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静电保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66181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高压静电保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压静电保护结构,包括:P型衬底上部的第一P+扩散区和深N阱,深N阱上部远离第一P+扩散区的一侧顺序布置P阱、场氧和第一N+扩散区,P阱上部并列设置有第二N+扩散区和第二P+扩散区,场氧下方的深N阱中设置有第一P型注入层,第一多晶硅层其一端与第二N+扩散区相连其另一端跨过P阱位于场氧一端上方,第二多晶硅层位于场氧另一端上方,深N阱上部靠近第一P+扩散区一侧具有第三N+扩散区,第三N+扩散区和P阱之间的深N阱中具有第二P型注入层,第三N+扩散区通过一低压ESD保护结构与第一P+扩散区相连;本发明的静电保护结构与先有技术相比能提高应用于100V以上的小尺寸LDMOS的静电保护能力。
【专利说明】局压静电保护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压(100V以上)静电保护结构。

【背景技术】
[0002]静电是一种客观的自然现象,产生的方式多种,如接触、摩擦、电器间感应等。静电的特点是长时间积聚、高电压、低电量、小电流和作用时间短的特点。静电在至少两个领域造成严重危害。摩擦起电和人体静电是电子工业中的两大危害,常常造成电子电器产品运行不稳定,甚至损坏。ESD是20世纪中期以来形成的以研宄静电的产生、危害及静电防护等的学科,国际上习惯将用于静电防护的器材统称为ESD。
[0003]LDMOS(横向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是最常用的高压器件之一。而作为100V以上的高压应用,LDMOS的ESD保护常常是靠LDMOS本身的寄生BJT (双极结型晶体管)开启来泄放ESD电流,从而实现LDMOS的ESD自保护。因为LDMOS的寄生BJT泄放ESD电流的能力较弱,通常需要较大的width (尺寸,几千至几万um)才能通过ESD的测试标准。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提高应用于100V以上的小尺寸LDMOS的静电保护能力。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静电保护结构,包括:
[0006]P型衬底上部的第一 P+扩散区和深N阱(注入杂质面密度范围lellcm-2?lel3cm-2,阱深范围2um?lOum),深N阱上部远离第一 P+扩散区的一侧顺序布置P讲、场氧和第一 N+扩散区,P阱上部并列设置有第二 N+扩散区和第二 P+扩散区,场氧下方的深N阱中设置有第一 P型注入层,第一多晶硅层其一端与第二 N+扩散区相连其另一端跨过P阱位于场氧一端上方,第二多晶硅层位于场氧另一端上方,第一 P+扩散区、第二 P+扩散区和第二 N+扩散区相连后利用金属线引出,第一多晶硅层金属线引出,第二多晶硅层与第一 N+扩散区相连后利用金属线引出;其中:
[0007]深N阱上部靠近第一 P+扩散区一侧具有第三N+扩散区,第三N+扩散区和P阱之间的深N阱中具有第二 P型注入层,第二 P型注入层与第一 P+扩散区引出端相连;
[0008]第三N+扩散区通过一低压ESD保护结构与第一 P+扩散区相连后引出;
[0009]低压(20V以下)ESD保护结构的开启电压高于第三N+扩散区、第二 P型注入层和第一 N+扩散区形成的寄生结型场效应晶体管的夹断电压1V-10V。
[0010]其中,所述低压ESD保护结构是可采用NM0S(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或SCR (硅控整流器)。
[0011]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静电保护电路,包括上述任意一种静电保护结构,该静电保护电路的静电端与上述静电保护结构第三N+扩散区相连,接地端与上述静电保护结构P型衬底相连。
[0012]本发明结构在常规高压LDM0S的基础上,在靠近LDM0S的源/发射端(source/bulk)的深N阱中注入N+(注入杂质面密度范围lel4cm-2?lel8cm-2,注入能量范围lOKeV ?200KeV,结深范围 0.lum ?lum),在该 N+和 source/bulk 端的 P 讲(Pwell)之间注入P型注入层(PT0P),形成一个寄生的结型场效应晶体管结构(JFET)。该N+形成寄生结型场效应晶体管结构的源端(source),LDM0S的漏端(drain)也是寄生结型场效应晶体管结构(JFET)的漏端(drain)。该P型注入层(PT0P)和Psub端相连(即与第一 P+扩散区相连),形成寄生结型场效应晶体管结构(JFET)的栅端(gate)。在该生结型场效应晶体管结构(JFET)的源端(source)与Psub端(第一 P+扩散区引出端)之间放置一低压的ESD保护器件,要求该ESD器件具有snapback(骤回)特性,且开启电压要高于JFET的夹断电压。当在LDM0S的漏端(drain)发生ESD时,漏端(drain)的电压会迅速抬高,同时电压会部分传导至寄生结型场效应晶体管结构(JFET)的源端(source),使寄生结型场效应晶体管结构(JFET)和Psub端(第一 P+扩散区引出端)之间的低压ESD保护器件开启,参考图2所示,ESD电流会经过ESD path2泄放,而不是传统结构的ESD pathl泄放,从而起到保护LDM0S的作用。通过合理的设计甚至可以使得两条路径path同时泄放ESD电流,从而提高LDM0S的ESD保护能力。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4]图1是一种常规高压LDM0S结构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说明
[0017]P1是第一 P+扩散区
[0018]P2第二 P+扩散区
[0019]N1第一 N+扩散区
[0020]N2第二 N+扩散区
[0021]N3是第三N+扩散区
[0022]0是场氧
[0023]DNW 是深 N 阱
[0024]PT0P1是第一 P型注入层
[0025]PT0P2是第二 P型注入层
[0026]G1是第一多晶娃层
[0027]G2是第二多晶硅层
[0028]PSUB 是衬底
[0029]Psub是第一 P+扩散区引出端
[0030]LV ESD device是低压ESD保护结构
[0031]pathl是传统器件电流泄放路径
[0032]path2是本发明电流泄放路径
[0033]S是源端
[0034]D是漏端
[0035]G是栅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36]如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静电保护结构一实施例,包括:P型衬底PSUB上部的第一 P+扩散区P1和深N阱DNW,上部远离第一 P+扩散区P1的一侧顺序布置P阱Pwell、和第一 N+扩散区Nl,P阱上部并列设置有第二 N+扩散区N2和第二 P+扩散区P2,场氧0下方的深N阱DNW中设置有第一 P型注入层PTOP1,第一多晶硅层G1其一端与第二 N+扩散区N2相连其另一端跨过P阱Pwell位于场氧0 —端上方,第二多晶硅层G2位于场氧另一端上方,第一 P+扩散区P1、第二 P+扩散区P2和第二 N+扩散区N2相连后利用金属线引出,第一多晶硅层G1金属线引出,第二多晶硅层G2与第一 N+扩散区N2相连后利用金属线引出;其中:深N阱DNW上部靠近第一 P+扩散区P1 —侧具有第三N+扩散区N3,第三N+扩散区N3和P阱Pwell之间的深N阱DNW中具有第二 P型注入层PTOP2,第二 P型注入层与Psub端相连;第三N+扩散区通过一低压ESD保护结构与第一 P+扩散区相连后引出;
[0037]低压ESD保护结构的开启电压高于第三N+扩散区N3、第二 P型注入层PTOP2和第一 N+扩散区N1形成的寄生结型场效应晶体管。所述低压ESD保护结构是可采用NMOS(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或SCR (硅控整流器);该低压ESD保护结构的开启电压高于第三N+扩散区、第二 P型注入层和第一 N+扩散区形成的寄生结型场效应晶体管的夹断电压1V-10V。
[0038]本申请中所述P+、N+分别代表P型、N型重掺杂,所述重掺杂是指注入杂质面密度范围lel4cm_2?lel8cm_2,注入能量范围lOKeV?200KeV,结深范围0.lum?lum。
[0039]以上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这些并非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做出许多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高压静电保护结构,包括:p型衬底上部的第一 P+扩散区和深N阱,深N阱上部远离第一 P+扩散区的一侧顺序布置P阱、场氧和第一 N+扩散区,P阱上部并列设置有第二N+扩散区和第二 P+扩散区,场氧下方的深N阱中设置有第一 P型注入层,第一多晶硅层其一端与第二 N+扩散区相连其另一端跨过P阱位于场氧一端上方,第二多晶硅层位于场氧另一端上方,第一 P+扩散区、第二 P+扩散区和第二 N+扩散区相连后利用金属线引出,第一多晶硅层金属线引出,第二多晶硅层与第一 N+扩散区相连后利用金属线引出;其特征在于: 深N阱上部靠近第一 P+扩散区一侧具有第三N+扩散区,第三N+扩散区和P阱之间的深N阱中具有第二 P型注入层,第二 P型注入层与第一 P+扩散区引出端相连;第三N+扩散区通过一低压ESD保护结构与第一 P+扩散区相连后引出; 低压ESD保护结构的开启电压高于第三N+扩散区、第二 P型注入层和第一 N+扩散区形成的寄生结型场效应晶体管的夹断电压1V-10V。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ESD保护结构是NMOS或SCR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深N阱注入杂质面密度范围为 IelIcnT2?lel3cm _2,讲深范围 2um ?1um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扩散区、第二 P+扩散区和第一?第三N+扩散区的注入杂质面密度范围IeHcnT2?lel8cm_2,注入能量范围1KeV ?200KeV,结深范围 0.1um ?Ium0
5.一种静电保护电路,包括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静电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静电保护电路的静电端与第三N+扩散区相连,接地端与P型衬底相连。
【文档编号】H01L27/02GK104465653SQ201410853275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31日
【发明者】邓樟鹏 申请人: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