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汇流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7642阅读:3632来源:国知局
动力电池汇流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汇流排,尤其涉及一种无需焊接的动力电池汇流排。



背景技术:

汇流排是用于动力电池的桥接元件,其作用是将蓄电池内部的多个电池单体并联起来。汇流排的结构一般包括同样大小的一块铜片及一块镍片,铜片上开设多个通孔并排布成阵列,镍片对应的具有多个接触部,镍片焊接固定到铜片上,使每一个接触部恰好位于一个通孔内。然而,对于汇流排而言,镍片上正真起作用的仅仅是接触部这一小部分而已,镍片的其他大部分位置都仅是为了与铜片对齐及焊接而存在。

上述的这种汇流排存在两个缺点,一是固定镍片与铜片时需要先对准定位然后才能焊接,工序较为复杂,费时费力,二是镍片使用材料多,造成了原材料浪费。

为避免上述两个缺点,需要提供一种无需焊接、节省材料的汇流排。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焊接、节省材料的汇流排。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汇流排,包括铜片及若干小镍片,所述铜片上开设多个第一通孔,每一所述第一通孔的周边设有若干凸起的定位柱,所述小镍片上开设有第二通孔并具有延伸至所述第二通孔内的接触部,所述第二通孔的周边开设有若干定位孔,所述小镍片贴合到所述铜片上使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一一对应,所述定位柱穿过所述定位孔并将所述小镍片铆接固定于所述铜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小镍片通过所述定位孔与定位柱的配合而定位到所述铜片上,这一配合关系能够确保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的正确位置,且定位过程快捷方便。定位后通过将所述定位柱的末端铆压变形而将所述小镍片铆接固定在了所述铜片上,无需进行焊接,简化工序。另外,由于无需焊接,因此镍片可以做成了多个所述小镍片的形式而不是一整块,能够节省大量材料,从而降低成本。

较佳地,所述小镍片的数量与所述铜片上所述第一通孔的数量相同,每一所述小镍片的中间位置开设所述第二通孔。所述小镍片的数量做成与所述第一通孔的数量相同,则多个所述小镍片的总大小可以做到最小,最大程度的节省了材料。

较佳地,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均呈腰形,每一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的周边设置的定位柱、定位孔的数量均为四个,四个所述定位柱分布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四个顶角的外侧,四个所述定位孔分布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四个顶角的外侧。将所述定位柱与定位孔的均设置为四个并均匀分布设置,有利于在铆接之间使所述小镍片稳固定位。

较佳地,多个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铜片的横向和纵向排列成矩阵。由于一般蓄电池中电池单体都是呈正交矩阵排列,因此将多个所述第一通孔也做成正交矩阵排列。

较佳地,所述小镍片呈长条状,且所述小镍片上间隔地开设有多个所述第二通孔。将所述小镍片做成长条状并在所述小镍片上设置多个所述第二通孔,能够减少在所述铜片上贴小镍片的次数,提高装配效率。不过相应的也会增加一定的材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汇流排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汇流排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给出的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出描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汇流排1,包括一个铜片11及多个小镍片12,并由多个小镍片12贴合固定到铜片11上而形成。

铜片11大致呈矩形,其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111,多个第一通孔111沿铜片11的横向和纵向排列成正交矩阵。第一通孔111呈腰形,每一个第一通孔111的周边设置有四个凸起的定位柱112,四个定位柱112分别位于腰形的四个顶角外侧。

小镍片12的数量与铜片11上的第一通孔111的数量相同,小镍片12的外轮廓大致呈方形,尺寸略大于第一通孔111的大小。小镍片12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二通孔121,第二通孔121的大小与形状均与第一通孔111相同。小镍片12具有延伸至第二通孔121内的接触部122,接触部122用于与电池接触。第二通孔121的周边开设有四个定位孔123,四个定位孔123分布于第二通孔121的四个顶角的外侧,定位孔123的孔径略微大于定位柱112的直径,使定位柱112可以穿过定位孔123。

装配时将多个小镍片12分别贴到铜片11上,使多个小镍片12上的第二通孔121分别与铜片11上的多个第二通孔121对应,且每个第一通孔111周围的定位柱112穿过对应的小镍片12上的定位孔123,将小镍片12定位于铜片11上。然后对定位柱112末端进行冲压,使定位柱112末端变形从而将小镍片12铆接在铜片11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将小镍片做成长条状的结构,并在小镍片上间隔地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121,装配时可以将整条小镍片一次性贴到铜片11上一整排第一通孔111的位置,在操作上可以节省时间。这种实施方式中的小镍片相当于是将上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多个小镍片12连接成一排。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小镍片12通过定位孔123与定位柱112的配合而定位到铜片11上,这一配合关系能够确保接触部122位于第一通孔111内的正确位置,且定位过程快捷方便。定位后通过将定位柱112的末端铆压变形而将小镍片12铆接固定在了铜片11上,无需进行焊接,简化工序。另外,由于无需焊接,因此镍片可以做成了多个小镍片12的形式而不是一整块,能够节省大量材料,从而降低成本。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其作用是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并据以实施,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