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有反向焊接引出极耳的锂离子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70358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设有反向焊接引出极耳的锂离子电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尤其涉及一种设有反向焊接引出极耳的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具有工作电压高、工作温度范围宽、使用寿命长、无记忆效应、无污染、 比能量高、自放电小、循环寿命长等优点。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锂离子电池由于质量比能量和体积比能量相对其他电池体系要高,在电动汽车以及电动工具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在生产过程中,正、负极耳的焊接引出是一道重要工序,此工序中将正、负极耳分别焊接到正、负极片集流体上以引出电流。由于后继设有顶封工序,正、负极耳设有极耳胶块,需要将极耳胶块通过加热、加压与铝塑膜粘结在一起,要求极耳胶块与集流体焊接时与集流体边缘的距离需要满足一定尺寸要求。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锂离子电池20包括极耳21、极片23及设置于极耳21上的极耳胶25,通常采用极耳21正向焊接于极片23,极耳胶25与极片23之间的距离较大,导致不易焊接多片极片23、且极耳21与极片23之间空间较大,会导致整个电池无效体积过大。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设有反向焊接引出极耳的锂离子电池,包括极片、焊接于所述极片的引出极耳及设置于所述引出极耳中部的极耳胶,所述极片设有自所述极片的侧边朝所述极片的外侧延伸的连接部,所述极片的连接部朝向所述极片的内侧折叠,所述引出极耳的末端连接于所述极片的连接部,所述引出极耳朝向所述极片的外侧延伸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引出极耳焊接于所述极片。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设有反向焊接引出极耳的锂离子电池,其将引出极耳反向焊接于极片并向外折叠,可有效的减少锂离子电池顶封的面积,从而使整个锂离子电池的体积减小,提高锂离子电池的体积能量比。

图1是现有技术中焊接有引出极耳的极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设有反向焊接引出极耳的锂离子电池折叠前的正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设有反向焊接引出极耳的锂离子电池折叠前的正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设有反向焊接引出极耳的锂离子电池折叠后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2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设有反向焊接引出极耳的锂离子电池10,包括极片11、焊接于所述极片11的引出极耳13及设置于所述引出极耳13中部的极耳胶15,所述极片11设有自所述极片11的侧边朝所述极片11的外侧延伸的连接部111,所述极片11的连接部111朝向所述极片11的内侧沿折线113折叠,所述引出极耳13的末端焊接于所述极片11的连接部111。所述引出极耳13朝向所述极片11的外侧延伸焊接本实用新型的设有反向焊接引出极耳13的锂离子电池10时,先将引出极耳 13裁剪成合适的长度。而后,如图2所示,将引出极耳13的配合部131反向焊接在极片11 的连接部111上。如图3及图4所示,将极片11的连接部111及引出极耳13的配合部131 沿折线113对折。本实用新型的设有反向焊接引出极耳13的锂离子电池10,其将引出极耳 13反向焊接于极片11并向外折叠,可有效减少锂离子电池的顶封面积,从而使整个锂离子电池的体积减小,提高锂离子电池的体积能量比。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设有反向焊接引出极耳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极片、焊接于所述极片的引出极耳及设置于所述引出极耳中部的极耳胶,所述极片设有自所述极片的侧边朝所述极片的外侧延伸的连接部,所述极片的连接部朝向所述极片的内侧折叠,所述引出极耳的末端连接于所述极片的连接部,所述引出极耳朝向所述极片的外侧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设有反向焊接引出极耳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出极耳焊接于所述极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设有反向焊接引出极耳的锂离子电池,包括极片、焊接于所述极片的引出极耳及设置于所述引出极耳中部的极耳胶,所述极片设有自所述极片的侧边朝所述极片的外侧延伸的连接部,所述极片的连接部朝向所述极片的内侧折叠,所述引出极耳的末端连接于所述极片的连接部,所述引出极耳朝向所述极片的外侧延伸。本实用新型的设有反向焊接引出极耳的锂离子电池,其将引出极耳反向焊接于极片并向外折叠,可有效的减少锂离子电池顶封的面积,从而使整个锂离子电池的体积减小,提高锂离子电池的体积能量比。
文档编号H01M10/0525GK202231111SQ20112037390
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30日
发明者刘立君, 李震祺, 陈欢 申请人:刘立君, 李震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