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线端子用卸线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33893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接线端子用卸线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接线端子用卸线装置,接线端子包括:接线母端子和与接线母端子过盈配合的接线公端子;该接线端子用卸线装置包括:能够推动接线公端子的悬臂卡扣移动以分离接线公端子和接线母端子的顶柱;驱动顶柱移动的驱动部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线端子用卸线装置,通过顶柱和驱动部件共同作用完成接线公端子与接线母端子的分离,即完成卸线,与现有技术采用人工卸线相比,有效提高了卸线效率;同时,降低了卸线过程中接线公端子和接线母端子被损坏的几率,有效延长了接线公端子和接线母端子的使用寿命。
【专利说明】接线端子用卸线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接线端子卸线【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接线端子用卸线
装直。
【背景技术】
[0002]电器元件检试前,需要进行插线或者接线,通常采用接线端子完成,例如条形显示器的检测。具体的,接线公端子和接线母端子过盈配合实现接线。通常,接线母端子具有供接线公端子插入的插口,且接线公端子设置有与接线母端子外壁卡接的悬臂卡扣,接线公端子位于接线母端子的上方,即接线公端子和接线母端子插接的同时也卡接。
[0003]目前,接线公端子和接线母端子均由人工安装和拆卸。由于接线公端子和接线母端子过盈配合,导致人工卸线较困难,需要一边拔接线公端子一边摇动接线公端子,使得卸线效率较低。
[0004]另外,卸线时需要一边拔接线公端子一边摇动接线公端子,较易损坏接线公端子和接线母端子,导致接线公端子和接线母端子的使用寿命较短。
[0005]综上所述,如何对接线端子进行卸线,以提高卸线效率,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接线端子用卸线装置,以提高卸线效率。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接线端子用卸线装置,所述接线端子包括:接线母端子和与所述接线母端子过盈配合的接线公端子;所述接线端子用卸线装置包括:
[0009]能够推动所述接线公端子的悬臂卡扣移动以分离所述接线公端子和所述接线母端子的顶柱;
[0010]驱动所述顶柱移动的驱动部件。
[0011]优选的,上述接线端子用卸线装置,还包括:顶端用于固定印刷电路板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置有供所述顶柱穿过的通孔,其中所述接线母端子固定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上;
[0012]固定于所述固定板底端的安装块,所述安装块设置有供所述顶柱移动的滑道。
[0013]优选的,上述接线端子用卸线装置中,所述顶柱设置有限制所述顶柱与所述安装块分离的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所述安装块的顶部。
[0014]优选的,上述接线端子用卸线装置中,所述顶柱的底端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接线端子用卸线装置还包括:外套于所述顶柱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能够与所述第二限位部和所述安装块的底端抵接。
[0015]优选的,上述接线端子用卸线装置中,所述安装块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滑道。
[0016]优选的,上述接线端子用卸线装置中,所述安装块的数目至少为两个。[0017]优选的,上述接线端子用卸线装置中,所述顶柱包括:柱体和与所述柱体顶端相连的顶柱部;所述顶柱部的顶端具有:用于推动所述悬臂卡扣的推动平面,与所述推动平面倾斜相连或者垂直相连的限位平面。
[0018]优选的,上述接线端子用卸线装置中,所述顶柱部的顶端具有台阶面,所述台阶面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连接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的斜面;其中,所述第一平面低于所述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为所述推动平面,所述斜面为所述限位平面。
[0019]优选的,上述接线端子用卸线装置中,所述柱体呈圆柱状,且所述柱体的周向侧壁具有扁位。
[0020]优选的,上述接线端子用卸线装置中,所述驱动部件为气缸,所述气缸的数目与所述顶柱的数目相同。
[002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线端子用卸线装置的工作原理为:将接线母端子固定;启动驱动部件,驱动部件驱动顶柱移动,由于接线母端子被固定,则顶柱推动接线公端子的悬臂卡扣移动,即推动接线公端子移动,实现接线公端子与接线母端子的分离;最后驱动部件反向移动,顶柱回复原位,即完成了卸线。
[002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线端子用卸线装置,通过顶柱和驱动部件共同作用推动接线公端子的悬臂卡扣移动,从而实现推动接线公端子移动,进而完成接线公端子与接线母端子的分离,即完成卸线,与现有技术采用人工卸线相比,有效提高了卸线效率。
[0023]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线端子用卸线装置,通过顶柱推动接线公端子的悬臂卡扣移动,来分离接线公端子和接线母端子,即沿一个方向推动接线公端子移动,则避免了一边拔接线公端子一边摇动接线公端子,降低了卸线过程中接线公端子和接线母端子被损坏的几率,从而有效延长了接线公端子和接线母端子的使用寿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用卸线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用卸线装置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002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用卸线装置中顶柱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用卸线装置卸线时的使用示意图;
[0029]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用卸线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6为图5的平面示意图。
[0031]上图1-6 中:
[0032]I为接线公端子、11为悬臂卡扣、2为接线母端子、3为安装板、4为安装块、5为弹簧、6为顶柱、61为第二限位部、62为柱体、63为扁位、64为第一限位部、65为斜面、66为第二平面、67为第一平面、68为顶柱部、7为印刷电路板、8为驱动部件。【具体实施方式】
[003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线端子用卸线装置,提高了卸线效率。
[003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用卸线装置,该接线端子包括:接线母端子2和与接线母端子2过盈配合的接线公端子I ;接线端子用卸线装置包括:能够推动接线公端子I的悬臂卡扣11移动以分离接线公端子I和接线母端子2的顶柱6 ;驱动顶柱6移动的驱动部件8。
[0036]需要说明的是,接线公端子I位于接线母端子2的顶端,且接线公端子I与接线母端子2插接和卡接。分离接线公端子I和接线母端子2,则需要顶柱6沿接线公端子I与接线母端子2的插接方向推动悬臂卡扣11移动,驱动部件8驱动顶柱6沿接线公端子I与接线母端子2的插接方向移动。具体的,在使用过程中,驱动部件8驱动顶柱6沿竖直方向向上移动,顶柱6推动接线公端子I的悬臂卡扣11沿竖直方向向上移动,即推动接线公端子I沿竖直方向向上移动,从而实现接线公端子I与接线母端子2分离。印刷电路板7上具有供顶柱6穿过的通孔。
[003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用卸线装置的工作原理为:将接线母端子2固定;启动驱动部件8,驱动部件8驱动顶柱6移动,由于接线母端子2被固定,则顶柱6推动接线公端子I的悬臂卡扣11移动,即推动接线公端子I移动,实现接线公端子I与接线母端子2的分离;最后驱动部件8反向移动,顶柱6回复原位,即完成了卸线。
[003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用卸线装置,通过顶柱6和驱动部件8共同作用推动接线公端子I的悬臂卡扣11移动,从而实现推动接线公端子I移动,进而完成接线公端子I与接线母端子2的分离,即完成卸线,与现有技术采用人工卸线相比,有效提高了卸线效率。
[0039]同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用卸线装置,通过顶柱6推动接线公端子I的悬臂卡扣11移动,来分离接线公端子I和接线母端子2,即沿一个方向推动接线公端子I移动,则避免了一边拔接线公端子I 一边摇动接线公端子1,降低了卸线过程中接线公端子I和接线母端子2被损坏的几率,从而有效延长了接线公端子I和接线母端子2的使用寿命。
[0040]同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用卸线装置,避免了人工卸线,有效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工作量。
[0041]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用卸线装置,在使用时需要固定接线母端子2,可人为固定接线母端子2,也可通过固定件来实现接线母端子2的固定。为了提高自动化程度,优选选择通过固定组件固定接线母端子2。通常,接线母端子2固定于印刷电路板7上。因此固定接线母端子2,固定印刷电路板7即可。实现印刷电路板7的固定,具有多种方式和结构。优选的,上述接线端子用卸线装置包括:顶端用于固定印刷电路板7的安装板3,安装板3设置有供顶柱6穿过的通孔,其中,接线母端子2固定于印刷电路板7上;固定于安装板3底端的安装块4,安装块4设置有供顶柱6移动的滑道。当然,还可将印刷电路板7固定于安装架的顶端,将安装块4固定于安装架的底端。安装块4可为长方体状,也可为不规则状,只要能够设置供顶柱6移动的滑道以及固定于安装板3上即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安装板3和安装块4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定。
[0042]为了避免顶柱6脱离安装块4以提高卸线效率,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用卸线装置中,顶柱6设置有限制顶柱6与安装块4分离的第一限位部64,第一限位部64位于安装块4的顶部。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限位部64位于安装块4的顶部是指,第一限位部64位于安装块4朝向接线公端子I的一侧。这样,第一限位部64限制顶柱6沿滑道自上而下脱离安装块4,即第一限位部64限制顶柱6沿远离安装板3的方向脱离安装块4。这样,当结束该次的卸线后,顶柱6下移,由于第一限位部64的设置,限制了顶柱6脱离安装块4,则当下一次卸线时,无需重新安装顶柱6,提高了卸线效率;同时,也避免了顶柱6丢失或者损坏。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限位部64可由端面形成,也可由单独部件形成。具体的,当第一限位部64由单独部件形成时,第一限位部64为限位凸缘或者限位板。当然,第一限位部64还可为其他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地限定。
[0043]为了便于顶柱6结束卸线后自动下移,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用卸线装置中,顶柱6的底端设置有第二限位部61 ;上述接线端子用卸线装置还包括:外套于顶柱6的弹簧5,弹簧5的两端分别能够与第二限位部61和安装块4的底端抵接。需要说明的是,安装块4的底端是指,安装块4远离接线公端子I的一端;安装块4的滑道的最大宽度小于弹簧5的外径,即弹簧5不能进入滑道。这样,驱动部件8推动顶柱6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弹簧5也随着移动,当弹簧5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限位部61和安装块4的底端抵接时,弹簧5开始被压缩,顶柱6继续上移,当顶柱6推动悬臂卡扣11移动使得接线公端子I与接线母端子2分离时,弹簧5处于压缩状态,待接线公端子I与接线母端子2分离后,驱动部件8反向移动,当顶柱6失去驱动部件8的作用力时,弹簧5在自身回复力作用下回复原状,同时顶柱6也受到弹簧5的回复力作用,回复原位。上述接线端子用卸线装置,顶柱6通过弹簧5的作用,实现了自动复位,有效提高了自动化程度,易于实现自动化卸线,同时也有效提高了卸线效率。
[0044]优选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用卸线装置中,第二限位部61为限位凸缘或者限位板。当然,第二限位部61还可为其他形状,只要能够限制弹簧5自顶柱6的底端脱离顶柱6即可。
[0045]通常接线端子设置时,并排设置两个或者多个接线母端子2,且相邻的两个接线母端子2的距离较小。为了便于使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用卸线装置中,安装块4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滑道。这样,可减少部件的使用,同时也便于实现同时对多个接线端子进行卸线。
[0046]为了进一步提高卸线效率,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用卸线装置中,安装块4的数目至少为两个。相应的,顶柱6的数目与安装块4的数目配合。例如,安装块4设置有两个滑道,安装块4的数目为五个,则顶柱6的数目为10个。这样,能够实现同时对多个接线端子卸线,有效提闻了卸线效率。
[0047]为了便于卸线,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用卸线装置中,顶柱6包括:柱体62和与柱体62相连的顶柱部68 ;顶柱部68的顶端具有:用于推动悬臂卡扣11的推动平面,与推动平面倾斜相连或者垂直相连的限位平面。这样,通过顶柱6的推动平面推导悬臂卡扣11移动,同时限位平面实现对悬臂卡扣11的限位,避免了卸线过程中悬臂卡扣11弯曲,有效保证了接线公端子I受力基本垂直向上,便于完成卸线;同时也增强了对悬臂卡扣11的作用力,有效保证了正常卸线。
[0048]需要说明的是,顶柱部68是用于与悬臂卡扣11接触的部分。当顶柱6具有第一限位部64和第二限位部61时,顶柱6包括:第二限位部61,顶柱部68,两端分别与第二限位部61和顶柱部68相连的柱体62 ;其中,第一限位部64可由顶柱部68与柱体62相连的端面形成,也可由设置于柱体62或者顶柱部68上的限位凸缘或者限位板形成。
[0049]优选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用卸线装置中,顶柱部68的顶端具有台阶面,该台阶面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平面67和第二平面66,连接第一平面67和第二平面66的斜面65 ;其中,第一平面67低于第二平面66,第一平面67为推动平面,斜面65为限位平面。当然,顶柱6也可通过其他结构实现推动平面和限位平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地限定。为了增强作用面积,优先选择第一平面67的面积大于第二平面66的面积。
[0050]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用卸线装置中,顶柱6的柱体62可为圆柱,也可为棱柱。为了便于顶柱6移动,优先选择顶柱6的柱体62为圆柱。但是,顶柱6顶出接线公端子I时较易发生转动,影响下次卸线时限位平面对悬臂卡扣11的限位以及推动平面对悬臂卡扣11的推动作用。为了避免顶柱6发生转动,上述接线端子用卸线装置中,柱体62呈圆柱状,且柱体62的周向侧壁具有扁位63。这样,既能便于顶柱6的移动,也可避免了顶柱6转动,从而有效保证了限位平面的限位作用以及推动平面的推动作用;同时易于实现自动化卸线。优选的,扁位63沿柱体62的轴向分布,且扁位63的长度与柱体62的长度相同。
[0051]优选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用卸线装置中,驱动部件8为气缸,气缸的数目与顶柱6的数目相同。这样,能够分别对每个接线端子进行卸线,也可同时对多个接线端子进行卸线,有效提高了卸线效率。当然,驱动部件8也可为电机或者其他部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地限定。
[0052]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接线端子用卸线装置,所述接线端子包括:接线母端子(2)和与所述接线母端子(2)过盈配合的接线公端子(I);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用卸线装置包括: 能够推动所述接线公端子(I)的悬臂卡扣(11)移动以分离所述接线公端子(I)和所述接线母端子(2)的顶柱(6); 驱动所述顶柱(6 )移动的驱动部件(8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用卸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端用于固定印刷电路板(7)的安装板(3),所述安装板(3)设置有供所述顶柱(6)穿过的通孔,其中,所述接线母端子(2)固定于所述印刷电路板(7)上; 固定于所述固定板(3)底端的安装块(4),所述安装块(4)设置有供所述顶柱(6)移动的滑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端子用卸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柱(6)设置有限制所述顶柱(6)与所述安装块(4)分离的第一限位部(64),所述第一限位部(64)位于所述安装块(4)的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端子用卸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柱(6)的底端设置有第二限位部(61);所述接线端子用卸线装置还包括:外套于所述顶柱(6)的弹簧(5),所述弹簧(5)的两端分别能够与所述第二限位部(61)和所述安装块(4)的底端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端子用卸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块(4)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滑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线端子用卸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块(4)的数目至少为两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用卸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柱(6)包括:柱体(62)和与所述柱体(62)顶端相连的顶柱部(68);所述顶柱部(68)的顶端具有:用于推动所述悬臂卡扣(11)的推动平面,与所述推动平面倾斜相连或者垂直相连的限位平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线端子用卸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柱部(68)的顶端具有台阶面,所述台阶面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平面(67)和第二平面(66),连接所述第一平面(67)和所述第二平面(66)的斜面(65);其中,所述第一平面(67)低于所述第二平面(66),所述第一平面(67)为所述推动平面,所述斜面(65)为所述限位平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线端子用卸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62)呈圆柱状,且所述柱体(62)的周向侧壁具有扁位(63)。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接线端子用卸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8 )为气缸,所述气缸的数目与所述顶柱(6 )的数目相同。
【文档编号】H01R43/00GK203617532SQ201320838485
【公开日】2014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8日
【发明者】黄德强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