图8中,图8A、图8B是上述中使用的翻转弹簧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实施方式1)基于图1 图3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DC布线用插入连接器A构成为包括插销1以及供插销1装卸自如地连接的插座2。此外,以下的说明中, 将图IA中的上下作为上下方向,并将图IA中与纸面垂直的方向作为左右方向而进行说明。插座2形成为使前表面露出并具备以埋入到营造面的状态设置的合成树脂制的连接器主体3。在连接器主体3的前表面(供插销1连接的面)3a,供后述的插销1的插入片11插入的一对插入孔4沿左右方向排列并开口。对于一方的插入孔4而言如图IA所示在插入孔4的下侧,对于另一方的插入孔4而言在该插入孔4的上侧,供后述的驱动部件13 插入的插入孔5分别开口。另外,在连接器主体3的内部,在插入孔4、5之间的高度位置收纳有与插入片11接触或者分离的翻转弹簧6。翻转弹簧6由具有弹性的导电材料形成为弯曲成弓形的细长的板状。翻转弹簧6的两端部6a、6a被固定于连接器主体3内。翻转弹簧6的中间部6b形成为超过连结两端部6a、6a的线段Ll而翻转自如。另外,连接器主体 3的内部收纳有供从外部导入的电源线8连接的速接结构的端子部7,从电源线8经由端子部7向翻转弹簧6供给直流电压。其中,速接结构的端子部7由于使用例如日本特开平 10-1444M号公报所公开那样的现有公知的速接端子,故省略图示以及说明。插销1是合成树脂成形品,具备形成为能够用手把持的大小的圆筒状的连接器主体10。在连接器主体10的前表面(与插座2的对置面)沿左右排列地设置有朝前方突出的一对插入片11,并且在插入片11的上下两侧设置有半球状的突起19。电线12从连接器主体10的后表面导出,插入片11与电线12电连接。另外,在连接器主体10的前表面,在各插入片11被插入到插座2的插入孔4的状态下,插入到插入孔5内的棒状的驱动部件13从与插座2的插入孔5对置的位置突出。驱动部件13与配置于连接器主体10的后表面的按键14形成为一体,利用夹装于凸缘部15 与连接器主体10的前侧壁之间的螺旋弹簧16的弹力而朝后方推压,其中,凸缘部15设在驱动部件13的中间部。于是,在按键14不被推压的状态下,如图IA所示,驱动部件13虽被螺旋弹簧16推压而朝图中右侧移动,但通过凸缘部15与在连接器主体10的内壁被突出地设置的肋部17抵接,而使驱动部件13不能再朝右侧移动。此外,在连接器主体10的后表面设置供按键14进入的凹处18,当按压按键14时,驱动部件13克服螺旋弹簧16的弹力并朝图IA中左侧移动。另外,从连接器主体10的前端部的外周边缘起,设置有朝向外侧突出的安装片 20,在该安装片20设置有供后述的固定螺钉21插入的螺钉插入孔(未图示)。
在此,基于图1以及图2对用户将插销1与插座2连接时的动作进行说明。如图 IA所示,用户把持插销1的连接器主体10,将插销1挨近插座2的前表面3a,并将插销1的插入片11以及驱动部件13分别插入到插座2的插入孔4、5(参照图1B)。在该状态下,翻转弹簧6的中间部6b相对于线段Ll朝与插入片11相反的一侧突出,插入片11与翻转弹簧6分离。其中,翻转弹簧6的形状、配置被设定成,在中间部6b翻转到不与插入片11接触的非接触位置的状态下,使翻转弹簧6与插入片11分离电弧不飞溅的距离以上,该距离只要根据电气上的规格而设定为适当的值即可。另外,在图IB所示的状态下,通过插销1的突起19与插座2的前表面3a抵接,插销1的姿势被决定为一定,插销1变得不能摇晃。然后,当用户从图IB所示的状态对配置于插销1的后表面的按键14进行按压操作时,如图IC所示,驱动部件13克服螺旋弹簧16的弹力而朝图中左侧移动,驱动部件13的前端部与翻转弹簧6的中间部6b接触。当用户进一步地压入按键14时,翻转弹簧6的中间部6b由驱动部件13朝线段Ll侧被推压,翻转弹簧6发生弹性变形并积蓄弹力。然后, 当驱动部件13的压入量超过临界点时,所积蓄的弹力被释放,翻转弹簧6超过线段Ll而翻转到相反的一侧,由此翻转弹簧6的中间部6b在短时间内向与插入片11接触的接触位置移动(参照图2A)。之后,当用户停止对按键14的按压操作时,如图2B所示,驱动部件13受螺旋弹簧 16的弹力而朝图中右侧移动,翻转弹簧6与插入片11电连接,插销1保持与插座2连接的状态。最后,如图2C所示,在设置于连接器主体10的安装片20的螺钉插入孔(未图示) 插入固定螺钉21,将该固定螺钉21拧进在插座2侧设置的螺纹孔,插销1就被固定成与插座2连接的状态。其中,即使不使用固定螺钉21进行螺纹固定,也能通过翻转弹簧6与插入片11接触,借助翻转弹簧6的弹力而将插销1保持于插座2,但如果使用固定螺钉21而进行螺纹固定,能够确切地防止插销1的脱落。接着,参照图3对用户将插销1从插座2拔下时的动作进行说明。如图3A所示, 在翻转弹簧6与插入片11接触的状态下,用户卸下固定螺钉21,并使连接器主体10绕与前后方向平行的旋转轴旋转。当连接器主体10旋转时,利用左右一对插入片11,将对应的翻转弹簧6的中间部6b分别朝非接触位置侧推压,使翻转弹簧6发生弹性变形来积蓄弹力。 然后,当基于插入片11而翻转弹簧6的压入量超过临界点时,积蓄于翻转弹簧6的弹力被释放,翻转弹簧6超过线段Ll而翻转到相反的一侧,由此翻转弹簧6的中间部6b在短时间内移动到非接触位置(参照图3B)。当翻转弹簧6与插入片11分离时,由于保持插入片11 的力消失,故用户将插销1的连接器主体10朝后方拉动,由此插入片11以及驱动部件13 分别从插入孔4、5拔出(参照图3C)。如以上说明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DC布线用插入连接器中,构成连接部件的翻转弹簧6通过在接触位置与非接触位置之间翻转而与插入片11接触或分离。并且,根据使插销1的连接器主体10移动的操作,通过由插入片11推压翻转弹簧6的翻转部位来进行断开操作,根据按键14的按压操作,通过驱动部件13推压翻转弹簧6的翻转部位来进行接通操作。由此,能够使翻转弹簧6的翻转部位(中间部6b)在短时间内与插入片11接触,并且使翻转弹簧6的翻转部位(中间部6b)在短时间内与插入片11分离。即,由于能够分别缩短作为连接部件的翻转弹簧13与插入片11接触所需要的时间、以及翻转弹簧13与插入
6片11分离所需要的时间,故能够缩短电弧电流流过的时间。因此,能够抑制构成触点的翻转弹簧6以及插入片11的劣化、消耗,并提高安全性。另外,如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 DC布线用插入连接器那样,作为连接部件无需除低电阻连接部之外设置高电阻连接部,能实现降低成本。另外,由于使翻转弹簧6翻转到非接触位置的操作(断开操作)利用在卸下插销1 时使连接器主体10移动的操作(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扭动连接器主体10的操作)来进行, 故无需进行使连接器主体10移动的操作以外的操作,能提高操作性。(实施方式2)基于图4 图7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1的插入连接器中, 在将插销1插入到插座2的状态下,当使插销1的连接器主体10向一方向旋转时进行断开操作,在断开状态下通过对设置于插销1的按键14进行按压操作来进行接通操作。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的DC布线用插入连接器中,在将插销1插入到插座2的状态下,当使插销 1的连接器主体10向一方向移动时进行断开操作,当朝相反方向移动时进行接通操作。如图4A所示,插座2具备以埋入到营造材100的状态设置的合成树脂制的连接器主体3。在连接器主体3的前表面(供插销1连接的面)3a,供后述的插销1的插入片11 插入的一对插入孔4沿左右方向排列并开口,并且供后述的插销1的按压片M插入的一对插入孔5在各插入孔4的下侧开口。另外,在连接器主体3的内部,在插入孔4、5之间的高度位置收纳有与插入片11接触或分离的翻转弹簧6。翻转弹簧6由具有弹性的导电材料形成为弯曲成弓形的细长的板状。翻转弹簧6的两端部6a、6a被固定于连接器主体3内。翻转弹簧6的中间部6b形成为超过连结两端部6a、6a的线段Ll而翻转自如。另外,电源线 8从外部被导入到连接器主体3的内部,直流电压经由电源线8被供给到翻转弹簧6。插销1如图4A所示是合成树脂制成品,具备形成为能够用手把持的大小的圆筒状的连接器主体10。在连接器主体10的前表面(与插座2的对置面)沿左右排列地设置有一对插入片11,并且在插入片11被插入到插入孔4的状态下与一对插入孔5分别对置的位置,分别设置有被插入到插入孔5内的棒状的按压片M。另外,在连接器主体10的前表面,在插入片11与按压片M之间的中间位置设置作为转动支点的半球状的支点突起22, 在连接器主体10前表面的上下两侧部,在距支点突起22大致相等的距离设置有螺旋弹簧 23、23。其中,电线12从连接器主体10的后表面被导出,插入片11与电线12电连接,但一对按压片M与插入片11电绝缘。在此,参照图4以及图5对用户将插销1与插座2连接时的动作进行说明。如图 4A所示,用户将插销1的插入片11以及按压片M,对准插座2的插入孔4、5的位置,将插销1挨近插座2的前表面,并将插入片11以及按压片M插入到所对应的插入孔4、5 (参照图4B)。在该状态下,翻转弹簧6的中间部6b相对于线段Ll朝与插入片11相反的一侧突出,插入片11与翻转弹簧6分离。其中,翻转弹簧6的形状、配置设定成,在中间部6b翻转到不与插入片11接触的非接触位置的状态下,使翻转弹簧6与插入片11分离电弧不飞溅的距离以上,上述的距离只要根据电气上的规格而适当地决定即可。另外,在图4B所示的状态下,通过插销1的支点突起22与插座2的前表面3a抵接,插销1的连接器主体10以支点突起22为中心摆动自如地被支承。如果不施加使连接器主体10倾斜的力,则由于配置于支点突起22的上下两侧的螺旋弹簧23的弹力,而连接器主体10被配置为插座2的前表面3a的法线方向与连接器主体10的前后方向一致。在该状态下,如图4C所示,用户以使按压片M朝前上倾斜的方式以支点突起22 为中心使连接器主体10朝图中右旋方向进行旋转(倾斜)。此时,按压片M推压翻转弹簧 6的中间部6b,通过使翻转弹簧6发生弹性变形来在翻转弹簧6积蓄弹力。然后,当基于按压片M而翻转弹簧6的压入量超过临界点时,积蓄于翻转弹簧6的弹力被释放,翻转弹簧 6超过线段Ll而翻转到相反的一侧,由此中间部6b在短时间内朝与插入片11接触的接触位置移动(参照图5A、图5D)。另外,在该状态下,下侧的螺旋弹簧23被压缩,在下侧的螺旋弹簧23产生弹簧反作用力。之后,当用户停止使连接器主体10后倾时,由于下侧的螺旋弹簧23的弹簧反作用力,而连接器主体10以支点突起22为中心朝图5B中的左旋方向进行旋转。然后,连接器主体10的前后方向成为与插座2的前表面3a的法线方向一致的状态(参照图5B)。最后, 如图5C以及图5E所示,在连接器主体10与插座2的前表面3a之间夹装俯视观察中呈C 字型的隔离物25的状态下,在设置于连接器主体10的安装片20的螺钉插入孔(未图示) 插入固定螺钉21。然后,当将该固定螺钉21拧进在插座两侧设置的螺纹孔时,插销1固定成与插座2连接的状态。其中,即使不使用固定螺钉21而进行螺纹固定,也能通过翻转弹簧6与插入片11接触,借助翻转弹簧6的弹力而将插销1保持于插座2,但如果使用固定螺钉21而进行螺纹固定,则能够确切地防止插销1的脱落。接着,参照图6以及图7对用户将插销1从插座2卸下时的动作进行说明。如图 6A以及图6D所示,在翻转弹簧6与插入片11接触的状态下,用户首先卸下固定螺钉21 (参照图6B)。然后,如图6C所示,当用户使连接器主体10以支点突起22为中心而朝图中左旋方向进行旋转(前倾)时,翻转弹簧6的中间部6b被插入片11推压,通过使翻转弹簧6发生弹性变形而在翻转弹簧6积蓄弹力。然后,当基于插入片11而翻转弹簧6的压入量超过临界点时,如图7A所示,积蓄于翻转弹簧6的弹力被释放,翻转弹簧6超过线段Ll而翻转到相反的一侧,由此中间部6b 在短时间内朝非接触位置移动(参照图7D)。此时,翻转弹簧6通过一次性地释放所积蓄的弹力,而在短时间内从与插入片11接触的状态朝非接触位置移动。由此,能够使电弧电流流过触点之间(即插入片11与翻转弹簧6之间)的时间短,抑制插入片11、翻转弹簧6的消耗、劣化,并且提高安全性。另外,在该状态下,上侧的螺旋弹簧23被压缩,在上侧的螺旋弹簧23产生弹簧反作用力。之后,当用户停止使连接器主体10前倾时,由于上侧的螺旋弹簧23的弹簧反作用力,而连接器主体10以支点突起22为中心朝图7B中的右旋方向进行旋转。此时,连接器主体10的前后方向成为与插座2的前表面3a的法线方向一致的状态(参照图7B)。最后, 如图7C所示,当用户将插销1的连接器主体10朝后方拉动时,插入片11以及按压片对从插座2的插入孔4、5拔出,插销1从插座2被卸下。如以上说明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DC布线用插入连接器中,构成连接部件的翻转弹簧6,通过在接触位置与非接触位置之间进行翻转而与插入片11接触或分离。由此,能够使翻转弹簧6的翻转部位(即中间部6b)在短时间内与插入片11接触,并且使翻转弹簧 6的翻转部位(中间部6b)在短时间内与插入片11分离。因此,由于能够分别缩短作为连接部件的翻转弹簧6与插入片11接触所需要的时间、以及翻转弹簧6与插入片11分离所需要的时间,缩短电弧电流流过的时间,故能够抑制触点的消耗、劣化,并且提高安全性。另夕卜,如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DC布线用插入连接器那样,作为连接部件,能够无需除低电阻连接部之外设置高电阻连接部,能实现降低成本。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使插销1的连接器主体10向一方向移动的操作(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朝前下倾斜的操作),通过利用插入片11推压处于接触位置的翻转弹簧6 的翻转部位(中间部6b),来使中间部6b翻转移动到非接触位置。进而,根据使插销1的连接器主体10朝相反方向移动的操作(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朝前上倾斜的操作),通过利用作为驱动部件的按压片M推压处于非接触位置的翻转弹簧6的翻转部位(中间部6b),来使中间部6b翻转移动到接触位置。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插销装卸时仅利用使插销1的连接器主体10移动的操作,来使翻转弹簧6分别翻转到接触位置/非接触位置,并使由插入片11以及翻转弹簧6构成的触点部接通/断开。由此,不需要为了推压翻转弹簧6的翻转部位而对驱动部件进行按压操作这样的另外的操作,能提高操作性。另外,也无需如实施方式1那样另外设置用于推压翻转弹簧6的翻转部位的驱动部件13,所以能够实现降低成本。此外,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翻转弹簧6如图8A所示,由具有弹性的导电材料形成为弓形。该翻转弹簧6的两端部6a、6a被固定于连接器主体3,中间部6b虽形成为翻转自如,但也可以使用如图8B所示一方的端部6a被单侧支承于连接器主体3,设置于另一端侧的翻转部位形成为翻转自如的翻转弹簧6。另外,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作为插口虽以固定于营造材、设备等的插座2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当然也可以将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用于由不进行固定而使用的插座装置构成的插口。工业上的可利用性如上述那样,根据本发明,构成连接部件的翻转弹簧通过在接触位置与非接触位置之间进行翻转,而与插入片接触或分离,故能够使翻转弹簧在短时间内与插入片接触,并且使翻转弹簧在短时间内与插入片分离。由此,由于能够缩短电弧电流流过的时间,故能够提供抑制触点的消耗、劣化并提高安全性的DC布线用插入连接器。附图标记的说明A =DC布线用插入连接器;1 插销;2 插座;3 连接器主体;4,5 插入孔;6 翻转弹簧(连接部件);6a:端部;6b:中间部(翻转部位);10:连接器主体;11:插入片;13:驱动部件;14:按键。
权利要求
1.一种DC布线用插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DC布线用插入连接器具备插销,其具备插入片;以及插口,其具备供所述插入片插入的插入孔以及与从该插入孔插入的所述插入片电连接的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包括固定至少一端的具有导电性的翻转弹簧,该翻转弹簧的翻转部位被设置成向接触位置和非接触位置中的任一位置自如翻转,其中,上述接触位置为该翻转部位向从所述插入孔插入的所述插入片侧突出而与该插入片弹性接触的位置,上述非接触位置为该翻转部位离开所述插入片电弧消失的规定距离以上的位置,使所述翻转弹簧翻转到接触位置侧的接通操作以及使所述翻转弹簧翻转到非接触位置侧的断开操作中的、至少任一方的操作,是根据在插销装卸时使所述插销的连接器主体移动的操作而利用所述插销的一部分推压翻转部位来进行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C布线用插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根据使所述插销的连接器主体移动的操作,利用插销的一部分亦即插入片推压处于接触位置的翻转部位,使该翻转部位翻转到非接触位置来进行断开操作,根据对设置于所述插销的连接器主体表面的按键的按压操作,推压处于非接触位置的翻转部位,由此使该翻转部位从非接触位置翻转到接触位置的驱动部件,设置于所述插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C布线用插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根据使所述插销的连接器主体向一方向移动的操作,利用所述插销的一部分亦即所述插入片推压处于接触位置的翻转部位,使翻转部位翻转到非接触位置来进行断开操作,根据使所述插销的连接器主体朝相反方向移动的操作,推压处于非接触位置的翻转部位,由此使翻转部位从非接触位置翻转到接触位置的驱动部件,设置于所述插销。
全文摘要
提供通过使插销的装卸时电弧的产生时间变短来抑制触点的劣化、并且提高安全性的DC布线用插入连接器。插座(2)具备与从插入孔(4)插入的插销(1)的插入片(11)电连接的翻转弹簧(6)。翻转弹簧(6)的两端部(6a)被固定于插座(2)的连接器主体(3),翻转弹簧(6)的中间部(6b)向与插入片(11)弹性接触的接触位置、与离开电弧消失的规定距离以上的非接触位置中的任一个位置自如翻转。在翻转弹簧(6)的中间部(6b)与插入片(11)接触的状态下,当扭动插销(1)时,由于中间部(6b)被插入片(11)推压,而中间部(6b)翻转到非接触位置侧。另一方面,在中间部(6b)处于非接触位置的状态下,当对插销(1)的按键(14)进行按压操作,利用驱动部件(13)推压中间部(6b)时,中间部(6b)翻转而与插入片(11)弹性接触。
文档编号H01H13/14GK102460850SQ20108002687
公开日2012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4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18日
发明者小林晋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