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30417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尤其涉及在利用光纤传输信号时使用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公知的连接器例如有专利文献I所述的连接器。图11是专利文献I所述的连接器500的外观立体图。如图11所示,连接器500由插头侧连接器520、插座侧连接器540、电气布线550以及IC驱动器560构成。插头侧连接器520设置在光纤502的一端,并且构成为能够拆装于插座侧连接器540。插头侧连接器520包括光电转换元件。插座侧连接器540安装于基板503。IC驱动器560是处理在光纤502中传输的信号的电路。电气布线550电连接插座侧连接器540和IC驱动器560。然而,专利文献I所述的连接器500存在难以得到较高SN比这一问题。具体而言,连接器500在插座侧连接器540外设置有IC驱动器560。因此,设置有用于连接插座侧连接器540和IC驱动器560的电气布线550。这里,光电二极管等光电转换元件仅能够输出具有非常微弱的电流值的电信号。因此,流过电气布线550的电信号的电流值也较微弱。若在仅具有这样微弱电流值的电信号中混入噪声,则SN比会大幅度降低。如上所述,专利文献I所述的连接器500的插座侧连接器540与IC驱动器560分离因此难以得到较高的SN比。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 - 30868号公报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得到较高SN比的连接器。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备:设置在光纤一端的插头;被从上方安装上述插头的插座;电路部;以及被安装上述电路部和上述插座的电路基板,上述插头包括:插头主体;设置在上述插头主体,将从上述光纤输送来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受光元件;以及设置在上述插头主体的侧面,并与上述受光元件电连接的第I外部电极,上述插座包括:设置有从上方安装上述插头的开口的插座主体;和在上述插头被安装在上述开口内时与上述第I外部电极接触的第2外部电极,上述电路部包括与上述第2外部电极电连接并对从上述受光元件输送来的电信号放大的放大电路,上述第I外部电极和上述第2外部电极中的任意一个是对该第I外部电极和该第2外部电极中的另一个压接的弹簧端子。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得到较高SN比的连接器。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将插头从连接器分离后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插头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表不将插座主体和电路部安装在电路基板的情况的图。图5是插座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从里面观察的图。图7是使用了连接器的收发系统的概略结构图。图8(a)是用于说明插头与插座是以插头的4个角嵌合时的嵌合力的图。图8(b)是用于说明插头与插座是以除插头的4个角以外来嵌合时的嵌合力的图。图9是表示将插头从插座插拔时所使用的工具的前端部分的图。图10是使用了其他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收发系统的概略结构图。图11是专利文献I所述的连接器的外观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进行说明。(连接器的概略结构)首先,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概略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I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将插头10从连接器I分离后的外观立体图。图3是插头10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表示将插座主体21和电路部30安装在电路基板40的情况的图。如图1和图2所示,连接器I具备插头10、插座20、电路部30以及电路基板40。插头10设置在光纤50的一端,并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或者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以下,将光纤50延伸的方向定义为χ轴方向,将上下方向定义为z轴方向,将正交于χ轴方向和z轴方向的方向定义为y轴方向。χ轴方向、y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相互正交。电路基板40在表面和内部具有电路,如图1和图2所示,具有与xy平面平行的安装面43。另外,在电路基板40的安装面43上设置有孔41。孔41设置在安装面43上的y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边附近和y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边附近并且相互对置。插座20和电路部30被按照从χ轴方向的正方向侧向负方向侧依次排列的方式安装在电路基板40。光纤50由被覆层52和芯线54构成。芯线54由玻璃或者树脂所构成的纤芯和包层构成。被覆层52是UV、氟、含硅树脂、聚碳酸酯、丙烯酸树脂中的任意一种或它们的混合物,并覆盖芯线54。如图3所示,在光纤50的χ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端部,被覆层52被除去而露出芯线54。插头10在从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上方)观察时呈长方形,并且如图3所示,插头10具有插头主体13、插芯17以及金属部件18。插头主体13由基板11、受光元件12、密封树脂15、外部电极16a、16b、端子部19a、19b以及通孔V1、V2构成。基板11是呈长方体形的树脂基板。如下所述,在基板11的X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侧面上安装有受光元件12。受光元件12由半导体元件组成,并将从光纤50输送来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外部电极16a、16b被按照从y轴方向的正方向侧向负方向侧依次排列的方式设置在基板11的X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侧面。端子部19a、19b被按照从y轴方向的正方向侧向负方向侧依次排列的方式设置在基板11的X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侧面。这里,外部电极16a与端子部19a对置并通过通孔Vl连接。外部电极16b与端子部19b对置并通过通孔V2连接。另外,在端子部19a上安装有受光元件12。而且,端子部19b与受光元件12被引线(Wire) X以引线键合的方式电连接。由此,受光元件12与外部电极16a、16b电连接。密封树脂15由透明树脂构成并密封安装在基板11的受光元件12。由此,受光元件12被埋入插头王体13。插芯17是呈长方体形的树脂部件。插芯17在使芯线54和受光元件12对置的状态下固定光纤50和插头主体13。在插芯17设置有凹部A和孔H。插芯17的χ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侧面凹陷形成凹部A。由此,在凹部A嵌入密封树脂15,插头主体13被固定于插芯17。孔H是呈圆柱形的空洞,并被设置为从插芯17的χ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侧面向χ轴方向的负方向侧延伸、向凹部A贯通。因此,通过将芯线54从χ轴方向的正方向侧插入到孔H中,受光元件12与光纤50对置并被光学连接。金属部件18被设置为从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覆盖受光元件12。金属部件18覆盖插头主体13和插芯17的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面、y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侧面和y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侧面。另外,如图2和图3所示,在金属部件18上设置有凹部80、81、82、83。如图2所示,通过金属部件18的y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侧面凹陷而形成凹部80和凹部81。凹部80被设置在比凹部81更靠近χ轴方向的正方向侧。如图3所示,通过金属部件18的y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侧面凹陷而形成凹部82和凹部83。凹部82被设置在比凹部83更靠近χ轴方向的正方向侧。如图4所示,在插座20的χ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电路部30被安装在电路基板40的安装面43,并对由插头10传输的信号进行处理。电路部30具有电路元件31、IC32、金属盖33以及树脂部35。电路元件31是安装在电路基板40的安装面43的芯片型电子部件。IC32是包括放大电路的半导体集成电路。IC32内的放大电路是用于使从受光元件12输送来的电信号放大的电路,并且与后述的弹簧端子23a、23b电连接。如图4所示,电路元件31和IC32被树脂部35密封。金属盖33是覆盖被树脂部35密封的电路元件31和IC32的盖子。金属盖33从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y轴方向的正方向侧以及I轴方向的负方向侧覆盖树脂部35。接下来,对插座20的构成进行说明。(插座的构成)图5是插座20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从里面观察插座20的图。如图5所示,插座20包括插座主体21、弹簧端子23a、23b、绝缘部25、固定部件29以及保持部件70 73,并安装在电路基板40上。插头10被从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上方)安装在插座20。插座主体21、固定部件29以及保持部件70 73通过将I张金属板折弯而构成。具体而言,插座主体21、固定部件29以及保持部件70 73通过将I张口字型的金属板折弯构成。具体而言,通过将金属板的χ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边、y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边的中央部分以及y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边的中央部分向z轴方向的负方向侧折弯来构成插座主体21、固定部件29以及保持部件70 73。插座主体21是被从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安装插头10的壳体。在插座主体21上设置有在从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观察时呈长方形并被从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上方)安装插头10的开口 O。插座主体21在从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上方)观察时呈包围插头10周围的形状(即口字型)。具体而言,开口 O被边k、l、m、n围起。在开口 O中,在沿y轴方向延伸的边中χ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边为边k、χ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边为边I。另外,在沿χ轴方向延伸的边中y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边为边m,y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边为边η。边k与边1、边m与边η相互平行。如图5所示,在插座主体21中,在边m的两端以从开口 O向y轴方向的正方向侧(外侧)凹陷的方式设置有切口 A、B。切口 A位于比切口 B更靠近χ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位置。切口 A、B分别呈χ轴方向的宽度随着从边m向y轴方向的正方向而侧变窄的梯形。在插座主体21中,在边η的两端以从开口 O向y轴方向的负方向侧(外侧)凹陷的方式设置有切口 C、D。切口 C位于比切口 D更靠近χ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位置。切口 C、D分别呈χ轴方向的宽度随着从边η向y轴方向的负方向侧(远离)而变窄的梯形。如图5所示,固定部件29在插座主体21的y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边和y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边与X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端部连接。固定部件29沿Z轴方向延伸并如图1和图2所示被压入电路基板40的孔41。由此,插座20被安装于电路基板40。此时,固定部件29与固定基板40内的地 线导体连接。由此插座主体21保持地线电位。保持部件70、71是位于边m的两端固定插头10的弹簧部件。保持部件70位于比保持部件71更靠近χ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位置。这里,将保持部件70、71的y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端部设为端部70a、71a,将y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端部设为端部70b、71b。端部70a、71a在从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观察时位于开口 O内。另外,端部70a位于切口 A内,端部71a位于切口 B内。端部70b、71b与插座主体21连接。由此,保持部件70、71在从χ轴方向观察时呈U字形。端部70a、7Ia中的χ轴方向的宽度比端部70b、7Ib中的χ轴方向的宽度窄。即,保持部件70、71是越向前端宽度越窄的梯形。保持部件72、73是位于边η的两端固定插头10的弹簧部件。保持部件72位于比保持部件73更靠近χ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位置。这里,将保持部件72、73的y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端部设为端部72a、73a,将y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端部设为端部72b、73b (未图示)。端部72a、73a在从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观察时位于开口 O内。另外,端部72a位于切口 C内,端部73a位于切口 D内。端部72b、73b与插座主体21连接。由此,保持部件72、73在从χ轴方向观察时呈U字形。端部72a、73a中的χ轴方向的宽度比端部72b、73b中的χ轴方向的宽度窄。即,保持部件72、73是越向前端宽度越窄的梯形。弹簧端子23a、23b是用于与插头10电连接的信号的外部电极。以下,对弹簧端子23a、23b进行详细说明。如图5和图6所示,弹簧端子23a由接触部90a、弹簧部91a以及固定部92a构成。弹簧部91a是连接接触部90a和固定部92a并且在从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上方)观察时具有折回部的U字形的板簧。具体而言,弹簧部91a位于比保持部件71更靠近χ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位置,并且如图6所示具有弹簧部件93a、94a和折回部95a。弹簧部件93a、94a由沿边k延伸并由并向相同方向折弯的板簧构成。具体而言,弹簧部件93a、94a呈在y轴方向的中点附近向χ轴方向的负方向侧折弯的“ < ”字形并且在从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观察时越向I轴方向的正方向侧越向χ轴方向的负方向侧弯曲。弹簧部件93a位于比弹簧部件94a更靠近χ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位置。由此,弹簧部件93a在从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上方)观察时在保持部件71的χ轴方向的负方向侧与保持部件71对置并向远离保持部件71的方向弯曲。折回部95a呈圆弧形并连接弹簧部件93a的y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端部和弹簧部件94a的y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端部。如图5和图6所示,弹簧端子23b由接触部90b、弹簧部91b以及固定部92b构成。弹簧部91b是连接接触部90b和固定部92b并且在从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观察时具有折回部的U字形的板簧。具体而言,弹簧部91b位于比保持部件73更靠近χ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位置,并且如图6所示具有弹簧部件93b、94b和折回部95b。弹簧部件93b、94b由沿边k延伸并向相同方向折弯的板簧构成。具体而言,弹簧部件93b、94b呈在y轴方向的中点附近向χ轴方向的负方向侧折弯的“ < ”字形,并且在从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观察时越向y轴方向的负方向侧越向χ轴方向的负方向侧弯曲。弹簧部件93b位于比弹簧部件94b更靠近χ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位置。由此,弹簧部件93b在保持部件73的χ轴方向的负方向侧与保持部件73对置并向远离保持部件73的方向弯曲。折回部95b呈圆弧形并连接弹簧部件93b的y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端部和弹簧部件94b的y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端部。接触部90a、90b是位于弹簧端子23a、23b的端部中的χ轴方向的正方向侧(未与折回部95连接的一侧)的端部。接触部90a与弹簧部件93a的y轴方向的负方向侧且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端部连接。接触部90b与弹簧部件93b的y轴方向的正方向侧且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端部连接。如图6所示,接触部90a、90b在从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上方)观察时位于开口 O内。接触部90a、90b在从y轴方向的正方向侧(水平方向且与光纤50正交的方向)观察时被折弯为呈倒U字形并向弹簧部91a、91b的χ轴方向的正方向侧引出。接触部90a、90b与插头10的χ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侧面接触。具体而言,接触部90a、90b分别与插头10的外部电极16a、16b接触。这里,接触部90a、90b分别被按照与弹簧部91a、91b的χ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端部所成的角度约为45°的方式倾斜。固定部92a、92b是位于弹簧端子23a、23b的端部中的χ轴方向的负方向侧(未与折回部95连接的一侧)的端部并向χ轴方向的负方向侧延伸。固定部92a、92b在从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上方)观察时,位于比边k更靠近开口 O外侧的位置。固定部92a与弹簧部件94a的γ轴方向的负方向侧且z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端部连接。固定部92b与弹簧部件94b的y轴方向的正方向侧且z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端部连接。在进行插座20的安装时,固定部92a、92b与电路基板40的地线(未图示)连接作为外部端子而发挥功能。具有以上构成的弹簧端子23a、23b在从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观察时,呈具有折回部95a、95b的U字形。弹簧端子23a的U字形的折回部95a朝向y轴方向的正方向侧,折回部95a的前端在从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上方)观察时,位于比边m (与边k正交的边)更靠近y轴方向的正方向侧(对开口 O而言外侧)的位置。弹簧端子23b的U字形的折回部95b朝向y轴方向的负方向侧,折回部95b的前端位于比边η (与边k正交的边)更靠近y轴方向的负方向侧(对开口 O而言外侧)的位置。由此,弹簧端子23a与弹簧端子23b在从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上方)观察时,关于χ轴(光纤50延伸的方向)线对称。并且,通过使接触部90a、90b与外部电极16a、16b接触、固定部92a、92b与电路基板40的地线连接,弹簧端子23a、23b作为中继插头10与电路基板40之间的信号的传输的端子而发挥功能。
绝缘部25呈长方体形并由树脂构成。绝缘部25与弹簧端子23a、23b —体成型。由此,弹簧端子23a、23b被按照不与插座主体21电连接的方式被绝缘部25固定在插座主体21。具体而言,弹簧部91a和弹簧部91b被从绝缘部25的y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侧面和y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侧面引出,固定部92a、92b被从绝缘部25的背面引出。而且,绝缘部25被插座主体21固定于绝缘部25的上表面28。在具有以上构成的插座20中,插头10被从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安装在开口 O内。此时,如图1和图2所示,保持部件70 73分别卡合在凹部80 83。而且,弹簧端子23a、23b与外部电极16a、16b接触,并且弹簧端子23a、23b对外部电极16a、16b压接。另外,插头10被弹簧端子23a、23b向χ轴方向的正方向侧按压。由此,插头10被固定于插座20。图7是使用了连接器I的收发系统100的概略结构图。如图7所示,在光纤5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接收用连接器Ia和发送用连接器lb。而且,接收用连接器Ia具备接收用电路基板40a和光电二极管12a。发送用连接器Ib具备发送用电路基板40b和VCSEL12b。由此,从发送用连接器Ib经由光纤50向接收用连接器Ia传输信号。(效果)如下所述,利用连接器 I能够得到较高SN比。具体而言,在连接器I中接触部90a、90b分别对外部电极16a、16b压接。因此,接触部90a、90b与外部电极16a、16b之间的接触面积比它们不进行压接时的接触面积大,因此接触部90a、90b与外部电极16a、16b之间的电阻值比它们不进行压接的情况时的电阻值低。由此,从插头10经由插座20向电路部30传输的电信号的电流值变大。因此,利用连接器I能够得到较高SN比。通过插座20使插头10被保持部件70 73固定于插座20,所以能够使插头10与插座20之间的嵌合力增强。以下,参照附图进行说明。图8(a)是用于说明插头10与插座20是以插头10的4个角嵌合时的嵌合力的图。图8 (b)是用于说明插头210与插座220是以插头210的4个角以外嵌合时的嵌合力的图。如图8 Ca)所示,对在插头10与插座20是以插头10的4个角嵌合的情况、和如图8 (b)所示插头210与插座220是以插头210的χ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端部的2处和除插头210的χ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端部以外的2处嵌合的情况下向ζ轴方向的正方向侧引出光纤50、250时的插头10、210的易脱离度进行比较。在向ζ轴方向的正方向侧拉光纤50时,作为支点的是插头10、210的χ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端部的支点S。这里,Fl是向ζ轴方向的正方向侧拉光纤50、250的力,F2是由于嵌合而施加给插头10、210的力。LI是从光纤50、250被施力的点到支点S的长度,L2是从在插座20的χ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端部嵌合着插头10和插座20的点到支点S的长度。L3是在除插座220的χ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端部以外嵌合着插头210和插座220的点到支点S的长度。Ml是以支点S为中心顺时针运动的力的力矩,M2是以支点S为中心顺时针运动的力的力矩。如图8 (a)所示,在用Fl的力向ζ轴方向的正方向侧拉光纤50时,以支点S为中心顺时针运动的力的力矩为FlLl。此时,使插头10与插座20嵌合,因此以支点S为中心逆时针运动的力的力矩为F2L2。由此,以支点S为中心顺时针运动的力的力矩如式(I)所示。Ml = FlLl — F2L2…(I)如图8 (b)所示,在用Fl的力向ζ轴方向的正方向侧拉光纤250时,以支点S为中心顺时针运动的力的力矩为F1L1,与图8 (a)的情况相同。此时,通过使插头210与插座220嵌合,以支点S为中心逆时针运动的力的力矩为F2L3。由此,以支点S为中心顺时针运动的力的力矩如式(2)所示。M2 = FlLl — F2L3…(2)
这里,从图8 (a)和图8(b)看,L2 > L3成立,所以比较式(I)和式(2)为Ml < M2。因此,如图8 (a)所示,在插头10与插座20以4个角嵌合的情况时,要将插头脱离插座的力矩较小。即,插头10比插头210更难脱离插座,插头10与插座20之间的嵌合力较强。而且,即使在采用插座20在插头10的4个角嵌合插头10和插座20使嵌合力增加的情况时,也能够实现连接器I的薄型化。具体而言,如图5和图6所示,保持部件70 73位于插座20的开口 O的4个角。因此,在弹簧端子23a、23b被配置成从ζ轴方向观察时呈沿I轴方向延伸的U字形的情况下,保持部件71、73与弹簧端子23a、23b发生接触。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可以考虑将弹簧端子23a、23b配置成从y轴方向观察时呈倒U字形。然而,此时,插座20沿ζ轴方 向延伸的长度变长而无法实现插座20的薄型化。于是,弹簧端子23a、23b具有以下说明的构成。具体而言,弹簧部件93a、93b呈在y轴方向的中点附近向χ轴方向的负方向侧折弯“ < ”字形。S卩,弹簧部件93a在从ζ轴方向的正方向侧观察时,越向y轴方向的正方向侧越向χ轴方向的负方向侧弯曲。相同地,弹簧部件93b在从ζ轴方向的正方向侧观察时,越向y轴方向的负方向侧越向χ轴方向的负方向侧弯曲。由此,弹簧端子23a、23b中的与位于离弹簧端子23a、23b最近位置的保持部件71、73对置的弹簧部件93a、93b向远离该保持部件71、73的方向弯曲。其结果,能够抑制弹簧部件93a、93b与保持部件71、73接触并实现插座20的薄型化。另外,弹簧端子23a、23b的U字形的折回部分的前端分别位于比边m或者边η更靠近I轴方向的正方向侧或者I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位置。因此,能够使弹簧部91a、91b的长度足够长,并且即使弹簧端子23a、23b移位较大也不容易塑性变形。即,能够在弹簧端子23a、23b得到较高的弹性。如图5所示,通过在插座主体21设置切口 A D而使保持部件70 73的端部70a、71a、72a、73a与插座主体21为在通常状态下不接触的构造。如图5和图6所示,切口 A D在从ζ轴方向的正方向侧观察时呈χ轴方向的宽度随着远离边m、n而变窄的梯形。由此,对插座20而言与切口 A D为长方形的情况相比较,插座主体21的面积变大,所以插座主体21的强度变强。保持部件70 73的端部70a、7la、72a、73a中的χ轴方向的宽度比端部70b、7lb、72b,73b中的χ轴方向的宽度短。由此,即使切口 A D的面积较小,保持部件70 73也能够嵌入切口 A D。保持部件70 73呈以与插座主体21连接的端部70b、71b、72b、73b为起点的钩形状。因此,保持部件70 73作为弹簧而发挥功能的部分的长度较长,因此即使被移位较大也不容易发生塑性变形。即,能够得到较高的弹性。另外,如图5所示,当保持部件70 73的端部70a 73a要发生较大移位时其与插座主体21发生接触。因此,保持部件70 73不发生塑性变形那么大的移位。通过利用接触部90a、90b向χ轴方向的正方向侧压入插头10而能够使其固定于插座主体21。接触部90a、90b的前端分别倾斜为与弹簧部件93a、93b所成的角度约为45°。因此,接触部90a、90b能够机械地引导插头10。接触部90a、90b通过弹簧部件93a、93b绕曲来向χ轴方向移位。这里,如图5所示,接触部90a、90b的χ轴方向的负方向侧设置有绝缘部25。因此,当接触部90a、90b发生较大移位时其与绝缘部25发生接触。因此,接触部90a、90b不会发生塑性变形那么大的移位。如图1和图2所示,在插座20中,固定部件29被压入孔41。因此,在将插头10从插座20插拔之际,通过向ζ轴方向的正方向侧提拉插头10,即使插座20受到向ζ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应力,插座20被可靠地安装在电路基板40因此不会从电路基板40脱离。如图2所示,从ζ轴方向的正方向侧(上方)观察时,插座主体21呈包围插头10的形状,因此能够使插头10不易被从插座20拔出、使插头10与插座20之间的嵌合力较强。图9是表示从插座20插拔插头10时使用的镊子型工具E的前端部分的图。在连接器I中使用工具E从插座20插拔插头10,因此在插拔时手无需接触光纤50等。能够缓和针对光纤50的应力,因此能够不给光纤50带来负担并防止断线等的故障。具体而言,通过将图9所示的L字型的工具E由切口 M、N嵌入插头10的凹部U、V (参照图2和图3)而从插座20插拔插头10。在将插头10插入插座20时用工具E夹持插头10从插座主体21的ζ轴方向的正方向侧嵌入。另外,如图1和图2所示,能够经由切口 M、N确认插头10与插座20之间的嵌合,因此提高嵌合操作的效率。而且,金属盖33、金属部件18以及插座主体21与地线连接,所以是同电位。由此,连接器I整体遮挡来自外部的噪声,连接器I能够发挥屏蔽效果。能够通过屏蔽效果提高电路元件31的抗ESD性(静电释放)和抗EMC性(电磁兼容性)。另外,能够提高外部电接口的抗EMC性。金属部件18和插座主体21由金属所构成,分别与电路基板40的地线导体(未图示)连接。因此,由静电产生的大电流被经由金属部件18、插座主体21以及电路基板40的地线导体导向地线。如图1和图2所示,插头10经由金属制的保持部件70 73与插座20接触。因此,插头10与保持部件70 73之间不易产生摩耗,能够防止由插头10和保持部件70 73的形状差别引起的接触性偏差。插头10和插座20通过金属部件18与插座主体21嵌合而被固定,因此嵌合时的敲击感较强,能够通过声音和触觉实际感到已嵌合。(其他的实施方式)具有以上构成的连接器I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连接器。因此,能够在其要旨的范围内变更连接器I。本实施方式中的插座主体21的光电转换元件是受光元件12,但也可以是发光元件。发光元件将从电路部30输送来的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并向光纤50输出。此时,电路部30的IC32作为驱动电路而发挥功能。IC32与弹簧端子23a、23b电连接并生成向发光元件输出的电信号。这里,IC32输出与发光兀件的光量对应的电流值。因此,在发光兀件的光量较少时,IC32输出具有微弱电流值的电信号。由此,若该电信号掺杂噪声则存在SN比降低这一问题。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有效使插头10与插座20压接。
另外,外部电极16a、16b为弹簧端子,也可以将设置在插座20的弹簧端子23a、23b置换为板状的外部电极。在这种情况下,外部电极16a、16b在从y轴方向(水平方向且与上述光纤正交的方向)观察时,是呈U字形的板簧并与插座20接触。图10是使用了其他实施方式的连接器I的收发系统的概略结构图100a。如图10所示,可以在接收用连接器la、发送用连接器Ib中设置SERDES装置99。SERDES装置99被安装于电路基板40。SERDES装置99将串行信号转换为并行信号、将并行信号转换为串行信号。由此,驱动电路与SERDES电路之间的间隔变窄所以光传输特性提高。在连接器I中,也可以使金属盖33与插座主体21为一体。由此,能够提高连接器I整体的抗ESD性、抗EMC性。另外,通过减少部件数能够实现降低成本,通过降低制成时的工时来缩短制成时间。在插座20设置有4个保持部件,但也可以设置5个以上的保持部件。在这种情况下,插头10与插座20在多处嵌合因此能够更加增强嵌合力。另外,为了使保持部件与插座主体21不接触需要在插座主体21设置多个切口。在插座20设置有2个弹簧端子,但也可以设置一个弹簧端子。这是因为即使在一个弹簧端子的情况下,若在其两端具有接触部和固定部则也能够使其与外部电极16a、16b、电路基板40地线(未图示)连接。也可以使在插头10安装的光纤50和受光元件12为多个。由此,能够增加传输容量。另外,也可以使光纤50和受光元件12阵列化。光纤50不仅可以是石英光纤也可以是有机光波导路或POF (Plastic OpticalFiber)。可以根据用途选择这些光传输路。此外,金属部件18和金属盖33也可以不由金属构成。工业上的利用可能性本发明能够用于连接器,尤其在能够提供能得到较高SN比的连接器上有优势。附图标记说明1…连接器;10…插头;12…受光元件;13…插头主体;15…密封树月旨;16a、16b…外部电极;17…插芯;18…金属部件;19a、19b…端子部;20…插座;21…插座主体;23a、23b…弹簧端子;25…绝缘部;29…固定部件;30…电路部;31…电路元件;32…IC ;33…金属盖;40...电路基板;41...孔;43...安装面;50...光纤;52...被覆层;54...芯线;70 73...保持部件;80 83…凹部;100…收发系统。
权利要求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设置在光纤一端的插头; 被从上方安装所述插头的插座; 电路部;以及 被安装所述电路部和所述插座的电路基板, 所述插头包括: 插头主体; 受光元件,其设置在所述插头主体,将从所述光纤输送来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以及 第I外部电极,其设置在所述插头主体的侧面,并与所述受光元件电连接, 所述插座包括: 设置有从上方安装所述 插头的开口的插座主体;和 在所述插头被安装在所述开口内时与所述第I外部电极接触的第2外部电极, 所述电路部包括放大电路,所述放大电路与所述第2外部电极电连接并对从所述受光元件输送来的电信号进行放大, 所述第I外部电极和所述第2外部电极中的任意一个电极是对该第I外部电极和该第2外部电极中的任意另一个电极压接的弹簧端子。
2.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设置在光纤一端的插头; 被从上方安装所述插头的插座; 电路部;以及 被安装所述电路部和所述插座的电路基板, 所述插头包括: 插头主体; 发光元件,其设置在所述插头主体,将从所述电路部输送来的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并向所述光纤输出;以及 第I外部电极,其设置在所述插头主体的侧面,并与所述发光元件电连接, 所述插座包括: 设置有从上方安装所述插头的开口的插座主体;和 在所述插头被安装在所述开口内时与所述第I外部电极接触的第2外部电极, 所述电路部包括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与所述第2外部电极电连接并生成向所述发光兀件输出的电信号, 所述第I外部电极和所述第2外部电极中的任意一个电极是对该第I外部电极和该第2外部电极中的任意另一个电极压接的弹簧端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呈长方形, 所述第2外部电极是在从上方观察时呈U字形的所述弹簧端子, 所述第2外部电极由沿所述开口的第I边延伸的第I弹簧部件和第2弹簧部件、连接所述第I弹簧部件的一端和所述第2弹簧部件的一端的折回部、与所述第2弹簧部件的另一端连接并与所述电路基板连接的固定部以及与所述第I弹簧部件的另一端连接并与所述第I外部电极接触的接触部构成, 从上方观察时,所述折回部的前端位于相对于所述开口而言比与所述第I边正交的第2边更靠外侧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从水平方向且与所述光纤正交的方向观察时,所述接触部的端部呈倒U字形并与所述插头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座还包括将所述第2外部电极固定在所述插座主体的绝缘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从上方观察时与所述第2外部电极相对于光纤延伸的方向构成为线对称的第3外部电极。
7.根据权利要求1 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从上方观察时,所述插座主体呈包围所述插头周围的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部还包括覆盖所述放大电路的金属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盖与所述插座主体为一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 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I外部电极是所述弹簧端子, 在从水平方向并与所述光纤正交的方向观察时,该第I外部电极的端部呈U字形并与所述插座接触。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能够得到较高SN比的连接器。设置在光纤(50)一端的插头(10)被从上方安装在插座(20)。电路基板(40)上被安装插座(20)和电路部(30)。受光元件将从光纤(50)输送来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外部电极与受光元件电连接。插座主体(21)设置有安装插头(10)的开口(O)。在将插头(10)安装于开口(O)内时,弹簧端子(23a、23b)与外部电极接触。放大电路与弹簧端子(23a、23b)电连接并使从受光元件输出的电信号放大。弹簧端子(23a、23b)对外部电极压接。
文档编号H01S5/022GK103221860SQ201180055968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3日
发明者浅井裕史, 浦谷力, 玉泽统久, 小西厚史 申请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