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连接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51827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压连接接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电池领域;特别是指连接电池插排的一种高压连接接头。



背景技术:

在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高压电器装置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部件,越来越得到业界的重视。

作为汽车高压电器装置,其要求是结构紧凑、体积小,便于安装;盒内导电铜排与电器装置外部的电缆连接或断开维护均要求方便快捷。目前汽车高压电器装置与外部电缆连接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如图1所示,外部电缆1通过座体2固定于电器装置4上,电缆1一端连接铜鼻子3,然后通过铜鼻子3与电器装置4内导电铜排5螺栓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属于成套连接,成本低,但是由于采用螺栓紧固结构,因此需要打开盒盖后方能松开螺栓,断开电缆与导电铜排的连接,非常繁琐。

另一种如图2所示,电器装置4上设座体2,座体2外侧端为插头结构,插头内设插针6,插针6与内部导电铜5排连接,还包括有电缆接头8,外部电缆1固定于电缆接头8上,外部电缆1一端固定连接互配端子7,电缆接头8上设有与座体2上插头相对应插接的凹槽,当电缆接头8与座体2插接后,互配端子7与插针6形成插接;此技术方案可不打开盒盖,拔出电缆接头即可断开电缆,但是此种方案的整体成本较高。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高压电器装置,既能方便快捷地断开电缆,同时又成本低廉,成为摆在本领域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此处键入背景技术描述段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压连接接头,采用电器装置外侧螺接电缆接头,电缆接头内设互配端子,外部电缆连接互配端子,电器装置内导电铜排与互配端子插接;需要断开电缆时,可松开电缆接头并拔出,直接连带互配端子拔出,从而断开电缆与导电铜排的连接,方便快捷,有效地解决了前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高压连接接头,电器装置内设导电铜排,电器装置外侧安装有电缆接头,电缆接头一端连接有外部电缆,电缆接头内设与导电铜排相对应的互配端子,外部电缆与互配端子相连接,电器装置内导电铜排与互配端子插接。

作为优选,所述电器装置内导电铜排连接有插针,电缆接头上设有与插针相对应的互配端子,互配端子与外部电缆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电缆接头与电器装置密封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电缆接头与电缆密封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电器装置通过电缆接头与电缆屏蔽层连通。

应当理解,前述大体的描述和后续详尽的描述均为示例性说明和解释,并不应当用作对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内容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电器装置外螺接电缆接头,电缆接头内设互配端子,外部电缆连接互配端子,电器装置内导电铜排与互配端子插接;需要断开电缆时,可松开电缆接头并拔出,直接连带互配端子拔出,从而断开电缆与导电铜排的连接,拆装方便快捷。

2、本实用新型省去了现有技术方案中的座体等繁琐结构,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参考随附的附图,本实用新型更多的目的、功能和优点将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如下描述得以阐明,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低成本连接接头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高成本连接接头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缆; 2:座体; 3:铜鼻子; 4:电器装置;

5: 导电铜排 6:插头; 7:互配端子; 8:电缆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参考示范性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功能以及用于实现这些目的和功能的方法将得以阐明。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受限于以下所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可以通过不同形式来对其加以实现。说明书的实质仅仅是帮助相关领域技术人员综合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细节。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实用新型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实用新型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者相同或类似的步骤。

参照图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一种高压连接接头,电器装置4内设导电铜排5,电器装置4外侧螺接有电缆接头8,电缆接头8一端连接有外部电缆1,电缆接头8内设与导电铜排5相对应的互配端子7,外部电缆1与互配端子7相连接,电器装置4内导电铜排5与互配端子7插接。

参照图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一种高压连接接头,电器装置4内设导电铜排5,导电铜排5通过插头连接有插针6,电器装置4外侧螺接有电缆接头8,电缆接头8一端连接有外部电缆1,电缆接头8上设有与插头相对应的凹槽,凹槽内设有与插针6相对应的互配端子7,外部电缆1与互配端子7相连接,电器装置4内插针6与互配端子7插接。

结合这里披露的本实用新型的说明和实践,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都是易于想到和理解的。说明和实施例仅被认为是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主旨均由权利要求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