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85769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可提高与电路板电性连接稳定性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者对于电子产品体积以及重量减低的需求,在笔记本型电脑的市场上开始推出了多款超薄型电脑,带动整个笔记本型电脑的市场走向薄型化的趋势。然而,为了实现薄型化的外观设计,一般标准型电连接器的高度往往成为安排内部结构时最大的问题点,因而出现了沉板型电连接器。目前,沉板型RJ45连接器与电路板的整体固定一般是通过各导电端子与电路板的焊接实现的,RJ45连接器的绝缘壳体于电路板没有直接连接关系。当对接连接器与RJ45连接器对接时,消费者所施加的力完全由导电端子与电路板的焊接处承担,这样就很容易对导电端子与电路板焊接处造成破坏,从而使RJ45连接器丧失功效。鉴于上述问题,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作进一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的侧壁上设置有安装片,从而使得对接连接器与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对接时,消费者施加的力完全由所述安装片承担,保护了导电端子与电路板的焊接处,进而确保了所述电连接器与电路板之间的电性连接的稳定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种电连接器,安装于电路板边缘设置的开口槽内,包括:绝缘本体以及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上设置有对接空间,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主体部以及自所述主体部前端向后弯折并倾斜延伸的弹性臂,所述弹性臂伸入所述对接空间内,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至少一对安装片,所述安装片设置在所述绝缘本体两侧。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一对相对设置的侧壁,所述安装片安装于所述侧壁上。进一步地,所述安装片具有本体安装部、自所述本体安装部的底部弯折延伸的过渡部以及自所述过渡部远离所述本体安装部的一侧弯折延伸的板端安装部,所述本体安装部固持于所述侧壁上。进一步地,所述本体安装部与所述板端安装部延伸方向平行,并分别位于所述过渡部两侧。进一步地,所述本体安装部与所述板端安装部延伸方向平行,并位于所述过渡部同侧。进一步地,所述侧壁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片的本体安装部插置于所述安装槽内。[0013]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槽包括在上下方向贯穿所述侧壁的贯穿槽以及一对位于所述贯穿槽两侧的卡槽,所述贯穿槽与所述卡槽相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与所述侧壁相垂直的顶壁以及连接所述侧壁、所述顶壁的后壁,所述对接空间由所述顶壁、侧壁以及后壁围设而成,所述对接空间呈半开放式,同时朝至少两个方向开口。进一步地,所述顶壁与所述后壁上开设有若干个用来收容所述导电端子的端子收容槽,所述端子收容槽沿对接方向延伸并向后贯穿所述后壁。进一步地,所述后壁的外侧向外凸伸有位于两侧壁之间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若干个用来导引所述导电端子的导引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相较于现有技术,由于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侧壁上设置有安装片,从而使得对接连接器与电连接器对接时,消费者施加的力完全由所述安装片承担,保护了导电端子与电路板的焊接处,进而确保了所述电连接器与电路板之间的电性连接的稳定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电连接器的使用状态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电连接器与电路板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电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立体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电连接器的安装片的立体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电连接器的使用状态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电连接器的安装片的立体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电连接器的使用状态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电连接器的安装片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安装在电路板40上,其包括绝缘本体110、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110内的导电端子120以及安装在所述绝缘本体110两侧的安装片130。请参阅图3至图6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10具有顶壁111、与所述顶壁111相垂直的一对侧壁112以及连接所述顶壁111、侧壁112的后壁113,所述顶壁111、侧壁112以及后壁113围设而成用来收容对接连接器的对接空间114。所述对接空间114为半开放式空间,即同时朝向对接连接器插入方向与电路板方向曝露于空气中。所述顶壁111与后壁113上开设有若干个用来收容所述导电端子120的端子收容槽151。所述两个侧壁112上分别开设有一对安装槽161,所述安装槽161包括两个卡槽162以及一个在上下方向贯穿所述侧壁112的贯穿槽163,所述贯穿槽163位于所述两个卡槽162之间。所述卡槽162、所述贯穿槽163相互连通。所述端子收容槽151沿对接方向延伸并向后贯穿所述后壁113。所述后壁113的外侧向外凸伸有位于两侧壁112之间的固定板172,所述固定板172上设置有间隔设置的若干个用来导引所述导电端子120的第一导引槽173以及第二导引槽174,所述第一导引槽173在水平方向上长于所述第二导引槽174。请参阅图7所示,所述导电端子120包括第一导电端子121和第二导电端子122,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21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122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21、第二导电端子122都包括收容于所述端子收容槽151内的主体部181、自所述主体部181的前端向后弯折并倾斜延伸的弹性臂182、自所述主体部181的后端向后弯折形成L型的固定部183以及自所述固定部183后端弯折延伸形成的焊脚184。在水平方向上,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21的固定部183长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122的固定部183。所述弹性臂182伸入所述对接空间114内,且其前端抵止于后壁113端子收容槽151的内壁上以便定位所述弹性臂182。所述固定部183分别收容于所述第一、第二导引槽173、174。所述焊脚184焊接于所述电路板40上。请参阅图8所示,所述安装片130包括本体安装部131、自所述本体安装部131的底部向下弯折延伸的过渡部132以及自所述过渡部132远离所述本体安装部131的一侧弯折延伸的板端安装部133。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安装部131与所述板端安装部133延伸方向平行,并分别位于所述过渡部132的两侧。所述本体安装部131的两侧缘设置有倒刺191。当将所述本体安装部131自上而下插入所述安装槽161后,所述倒刺191与所述卡槽162进行硬干涉,从而将所述安装片130固定在所述安装槽161里。请参阅图1并结合图2所示,所述电路板40上开设有开口槽42以及固定孔43。所述电连接器100部分位于所述开口槽42内,并且所述电连接器100的底表面低于所述电路板40的上表面41。所述安装片130的板端安装部133自上而下插入所述固定孔43内,从而将所述电连接器100固定在所述电路板100上。请参阅图9、图10以及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电连接器20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电连接器100的结构大体相同,相同部分的结构在此不做重复描述。另外,本实施例安装片230的本体安装部231自下而上插入所述绝缘本体210的安装槽261内,所述板端安装部233自下而上插入电路板40的固定孔43。请参阅图12、图13以及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电连接器30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电连接器100的结构大体相同,相同部分的结构在此不做重复描述。另外,本实施例安装片330的本体安装部331与板端安装部333延伸方向平行,并且位于过渡部332的同一侧。本体安装部331自上而下插入绝缘本体310的安装槽361,板端安装部333自下而上插入电路板40的固定孔43。相较于现有技术,由于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200、300的侧壁上设置有安装片130、230、330,从而使得对接连接器与电连接器100、200、300对接时,消费者施加的力完全由所述安装片130、230、330承担,保护了导电端子120、220、320与电路板40的焊接处,进而确保了所述电连接器100、200、300与电路板40之间的电性连接的稳定性。特别需要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所作的针对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变化,仍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主张的范围中。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安装于电路板边缘设置的开口槽内,包括:绝缘本体以及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上设置有对接空间,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主体部以及自所述主体部前端向后弯折并倾斜延伸的弹性臂,所述弹性臂伸入所述对接空间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至少一对安装片,所述安装片设置在所述绝缘本体两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一对相对设置的侧壁,所述安装片安装于所述侧壁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片具有本体安装部、自所述本体安装部的底部弯折延伸的过渡部以及自所述过渡部远离所述本体安装部的一侧弯折延伸的板端安装部,所述本体安装部固持于所述侧壁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安装部与所述板端安装部延伸方向平行,并分别位于所述过渡部两侧。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安装部与所述板端安装部延伸方向平行,并位于所述过渡部同侧。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片的本体安装部插置于所述安装槽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包括在上下方向贯穿所述侧壁的贯穿槽以及一对位于所述贯穿槽两侧的卡槽,所述贯穿槽与所述卡槽相连通。
8.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与所述侧壁相垂直的顶壁以及连接所述侧壁、所述顶壁的后壁,所述对接空间由所述顶壁、侧壁以及后壁围设而成,所述对接空间呈半开放式,同时朝至少两个方向开口。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与所述后壁上开设有若干个用来收容所述导电端子的端子收容槽,所述端子收容槽沿对接方向延伸并向后贯穿所述后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壁的外侧向外凸伸有位于两侧壁之间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若干个用来导引所述导电端子的导引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安装于电路板边缘设置的开口槽内,包括绝缘本体以及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上设置有对接空间,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主体部以及自所述主体部前端向后弯折并倾斜延伸的弹性臂,所述弹性臂伸入所述对接空间内,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至少一对安装片,所述安装片设置在所述绝缘本体两侧。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侧壁上设置有安装片,从而使得对接连接器与电连接器对接时,消费者施加的力完全由所述安装片承担,保护了导电端子与电路板的焊接处,进而确保了所述电连接器与电路板之间的电性连接的稳定性。
文档编号H01R13/74GK203056313SQ20122073759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8日
发明者游万益, 吴军贤, 杨琇棉 申请人: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