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插座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3018950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插座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一种插座,尤指一种可降低接触阻抗之连接器插座。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例如笔记型电脑)于使用上相当普遍,而随着电子装置的轻薄短小趋势,相对在电子装置上的连接器插座也必须减少所占用的体积,但连接器插座缩小化亦需考量其电磁效应所产生之讯号干扰问题。另,随着连接器插座在传输速度大幅提升,其导电端子数目分布密集,极容易因相邻端子间过于接近或端子有任何转折或弯曲而造成高频讯号传递时的讯号干扰(如静电干扰、电磁干扰、阻抗匹配、杂讯干扰、相邻导电端子之串音干扰等)。一般连接器插座的外壳设置有防呆弹片,当连接器插头插接连接器插座时,防呆弹片接触连接器插头的外壳而具有接地效果,然而,连接器插座的外壳并无法再另外增加接触连接器插头之外壳的面积,以致于无法降低接触阻抗及降低电磁干扰的问题。因此,如何改良连接器插座之外壳的结构,藉以解决习用无法降低接触阻抗及降低电磁干扰之问题,即是一个刻不容缓的待解决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创作提供一种连接器插座,藉以解决前述无法降低接触阻抗及降低电磁干扰的问题。本创作之一种连接器插座,插接连接器插头并接触连接器插头之壳体,连接器插座包括外壳本体、复数弹片、复数凸包;外壳本体包含复数第一侧面、复数第二侧面,复数第二侧面连接复数第一侧面之两侧并形成插接窗口;复数弹片位于复数第一侧面;复数凸包位于复数第一侧面,复数凸包与复数第二侧面之间形成第一间距,复数凸包与复数弹片之间形成第二间距,每一个凸包包含接触部,延伸形成于插接窗口之内侧,当接触部连接壳体时,每一个接触部增加接触壳体之面积而降低接触阻抗。本创作以外壳之插接窗口的四个角落处设置复数凸包,以凸包的接触部连接壳体的表面,达到增加接触壳体之面积并降低接触阻抗的设计,以降低接触阻抗具有降低电磁干扰的效果。并且,复数凸包提供连接器插头之导正,因此,可以防止斜插而破坏弹片,保证连接器插座的耐久性与插拔力的稳定性。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创作之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了解本创作之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之内容、申请专利范围及图式,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可轻易地理解本创作相关之目的及优点。附图说明图1系本创作之外观示意图。图2系本创作之分解示意图。图3系本创作之前视示意图。图4系本创作之外壳本体之背面示意图。图5系本创作之凸包实施态样之外观示意图(一)。图6系本创作之凸包实施态样之外观示意图(二)。图7系本创作之凸包实施态样之外观示意图(三)。图8系本创作之凸包实施态样之外观示意图(四)。图9系本创作之插时时之侧视剖面示意图。图10系本创作之插时后之侧视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第1图、第2图,第1图为外观示意图,第2图为分解示意图,为本创作之连接器插座100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系以USB3.0的连接器插座100作说明,但在一些实施态样中,可为USB2.0、HDMI、Displayport或RJ-45的连接器插座100使用。本创作之连接器插座100为插接连接器插头91并接触连接器插头91之壳体92(如第10图所示)。参照第1图、第2图,连接器插座100主要可由外壳本体1、复数弹片21、复数凸包3、绝缘座体6及复数端子7所组成。绝缘座体6为一塑胶材质的绝缘体,绝缘座体6位于外壳本体1内。复数端子7之一端位于绝缘座体6之一面,位于外壳本体1之插接窗口13的内侧,复数端子7连接连接器插头91之复数端子94(图未示)。参照第3图、第4图所示,外壳本体1为一中空的容置体,外壳本体1的内部形成有相连通的对接空间15及收纳空间16,对接空间15符合连接器插头91插入的区域,收纳空间16即符合绝缘座体6插入的区域。参照第3图、第4图所示,外壳本体1主要由复数第一侧面11(即上下表面)、复数第二侧面12(即左右表面)所组成,复数第二侧面12连接复数第一侧面11之两侧,在此,复数第一侧面11与复数第二侧面12组构形成插接窗口13,插接窗口13的长宽尺寸大于连接器插头91的长宽尺寸,符合连接器插头91插接(如第10图所示)。参照第2图、第3图与第4图所示,复数弹片21位于复数第一侧面11,在此,第一侧面11的中央两侧设置弹片21。复数弹片21主要具有弹臂211,弹臂211之一端连接第一侧面11,弹臂211之另一端延伸位于插接窗口13之内侧,可弹性摆动并接触连接器插头91之壳体92(图未示)。在此,复数弹片21更具有复数辅助弹片22,位于第一侧面11及第二侧面12。参照第2图、第3图与第4图所示,复数凸包3位于复数第一侧面11,亦即,第一侧面11的两侧设置有凸包3,复数凸包3形成在外壳本体1的四个角落。前述说明关于复数凸包3位于复数第一侧面11仅是举例,在一些实施态样中,复数凸包3更可位于复数第二侧面12(如第5图、第6图所示)。参照第3图所示,复数凸包3与复数第二侧面12之间形成第一间距L1,第一间距L1的距离大于等于1mm,复数凸包3与复数弹片2之间形成第二间距L2,第二间距L2的距离大于等于1mm。参照第4图所示,每一个凸包3主要由接触部31所组成,接触部31延伸形成于插接窗口13之内侧,亦即,接触部31由第一侧面11的内侧面朝向内侧突出形成。前述说明关于接触部31由第一侧面11的内侧面朝向内侧突出形成仅是举例,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接触部31可由转折段33及延伸段34所组成(如第5图所示)。转折段33位于插接窗口13之端缘13a(为图式中转折段33所遮蔽处),并且,延伸段34之一端连接转折段33,延伸段34之另一端延伸面向插接窗口13之内侧,亦即,转折段33及延伸段34由插接窗口13之端缘13a反折至内侧。再请参阅第5图,在本实施态样中,转折段33及延伸段34形成于整个插接窗口13之端缘13a,但非插接窗口13之转角13b处。然而,在一些实施态样中,可在插接窗口13之端缘13a可设置复数个转折段33及延伸段34,亦即,复数个转折段33及延伸段34彼此保持一段间距。在此,复数个转折段33及延伸段34位于插接窗口13之端缘13a的四周位置设置,也就是说,在复数第一侧面11的两侧形成了转折段33及延伸段34(如第6图所示)。参照第2图、第3图、第4图所示,本实施例中,复数凸包3形成有拉伸段35,位于接触部31与第一侧面11之间,为以撕破式加工程序制成。前述说明关于复数凸包3形成有拉伸段35而以撕破式加工方式仅是举例,在一些实施态样中,复数凸包3可形成有破孔36(如第7图所示),位于接触部31与第一侧面11之间,为以下料式加工程序制成。参照第2图、第3图、第4图所示,本实施例中,接触部31主要具有连接线311,当连接线311与壳体92接触时,以一条线段的接触方式连接壳体92的表面。本实施例中,复数连接线311与复数第一侧面11之间具有复数深度,并且,复数深度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连接器插头91之壳体92的宽度,保持连接线911与壳体92的接触作用。前述说明关于接触部31具有连接线311并以一条线段接触壳体92的方式仅是举例,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接触部31可具有连接点312(如第8图所示),并以一个凸点的接触方式连接壳体92之表面。并且,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接触部31可具有连接面313(如第5图、第6图所示),并以一整个面域(面积)的接触方式连接壳体92之表面,以增加接触壳体92之面积并降低接触阻抗(ContactResistance)。由表一之测试数据可得知,在未具有凸包的接触阻抗值大于具有四个凸包的接触阻抗值,四个凸包具有降低接触阻抗的效果。参照第9图、第10图所示,当连接器插头91插接至连接器插座100之外壳本体1内时,连接器插头91会由插接窗口13插入,并且,当复数凸包3的接触部31连接壳体92的表面时,每一个凸包3的接触部31可增加接触连接器插头91之壳体92的面积,提供降低接触阻抗的效果。此外,在测试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Disturbance,EMI)的效果上,降低接触阻抗具有降低电磁干扰的效果。参照第9图、第10图所示,当连接器插头91插入连接器插座100时,可以藉由复数凸包3的接触部31进行连接器插头91之导向,并藉由接触部31进行连接器插头91之导正,使得连接器插头91平缓且稳定插入,因此,可以防止连接器插头91插入时歪斜而破坏连接器插座100之弹片21,从而可以保证连接器插座100具有更好的耐久性与插拔力的稳定性。本创作以外壳之插接窗口的四个角落处设置复数凸包,以凸包的接触部连接壳体的表面,达到增加接触壳体之面积并降低接触阻抗的设计,以降低接触阻抗具有降低电磁干扰的效果。并且,复数凸包提供连接器插头之导正,因此,可以防止斜插而破坏弹片,保证连接器插座的耐久性与插拔力的稳定性。虽然本创作以前述之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创作,任何熟习相像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创作之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之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创作之专利保护范围须视本说明书所附之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