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端子用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87363阅读:821来源:国知局
电池端子用罩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电池端子用罩。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揭示了一种用于收纳电池端子的电池端子用罩。该罩是单一部件,具备:紧固部,其固定于电池端子;以及罩盖体,其通过铰链而与紧固部连结。罩盖体形成为一边使铰链变形一边在覆盖电池端子的状态和使电池端子向外部露出的状态之间移位。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55908号公报

在这种电池端子用罩中,能使铰链向罩的外表面侧突出。但是,若使铰链向罩的外表面侧突出,则其他部件容易干扰到铰链。由于铰链以容易变形的方式较薄地形成,所以铰链受到其他部件的干扰而导致变形或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根据如上述情况完成的,其目的为保护向外表面侧突出的铰链。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端子用罩,收纳与电池极柱连接的电池端子,其特征在于,具备:主体部,其具有收纳所述电池端子的收纳空间和使所述收纳空间向外部开放的开口部;盖部,其能在将所述开口部闭塞的闭塞位置和使所述开口部开放的开放位置之间移位;铰链,其从所述主体部和所述盖部的外表面突出,并连结所述主体部和所述盖部;以及突起部,其在所述铰链的附近从所述主体部的外表面突出、且突出尺寸与所述铰链的突出尺寸相同或大于所述铰链的突出尺寸。

发明效果

根据此结构,由于突起部在铰链附近突出,所以能防止其他部件对铰链进行干扰。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电池端子用罩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将电池端子收纳于电池端子用罩的状态的仰视图。

图3是电池端子用罩的侧视图。

图4是沿图2的x-x线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将电池端子用罩和电池端子安装于电池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6是沿图5的y-y线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将电池端子用罩和电池端子安装于电池并使盖部向开放位置移位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8是沿图7的z-z线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将电池端子用罩和电池端子安装于电池并使盖部向开放位置移位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0是实施例2的电池端子用罩的俯视图。

图11是实施例3的电池端子用罩的俯视图。

图12是实施例4的电池端子用罩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电池端子用罩也可以以所述突起部隔着所述铰链成对的方式配置。根据此结构,能通过成对的突起部,确实地防止其他部件对铰链进行干扰。

本发明的电池端子用罩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电池端子用罩能与电池的与所述电池极柱的外周面相对的壁面大致平行地安装于该电池,所述突起部以与所述壁面相对的方式配置,在所述突起部形成有相对于所述壁面倾斜的引导面。根据此结构,在电池端子和电池端子用罩要以相对于电池极柱偏移的状态安装于电池的情况下,通过引导面与壁面的端缘滑接,从而电池端子和电池端子用罩的偏移被矫正。

本发明的电池端子用罩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电池端子用罩能安装于电池,该电池具有与所述电池极柱的外周面相对的壁面,所述突起部以与所述壁面相对的方式配置、且在所述主体部以所述电池极柱为中心改变了方向时能与所述壁面抵接,所述铰链在所述突起部与所述壁面抵接时不与所述壁面接触。

根据此结构,在主体部以电池极柱为中心改变了方向时,能通过突起部来防止铰链与壁面抵接。

本发明的电池端子用罩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电池端子用罩能安装于电池,该电池具有与所述电池极柱的外周面相对的壁面,所述突起部与所述壁面相对、且配置于在与所述电池极柱的轴线正交的投影面上不与从所述壁面朝向电池极柱的中心延伸的法线对应的位置(从法线偏离的位置)。根据此结构,即使沿以电池极柱为中心的旋转方向的外力作用于主体部,也能通过突起部与壁面抵接来防止主体部的旋转。

<实施例1>

以下,参照图1-图9对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例1进行说明。本实施例1的电池端子用罩10(以下,简称为“罩10”)以收纳了电池端子30的状态安装于电池40的电池极柱42。电池极柱42以其轴线朝向上下方向而从电池主体41的上表面上的前侧端部突出(参照图5、图7)。另外,关于以下说明中的前后方向,将图5的上方定义为前方。

如图5所示,在电池主体41的上表面形成有与电池极柱42的外周面相对的右侧壁面43和后壁面44(权利要求所述的壁面)。右侧壁面43和后壁面44面对的空间(由右侧壁面43和后壁面44划定的空间)成为向电池40的前方、左侧方以及上方开放的连接空间45。在该连接空间45内配置有电池极柱42。另外,在连接空间45内收纳有罩10的第1收纳部14,该第1收纳部14以从电池40的上方(图5的纸面上方)凹陷的方式形成。

罩10是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材料形成,如图1所示,具备:主体部11;盖部21;以及铰链25。如图8、9所示,主体部11由下部构件12和上部构件13这两个部件构成,下部构件12形成为大致水平的板状,上部构件13形成为立体形状,以从上方覆盖的方式组装到下部构件12。主体部11具备:第1收纳部14,其形成为俯视形状呈大致方形的箱状;以及第2收纳部15,其从第1收纳部14的左外侧面突出,且形成为俯视形状呈大致l字形。第1收纳部14和第2收纳部15均由下部构件12的一部分和上部构件13的一部分构成。

在主体部11(上部构件13)形成有后壁部16,后壁部16构成第1收纳部14。在同样的主体部11(上部构件13)上的第1收纳部14的前端部形成有锁闭突起17(参照图2、4)。第1收纳部14的内部成为第1收纳空间18(权利要求所述的收纳空间)。第1收纳空间18如图7-9所示,向罩10的前方和上方开放,该开放区域成为通过后述的盖部21进行开闭的开口部19。另外,如图4所示,第1收纳空间18还向罩10的下表面开放。第2收纳部15内的第2收纳空间20与第1收纳空间18连通(参照图7)。

盖部21能相对于主体部11在将开口部19闭塞的闭塞位置(参照图1、3-6)和使开口部19向罩10的外部开放的开放位置(参照图7-9)之间相对地移位。如图4所示,盖部21具有能闭塞第1收纳部14的上表面的上板部22和能闭塞第1收纳部14的前表面的前板部23,盖部21形成为侧视形状呈大致l字形。在上板部22的前端部内表面形成有卡爪24,卡爪24在盖部21处于闭塞位置时能与主体部11的锁闭突起17卡止。盖部21通过卡爪24与锁闭突起17卡止而被锁定在闭塞位置。

如图1所示,盖部21通过3个铰链25而与主体部11的第1收纳部14连结。3个铰链25均形成为沿左右方向细长的薄板状,并且形状和尺寸彼此相同。3个铰链25以沿着铰链25的长度方向左右串联地排列的方式配置。并且,3个铰链25中的一个侧缘部与主体部11的后壁部16的上端缘连接,3个铰链25的另一个侧缘部与上板部22的后端缘连接。

当盖部21在闭塞位置和开放位置之间移位时,铰链25变形,该铰链25附近位置成为盖部21移位的支点。另外,在盖部21处于闭塞位置时,如图1、4所示,3个铰链25以在侧视时呈大致半圆弧形的方式弯曲的状态从罩10的外表面(后壁面44的后表面)向后方突出。

在主体部11的外表面(后壁部16的后表面),作为用于保护3个铰链25的机构,形成有左右对称的一对突起部26。如图1、2、5所示,一对突起部26以从左右夹着3个铰链25的方式配置。一对突起部26的形状和尺寸相同。并且,如图5所示,突起部26的以主体部11的后表面11r(后壁部16的外表面)为基准的向后方突出的突出尺寸是与铰链25的以盖部21处于闭塞位置时的主体部11的后表面11r为基准的向后方突出的突出尺寸相同的尺寸d。

如图3所示,突起部26在上下方向上的形成位置是与铰链25部分地重叠的高度。具体地讲,突起部26的上端的位置是比盖部21处于闭塞位置时的铰链25的上端稍微低,但是比铰链25的下端高的位置。另外,突起部26的下端的位置是比盖部21处于闭塞位置时的铰链25的下端低的位置。

在两个突起部26形成有引导面27。引导面27配置于比盖部21处于闭塞位置时的铰链25的下端低的区域。引导面27相对于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倾斜,并且面向斜下后方。换句话来讲,相对于电池端子30和罩10安装到电池极柱42的安装方向倾斜。

如图7所示,电池端子30具备底座部31和前后一对紧固片32。底座部31形成为俯视形状呈大致l字形,如图6、8所示,在被夹持于下部构件12与上部构件13之间的状态下收纳于第2收纳空间20内。一对紧固片32形成为俯视形状呈大致半圆弧形,以从底座部31的一个端部向右方悬臂状地延伸。

一对紧固片32被收纳于第1收纳空间18内,在两个紧固片32的延伸端部33贯通有螺栓34。当拧紧与螺栓34螺合的螺母35时,两个紧固片32被夹持于螺栓34的头部36与螺母35之间,从而与电池极柱42的外周连接。该螺母35的拧紧操作能在使盖部21向开放位置移位从而开放开口部19的状态下进行。

接着,对本实施例的作用进行说明。在将电池端子30和罩10连接到电池极柱42时,预先将电池端子30组装到罩10,从而将盖部21锁定在闭塞位置。然后,以一边将电池极柱42收纳于一对紧固片32之间一边将罩10从电池40的上方下落的方式将罩10收纳于连接空间45内。在将罩10收纳于连接空间45的过程中,在罩10的位置比正规位置向后方(也就是说,后壁面44侧)偏离的情况下,通过突起部26的引导面27与后壁面44的上端缘滑接,从而罩10被引导至前方而使其位置被矫正。

在将电池端子30外嵌于电池极柱42,并将罩10收纳于连接空间45内之后,将盖部21向开放位置提升而开放开口部19,将第1收纳空间18内的螺母35拧紧。由此,一对紧固片32(电池端子30)能导通地固装于电池极柱42。只要在将电池端子30连接到电池极柱42后,使盖部21向闭塞位置移位,电池端子30以及罩10相对于电池40的安装作业完成。

在将罩10安装到连接空间45内的状态下,铰链25和突起部26成为接近后壁面44并相对的状态。也就是说,在铰链25的突出端(后端)以及突起部26的突出端(后端)与后壁面44之间稍微存在间隙。因此,可能导致罩10(主体部11)以电池极柱42为支点向水平方向进行旋转。

但是,如图5所示,在俯视时(在与电池极柱42的轴线正交的投影面上)将法线n从后壁面44朝向电池极柱42的中心c延伸时,在电池极柱42的圆周方向(大概左右方向)上,一对突起部26均配置在不与法线n对应的位置(也就是说,相对于法线n左右偏离的位置)。因此,即使罩10以电池极柱42为中心进行旋转,罩10稍微旋转就会使任意一个突起部26与后壁面44接触,从而使罩10的旋转被限制。另外,由于3个铰链25配置在一对突起部26之间,所以在突起部26抵接到后壁面44为止的期间以及突起部26与后壁面44抵接的状态下,任何一个铰链25也不会与后壁面44接触。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1的罩10是收纳与电池极柱42连接的电池端子30的罩,并具有主体部11、盖部21以及铰链25。主体部11具有:第1收纳空间18和第2收纳空间20,其中收纳电池端子30;以及开口部19,其使第1收纳空间18向外部开放。盖部21能在将开口部19闭塞的闭塞位置和使开口部19开放的开放位置之间移位。铰链25从主体部11和盖部21的外表面突出,并连结主体部11和盖部21。

该铰链25向罩10的外表面侧(后方)突出。于是,罩10具备突起部26,突起部26作为用于保护铰链25的机构,突起部26在铰链25附近从主体部11的外表面突出、且突出尺寸与铰链25的突出尺寸相同。根据此结构,由于突起部26在铰链25附近突出,所以能防止其他部件干扰到铰链25。像这样的通过突起部26保护铰链25的功能不仅限于将罩10安装于电池40的工序,即使在其他各种情况下也被发挥。而且,由于突起部26以隔着铰链25成对的方式配置,所以能确实地防止其他部件对铰链25进行干扰。

电池40具有与电池极柱42的外周面相对的后壁面44,罩10一边与后壁面44大致平行(也就是说,与电池极柱42的轴线平行的上下方向)地滑动一边相对于电池40进行安装。然后,在将罩10安装到电池40的状态下,突起部26以接近后壁面44并相对的方式配置。着眼于所涉及的方式,在突起部26形成引导面27,引导面27相对于后壁面44倾斜。在电池端子30和罩10在相对于电池极柱42向后方偏移的状态下想要安装到电池40的情况下,通过引导面27与后壁面44的上端缘滑接,从而电池端子30和罩10的偏移被矫正。

如上所述,罩10安装于电池40,电池40具有与电池极柱42的外周面相对的后壁面44,并且在将罩10安装到电池40的状态下,突起部26以接近后壁面44并相对的方式配置。着眼于该方式,在主体部11以电池极柱42为中心改变了方向时,突起部26与后壁面44抵接。并且,铰链25在突起部26与后壁面44抵接时不与后壁面44接触。根据此结构,在主体部11以电池极柱42为中心改变了方向时,通过突起部26与后壁面44抵接,从而能防止铰链25接触到后壁面44。

如上所述,罩10被安装于电池40,电池40具有与电池极柱42的外周面相对的后壁面44,在将罩10安装到电池40的状态下,突起部26以接近后壁面44并相对的方式配置。着眼于该方式,如图5所示,将突起部26配置于在俯视时不与从后壁面44朝向电池极柱42的中心c延伸的法线n对应的位置(从法线n偏离的位置)。根据此结构,即使沿以电池极柱42为中心的旋转方向的外力作用于主体部11而使主体部11进行旋转,通过突起部26与后壁面44抵接,从而能防止主体部11进一步旋转。

<实施例2-4>

接着,参照图10-图12,对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例2-4进行说明。本实施例2的罩50如图10所示,将铰链51的数量设定为2个。由于其他构成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所以对相同的构成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的说明。实施例3的罩52如图11所示,将3个铰链53沿左右方向排列配置,将2个突起部54配置在相邻的铰链53之间。也就是说,3个铰链53中的中央的铰链53以被两个突起部54夹着的状态配置于两个突起部54附近。与此相对,配置于左右两侧的铰链53附近的突起部54,只有1个以与左右方向中央侧相邻的方式配置。实施例4的罩55如图12所示,将1个突起部57配置于2个铰链56之间。并且,以主体部11的后表面11r为基准的突起部57向后方突出的突出尺寸da设定得比铰链56的突出尺寸db大。因此,能确实地防止铰链56与后壁面44抵接。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不限定为根据上述描述以及附图进行说明的实施例1-4,例如以下的实施例也被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1)在上述实施例1中,成对的突起部以隔着铰链的方式配置,但是1个突起部也可以配置在铰链附近。

(2)在上述实施例1-4中,在突起部形成引导面,但是引导面也可以形成在与突起部不同的部位。

(3)在上述实施例1-4中,针对电池端子用罩适用于具有与电池极柱的外周面相对的壁部的电池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电池端子用罩也能适用于不具有与电池极柱的外周面相对的壁部的电池。

(4)在上述实施例1-4中,突起部形成在主体部的外侧面,但是在铰链配置于主体部的上表面的情况下,只要将突起部形成于主体部的上表面即可。

(5)在上述实施例1-4中,突起部配置于在以电池极柱为中心的圆周方向上不与从壁面延伸的法线对应的位置(从法线偏离的位置),但是突起部也可以配置在从壁面延伸的法线之上。

(6)在上述实施例1-3中,从主体部的外表面突出的突起部的突出尺寸是与铰链的突出尺寸相同的尺寸,但是突起部的突出尺寸也可以大于铰链的突出尺寸。

(7)在上述实施例4中,从主体部的外表面突出的突起部的突出尺寸大于铰链的突出尺寸,但是突起部的突出尺寸也可以是与铰链的突出尺寸相同的尺寸。

附图标记说明

10、50、52、55…罩(电池端子用罩)

11…主体部

18…第1收纳空间(收纳空间)

19…开口部

21…盖部

25、51、53、56…铰链

26、54、57…突起部

27…引导面

30…电池端子

40…电池

42…电池极柱

44…后壁面(壁面)

n…从壁面延伸的法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