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及其盖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71030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及其盖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盖体,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增加盖体机构强度的电连接器及其盖体。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0,其为一种现有习知的电连接器的盖体200,该盖体200具有一盖板 210及一转轴220,该转轴220是位于该盖板210的侧边,该盖体200是以该转轴220掀开或盖合于一绝缘载体(图未绘出),当该盖体200掀开或盖合于该绝缘载体时,若操作施力不当,在该盖板210与该转轴220之间会形成一剪应力,而造成该转轴220断离该盖板210, 而使得电连接器无法被使用。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电连接器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电连接器及其盖体,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有鉴于上述现有的电连接器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电连接器及其盖体,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电连接器,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电连接器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电连接器及其盖体,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借由该基座一体形成于该本体部,以增加该阶梯状转轴组与该本体部的结构强度及增加该阶梯状转轴组的抗剪应力,非常适于实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连接器,其中包含一绝缘载体,其具有一承载座及二分别位于该承载座二侧的结合座;多个端子,是设置于该绝缘载体的该承载座;以及一盖体,其是设置于该绝缘载体上,该盖体包含有一本体部及二分别位于该本体部二侧的阶梯状转轴组,该阶梯状转轴组包含有一基座及一杆件,该基座是一体形成于该本体部,该基座是具有一顶面,该顶面包含一显露面及一杆件设置面,该杆件是一体形成于该杆件设置面,并显露出该显露面,该结合座是承载该阶梯状转轴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的该基座具有一第一旋转中心,该杆件具有一第二旋转中心,该第一旋转中心及该第二旋转中心是在同一直线。前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的该阶梯状转轴组具有一转动支持面,该转动支持面是由该基座的一第一圆弧侧面及该杆件的一第二圆弧侧面构成。[0010]前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的该结合座具有一第一容置槽及一第二容置槽,该第一容置槽具有一侧壁及一第一底部,该第二容置槽是凹设于该第一容置槽的该侧壁,该第一容置槽的宽度是大于该第二容置槽的宽度。前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的该基座是设置于该第一容置槽,且该第一容置槽是承载该基座,该杆件是设置于该第二容置槽,且该第二容置槽是承载该杆件。前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的该结合座另具有一上表面,该第一容置槽另具有一位于该上表面的开口,该开口是显露出该基座的该显露面。前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的该电连接器是另包含一上盖板,该上盖板是结合于该绝缘载体的该结合座,该杆件是被限制于该上盖板与该第二容置槽之间。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连接器的盖体,其中包含一本体部;以及二阶梯状转轴组,各该阶梯状转轴组分别位于该本体部二侧,该阶梯状转轴组包含有一基座,其是一体形成于该本体部, 该基座是具有一顶面,该顶面包含一显露面及一杆件设置面;以及一杆件,其是一体形成于该杆件设置面,并显露出该显露面。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电连接器的盖体,其中所述的该基座具有一第一旋转中心,该杆件具有一第二旋转中心,该第一旋转中心及该第二旋转中心是在同一直线。前述的电连接器的盖体,其中所述的该阶梯状转轴组具有一转动支持面,该转动支持面是由该基座的一第一圆弧侧面及该杆件的一第二圆弧侧面构成。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内容可知,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盖体,该电连接器包含一绝缘载体、 多个端子及一盖体,该绝缘载体具有一承载座及二分别位于该承载座二侧的结合座,该些端子是设置于该绝缘载体的该承载座,该盖体是设置于该绝缘载体上,该盖体包含有一本体部及分别位于该本体部二侧的阶梯状转轴组,该阶梯状转轴组包含有一基座及一杆件, 该基座是一体形成于该本体部,该基座是具有一顶面,该顶面包含一显露面及一杆件设置面,该杆件是一体形成于该杆件设置面,并显露出该显露面,该结合座是承载该阶梯状转轴组,借由该基座一体形成于该本体部,以增加该阶梯状转轴组与该本体部的结构强度及增加该阶梯状转轴组的抗剪应力。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的盖体,其包含有一本体部及分别位于该本体部二侧的阶梯状转轴组,该阶梯状转轴组包含有一基座及一杆件,该基座是一体形成于该本体部,该基座是具有一顶面,该顶面包含一显露面及一杆件设置面,该杆件是一体形成于该杆件设置面,并显露出该显露面,借由该基座一体形成于该本体部,以增加该阶梯状转轴组与该本体部的结构强度及增加该阶梯状转轴组的抗剪应力。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及其盖体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该阶梯状转轴是借由该基座一体形成于该本体部,以增加该阶梯状转轴与该本体部的结构强度,其可增加该阶梯状转轴组的抗剪应力,以避免该阶梯状转轴断离该本体部。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一种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2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该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3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该电连接器的一盖体的立体图。图4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该电连接器的该盖体的立体图。图5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该电连接器的一绝缘载体的立体图。图6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该电连接器的立体剖视图。图7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该电连接器的剖视图。图8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该电连接器的立体剖视图。图9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该电连接器的剖视图。图10 —种现有习知电连接器的盖体的立体图。100:电连接器110:绝缘载体112:结合座113a:侧壁113c:开口114:第二容置槽115:上表面120 端子130 盖体132 阶梯状转轴组133a:第一圆弧侧面134 杆件135 :T H136 显露面138 转动支持面140 上盖板200 盖体220 转轴300 排线Sl 第一旋转中L: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连接器及其盖体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请参阅图1及图2,一种电连接器100其至少包含一绝缘载体110、多个端子120、
5
111 承载座 113 第一容置槽 113b 第一底部
114a 第二底部
131 本体部 133 基座
134a 第二圆弧侧面
137 杆件设置面
141 平板部 210 盖板
S2 第二旋转中一盖体130及一上盖板140,该绝缘载体110具有一承载座111及二分别位于该承载座111 二侧的结合座112,该些端子120是设置于该绝缘载体110的该承载座111,该盖体130是设置于该绝缘载体110上,请参阅图1、图2、图3及图4,该盖体130包含有一本体部131及分别位于该本体部二侧的阶梯状转轴组132,该阶梯状转轴组132包含有一基座133及一杆件134,该基座133是一体形成于该本体部131,该基座133是具有一顶面135,该顶面135 包含一显露面136及一杆件设置面137,该杆件134是一体形成于该杆件设置面137,并显露出该显露面136,该阶梯状转轴132组是设置于该结合座112,该结合座112是承载该阶梯状转轴组132。请参阅图3,该基座133具有一第一旋转中心Si,该杆件134具有一第二旋转中心S2,该第一旋转中心Sl及该第二旋转中心S2是在同一直线L,该基座133是可为一椭圆形柱体,该杆件134是可为一圆柱体,请参阅图4,该阶梯状转轴组132具有一转动支持面138,该转动支持面138是由该基座133的一第一圆弧侧面133a及该杆件134的一第二圆弧侧面13 构成。请参阅图1、图2及图5,该结合座112具有一第一容置槽113、一第二容置槽114 及一上表面115,该第一容置槽113具有一侧壁113a、一第一底部12 及一开口 113c,该第二容置槽114是凹设于该第一容置槽113的该侧壁113a,该第二容置槽114具有一第二底部114a,该开口 113c是位于该上表面115,该第一容置槽113的宽度是大于该第二容置槽 114的宽度,请参阅图1、图2、图6及图7,该基座133是设置于该第一容置槽113,该第一容置槽113是承载该基座133,该基座133的该第一圆弧侧面133a是接触该第一容置槽113 的该第一底部113b,请参阅图7,一排线300是设置于该电连接器100上,并与该电连接器 100电性连接,该盖体130以该阶梯状转轴组132为转轴盖合于该绝缘载体110,以确保该排线300与该电连接器100电性连接,并且避免该排线300脱离该电连接器100而造成电性断路。请参阅图1、图2、图8及图9,该杆件134是设置于该第二容置槽114,该第二容置槽114是承载该杆件134,该杆件134的该第二圆弧侧面13 是接触该第二容置槽114的该第二底部114a,该盖体130是以该阶梯状转轴组132可掀开或盖合于该绝缘载体110,请参阅图6及图7,当该盖体130以该阶梯状转轴组132为转轴转动而盖合于该绝缘载体110 时,该基座133是隐入于该第一容置槽113中,请参阅图2,当该盖体130以该阶梯状转轴组132为转轴转动而掀开于该绝缘载体110时,该基座133的该显露面136是高于该上表面115,该开口 113c是显露出该基座133的该显露面136,其可避免该绝缘载体110的该结合座112对该阶梯状转轴组132的该基座133产生干涉,而造成该盖体130无法掀开于该绝缘载体110。请参阅第图1、图8及图9,该上盖板140是结合于该绝缘载体110的该结合座112, 该杆件134是被限制于该上盖板140与该第二容置槽114之间,请参阅图1、图6及图8,在本实施例中,该上盖板140是具有一平板部141,该平板部141是位于该盖体130的该本体部131 —侧上方,该平板部141是不伸入该盖体130,以避免该平板部141对该盖体130形成干涉,而造成该盖体130无法掀开于该绝缘载体110。请参阅图3、图6及图7,该阶梯状转轴132是借由该基座133 —体形成于该本体部 133,以增加该阶梯状转轴132与该本体部131的结构强度,其可增加该阶梯状转轴组132 的抗剪应力,以避免该阶梯状转轴132断离该本体部13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结构及技术内容作出些许的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绝缘载体,其具有一承载座及二分别位于该承载座二侧的结合座;多个端子,是设置于该绝缘载体的该承载座;以及一盖体,其是设置于该绝缘载体上,该盖体包含有一本体部及二分别位于该本体部二侧的阶梯状转轴组,该阶梯状转轴组包含有一基座及一杆件,该基座是一体形成于该本体部,该基座是具有一顶面,该顶面包含一显露面及一杆件设置面,该杆件是一体形成于该杆件设置面,并显露出该显露面,该结合座是承载该阶梯状转轴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基座具有一第一旋转中心,该杆件具有一第二旋转中心,该第一旋转中心及该第二旋转中心是在同一直线。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阶梯状转轴组具有一转动支持面, 该转动支持面是由该基座的一第一圆弧侧面及该杆件的一第二圆弧侧面构成。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结合座具有一第一容置槽及一第二容置槽,该第一容置槽具有一侧壁及一第一底部,该第二容置槽是凹设于该第一容置槽的该侧壁,该第一容置槽的宽度是大于该第二容置槽的宽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基座是设置于该第一容置槽,且该第一容置槽是承载该基座,该杆件是设置于该第二容置槽,且该第二容置槽是承载该杆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结合座另具有一上表面,该第一容置槽另具有一位于该上表面的开口,该开口是显露出该基座的该显露面。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是另包含一上盖板,该上盖板是结合于该绝缘载体的该结合座,该杆件是被限制于该上盖板与该第二容置槽之间。
8.—种电连接器的盖体,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本体部;以及二阶梯状转轴组,各该阶梯状转轴组分别位于该本体部二侧,该阶梯状转轴组包含有一基座,其是一体形成于该本体部,该基座是具有一顶面,该顶面包含一显露面及一杆件设置面;以及一杆件,其是一体形成于该杆件设置面,并显露出该显露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盖体,其特征在于该基座具有一第一旋转中心,该杆件具有一第二旋转中心,该第一旋转中心及该第二旋转中心是在同一直线。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盖体,其特征在于该阶梯状转轴组具有一转动支持面,该转动支持面是由该基座的一第一圆弧侧面及该杆件的一第二圆弧侧面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盖体,其包含一绝缘载体、多个端子及一盖体,该绝缘载体具有一承载座及二结合座,该些端子设置于该绝缘载体的该承载座,该盖体是设置于该绝缘载体上,该盖体包含有一本体部及二分别位于该本体部二侧的阶梯状转轴组,该盖体是以该阶梯状转轴组掀开或盖合于该绝缘载体,该阶梯状转轴组包含有一基座及一杆件,该基座是形成于该本体部,该基座是具有一顶面,该顶面包含一显露面及一杆件设置面,该杆件是形成于该杆件设置面,并显露出该显露面,该结合座是承载该阶梯状转轴组。
文档编号H01R13/62GK202333275SQ201120467260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7日
发明者林雅萍 申请人:林雅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