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17476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关于一种具有金属上盖及金属 外座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晶片(如CPU)的底面形成有数个间隔排列的接点,而连接该型式晶片的电
连接器是利用一下压力将晶片固定于一座体上,借以使晶片的接点与排列于座 体的端子槽内的端子弹性接触而确保电连接。
请参阅图l、图2、及图3,为一种连接晶片的电连接器,其是设有一金属 外座IO、 一塑胶内座20、 一金属上盖30、及一摇杆25,其中
该金属外座10设有一底面11及两侧壁12,该底面11的中央内形成一透 空区13,另其后端设有第一枢接部14,而前端设有呈孔状的第二枢接部15, 另外,其一侧设有定位片16。
该塑伊交内座20是套合于该金属外座10内,其上端的周缘设有向上的凸缘 21而围成一放置一晶片37的放置区22,该放置区内间隔排列设有多个端子槽 23,该每一端子槽23内设有一端子(图未示),而端子设有一具弹性的接触部 凸出至该放置区22。
该金属上盖30是设有一盖面31及两侧壁32,其前端两侧各设有一呈弯 弧状的柩接部33且中间设有一抵止片34,该枢接部33枢接于底座的金属外 座10前端的第二枢接部15,其后端设有二呈横向并向前凸出的凸片35,该盖 面31中央设有一透空区36,当金属上盖30盖合于底座时,其盖面31可下压 该晶片37的周缘且其侧壁32套合于塑胶内座20的两侧,另外,当金属上盖 30在掀起呈纵向时,其抵止片34可抵于金属外座10的后端而不致掉落出。
该摇杆25设有相互呈垂直的第一杆26及第二杆27,该第二杆27枢接于底座
4的金属外座10前端的第一枢接部14,且其弯曲形成一凸杆28,该第一杆26外端 弯曲形成一手把29,如图3所示,当第一杆26往底座前端摇动至水平而为该定 位片16定位时,该凸杆28可压制该金属上盖30的凸片35而令该金属上盖30压下 并定位该晶片37。
现有的金属上盖30为了节省材針,于盖面31设有一透空区36,而该金属外 座10的底面11中央亦形成一透空区13借以使塑胶内座20上的端子槽露出;请参 阅图4,该二金属外座10排列于一金属片38冲压制造时,由于其中央的透空区 13为闭封区域,故二金属外座10无法交叉排列相互利用彼此的透空区13,只能 直接打掉形成废料,如此在制造上甚为浪费材料;请参阅图5,该二金属上盖 30排列于一金属片38冲压制造时,同样由于其中央的透空区36为闭封区域,故 二金属上盖30无法交叉排列相互利用彼此的透空区36,只能直接打掉形成废 料,如此在制造上甚为浪废材料。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在制造上可节省金属上 盖或金属外座的用料,达到降低制造成本。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包括有 一金属外座,其设有一底面,
该底面中间设有一透空区,其一端设有一第一枢接部;一塑胶内座,其是设于
该金属外座上,其上设有多个端子槽;及一金属上盖,其设有一顶面,该顶面
中间设有一透空区,其一端设一枢接部,该枢接部与该金属外座的第一枢接部
枢接,使金属上盖可与金属外座作枢转;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外座和金属上盖 两者至少其中之一设有至少一断开构造,使其透空区成一非封闭区而与外界相通。
借由以上构造,该金属外座或金属上盖借由该断开构造使其透空区成一非 封闭区,如此在制造上可达到节省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色由以下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 中并参考图式当可更加明白,其中

图l是现有电连接器与晶片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现有电连接器的使用状态立体图。 图3是现有电连接器的使用状态立体图。
图4是现有电连接器的金属外座在制造上的用料示意图。 图5是现有电连接器的金属上盖在制造上的用料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金属外座在制造上的用料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金属上盖在制造上的用料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ll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金属外座与塑胶内座立体分解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金属外座在制造上的用料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金属外座立体组合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金属外座的立体分解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金属外座立体组合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金属外座的立体分解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金属上盖立体组合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金属上盖的立体分解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金属上盖立体组合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金属上盖的立体分解图。
金属外座io底面ll侧壁12透空区13
一枢接部14第二枢接部15定位片16
内座20凸缘21放置区22端子槽23
摇杆25第一杆26第二杆27凸杆28
手把29金属上盖30盖面31侧壁32
枢接部33抵止片34凸片35晶片37固定部48
端子槽53 侧面62 缺口 66 摇杆70 手把74
金属外座40 第一枢接部44
卡槽55 透空区63 侧部67 第一杆71 晶片37
底面41 第二枢接部45 塑胶内座50
侧面42 缺口 46 端子槽51 金属上盖60 凸片64 前端部68 第二杆72 金属片38
透空区43 半座47 放置区52 顶面61 枢接部65
凸杆73 连接片80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6及图7,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是包括有 一金属外座40、 一塑 胶内座50、 一金属上盖60、及一摇杆70,其中
该金属外座40设有一底面41及向上的两侧面42,该底面41的中央内形 成一透空区43,其前端两侧各设有一第一枢接部44,而后端两侧各设有一第 二枢接部45且中段设有一断开构造,该断开构造为一缺口46,使该透空区43 成一非封闭区而与外界相通。
该塑胶内座50是设于该金属外座40上,其上间隔排列设有多个端子槽 51,其上周缘设有向上的凸缘51而围成一放置一晶片的放置区52,该放置区 间隔排列设有多个端子槽53,该多个端子槽53对应该透空区43,该每一端子 槽53内设有一端子(图未示),而端子设有一具弹性的接触部凸出至该放置区 52。
该金属上盖60是设有一顶面61及向下的两侧面62,该顶面61中间设有 一透空区63,其前端设有一凸片64,其后端两侧各设有一呈弯弧状的枢接部 65且中段设有一断开构造,该断开构造为一缺口66,使该透空区63成一非封
闭区而与外界相通。
该摇杆70设有相互呈垂直的第一杆71及第二杆72,该第二杆72枢接于金属 外座40前端的第一枢接部44且中段弯曲形成一凸杆73,该第一杆71外端弯曲形 成一手把74,当第一杆71往后摇动时,该凸杆73可压制该金属上盖60的凸片64而使该金属上盖70压住该晶片37。
请参阅图8,为该金属外座40在制造上的用料示意图,该二金属外座40 排列于一金属片38冲压制造时,由于其中央的透空区43为非闭封区域,故二 金属外座40借由该缺口 46而可交叉排列相互利用彼此的透空区43,如此相 对于图4所示的现有金属外座用料较为节省材料。
请参阅图9,为该金属上盖60在制造上的用料示意图,该二金属上盖60 排列于一金属片38冲压制造时,由于其中央的透空区63为闭封区域,故二金 属上盖60借由该缺口 66而可交叉排列相互利用彼此的透空区63,如此相对 于图9所示的现有金属上盖用料较为节省材料。
请参阅图10及图11,是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其大致与第一实施 例相同,其中差异在于该塑胶内座50的底部四周各设有一卡槽55,该金属外 座40的前、后端各设有一缺口46,使该金属外座40分开成二个半座47,两 半座47于前后端的底面41各设有一纵向的固定部48与该塑胶内座50的卡槽 55固定。
请参阅图12,为第二实施例的金属外座在制造上的用料示意图,由于金 属外座分开成二个半座47,如此可更为紧密的排列于金属片38冲压,更较第 一实施例节省材料。
请参阅图13及图14,是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其大致与第二实施 例相同,其中差异在于该金属外座40前端更设有一连接片80,该连接片80 两端铆合固定于缺口 46两边的半座47,借以补强金属外座40的强度。
请参阅图15及图16,是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其大致与第三实施 例相同,其中差异在于该金属外座40前、后端皆设有一连接片80,该连接片 80两端铆合固定于缺口 46两边的半座47,借以补强金属外座40的强度。
请参阅图17及图18,是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其大致与第一实施 例相同,其中差异在于该金属上盖60的前端更设有一断开构造,使该金属上 盖60分开成两侧部67及一前端部68,该前端部68的两侧再与该两侧部67 前端铆合。
请参阅图19及图20,是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其大致与第五实施
8例相同,其中差异在于该金属上盖60的后端更设有一连接片80,该连接片80 两端铆合固定于缺口 66两边的两侧部67,借以补强金属上盖60的强度。
在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所提出的具体的实施例仅为了易于说明本实 用新型的技术内容,而并非将本实用新型狭义地限制于该实施例,在不超出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及申请专利范围的情况,可作种种变化实施。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有一金属外座,其设有一底面,该底面中间设有一透空区,其一端设有一第一枢接部;一塑胶内座,其是设于该金属外座上,其上设有多个端子槽;及一金属上盖,其设有一顶面,该顶面中间设有一透空区,其一端设一枢接部,该枢接部与该金属外座的第一枢接部枢接,使金属上盖可与金属外座作枢转;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外座和金属上盖两者至少其中之一设有至少一断开构造,使其透空区成一非封闭区而与外界相通。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外座的两侧皆设有向 上的两侧面,该金属上盖的两侧皆设有向下的两侧面。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设有一摇杆,该金属上盖 的另一端设有一凸片,该金属外座的另一端设有一第二枢接部,该摇杆设 有相互呈垂直的第一杆及第二杆,该第二杆枢接于金属外座的第二枢接部 且其弯曲形成一凸杆,该金属上盖盖合于金属外座上时该凸片被该凸杆所 压制。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断开构造为一缺口。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缺口设于金属上盖的一端。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缺口设于金属外座的一端。
7.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金属上盖于设有枢接部的 一端设有一缺口 ,该金属外座相对于第一枢接部的另一端设有一缺口 。
8.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外座于两端皆各设有 一缺口,使金属外座分开成两个半座,两半座各设有至少一个固定部与该 塑胶内座固定。
9.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设有一连接片固定于设有 该断开构造的金属外座或金属上盖,借以连结该断开构造的两边。
10.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塑胶内座上设有凸出的周 缘而形成一放置区,该多数的端子槽排列设于该放置区内且对应该透空区。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有一金属外座,其设有一底面,该底面中间设有一透空区,其一端设有一第一枢接部;一塑胶内座,其是设于该金属外座上,其上设有多个端子槽;及一金属上盖,其设有一顶面,该顶面中间设有一透空区,其一端设一枢接部,该枢接部与该金属外座的第一枢接部枢接,使金属上盖可与金属外座作枢转;该金属外座和金属上盖两者至少其中之一设有至少一断开构造,使其透空区成一非封闭区而与外界相通;借由以上构造,该金属外座或金属上盖借由该断开构造使其透空区成一非封闭区,如此在制造上可达到节省材料。
文档编号H01R13/502GK201352641SQ20082018174
公开日2009年11月25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22日
发明者蔡周贤 申请人:蔡周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