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动力电池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04514阅读:6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动力电池的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动力电池的结构。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供电源泉,比如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及其他很多特种设备等等,都需要大容量,大功率的动力电池来提供电力支撑,这类电池不需要经常取出电池和更换,所以对电池的形状限制也不苛刻,然而现有的电池形状一般都是圆柱体或者长方体,当设计选用这些电池时,需要提前对其预留空位,给其他零件的设计带来了很苛刻的要求,既不利于空间的利用,也限制了载体电池容量的增加,圆柱体或者长方体的结构并不有利于电池容量和电池能量密度的增加,生产、制造、安装、维护也不方便,迫切需要电池结构和外形能更加自由、实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新能源动力电池的结构,本发明可根据载体的实际需要,充分利用载体空间,可设置为任意平面体形状,既让载体的空间利用率最大化,也让电池可用容量最大化,还可以通过调整极性层、介质层的厚度或材质,为电池能量密度的提高留有进化空间,本结构适用于超级电容器,极性板可以多点设置,也可以设置为包裹式、带状等,极性板和极性块大小的选择,可以调配充电的均衡性和充电速度。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能源动力电池的结构,包括能量交换核心块,所述能量交换核心块与层叠累积误差补偿兼散热层和极性块连接,所述的极性块与极性板连接,所述的极性板与电池外壳和外接电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能量交换核心块由介质层、极性层和层叠累积误差补偿兼散热层组成,所述介质层与极性层相互层叠设置,并且在层叠单元最外层设置有层叠累积误差补偿兼散热层。

进一步的,所述的极性块正向设置则为正极性块,倒置则为负极性块,所述极性板与正极性块连接作为正极板,与负极性块连接作为负极板。

进一步的,所述极性块由极性块介质层、极性块极性层和层叠累积误差补偿兼散热层组成,所述极性块介质层与极性块极性层相互层叠设置,并且在层叠单元最外层设置有层叠累积误差补偿兼散热层。

进一步的,所述介质层、极性层、极性块介质层和极性块极性层厚度都为同一个标准厚度单位的倍数,所述介质层、极性层和极性块极性层为一个标准厚度单位,所述极性块介质层的中间层为三个标准厚度单位,边缘层为两个标准厚度单位。

进一步的,所述的层叠累积误差补偿兼散热层还与能量交换核心块和电池外壳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可根据载体的实际需要,充分利用载体空间,可设置为任意平面体形状,既让载体的空间利用率最大化,也让电池可用容量最大化,还可以通过调整极性层、介质层的厚度或材质,为电池能量密度的提高留有进化空间。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单个能量交换单元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极性块的截面正向设置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能量交换核心块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电池组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外形为任意平面体形状时的截面图。

图中标号说明:1、能量交换核心块,2、极性块,3、电池外壳,4、介质层,5、极性层,6、层叠累积误差补偿兼散热层,7、极性块介质层,8、极性块极性层,9、极性板,10、外接电路,201、正极性块,202、负极性块,701、中间层, 702、边缘层,901、正极板, 902、负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参照图1至图4所示,一种新能源动力电池的结构,包括能量交换核心块1,所述能量交换核心块1与层叠累积误差补偿兼散热层6和极性块2连接,所述的极性块2与极性板9连接,所述的极性板9与电池外壳3和外接电路10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能量交换核心块1由介质层4、极性层5和层叠累积误差补偿兼散热层6组成,所述介质层4与极性层5相互层叠设置,并且在层叠单元最外层设置有层叠累积误差补偿兼散热层6。

进一步的,所述的极性块2正向设置则为正极性块201,倒置则为负极性块202,所述极性板9与正极性块201连接作为正极板901,与负极性块202连接作为负极板902。

进一步的,所述极性块2由极性块介质层7、极性块极性层8和层叠累积误差补偿兼散热层6组成,所述极性块介质层7与极性块极性层8相互层叠设置,并且在层叠单元最外层设置有层叠累积误差补偿兼散热层6。

进一步的,所述介质层4、极性层5、极性块介质层7和极性块极性层8厚度都为同一个标准厚度单位的倍数,所述介质层4、极性层5和极性块极性层8为一个标准厚度单位,所述极性块介质层7的中间层701为三个标准厚度单位,边缘层702为两个标准厚度单位。

进一步的,所述的层叠累积误差补偿兼散热层6还与能量交换核心块1和电池外壳3连接。

如图5所示,进一步的,所述能量交换核心块1的形状为任意形状,根据需求对其设计。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发明可根据零件排版完成后预留的空间进行设计电池,并且无需考虑空间的形状,通过不规则形状的设计,可以很好的使用预留空间。如图1所示,当电池量需求较小时,使用单个能量交换核心块单元组成的电池即可。如图4所示,当电池量需求较大时,只需将多个单个能量交换核心块单元堆叠组合连接即可,这样大大减小了堆叠产生的堆叠误差,提高了生产良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