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96486阅读:881来源:国知局
弹性端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领域,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连接的弹性端子。



背景技术:

弹性端子通常用于电连接电路板和接触元件,实现电路板上的电路元件与接触元件的电连接,由于它的应用使得设计和生产过程更方便、更灵活,并降低生产和维护成本,故弹性端子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对于现有的触点在其上部的弹性端子,由于其本身结构的限制,在弹性端子接触部或接触点和电路板(pcb)之间一般必须保持比较大的间距,才能使弹性端子正常工作。然而,这种大间距的弹性端子不能满足低高度模组的需求。

另外,为了满足低高度模组的使用需求,已经设计了具有低高度的弹性端子,但是,为了获得低高度的结构,这种低高度的弹性端子在设计时通常会牺牲弹性端子本身提供的弹力,所以这种弹性端子在反复使用后可能无法保持接触可靠性,并且存在被压溃的风险。

因此,亟需设计出一种能够同时满足低高度模组的使用需求、保持接触可靠性并且能够避免被压溃的弹性端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弹性端子,该弹性端子能够提供足够的弹性力以保持产品本身的接触可靠性,且能够满足高度空间受限的连接器应用需求。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弹性端子,该弹性端子能够保持产品本身的接触可靠性,并能够降低弹性端子被压溃的风险。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弹性端子,包括:基体,所述基体限定基体平面,并且所述基体在基体平面内延伸;悬臂,自所述基体一端相对于所述基体平面倾斜向上地延伸,其中,所述悬臂包括:接触部,形成在靠近所述悬臂自由端的位置;和凹部,形成在所述悬臂的大致中间位置,该凹部朝所述基体平面方向凹陷。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部为圆滑的弧形凹陷。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部为所述悬臂经一次或多次以一定角度弯折形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触部为一个突起部。

进一步地,所述基体上还形成有从基体平面向上方突起的防过压部,该防过压部和所述接触部能够同时与一个接触元件接触。

进一步地,在所述基体和所述悬臂之间形成有折弯部,所述悬臂通过该折弯部相对于所述基体平面倾斜向上地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端子还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从所述基体一端在所述基体平面内沿朝向所述悬臂的方向延伸。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过压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上靠近所述基体的一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端子包括两个支撑部和一个悬臂,所述一个悬臂设置在所述两个支撑部之间,并且每一个所述支撑部上都形成有所述防过压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端子包括两个支撑部和两个悬臂,所述悬臂和所述支撑部交替设置在所述基体上,并且每一个所述支撑部上都形成有所述防过压部。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弹性端子利用凹形结构的受力变形特性来提升弹性端子产品的弹性,从而保持接触可靠性,并且能够满足高度空间受限的连接器应用需求。

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作的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发明有全面的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弹性端子的透视图;

图2是图1的弹性端子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弹性端子的主视图;

图4是安装在电路板上的处于初始状态下的图1的弹性端子的示意图;

图5是安装在电路板上的处于受接触元件挤压状态下的图1的弹性端子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弹性端子的透视图;

图7是图6的弹性端子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发明的总体发明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发明的一种限制。

根据本发明的总体技术构思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弹性端子,包括基体和悬臂,所述基体限定基体平面,并且所述基体在基体平面内延伸,所述悬臂自所述基体一端相对于所述基体平面倾斜向上地延伸。所述悬臂包括:接触部,形成在靠近所述悬臂自由端的位置;和凹部,形成在所述悬臂的大致中间位置,该凹部朝所述基体平面方向凹陷。。

图1-3分别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弹性端子的透视图、俯视图和主视图。参见图1-3,弹性端子包括基体1和从基体1一端(在图1-3中示出为基体1的右侧端)延伸的悬臂2。基体1限定基体平面,如图1-2所示,基体1为平板状,该平板状的基体1限定的基体平面即为图中所示的xy平面,基体1在xy平面内延伸。悬臂2相对于基体平面(即xy平面)倾斜向上地延伸,即悬臂2相对于基体平面成一定的倾斜角度。

图3详细示出了悬臂2的结构。参见图3,悬臂2包括从基体右侧端依次排列的直线部22、凹部23和延长部24,弹性端子与接触元件(图5中的附图标记5)接触的接触部25形成在延长部24上。凹部23呈朝向基体平面凹陷的弧形,如图3中所示,凹部23呈朝右下方凹陷的弧形。在可替换的实施例中,在基体1和悬臂2之间形成有折弯部21,悬臂2通过该折弯部21相对于所述基体平面倾斜向上地延伸。

在可替换的实施例中,凹部23可以为悬臂2经一次或多次以一定角度弯折形成。

进一步地,返回参照图1,弹性端子还可以包括支撑部3,支撑部3从基体的右侧端在所述基体平面内沿朝向悬臂2的方向(图中的y方向)延伸。通过设置这样的支撑部3,可以增加弹性端子的刚度,从而增加悬臂2的稳定性。

基体1上还可以形成有防过压部31,在图1-3示出的实施例中,防过压部31为从基体平面向上方突起的突起部,并且该突起部31设置在支撑部3上靠近基体1的一端,即突起部31设置在支撑部3的左侧端。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弹性端子包括两个支撑部3和一个悬臂2,如图所示,一个悬臂2设置在两个支撑部3之间,并且每一个支撑部3上都形成有防过压部31。

下面结合图4和5描述弹性端子的工作过程。如图所示,弹性端子1通过基体1焊接至电路板(pcb)4的对应位置上。在初始状态下,弹性端子的悬臂2相对于基体1处于向上倾斜的状态,由于弹性端子由弹性材料制成,并且由于设置有凹部23,这样的凹弧形结构(也可以称为反弧形结构)使得弹性端子在z方向上具有较好的弹性。当接触元件5压靠在弹性端子的悬臂2上时,如图5所示,悬臂2的弹性使得接触部25能够保持接触接触元件5,从而保持接触元件5与电路板4之间的良好接触状态。进一步地,当接触元件5试图进一步挤压悬臂2时,由于设置有防过压部31,所以防过压部31不会将悬臂2完全压靠在电路板4上,从而能够避免过大的压力破坏悬臂2的弹性状态。这样,当接触元件5从悬臂2上移除时,悬臂2能够恢复至初始状态,即弹性状态。

因此,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通过在弹性端子的悬臂上设置一段凹弧形结构(反弧形结构),使得弹性端子在z方向上具有较好的弹性,允许配接端可以具有较大的公差,并且接触可靠性好。而且,如图5所示,允许在工作状态下弹性端子在z方向具有低高度,由此可以用于很薄的产品。进一步地,由于设置有直线部和防过压部,从而能够避免过大的压力破坏弹性端子的弹性状态。也就是说,本发明使用具有凹部的悬臂来改变端子受力后的变形状态,从而减少零件变形对空间高度的需求,同时凹弧形结构能够使触点在变形成中接触稳定,保持弹性长度来提升结构的整体弹性。

图6-7分别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弹性端子的透视图和俯视图。该实施例中弹性端子的悬臂2的结构与图1-3中示出的悬臂2的结构完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弹性端子包括两个支撑部3和两个悬臂2,并且悬臂2和支撑部3交替设置在基体1上,具体地,如图所示,沿基体1的一侧依次排列设置有悬臂2、支撑部3、悬臂2、支撑部3。此外,每一个支撑部3上都形成有防过压部31。

根据本发明的总体技术构思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中任一个的弹性端子的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可以将接触元件5电连接在电路板4上。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附图中公开的实施例旨在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一种限制。而且,为了清楚地示出特定部件或特定细节,附图并未按比例绘制。

虽然本发明总体构思的一些实施例已被显示和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总体发明构思的原则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以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