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感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92472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感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感组件。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感组件由导线绕在闭合的磁环上组成,在其制作过程中,由于磁环是闭合的,因此需要人工配合机器把导线穿过闭合的磁体中心从而绕制在闭合的磁体上,由于整个过程需要人工不断配合,因此自动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感组件,所述电感组件在制造过程中无需人工配合,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感组件,包括:第一磁环段和第二磁环段,所述第一和第二磁环段的第一端可拆卸地相连且所述第一和第二磁环段的第二端可拆卸地相连,以便所述第一和第二磁环段构成闭合的磁环;线圈,所述线圈绕在所述磁环上;和绝缘紧固部件,所述绝缘紧固部件安装在所述磁环上以将所述第一和第二磁环段的第一端彼此紧固且将所述第一和第二磁环段的第二端彼此紧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感组件,采用分段式的第一磁环段和第二磁环段,与传统成一体结构的闭合磁环相比,可预先方便地将线圈绕在第一磁环段和第二磁环段,然后再将第一磁环段和第二磁环段装配在一起形成闭合磁环,由于第一磁环段和第二磁环段均为非闭合形成,因此绕制过程无需人工配合,可直接由绕线机器自动绕制,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线上的人员配置,整体降低了电感组件的成本。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感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磁环段的第一和第二端面内分别设有凹槽,所述第一磁环段的第一和第二端面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凹槽配合的凸起。通过第一磁环段的第一端面上的凸起与第二磁环段的第一端面上的凹槽配合、以及第一磁环段的第二端面上的凸起与第二磁环段的第二端面上的凹槽配合,从而实现对第一磁环段和第二磁环段的定位,方便绝缘紧固部件的后续固定操作。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凹槽从所述第二磁环段的上表面沿所述第二磁环段的轴向延伸预定长度,所述凸起从所述第一磁环段的上表面沿所述第一磁环段的轴线延伸预定长度。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磁环段的第一端面上的凹槽从所述第二磁环段的内周面沿所述第二磁环段的径向延伸预定长度,所述第二磁环段的第二端面上的凹槽从所述第二磁环段的外周面沿所述第二磁环段的径向延伸预定长度,所述第一磁环段的第一端面上的凸起从所述第一磁环段的内周面沿所述第一磁环段的径向延伸预定长度,所述第一磁环段的第二端 面上的凸起从所述第一磁环段的外周面沿所述第一磁环段的径向延伸预定长度。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槽为燕尾形槽且所述凸起为燕尾形凸起。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绝缘紧固部件包括:顶板,所述顶板设在所述磁环的上表面上且沿所述磁环的周向延伸跨越所述第二磁环段;和外周壁板和内周壁板,所述外周壁板和内周壁板从所述顶板的下表面沿所述磁环的轴向延伸,所述外周壁板与所述磁环的外周面适配,所述内周壁板与所述磁环的内周面适配,所述外周壁板的内表面的下沿设有沿所述磁环的周向间隔开的多个外卡爪,所述内周壁板的外表面的下沿设有沿所述磁环的周向间隔开的多个内卡爪,所述多个外卡爪从所述磁环的外侧卡到所述第二磁环段的下表面上,所述多个内卡爪从所述磁环的内侧卡到所述第二磁环段的下表面上。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外周壁板的内表面上设有沿所述磁环的轴向延伸的外凸条,所述内周壁板的外表面上设有沿所述磁环的轴向延伸的内凸条,所述第二磁环段的内周面上设有与所述内凸条配合的内凹槽,所述第二磁环段的外周面上设有与所述外凸条配合的外凹槽。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环段上套设有绝缘体,所述线圈包括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所述第一和第二线圈分别位于所述绝缘体的两侧,且所述紧固部件还包括从所述内周壁板的内表面沿径向延伸且与所述绝缘体相连的绝缘板。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紧固部件包括沿所述磁环的径向彼此相对的第一和第二绝缘紧固部件,所述第一和第二绝缘紧固部件通过绝缘板相连,所述第一和第二绝缘紧固部件中的每一个包括:顶板,所述顶板设在所述磁环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一绝缘紧固部件的顶板沿所述磁环的周向延伸跨越所述第一和第二磁环段的第一端的连接处,所述第二绝缘紧固部件的顶板沿所述磁环的周向延伸跨越所述第一和第二磁环段的第二端的连接处;和外周壁板和内周壁板,所述绝缘板与所述第一和第二绝缘紧固部件的内周壁板的内表面相连,所述外周壁板和内周壁板从所述顶板的下表面沿所述磁环的轴向延伸,所述外周壁板与所述磁环的外周面适配,所述内周壁板与所述磁环的内周面适配,所述外周壁板的内表面的下沿设有沿所述磁环的周向间隔开的多个外卡爪,所述内周壁板的外表面的下沿设有沿所述磁环的周向间隔开的多个内卡爪,所述多个外卡爪从所述磁环的外侧分别卡到所述第一和第二磁环段的下表面上,所述多个内卡爪从所述磁环的内侧分别卡到所述第一和第二磁环段的下表面上。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磁环段沿周向的长度相同,所述线圈包括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绕在所述第一磁环段上且所述第二线圈绕在所述第二磁环段上。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实施例一的电感组件的正视立体图,其中未示出线圈;[0020]图2是实施例一的电感组件的后视立体图,其中未示出线圈;图3是实施例一的电感组件的爆炸图;图4是实施例一用于绕制线圈的治具的立体图;图5是实施例二的电感组件的正视立体图,其中未示出线圈;图6是实施例二的电感组件的后视立体图,其中未示出线圈;图7是实施例二的电感组件的爆炸图;图8是实施例三的电感组件的正视立体图;图9是实施例三的电感组件的后视立体图;图10是实施例三的电感组件的爆炸图;图11是实施例四的电感组件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 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参考图1-图1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感组件100。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感组件100包括第一磁环段1、第二磁环段2、线圈3和绝缘紧固部件4。其中,第一磁环段I和第二磁环段2的第一端可拆卸地相连且第一磁环段I和第二磁环段2的第二端可拆卸地相连,以便第一磁环段I和第二磁环段2构成闭合的磁环。换言之,第一磁环段I的第一端和第二磁环段2的第一端可拆卸地相连,且第一磁环段I的第二端和第二磁环段2的第二端可拆卸地相连,从而形成一闭合的磁环,例如形成一闭合的圆环形磁环。线圈3绕在磁环上,绝缘紧固部件4安装在磁环上以将第一磁环段I和第二磁环段2的第一端彼此紧固且将第一磁环段I和第二磁环段2的第二端彼此紧固。本实用新型的电感组件100,采用分段式的第一磁环段I和第二磁环段2,与传统成一体结构的闭合磁环相比,可预先方便地将线圈3绕在第一磁环段I和\或第二磁环段2,然后再将第一磁环段I和第二磁环段2装配在一起形成闭合磁环,由于第一磁环段I和第二磁环段2均为非闭合形成,因此绕制过程无需人工配合,可直接由绕线机器自动绕制,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线上的人员配置,整体降低了电感组件100的成本。下面参照图1-图11分别以四个不同的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电感组件100。实施例一参照图1-图4所示,第二磁环段2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内分别设有凹槽21,第一磁环段I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上分别设有与凹槽21配合的凸起11。具体来讲,第一磁环段I的第一端面上的凸起11与第二磁环段2的第一端面上的凹槽21配合、且第一磁环段I的第二端面上的凸起11与第二磁环段2的第二端面上的凹槽21配合,从而实现对第一磁环段I和第二磁环段2的定位,方便绝缘紧固部件4的后续固定操作。参照图3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凹槽21从第二磁环段2的上表面沿第二磁环段2的轴向延伸预定长度,也就是说,凹槽21从第二磁环段2的上表面向下延伸预定长度,即该凹槽2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竖直方向。对应地,凸起11从第一磁环段I的上表面沿第一磁环段I的轴线延伸预定长度,也就是说,凸起11从第一磁环段I的上表面向下延伸预定长度,即该凸起1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竖直方向,该凸起11的长度、宽度以及高度优选与凹槽21的长度、宽度和深度大致相同,这样二者可更好地配合,从而对第一磁环段I和第二磁环段2精确定位,方便第一磁环段I和第二磁环段2的固定。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绝缘紧固部件4包括顶板41、外周壁板42和内周壁板43。其中顶板41设在磁环的上表面上且沿磁环的周向延伸跨越第二磁环段2。换言之,顶板41在周向上的尺寸大于第二磁环段2在周向上的尺寸,这样顶板41不仅可支撑覆盖在第二磁环段2的上面,而且至少还有一部分板体支撑在第一磁环段I邻近第一和第二端的上表面上。如图3所示,外周壁板42和内周壁板43从顶板41的下表面沿磁环的轴向延伸,外周壁板42与磁环的外周面适配,内周壁板43与磁环的内周面适配,例如外周壁板42可垂直地设在顶板41的下表面且内周壁板43也可垂直地设在顶板41的下表面,内周壁板43在磁环的径向上位于外周壁板42的内侧且间隔开特定距离,该距离优选与磁环的径向厚度相问。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外周壁板42的内表面的下沿设有沿磁环的周向间隔开的多个外卡爪44,内周壁板43的外表面即朝向外周壁板42的一侧的表面的下沿设有沿磁环的周向间隔开的多个内卡爪45,多个外卡爪44从磁环的外侧卡到第二磁环段2的下表面上,多个内卡爪45从磁环的内侧卡到第二磁环段2的下表面上,同时配合顶板41与磁环的配合支撑,从而将第一磁环段I和第二磁环段2紧固在一起构成一闭合的磁环。进一步地,外周壁板42的内表面上设有沿磁环的轴向延伸的外凸条46,内周壁板43的外表面上设有沿磁环的轴向延伸的内凸条(图未示出)。对应地,第二磁环段2的内周面上设有与内凸条配合的内凹槽24,第二磁环段2的外周面上设有与外凸条46配合的外凹槽23。通过内凸条与内凹槽24的卡合以及外凸条46与外凹槽23的卡合,从而可将第二磁环段2更加牢靠地固定在绝缘紧固部件4上,更好地限制了第二磁环段2相对于绝缘紧固部件4在磁环周向上的自由度,防止第二磁环段2相对于绝缘紧固部件4在周向上移动,从而方便将第一磁环段I和第二磁环段2更好地固定在一起,提高安装效率,降低安装强度。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磁环段I的长度远长于第二磁环段2的长度,且线圈3为一个整体式线圈。绝缘紧固部件4优选为塑料件,且优选一体形成,例如一体注塑形成,这样不仅可有效降低成本,有且还简化了绝缘紧固部件4的制造工艺,方便生产加工。下面参照图1-图3简单描述该实施例的电感组件100的安装过程。首先,将线圈3缠绕在第一磁环段I上。 然后,将第二磁环段2对准第一磁环段I的缺口,再将第二磁环段2从下往上插入该缺口,从而使第二磁环段2的第一和第二端面上的凹槽21分别插在第一磁环段I的第一和第二端面上的凸起11。最后,将绝缘紧固部件4对准第二磁环段2,然后从上往下插在第二磁环段2上,以使内凸条卡合在内凹槽24内且外凸条46卡合在外凹槽23内,同时使外卡爪44和内卡爪45分别卡在第二磁环段2的下表面上,完成装配,从而形成差模电感。在该实施例中,线圈3可直接缠绕在第一磁环段I上,当然也可预先缠绕在治具5上,然后将缠好的线圈3套在第一磁环段I上。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磁环段I远长于第二磁环段2,因此线圈3可只缠绕在第一磁环段I上。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线圈3的一部分也可同时缠绕在第二磁环段2上,此 时优选缠绕3/4匝。该优选实施例的电感组件100,方便将线圈3绕在磁环上,无需人工配合,提高了自动化程度,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生产线上的人员配置,整体降低了电感组件100的生产成本。实施例二如图5-图7所示,第二磁环段2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内分别设有凹槽21,第一磁环段I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上分别设有与凹槽21配合的凸起11。具体来讲,第一磁环段I的第一端面上的凸起11与第二磁环段2的第一端面上的凹槽21配合、且第一磁环段I的第二端面上的凸起11与第二磁环段2的第二端面上的凹槽21配合,从而实现对第一磁环段I和第二磁环段2的定位,方便绝缘紧固部件4的后续固定操作。参照图7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凹槽21从第二磁环段2的上表面沿第二磁环段2的轴向延伸预定长度,也就是说,凹槽21从第二磁环段2的上表面向下延伸预定长度,即该凹槽2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竖直方向。对应地,凸起11从第一磁环段I的上表面沿第一磁环段I的轴线延伸预定长度,也就是说,凸起11从第一磁环段I的上表面向下延伸预定长度,即该凸起1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竖直方向,该凸起11的长度、宽度以及高度优选与凹槽21的长度、宽度和深度大致相同,这样二者可更好地配合,从而对第一磁环段I和第二磁环段2精确定位,方便第一磁环段I和第二磁环段2的固定。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第一磁环段I上套设有绝缘体6,绝缘体6优选在周向上设在第一磁环段I的中间位置,线圈3包括第一线圈31和第二线圈32,第一线圈31和第二线圈32分别位于绝缘体6的两侧。绝缘体6与第一磁环段I可以是固定成一体的,当然也可相对活动。如图5、图6和图7所示,绝缘紧固部件4包括顶板41、外周壁板42、内周壁板43和绝缘板47。其中顶板41设在磁环的上表面上且沿磁环的周向延伸跨越第二磁环段2,换言之,顶板41在周向上的尺寸大于第二磁环段2在周向上的尺寸,这样顶板41不仅可支撑覆盖在第二磁环段2的上面,而且至少还有一部分板体支撑在第一磁环段I邻近第一和第二端的上表面上。如图7所示,外周壁板42和内周壁板43从顶板41的下表面沿磁环的轴向延伸,外周壁板42与磁环的外周面适配,内周壁板43与磁环的内周面适配,例如外周壁板42可垂直地设在顶板41的下表面且内周壁板43也可垂直地设在顶板41的下表面,内周壁板43在磁环的径向上位于外周壁板42的内侧且间隔开特定距离,该距离优选与磁环的径向厚度相问。如图5、图6和图7所示,外周壁板42的内表面的下沿设有沿磁环的周向间隔开的多个外卡爪44,内周壁板43的外表面即朝向外周壁板42的一侧的表面的下沿设有沿磁环的周向间隔开的多个内卡爪45,多个外卡爪44从磁环的外侧卡到第二磁环段2的下表面上,多个内卡爪45从磁环的内侧卡到第二磁环段2的下表面上,同时配合顶板41与磁环上表面的支撑配合,从而将第一磁环段I和第二磁环段2紧固在一起构成一闭合的磁环。进一步地,夕卜周壁板42的内表面上设有沿磁环的轴向延伸的外凸条46,该外凸条与实施例一中的外凸条结构可完全相同或近似相同,具体可参见图3中的外凸条46,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该实施例中也可不设置外凸条46。内周壁板43的外表面上设有沿磁环的轴向延伸的内凸条。对应地,第二磁环段2的内周面上设有与内凸条配合的内凹槽24,第二磁环段2的外周面上设有与外凸条46配合的外凹槽23。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该实施例中,可只设置内凸条,而不设置外·凸条。通过内凸条与内凹槽24的卡合以及外凸条46和外凹槽23的卡合,从而可将第二磁环段2更加牢靠地固定在绝缘紧固部件4上,更好地限制了第二磁环段2相对于绝缘紧固部件4在磁环周向上的自由度,防止第二磁环段2相对于绝缘紧固部件4在周向上移动,从而方便将第一磁环段I和第二磁环段2更好地固定在一起,提高安装效率,降低安装强度。绝缘板47从内周壁板43的内表面即背离外周壁板42的一侧的表面上沿径向延伸且与绝缘体6相连,绝缘体6可为两个隔开一定距离的环形板,绝缘板47的一端可位于该两个环形板之间。采用这种设计方式,一方面增强了电感组件100的耐压,另一方面还方便了对绝缘体6定位,使绝缘体6在周向上可位于第一磁环段I的中间位置。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磁环段I的长度远长于第二磁环段2的长度。绝缘紧固部件4优选为塑料件,且优选一体形成,例如一体注塑形成,这样不仅可有效降低成本,有且还简化了绝缘紧固部件4的制造工艺,方便生产加工。下面参照图5-图7简单描述该实施例的电感组件100安装过程。首先,将绝缘体6套设在第一磁环段I周向的中间位置,再将第一线圈31和第二线圈32分别套设在绝缘体6两侧的第一磁环段I上。[0069]然后,将第二磁环段2对准第一磁环段I的缺口,再将第二磁环段2从下往上插入该缺口,从而使第二磁环段2的第一和第二端面上的凹槽21分别插在第一磁环段I的第一和第二端面上的凸起11。最后,将绝缘紧固部件4对准第二磁环段2,然后从上往下插在第二磁环段2上,以使内凸条卡合在内凹槽24内且外凸条46卡合在外凹槽23内、夕卜卡爪44和内卡爪45分别卡在第二磁环段2的下表面上且绝缘板47的一端插在绝缘体6的两环形板之间,完成装配,形成共模电感。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线圈31和第二线圈32可直接缠绕在位于绝缘体6两侧的第一磁环段I上,当然也可预先缠绕在治具上,然后将缠好的线圈3套在第一磁环段I上。另夕卜,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相同的部件采用了相同的附图标号,具体可参见实施例一。该优选实施例的电感组件100,方便将线圈3绕在磁环上,无需人工配合,提高了自动化程度,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生产线上的人员配置,整体降低了电感组件100的生产成本。实施例三如图8-图10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第二磁环段2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内分别设有凹槽21,该凹槽21为燕尾形槽,第一磁环段I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上分别设有与凹槽21即燕尾形槽配合的凸起11,该凸起11为燕尾形凸起。具体来讲,第一磁环段I的第一端面上的燕尾形凸起11与第二磁环段2的第一端面上的燕尾形槽21配合、且第一磁环段I的第二端面上的燕尾形凸起11与第二磁环段2的第二端面上的燕尾形槽21配合,从而实现对第一磁环段I和第二磁环段2的定位,方便绝缘紧固部件4的后续固定操作。参照图10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燕尾形槽21从第二磁环段2的上表面沿第二磁环段2的轴向延伸预定长度,也就是说,燕尾 形槽21从第二磁环段2的上表面向下延伸预定长度,即该燕尾形槽2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竖直方向。对应地,燕尾形凸起11从第一磁环段I的上表面沿第一磁环段I的轴线延伸预定长度,也就是说,燕尾形凸起11从第一磁环段I的上表面向下延伸预定长度,即该燕尾形凸起1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竖直方向,该燕尾形凸起11的长度、宽度以及高度优选与燕尾形槽21的长度、宽度和深度大致相同,这样二者可更好地配合,从而对第一磁环段I和第二磁环段2精确定位,方便第一磁环段I和第二磁环段2的固定。如图9和图10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磁环段I和第二磁环段2沿周向的长度相同,换言之,第一磁环段I和第二磁环段2均为半圆环形磁环段,线圈3对应包括第一线圈31和第二线圈32,第一线圈31绕在第一磁环段I上且第二线圈32绕在第二磁环段2上。如图8-图10所示,绝缘紧固部件4包括沿磁环的径向彼此相对的第一绝缘紧固部件4A和第二绝缘紧固部件4B,第一绝缘紧固部件4A和第二绝缘紧固部件4B之间通过绝缘板47相连,第一绝缘紧固部件4A和第二绝缘紧固部件4B中的每一个均包括顶板41、夕卜周壁板42和内周壁板43。其中,顶板41设在磁环的上表面上,具体地说,第一绝缘紧固部件4A的顶板41沿磁环的周向延伸跨越第一磁环段I和第二磁环段2的第一端的连接处,第二绝缘紧固部件4B的顶板41沿磁环的周向延伸跨越第一磁环段I和第二磁环段2的第二端的连接处。[0080]如图10所示,绝缘板4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绝缘紧固部件4A的内周壁板43的内表面以及第二绝缘紧固部件4B的内周壁板43的内表面相连,即绝缘板4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绝缘紧固部件4A的内周壁板43和第二绝缘紧固部件4B的内周壁板43的相对内侧的表面相连。绝缘板47采用这种设计方式,可大大增强电感组件100的耐压。如图10所示,对于第一绝缘紧固部件4A,其外周壁板42和内周壁板43从顶板41的下表面沿磁环的周向延伸,外周壁板42与磁环的外周面适配,内周壁板43与磁环的内周面适配,例如外周壁板42可垂直地设在顶板41的下表面且内周壁板43也可垂直地设在顶板41的下表面,内周壁板43在磁环的径向上位于外周壁板42的内侧且间隔开特定距离,该距离优选与磁环的径向厚度相同。外周壁板42的内表面的下沿设有沿磁环的周向间隔开的多个外卡爪44,内周壁板43的外表面的下沿设有沿磁环的周向间隔开的多个内卡爪45,多个外卡爪44从磁环的外侧分别卡到第一磁环段I和第二磁环段2的下表面上,且多个内卡爪45从磁环的内侧分别卡到第一磁环段I和第二磁环段2的下表面上,从而将第一磁环段I和第二磁环段2固定成一环形的磁环。同样地,如图10所示,对于第二绝缘紧固部件4B,其外周壁板42和内周壁板43从顶板41的下表面沿磁环的周向延伸,外周壁板42与磁环的外周面适配,内周壁板43与磁环的内周面适配,例如外 周壁板42可垂直地设在顶板41的下表面且内周壁板43也可垂直地设在顶板41的下表面,内周壁板43在磁环的径向上位于外周壁板42的内侧且间隔开特定距离,该距离优选与磁环的径向厚度相同。外周壁板42的内表面的下沿设有沿磁环的周向间隔开的多个外卡爪44,内周壁板43的外表面的下沿设有沿磁环的周向间隔开的多个内卡爪45,多个外卡爪44从磁环的外侧分别卡到第一磁环段I和第二磁环段2的下表面上,且多个内卡爪45从磁环的内侧分别卡到第一磁环段I和第二磁环段2的下表面上,从而将第一磁环段I和第二磁环段2固定成一环形的磁环。下面参照图8-图10简单描述该实施例的电感组件100的安装过程。首先,将第一线圈31缠绕在第一磁环段I上,将第二线圈32缠绕在第二磁环段2上。然后,将第一磁环段I两端面上的燕尾形凸起11对准第二磁环段2两端面上的燕尾形槽21,将相应的燕尾形凸起11插在相应的燕尾形槽21内。最后,将第一绝缘紧固部件4A对准第一磁环段I和第二磁环段2的第一端、第二绝缘紧固部件4B对准第一磁环段I和第二磁环段2的第二端,然后从上往下将第一绝缘紧固部件4A卡在第一磁环段I和第二磁环段2的第一端处、第二绝缘紧固部件4B卡在第一磁环段I和第二磁环段2的第二端处,完成装配,形成共模电感。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线圈31和第二线圈32可直接缠绕在第一磁环段I和第二磁环段2上,当然也可预先缠绕在治具上,然后将缠好的第一线圈31和第二线圈32分别套在第一磁环段I和第二磁环段2上。绝缘紧固部件4优选为塑料件,且优选一体形成,例如一体注塑形成,这样不仅可有效降低成本,有且还简化了绝缘紧固部件4的制造工艺,方便生
产加工。另外,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绝缘紧固部件4A的内周壁板43和外周壁板42也可形成为沿磁环的轴向延伸的外支脚和内支脚,外支脚的下端可设有外卡爪,内支脚的下端可设有内卡爪,外卡爪可从磁环的外侧卡至第一磁环段和第二磁环段的下表面上,且内卡爪可从磁环的内侧卡至第一磁环段和第二磁环段的下表面上(图未示出)。基于同样的理由,第二绝缘紧固部件4B的内周壁板43和外周壁板42也可形成为沿磁环的轴向延伸的外支脚和内支脚,外支脚的下端可设有外卡爪,内支脚的下端可设有内卡爪,外卡爪可从磁环的外侧卡至第一磁环段和第二磁环段的下表面上,且内卡爪可从磁环的内侧卡至第一磁环段和第二磁环段的下表面上(图未示出)。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标号,具体可参见实施例一。该优选实施例的电感组件100,方便将线圈3绕在磁环上,无需人工配合,提高了自动化程度,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生产线上的人员配置,整体降低了电感组件100的生产成本。实施例四如图11所示,该实施与上述实施例三的区别仅在于燕尾形槽21和燕尾形凸起11的设置位置,下面仅就该不同的地方详细说明,对于其它可与上述实施例三中采用相同设置的地方,不再赘述。关于该实施例的燕尾形槽21和燕尾形凸起11,具体来讲,第二磁环段2的第一端面上的凹槽21即燕尾形槽从第二磁环段2的内周面沿第二磁环段2的径向延伸预定长度,第二磁环段2的第二端面上的凹槽21即燕尾形槽从第二磁环段2的外周面沿第二磁环段2的径向延伸预定长度。对应地,第一磁环段I的第一端面上的凸起11即燕尾形凸起从第一磁环段I的内周面沿第一磁环段I的径向延伸预定长度,第一磁环段I的第二端面上的凸起11即燕尾形凸起从第一磁环段I的外周面沿第一磁环段I的径向延伸预定长度。该实施例中,第一磁环段I和第二磁环段2的安装方式为:可将第一磁环段I从第二磁环段2的右侧插在第二磁环段2上,或者将第二磁环段2从第一磁环段I的左侧插在第一磁环段I上。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标号,具体可参见实施例一。该优选实施例的电感组件100,方便将线圈3绕在磁环上,无需人工配合,提高了自动化程度,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生产线上的人员配置,整体降低了电感组件100的生产成本。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 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权利要求1.一种电感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磁环段和第二磁环段,所述第一和第二磁环段的第一端可拆卸地相连且所述第一和第二磁环段的第二端可拆卸地相连,以便所述第一和第二磁环段构成闭合的磁环; 线圈,所述线圈绕在所述磁环上;和 绝缘紧固部件,所述绝缘紧固部件安装在所述磁环上以将所述第一和第二磁环段的第一端彼此紧固且将所述第一和第二磁环段的第二端彼此紧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环段的第一和第二端面内分别设有凹槽,所述第一磁环段的第一和第二端面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凹槽配合的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从所述第二磁环段的上表面沿所述第二磁环段的轴向延伸预定长度,所述凸起从所述第一磁环段的上表面沿所述第一磁环段的轴线延伸预定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环段的第一端面上的凹槽从所述第二磁环段的内周面沿所述第二磁环段的径向延伸预定长度,所述第二磁环段的第二端面上的凹槽从所述第二磁环段的外周面沿所述第二磁环段的径向延伸预定长度, 所述第一磁环段的第一端面上的凸起从所述第一磁环段的内周面沿所述第一磁环段的径向延伸预定长度,所述第一磁环段的第二端面上的凸起从所述第一磁环段的外周面沿所述第一磁环段的径向延伸预定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 述的电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燕尾形槽且所述凸起为燕尾形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紧固部件包括: 顶板,所述顶板设在所述磁环的上表面上且沿所述磁环的周向延伸跨越所述第二磁环段;和 外周壁板和内周壁板,所述外周壁板和内周壁板从所述顶板的下表面沿所述磁环的轴向延伸,所述外周壁板与所述磁环的外周面适配,所述内周壁板与所述磁环的内周面适配,所述外周壁板的内表面的下沿设有沿所述磁环的周向间隔开的多个外卡爪,所述内周壁板的外表面的下沿设有沿所述磁环的周向间隔开的多个内卡爪,所述多个外卡爪从所述磁环的外侧卡到所述第二磁环段的下表面上,所述多个内卡爪从所述磁环的内侧卡到所述第二磁环段的下表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周壁板的内表面上设有沿所述磁环的轴向延伸的外凸条,所述内周壁板的外表面上设有沿所述磁环的轴向延伸的内凸条,所述第二磁环段的内周面上设有与所述内凸条配合的内凹槽,所述第二磁环段的外周面上设有与所述外凸条配合的外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环段上套设有绝缘体,所述线圈包括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所述第一和第二线圈分别位于所述绝缘体的两侧,且所述紧固部件还包括从所述内周壁板的内表面沿径向延伸且与所述绝缘体相连的绝缘板。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紧固部件包括沿所述磁环的径向彼此相对的第一和第二绝缘紧固部件,所述第一和第二绝缘紧固部件通过绝缘板相连,所述第一和第二绝缘紧固部件中的每一个包括:顶板,所述顶板设在所述磁环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一绝缘紧固部件的顶板沿所述磁环的周向延伸跨越所述第一和第二磁环段的第一端的连接处,所述第二绝缘紧固部件的顶板沿所述磁环的周向延伸跨越所述第一和第二磁环段的第二端的连接处;和 外周壁板和内周壁板,所述绝缘板与所述第一和第二绝缘紧固部件的内周壁板的内表面相连,所述外周壁板和内周壁板从所述顶板的下表面沿所述磁环的轴向延伸,所述外周壁板与所述磁环的外周面适配,所述内周壁板与所述磁环的内周面适配,所述外周壁板的内表面的下沿设有沿所述磁环的周向间隔开的多个外卡爪,所述内周壁板的外表面的下沿设有沿所述磁环的周向间隔开的多个内卡爪,所述多个外卡爪从所述磁环的外侧分别卡到所述第一和第二磁环段的下表面上,所述多个内卡爪从所述磁环的内侧分别卡到所述第一和第二磁环段的下表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磁环段沿周向的长度相同,所述线圈包括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绕在所述第一磁环段上且所述第二线圈绕在所述第二磁环段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感组件包括第一磁环段和第二磁环段,所述第一和第二磁环段的第一端可拆卸地相连且所述第一和第二磁环段的第二端可拆卸地相连,以便所述第一和第二磁环段构成闭合的磁环;线圈,所述线圈绕在所述磁环上;和绝缘紧固部件,所述绝缘紧固部件安装在所述磁环上以将所述第一和第二磁环段的第一端彼此紧固且将所述第一和第二磁环段的第二端彼此紧固。本实用新型的电感组件,在生产时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且成本低。
文档编号H01F27/26GK203103054SQ201320009758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8日
发明者雷俊, 张永亮, 黄兵, 麻百忠, 谢达桦 申请人: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