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87648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在电路板上的、与配对连接器嵌合用以传输电信号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I的0010,0014,0018及0019段中有如下记载:“在图1及图2中,电
连接器组装体I具有安装在电路板(未图示)上的电连接器A,以及与该电连接器A嵌合的配对连接器B。在此,电连接器A如图1 图5所示,具有罩10、安装在罩10上的多个触点20,以及安装在罩10上的金属制的罩30。”,“在罩10的主体部11上,固定有以覆盖保护壁12的上表面12b及两侧面12c的方式形成的金属板40。金属板40具有固定在主体部11上并覆盖保护壁12的上表面12b的上板部41,以及从上板部41的两侧折弯形成的、覆盖保护壁12的两侧面12c的侧板部42。金属板40并不覆盖设置于保护壁12的前端的保护部12a。”,“当将配对连接器B的嵌合部沿图3的箭头方向与电连接器A的凹部31嵌合时,(…省略…)。在进行该嵌合时,有时配对连接器B在罩10的凹部31内扭曲。这时,配对连接器B的嵌合部与保护壁12的保护部12a接触,(…省略…),保护壁12则以作为凹部31的底部部分的罩10的主体部11的前面附 近为固定端而向上或向下弯曲。但是,由于以覆盖保护壁12的上表面12b及两侧面12c的方式形成的金属板40固定在罩10的主体部11上,因而利用金属板40提高了保护壁12的牢固性。因此,即使保护壁12弯曲也能由金属板40来防止过度变形,从而能够防止保护壁12的破损。由此,能够可靠地避免触点20的接触部22的损伤。并且,由于提高了保护壁12的牢固性,使用了比较薄的金属板40,所以电连接器A不会大型化。另外,电连接器A的高度也不会增大。”,以及“因为金属板40以覆盖保护壁12的上表面12b及两侧面12c的方式形成,因此能够提供屏蔽效果。”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 - 202656号公报在电路板中,通常,通过设置地线图案等来进行防止因来自其它电磁波的干涉而在电路板的配线中传输的电信号的波形产生畸变的所谓阻抗控制。这点在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电连接器中,触点20“具有:在前后方向延伸并压入固定于罩10的主体部11的固定部21、从固定部21的前端向前方延伸并沿保护壁12的下表面12d支撑的接触部22,以及从固定部21的后端”弯曲成曲柄状“并向后方延伸且软钎焊连接于电路板的连接部23。”(参照专利文献I的0012段、图1、图3等),接触部22与连接部23比较,位于远离电路板(在专利文献I中未图示)的位置。即,在接触部22并未进行在连接部23及电路板的配线上所进行的那种阻抗控制,因此,在电连接器A的触点20可能出现电信号高频性能的劣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方案,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安装于电路板,也不会使电信号的高频性能劣化的电连接器。
本发明的电连接器是,能安装具有内置了配对侧触点部件的嵌合孔部的配对连接器的电连接器,其具备:能安装上述配对连接器的安装部;罩,该罩通过成形绝缘性树脂而形成,并具有在安装于上述安装部的状态下与上述配对连接器的嵌合孔部嵌合的延伸部;触点部件,该触点部件固定于上述罩上,具有在上述延伸部的一个面上并排成列状,并在安装于上述安装部的状态下与上述配对连接器的配对侧触点部件接触的接触部;金属件,该金属件固定于上述罩上,具有设置于上述延伸部的另一个面上的平坦部,该平坦部与上述并排成列状的触点部件的接触部平行;以及将上述金属件接地的接地部。本发明的效果如下。根据本发明,通过平行地设置触点部件的接触部及金属件的平坦部,电连接器中的阻抗控制变得容易,能够实现即使安装于电路板,电信号的高频性能也不会劣化的电连接器。


图1是从上方正面侧观察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从上方背面侧观察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3是电连接器的侧剖视图。图4是从下方正面侧观察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在其宽度方向的中央位置剖切了电连接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从另一个方向观察如图5所示的剖切了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7是以图1的B-B线剖视观察到的通过树脂成形来形成罩的状况的图。图8是以图1的A-A线剖视观察到的通过树脂成形来形成罩的状况的图。其中:101—电连接器,102—安装部,103—触点部件,103b—接触部,105—罩,105b—延伸部,151—金属件,151a—平坦部,151c—接地部,151d —前端部(保护部),151e—侧部(保护部),201—配对连接器,202—配对侧触点部件,203—嵌合孔部,301—电路板,301a一基体材料,302一配线,305一地线图案。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图1至图8说明实施的一个方式。图1是从上方正面侧观察电连接器101的立体图。图2是从上方背面侧观察电连接器101的立体图。图3是电连接器101的侧剖视图。电连接器101具有屏蔽部件104及罩105(关于它们的结构将于后文详细叙述),形成有能安装配对连接器201的安装部102,并安装在电路板301上表面。电连接器101具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五个)触点部件103。多个触点部件103与构成电路板301的板状的基体材料301a上表面的配线302连接。当将配对连接器201安装在电连接器101的安装部102上时,设置在电连接器101上的触点部件103与设置在配对连接器201上的配对侧触点部件202接触。由此,经由电连接器101的电信号能够在配对连接器201的配对侧触点部件202与电路板301的配线302之间进行传输。以下,按照电路板301、屏蔽部件
104、罩105、设置在该罩105上的触点部件103及金属件151的顺序对它们的构造进行说明。首先,说明电路板。
电路板301具有呈板状的基体材料301a和通过印刷等设置于该基体材料301a的上表面的配线302。此外,电路板301也可以将多个设有配线及通孔的板状的基体材料进行叠层,并使用粘接剂对它们在厚度方向一边进行加压一边进行压接而形成。在构成这样的电路板301的基体材料301a上表面(表面、图3的上方的面)安装电连接器101。在构成电路板301的基体材料301a的下表面(背面、图3的下方的面)配置地线图案305。地线图案305用于接地(earth)。地线图案305由铜箔等膜状金属构成,相对于配线302平行地设置,对配线302进行屏蔽以实现在配线302中传输的电信号的品质的稳定化。作为一个例子,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基体材料301a上设置配线302而构成电路板301时,地线图案305设置成大致覆盖基体材料301a下表面(背面)的整个面,其结果,地线图案305与配线302平行地配置。其次,说明屏蔽部件。屏蔽部件104通过对铜、铜合金、铝合金、不锈钢等导电性薄板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筒状。本实施方式的屏蔽部件104的截面形状大致为矩形,但屏蔽部件104只要是筒状其截面形状并不限定为筒状,只要具有与配对连接器201相对应的截面形状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屏蔽部件104具有上表面部104a、下表面部104b、以及一对侧面部104c。上表面部104a和下表面部104b在上下方向并列相对且相互平行。一对侧面部104c与上表面部104a和下表面部104b —起形成安装部102的开口端部(第一端部104p)。配对连接器201从该第一端部104p侧安装到安装部102上。在屏蔽部件104的上表面部104a设有卡合爪104aa。卡合爪104aa对构成屏蔽部件104的导电性薄板冲切翻边而形成,向屏蔽部件104的内部侧稍微突出。在将配对连接器201安装至安装部102时,卡合爪104aa进入到设置于该配对连接器201上的卡合槽(未图示)中,从而使配对连接器201难以从电连接器101脱落。脚部104d 从屏蔽部件104的一对侧面部104c的各个向下方延伸。另外,从屏蔽部件104的上表面部104a起,铆接部104e从第一端部104p沿朝向与该第一端部104p相反一侧的端部(第二端部104q)的方向延伸。在将罩105安装于屏蔽部件104之前,铆接部104e如图2中的点划线及符号104ea所示,沿从上表面部104a延展的方向延伸。接着,说明罩。罩105由使用了绝缘性树脂的树脂成形来形成。关于罩105的成形,将在后文根据图7及图8进行叙述。通过从屏蔽部件104的第二端部104q插入,然后以将铆接部104e的前端部朝向下方的方式向箭头Rl的方向对铆接部104e进行弯曲,从而将罩105安装在屏蔽部件104上。向下方弯曲的铆接部104e防止罩105从屏蔽部件104的第二端部104q脱落。罩105具有:碰到屏蔽部件104的第二端部104q侧的端面104qa的卡定部105a,以及从卡定部105a沿屏蔽部件104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延伸部105b。当将罩105安装在屏蔽部件104上时,延伸部105b位于屏蔽部件104的内部。当将配对连接器201安装在电连接器101的安装部102上时,延伸部105b与设置在配对连接器201上的嵌合孔部203嵌合。此外,在嵌合孔部203的内底面配置了配对侧触点部件202。接着,说明触点部件。图4是从下方正面侧观察电连接器101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在宽度方向W的中央位置剖切了电连接器101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从另一个方向观察如图5所示的剖切了的电连接器101的立体图。参照图2 图6。触点部件103通过在对金属板进行冲裁后再进行弯曲加工而形成曲柄形状。触点部件103在宽度方向多个并排成列状。触点部件103具有接触部103b (后文叙述),该接触部103b在罩105的延伸部105b的下表面并排成列状。触点部件103具有固定部103a、接触部103b、曲柄部103c及连接部103d。固定部103a沿屏蔽部件104的长度方向延伸,并由构成罩105的树脂固定。接触部103b从固定部103a朝向前方沿着延伸部105b的下表面延伸,在安装部102内露出于下表面部104b侦1J,并在宽度方向多个并排成列状。曲柄部103c从固定部103a的后端向下方延伸。连接部103d从曲柄部103c的下端向后方延伸。连接部103d软钎焊连接于电路板301上的配线 302。在将配对连接器201安装在电连接器101的安装部102时,触点部件103的接触部103b与配对连接器201的配对侧触点部件202弹性接触。在此,接触部103b的前端部103ba位于比延伸部105b的前端稍靠后方侧并向上方弯曲,在罩105进行树脂成形时被树脂覆盖隐蔽。因此,在配对连接器201向安装部102扭曲插入时,触点部件103受到构成延伸部105b的树脂的保护。下面,说明金属件。参照图1 图6。在罩105的延伸部105b设有金属件151。金属件151是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冲裁弯曲加工而形成的部件,根据图7及图8通过后述的树脂成形而固定于罩105。金属件151具有:平坦部151a、曲柄部151b、接地部151c、前端部151d (保护部)、侧部151e(保护部)以及水平部151f。平坦部151a设置在罩105的延伸部105b的上表面,相对于触点部件103的接触部103b所形成的列平行配置。水平部151f从平坦部151a的后端部大致水平地延伸。曲柄部151b从水平部151f的后端向下方延伸。接地部151c从曲柄部151b的下端向后方延伸,与设置在电路板301的基体材料301a的上表面(表面)并预先接地(earth)的接地用配线307连接。由于地线图案305也接地,所以平坦部151a的电位与地线图案305的电位相等。前端部151d及侧部151e设置在延伸部105b的侧面(在延伸部105b从其上表面到下表面的端部)。详细地说,前端部151d从平坦部151a的前端向下侧延伸,并覆盖延伸部105b的前端部。另外,侧部151e从平坦部151a的两侧部向下方延伸,并覆盖延伸部105b的两侧部。前端部151d及侧部151e防止了在将配对连接器201扭曲地插入电连接器101的安装部102时的延伸部105b的破损。此外,在配对连接器201扭曲插入电连接器101的安装部102时,防止前端部151d、侧部151e破损。另外,前端部151d以及侧部151e只要存在任何一方即可,但从防止延伸部105b的破损的观点来看,两者均存在是有利的。然而,如图1、图3、图5及图6所示,在罩105的延伸部105b的上表面,在与触点部件103的接触部103b相对应的部位开设有第一孔部151p。并且,在金属件151的平坦部151a与该第一孔部151p相对应地设有孔部151aa。另外,如图3及图5所示,在罩105的延伸部105b的下表面相邻的两个触点部件103的接触部103b之间开设有第二孔部151q。第一孔部151p及第二孔部151q在通过树脂成形形成罩105时而形成。根据图7及图8对包含有关第一孔部151p及第二孔部151q的各点的罩105的形成进行说明。图7是以图1的B-B线剖视观察到的通过树脂成形来形成罩105的状况的图。图8是以图1的A-A线剖视观察到的通过树脂成形来形成罩105的状况的图。罩105通过以下方法而形成,即,在将固定模具401和相对于该固定模具401上下运动的可动模具402组合时所形成的成形空间403的内部,配置多个触点部件103及金属件151,并在该状态下使熔融树脂流入到成形空间403中。在固定模具401的上表面在宽度方向W (参照图1)并排触点部件103。就触点部件103而言,接触部103b与前端部103ba的边界部位弯曲,该弯曲的部分碰到形成于固定模具401的上表面的台阶部401a。在固定模具401的上表面,在避开并排在那里的触点部件103的部位开有第一销孔401b。在第一销孔401b内配置有第一推压销401c。该第一推压销401c能够上下运动。可动模具402的下侧形成为凹状,该凹状的内周面呈与金属件151的上表面及外侧面吻合的形状。金属件151定位于可动模具402的内周面,由此,金属件151的平坦部151a、前端部151d及侧部151e (参照图1及图4)与可动模具402的内周面相接触。在可动模具402的与金属件151的平坦部151a相接的面,在位于配置在固定模具401的上表面的触点部件103的接触部103b的上方的部位,开设有第二销孔402a。在第二销孔402a内配置有第二推压销402b。该第二推压销403b能够上下运动。此外,在金属件151上与第二推压销402b相对应的部位设有孔部151aa。在形成罩105时,首先,封闭在上表面 配置了触点部件103的状态的固定模具401及配置了金属件151的状态的可动模具402,从而形成成形空间403。接着,使第一推压销401c向上方运动,由该第一推压销401c和可动模具402夹住金属件151的平坦部151a。另外,使第二推压销402b向下方运动,由该第二推压销402b和固定模具401夹住触点部件103。然后,将熔融树脂注射到成形空间403内。树脂硬化后,使第一推压销401c向下方运动,远离金属件151的平坦部151a,而且使第二推压销402b向上方运动,远离触点部件103,使可动模具402远离固定模具401,取出罩105。这样一来,便形成平行地设置了金属件151的平坦部151a及多个触点部件103的罩。在此,在罩105上,通过使用第一推压销401c而设置第二孔部151q,通过使用第二推压销402b而设置第一孔部151p。在树脂成形时因未使触点部件103及金属件151开始运动而形成了第一孔部151p及第二孔部151q。第一孔部151p及第二孔部151q的个数及部位可根据触点部件103的个数、金属件151的形状适当变更。再参照图1 图4。在构成电连接器101时,首先,从屏蔽部件104的第二端部104q插入如上所述形成的罩105。接着,将从屏蔽部件104延伸的铆接部104e向下方弯曲。由此,罩105就不会从屏蔽部件104脱落。然后,通过下述操作而将电连接器101固定在电路板301上,即:将从屏蔽部件104延伸的脚部104d的前端部插入设置于电路板301的第一插入孔303中并软钎焊于地线图案305,且将向下方弯曲状态的铆接部104e的前端部插入设置于电路板301的第二插入孔304中并软钎焊于地线图案305。其后,通过将触点部件103的连接部103d软钎焊在电路板301上的配线302上,且将金属件151的接地部151c软钎焊在电路板301上的接地用配线307上,从而将电连接器101安装在电路板301上。此夕卜,触点部件103的连接部103d具有弹性,也可以压抵接触于电路板301的配线302。
屏蔽部件104需要进行接地(earth)。作为进行接地的方法的一个例子,如图2所示,可以通过软钎焊等将屏蔽部件104连接于接地用配线307上。另外,如图3所示,也可以利用导电性粘接剂308等将屏蔽部件104的下表面部104b与电路板301固定。另外,也可以用这些方法以外的方法来将屏蔽部件104接地。此外,也可以在屏蔽部件104上形成具有弹性的舌片,以便压抵接触于电路板301的配线302。这样一来,当将电连接器101安装在电路板301上时,电连接器101所具有的金属件151、屏蔽部件104及设置于电路板301上的地线图案305都进行了接地(earth)而处于电气上的同电位。由于多个触点部件103的接触部103b与金属件151的平坦部151a呈平行状态,因而通过根据电路板301上的配线302与地线图案305之间的距离来设定多个触点部件103的接触部103b与金属件151的平坦部151a之间的距离,就能很容易地进行电连接器101的阻抗控制,以往那样的仅以屏蔽部件104包围触点部件103的接触部103b的方法无法实现该阻抗控制。作为一个例子,在形成电路板301的基体材料301a的树脂与形成罩105的树脂的介电常数大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使罩105的触点部件103的接触部103b与金属件151的平坦部151a的距离与配线302与地线图案305的距离大致相等,就能进行有效的阻抗控制。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平行地设置触点部件103的接触部103b与金属件151的平坦部151a,就能产生成为对于在触点部件103中传输的电信号的防止辐射措施及防止静电破坏措施的效果,容易进行电连接器101的阻抗控制,即使在安装在电路板301上的电连接器101中,电信号的高频性能也不会劣化,能够高速传输大量的数据。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地部151c从平坦部151a延伸并安装在电路板301的基体材料301a上。由此,能够有效地使用设置于电路板301上的接地用配线307,进一步增加将电连接器101安装在电路板301上 时的稳定性。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前端部151d、侧部151e从金属件151的平坦部151a延伸,覆盖了罩105的延伸部105b的端部。由此,能够防止在将配对连接器201扭曲地插入到电连接器101的安装部102时的延伸部105b的破损。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金属件151由金属板形成,但只要是相对于触点部件103的接触部103b呈平行且进行接地(earth),金属件151也可以由开口成网状的金属板或金属网形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水平部151f、曲柄部151b及接地部151c从金属件151延伸,将该接地部151c与电路板301的接地用配线307连接,从而实现金属件151与地线图案305的等电位,但也可以通过将金属件151与屏蔽部件104连接,并将该屏蔽部件104接地(earth)来实现金属件151与地线图案305的等电位。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将金属件151与地线图案305连接。另外,也可以将金属件151与地线图案305直接连接而使它们为等电位。另外,虽然接地部151c构成金属件151的一部分,但也可以将接地部151c做成与金属件151不同的零件。另外,当然,不言而喻,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具有五个触点部件103的电连接器101,也能适用于具有四个以下或六个以上的触点部件的电连接器。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连接器,其用于安装配对连接器,该配对连接器具有内置了配对侧触点部件的嵌合孔部, 上述电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备: 安装部,该安装部能够安装上述配对连接器; 罩,该罩通过对绝缘性树脂进行成形而形成,并具有与安装于上述安装部的状态下的上述配对连接器的嵌合孔部嵌合的延伸部; 触点部件,该触点部件固定于上述罩,具有在上述延伸部的一个面上排成列状,并与安装于上述安装部的状态下的上述配对连接器的配对侧触点部件接触的接触部; 金属件,该金属件固定于上述罩,具有设置于上述延伸部的另一个面上的平坦部,该平坦部与上述触点部件的接触部所排成的列平行;以及 接地部,该接地部将上述金属件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连接器安装在电路板上,该电路板具有板状的基体材料、设置于上述基体材料并与上述触点部件连接的配线 、以及屏蔽上述配线的地线图案, 上述平坦部与上述地线图案为等电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地部从上述平坦部延伸,并安装于上述基体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金属件具有保护部,该保护部从上述平坦部的边缘部延伸、并配置在从上述延伸部的一个面到另一个面的上述延伸部的端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安装在电路板上电信号的高频性能也不会劣化的电连接器。在电连接器(101)的安装部(102)安装配对连接器。罩(105)通过对绝缘性树脂进行成形而形成,并具有与安装于安装部的状态下的配对连接器的嵌合孔部嵌合的延伸部。触点部件(103)的接触部(103b)在安装于安装部时与配置在配对连接器的嵌合孔部内的配对侧触点部件接触,并在延伸部(105b)的下表面并排成列状。金属件(151)固定于罩,并通过接地部(151c)接地。设置于金属件上的平坦部(151a)设置于延伸部的上表面,并与上述触点部件的接触部(103b)所排成的列平行。
文档编号H01R13/6474GK103219612SQ201310018790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8日
发明者小野直之, 林攻 申请人:Smk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