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信号端子的防尘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83441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信号端子的防尘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信号端子的防尘罩,所述信号端子包括基座和设置在所述基座上并部分暴露于所述基座两侧面的接脚,其中,所述防尘罩包括:罩体,具有容置所述信号端子的容置空间,所述罩体的两端面相对于所述基座的两端面设置,所述罩体的两侧面相对于所述基座两侧面设置,且所述罩体的两侧面内侧分别与所述基座的对应侧面之间具有一间隙,所述罩体的底面为开口;干涉结构,分别设置在所述罩体的两端面上;以及定位部,所述定位部连接于所述罩体的底部周边,与所述基座的底部凸台适配。
【专利说明】一种信号端子的防尘罩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产品的工装设备,特别是防止一种以插件形式插在电路板上的信号端子的公端沾染异物的信号端子的防尘罩。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投影机等电子产品要将指定画面(如电脑桌面,DVD画面,手机画面)透过镜头投射在银幕上,因此需将信号通过主板中央处理器传导至成像系统的电路板,而连接这两块电路板并进行信号传输使用的连接端子,其连接接脚目前常使用的材料为铜合金,并在表面进行镀金。目前这种连接端子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信号时有时无、画面出线横竖白色或黑色条纹等不良现象,给生产商及市场销售带来很大的困扰。
[0003]参见图1A及图1B,图1A为现有技术的连接端子结构示意图,图1B为图1A的侧视图。现有技术在生产过程中,此类信号端子10是通过插件形式插于电路板上,并且需要过锡炉以将其焊接在电路板上,而锡炉及周边环境会有助焊剂等挥发性物质存在从而产生热气流;这种热气流会带动粉尘随电路板一起运动,因而粉尘易粘结在信号端子10的镀金金属接脚20上。此类异物极易粘结在需导通的金属部位,导致金属接脚20接触不良,因此信号传输过程出现时有时无、画面出现横竖白色或黑色条纹的不良现象。
[0004]另外,由于焊接该连接端子的基板30在加工,测试运输,仓储及组装过程中都有机会裸露,再加上信号端子10导体接脚很小,很容易导致异物残留,现有技术一般采用人工气枪除尘或类似的方法清除异物,但由于信号端子10比较小,金属接脚20数较多,人工进行气枪除尘费时费力,且不容易检查,很容易遗漏导致组装后整机画面不良。再由于金属接脚20表面镀金并要求良好导通,使用一般清洁溶剂容易导致镀层损伤,人工进行气枪除尘效果并不明显,且存在粘合的异物无法去除的弊端。因此,如有灰尘等异物粘结在外露的镀金金属接脚20上,在组装后会导致异物夹杂在信号端子公端与母端的导体之间,导致金属之间存在绝缘物,从而影响导通,使得部分信号无法传输,丢失的信号在画面上表现为黑色或白色条纹。
[0005]因此,如何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简单、有效、低成本地解决现有技术中信号端子易为异物沾染的问题,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防止信号端子的公端沾染异物的信号端子的防尘罩。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信号端子的防尘罩,所述信号端子包括基座和设置在所述基座上并部分暴露于所述基座两侧面的接脚,所述基座还包括两端面,其中,所述防尘罩包括:
[0008]罩体,具有容置所述信号端子的容置空间,所述罩体的两端面相对于所述基座的两端面设置,所述罩体的两侧面相对于所述基座两侧面设置,且所述罩体的两侧面内侧分别与所述基座的对应侧面之间具有一间隙,所述罩体的底面为开口 ;
[0009]干涉结构,分别设置在所述罩体的两端面上;以及
[0010]定位部,所述定位部连接于所述罩体的底部周边。
[0011]上述的防尘罩,其中,
[0012]所述基座两端面分别包括:
[0013]第一台阶面;
[0014]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一台阶面位于所述第二台阶面的内侧;以及
[0015]连接面,分别与所述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连接;
[0016]所述干涉结构包括:
[0017]第一干涉结构,对应于所述第一台阶面设置,包括至少一个向所述容置空间内凸起的第一凸肋,且所述第一凸肋与所述第一台阶面之间为干涉配合;
[0018]第二干涉结构,对应于所述第二台阶面设置,包括至少一个向所述容置空间内凸起的第二凸肋,且所述第二凸肋与所述第二台阶面之间为干涉配合;以及
[0019]定位台阶面,对应于所述连接面设置,且连接所述第一干涉结构与所述第二干涉结构。
[0020]上述的防尘罩,其中,所述第一凸肋和所述第二凸肋的截面呈V型、U型或W型。
[0021]上述的防尘罩,其中,所述第一凸肋和所述第二凸肋垂直于所述罩体的顶面设置。
[0022]上述的防尘罩,其中,所述第一凸肋与所述第二凸肋的长度均大于或等于所述罩体侧面高度的二分之一。
[0023]上述的防尘罩,其中,所述罩体的两侧面内侧与所述基座的对应侧面之间的间隙为 0.2-0.5mm。
[0024]上述的防尘罩,其中,所述防尘罩还包括一防护沿,所述防护沿与所述定位部的底部连接。
[0025]上述的防尘罩,其中,所述防护沿上还设置有定向切边。
[0026]上述的防尘罩,其中,所述罩体顶部还设置有一提手部。
[0027]上述的防尘罩,其中,所述防尘罩为PET材料吸塑成型的一体结构件。本实用新型的有益功效在于:
[0028]本实用新型针对目前电子产品领域内使用的信号端子,存在信号时有时无、画面出线横竖白色或黑色条纹等不良现象,在信号端子的公端套装一防尘罩,有效地对信号端子的公端予以封闭,使得裸露的金属接脚部分在生产、加工、运输、仓储及组装等环节中有效避免了被灰尘等异物污染,且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可反复回收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兼具环保的功效。
[0029]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0]图1A为现有技术的连接端子结构示意图;
[0031]图1B为图1A的侧视图;
[003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3为图2的主视图;
[0034]图4为图2的仰视图;
[0035]图5为图2的A-A剖面图;
[0036]图6A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防尘罩使用状态示意图(已扣合);
[0037]图6B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防尘罩使用状态示意图(未扣合);
[0038]图6C为图6A的I部放大图;
[0039]图6D为图6A的剖视图;
[0040]图6E为图6D的H部放大图。
[0041]其中,附图标记
[0042]现有技术
[0043]10信号端子
[0044]20金属接脚
[0045]30 基板
[0046]本实用新型
[0047]I 罩体
[0048]11 侧面
[0049]12 端面
[0050]13 顶面
[0051]L 间隙
[0052]2 干涉结构
[0053]21第一干涉结构
[0054]22第二干涉结构
[0055]23定位台阶面
[0056]24第一凸肋
[0057]25第二凸肋
[0058]3 基座
[0059]31第一台阶面
[0060]32第二台阶面
[0061]33连接面
[0062]34底部凸台
[0063]4 防护沿
[0064]41 定向切边
[0065]5 定位部
[0066]6 信号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6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0068]参见图2-图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主视图,图4为图2的仰视图,图5为图2的A-A剖面图。本实用新型的信号端子6 (参见图6D、图6E)的防尘罩,优选为PET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吸塑成型的一体结构件,所述信号端子6包括基座3和设置在所述基座3上并部分暴露于所述基座3两侧面的接脚(图未示),所述基座3还包括两端面,包括:
[0069]罩体1,优选为一矩形结构的容置空间,包括两侧面11、两端面12和一顶面13,所述两侧面11、两端面12和一顶面13共同围合成用于容置信号端子6(参见图6B)的所述容置空间,所述两端面12相对于所述信号端子6的基座3的两端面设置且所述两端面12上分别设置有干涉结构2,所述两侧面11相对于所述信号端子6的金属接脚面设置,且两侧面11的内侧分别与所述信号端子6的基座3上对应设置金属接脚的两侧面之间具有一间隙L,所述两侧面11内侧分别与所述信号端子6的基座3对应的两侧面之间的间隙L为
0.2-0.5mm,优选为0.25_,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所述罩体I的底面为开口。本实施例中该罩体I无底面,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罩体底部形成开口即可。
[0070]定位部5,所述定位部5连接于所述罩体I的底部周边,与所述基座3的底部凸台适配。本实施例中,优选为一与所述信号端子6的基座3的底部凸台34(参见图6B)适配的中空的四棱锥台结构,与所述顶面13相对设置在所述罩体I的底部。
[0071]参见图6A-图6E,图6A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防尘罩使用状态示意图(已扣合),图6B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防尘罩使用状态示意图(未扣合),图6C为图6A的I部放大图,图6D为图6A的剖视图(移去顶面后视图),图6E为图6D的H部放大图。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座3两端面分别包括第一台阶面31、第二台阶面32和连接面33,所述第一台阶面31位于所述第二台阶面32的内侧且通过所述连接面33与所述第二台阶面32连接,所述干涉结构2包括对应于所述第一台阶面31的第一干涉结构21和对应于所述第二台阶面32的第二干涉结构22,所述第一干涉结构21与所述第二干涉结构22之间设置有对应于所述连接面33的定位台阶面23,所述第一干涉结构21与所述第二干涉结构22通过该定位台阶面23连接,所述第一干涉结构21包括至少一个向所述容置空间内凸起的第一凸肋24,且所述第一凸肋24与所述基座3的第一台阶面31之间为干涉(过盈)配合,所述第二干涉结构22包括至少一个向所述容置空间内凸起的第二凸肋25,且所述第二凸肋25与所述基座3的第二台阶面32之间为干涉(过盈)配合。即罩体I两端面12上的第一干涉结构21与基座3两端面上的第一台阶面31为过盈配合,第一干涉结构21抵靠在第一台阶面31上,罩体I两端面12上的第二干涉结构22与基座3两端面上的第二台阶面32为过盈配合,第二干涉结构22抵靠在第二台阶面32上,以防止防尘罩脱落,其中,所述第一凸肋24和第二凸肋25的截面可为V型、U型、W型结构,优选V型。为了安装及拆卸方便,所述第一凸肋24和第二凸肋25优选垂直于所述顶面13设置。其中,为了保证具有足够的摩擦力以防止防尘罩脱落,所述第一凸肋24和第二凸肋25的长度优选大于或等于所述侧面11的高度的二分之一且位于靠近所述顶面13的一侧。当然,该第一凸肋24和第二凸肋25也可以为贯穿侧面11全长的通槽结构。
[0072]参见图2及图6A,本实施例的防尘罩还可包括一防护沿4,所述防护沿4与所述四棱锥台的底部连接,并沿所述四棱锥台的底面14所在的平面向四周水平延伸为一矩形平面结构。其中,为了安装使用时便于工人快速确认防尘罩的安装方向,所述防护沿4上还设置有定向切边41。所述定向切边41可为位于所述防护沿4的两个矩形角处的斜边,且位于与所述第一干涉结构21相同的一侧。
[0073]此外,为方便拔出,防尘罩还可在其上,如顶部,设置一提手部,如提手或类似部件(图未示),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0074]参见图6A及图6B,可见本实用新型防尘罩优选利用透明塑胶PET吸塑一体成型,可以封闭信号端子6裸露的铜合金镀金接脚部分,在生产过程中让其无法与挥发性的杂质存在接触的机会,并在基板加工,测试运输,仓储及组装过程中无机会裸露接触灰尘及异物,并透过透明的材质可随时检查罩子内部是否有明显的赃物,可对信号端子6进行快速检查及筛选,以此彻底解决信号端子6因沾染异物而导致的信号异常现象。较现有技术而言,不但可以节省人工气枪除尘或类似方法所耗费的人力、时间、成本,还可彻底解决人工除尘或类似方法导致的处理后仍然存在沾染异物而接触不良的情况,减少作业疏失,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
[0075]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信号端子的防尘罩,所述信号端子包括基座和设置在所述基座上并部分暴露于所述基座两侧面的接脚,所述基座还包括两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罩包括: 罩体,具有容置所述信号端子的容置空间,所述罩体的两端面相对于所述基座的两端面设置,所述罩体的两侧面相对于所述基座两侧面设置,且所述罩体的两侧面内侧分别与所述基座的对应侧面之间具有一间隙,所述罩体的底面为开口 ; 干涉结构,分别设置在所述罩体的两端面上;以及 定位部,所述定位部连接于所述罩体的底部周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尘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两端面分别包括: 第一台阶面; 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一台阶面位于所述第二台阶面的内侧;以及 连接面,分别与所述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连接; 所述干涉结构包括: 第一干涉结构,对应于所述第一台阶面设置,包括至少一个向所述容置空间内凸起的第一凸肋,且所述第一凸肋与所述第一台阶面之间为干涉配合; 第二干涉结构,对应于所述第二台阶面设置,包括至少一个向所述容置空间内凸起的第二凸肋,且所述第二凸肋与所述第二台阶面之间为干涉配合;以及 定位台阶面,对应于所述连接面设置,且连接所述第一干涉结构与所述第二干涉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尘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肋和所述第二凸肋的截面呈V型、U型或W型。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尘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肋和所述第二凸肋垂直于所述罩体的顶面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尘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肋与所述第二凸肋的长度均大于或等于所述罩体侧面高度的二分之一。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尘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的侧面内侧与所述基座的对应侧面之间的间隙为0.2-0.5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尘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罩还包括一防护沿,所述防护沿与所述定位部的底部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尘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沿上还设置有定向切边。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尘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顶部还设置有一提手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尘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罩为PET材料吸塑成型的一体结构件。
【文档编号】H01R13/52GK203942089SQ201420390208
【公开日】2014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5日
【发明者】王栋, 赵金平, 邓兰亭 申请人:中达视讯(吴江)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