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5531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安装有能够滑动的卡扣件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使得人类的生活改变很多,电子产品对人类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各种电子产品分别朝着小型、轻便化方向发展。在此方面,电连接器尤其值得一提,电连接器在电流传输或者信号传输方面发挥了强大的作用。比如应用在台式电脑上的用于连接电路板和主机的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一般都同时配备有锁定电路板的结构,因此也设有扣合结构,然而,现有的扣合结构总会有各种各样不易操作或者易坏的缺陷,比如使用时,扣合机构与电连接器之间的过渡配合产生的损坏。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对先前的电连接器作进一步改进,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操作且不易损坏的电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纵长形本体、凹陷设置在纵长形本体内的插槽、安装在所述纵长形本体内的若干端子以及自所述纵长形本体至少一端向外延伸的安装臂,所述若干端子设有暴露在所述插槽内的若干接触部,所述电连接器还设有安装在所述安装臂上的卡扣件,所述纵长形本体至少一端设有位于外侧的端面,所述安装臂自所述端面中间位置处沿纵长方向向外延伸形成,所述端面包括位于所述安装臂至少一侧的抵接面,所述抵接面所在平面与水平面呈锐角倾斜设置,所述卡扣件设有与所述抵接面倾斜抵接的配合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扣件设有能够滑行在所述安装臂顶部的基部、自基部至少一侧向下延伸形成的翅部,所述翅部位于所述安装臂的外侧,所述翅部的前端面与所述基部的前端面一体成型,且自上而下倾斜向下延伸形成与所述抵接面配合的所述配合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纵长形本体设有顶壁、与顶壁相对的安装壁以及位于两侧上下连接所述顶壁与安装壁的两侧壁,所述抵接面为靠近所述安装臂且与所述侧壁相垂直的一端面,所述抵接面的顶部靠近所述安装臂,所述抵接面的底部靠近所述纵长形本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臂设有位于顶部的平板部、自平板部向下延伸形成的固定部以及上下贯穿所述平板部与固定部的通槽,沿所述纵长形本体的厚度方向,所述固定部的宽度小于所述平板部的宽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翅部设有位于外侧的外侧面、朝向所述固定部的内侧面以及自所述内侧面向内继续突出的第一凸块,所述固定部设有用以与所述第一凸块错位卡扣的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靠近所述纵长形本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凸块的顶面与所述基部的底面之间形成一卡持槽,所述平板部的侧缘收容并能够滑行在所述卡持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纵长形本体设有顶壁、与顶壁相对的安装壁、位于两侧上下连接所述顶壁与安装壁的两侧壁以及自至少一侧壁向外突出的抵接条,所述抵接条沿所述纵长形本体的高度方向上下延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抵接条具有一与所述侧壁垂直的一侧面、与所述一侧面垂直连接且与所述侧壁所在平面平行的另一侧面以及连接所述一侧面与所述另一侧面的第三面,所述第三面沿所述安装臂至所述纵长形本体方向向外倾斜延伸形成坡面状,所述第三面即为所述抵接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扣件设有能够滑行在所述安装臂顶部的基部、自基部至少一侧向下延伸形成的翅部,所述翅部位于所述安装臂的外侧并设有内侧的内侧面及与所述内侧面相对的外侧面,所述翅部前端自外向内且自前向后倾斜延伸形成所述配合面,所述配合面与所述翅部外侧面之间呈锐角设置且与所述抵接面配合抵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翅部还设有与所述配合面相对的后端面,所述安装臂设有位于顶部的平板部、自平板部向下延伸形成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还设有位于所述安装臂自由末端两侧向外突出的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用以与所述后端面配合以防止所述卡扣件脱离所述安装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通过在纵长形本体上设置抵接面,同时在卡扣件上设置与所述抵接面倾斜抵接的配合面,使得卡扣件不会过度安装在所述纵长形本体的安装臂上,形成防呆的保护,延长了电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电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电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电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电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100,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纵长形本体1、沿纵长形本体1的延伸方向凹陷设置在纵长形本体1内的插槽10、自所述纵长形本体1一端向外一体延伸的安装臂2、安装在所述纵长形本体1上的若干端子3以及安装在所述安装臂2上的用来固定电路板(未图示)的卡扣件4。

所述纵长形本体1设有顶壁11、与顶壁11相对的安装壁12、位于两侧上下连接所述顶壁11与所述安装壁12的两侧壁13以及位于所述纵长形本体1两端外侧的两个端面14。所述安装臂2自其中一个所述端面14中间位置处沿纵长形本体1的纵长方向向外一体延伸形成。所述安装臂2将所述端面14分割为对称位于所述安装臂2两侧的两个抵接面141。所述两侧壁13内设有上下延伸且与所述插槽10连通的若干端子槽15。所述若干端子槽15向上部分贯穿所述顶壁11以供散热,向下部分贯穿所述安装壁12以供端子向下伸出所述纵长形本体1。所述抵接面141向下倾斜延伸,位于靠近顶壁的一端向所述安装臂2倾斜,靠近安装壁12的一端向所述纵长形本体1倾斜,从而使得所述抵接面141所在平面与所述安装壁12所在水平面呈锐角倾斜设置。同时,所述抵接面141所在平面垂直于所述侧壁13所在平面。

所述安装臂2设有位于顶部的平板部21、自所述平板部21向下延伸形成的固定部22以及上下贯穿所述平板部21及所述固定部22的通槽20。所述平板部21的顶面与所述顶壁11的顶面共面,且所述平板部21的宽度与所述顶壁11的宽度对应相同。所述抵接面141位于所述平板部21的下方。所述固定部22自平板部21底部中间处下方向下延伸形成,即所述固定部22的宽度小于所述平板部的宽度。如此,使得在所述平板部21的下方及所述固定部22的外侧形成一个让位空间23。所述固定部22的两侧还设有分别向外突出在所述让位空间23内的两对第二凸块221,位于其中一侧的两个第二凸块221中,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凸块221设于所述固定部22靠近所述纵长形本体1的一端,另一个第二凸块221设于所述固定部22的自由末端。

若干所述端子3包括有两排,分别安装在两个侧壁13的若干端子槽15内,每个所述端子3设有固定在所述端子槽15内的安装部32、自安装部32向上延伸并凸伸入所述插槽10内的接触部31以及自所述安装部32向下延伸超出所述安装壁12的焊接部33。所述两排端子3镜像对称设于两侧壁13内的端子槽15内,用以与插入的电路板电性接触。

所述卡扣件4设有能够滑行在所述安装臂2的平板部21上的基部41、自所述基部41两侧边缘前侧向下延伸的两个翅部42以及自其中一个翅部42后侧向外侧突出的推手部43。所述两个翅部42的前端底部设有相向凸伸的第一凸块421,所述第一凸块421顶面与所述基部4底面之间形成卡持在所述平板部21边缘用以提供所述卡扣件4沿所述纵长形本体1纵长方向延伸的卡持槽40,所述第一凸块421收容在所述让位空间23内,所述平板部21的两侧缘收容在所述卡持槽40内,并可沿所述纵长方向滑移。所述第一凸块421与所述第二凸块221相互错位配合从而将所述卡扣件4固定在所述安装臂2上用以配合插入的电路板的固定。当所述第一凸块421位于所述第二凸块221与所述纵长形本体1的端面14之间的时候,所述卡扣件4可用于锁卡,当推动所述推手部43将所述卡扣件4向外滑移,直至所述第一凸块421位于所述两个第二凸块221之间,则所述卡扣件4则可解除对所述电路板的锁扣功能,同时位于所述安装臂2的自由末端的第二凸块221与所述第一凸块421配合使得所述卡扣件4不能脱离所述安装臂2。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卡扣件4的基部41的前端面411与所述翅部42的前端面422一体成型,且自上而下倾斜向下延伸形成。所述翅部42的前端面422即为与所述抵接面141配合的配合面,所述配合面的底端相较所述配合面的顶端以远离所述推手部43的方向向前倾斜。如此设置,当所述卡扣件4安装在所述安装臂2上时,所述抵接面141与所述配合面422以互补的倾斜抵接方式,避免了所述卡扣件4向所述纵长形本体1方向过度安装,形成了防呆保护。

请参阅图5至图8所示为本实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100′,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连接器100′大部分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电连接器100的结构相同,因此在此不再赘述。唯一的区别在于:所述纵长形本体1′一体成型有安装臂2′的一端设有自两侧壁13′分别向外突出的两个抵接条131,每个所述抵接条131既沿所述纵长形本体1′的纵长方向向外突出也沿所述纵长形本体1′的宽度方向向外突出。每个所述抵接条131沿所述纵长形本体1′的高度方向上下延伸形成。

所述抵接条131的一侧面132与所述侧壁13′垂直,另一侧面133与所述侧壁13′所在平面平行连接,连接所述一侧面132与另一侧面133的第三面134则形成坡面,所述坡面134与所述一侧面132及另一侧面133均通过额外的过渡平面(未标号)连接。所述坡面134整体自所述安装臂2′方向向所述纵长形本体1′方向向外倾斜延伸形成,所述坡面134即为所述抵接面。

所述卡扣件4′设有能够滑行在所述安装臂2′顶部的基部41′、自基部41′至少一侧向下延伸形成的翅部42′,所述翅部42′位于所述安装臂2′的外侧并设有内侧的内侧面423′及与所述内侧面423′相对的外侧面424′,所述翅部42′前端自外向内且自前向后倾斜延伸形成所述配合面425′以及位于所述翅部自由末端的后端面426′。所述配合面425′与所述翅部42′外侧面424′之间呈锐角设置且与所述抵接面134配合抵接。所述翅部42′的后端还设有位于末端的后端面426′。所述安装臂2′的固定部22′的自由末端的第二凸块221′能够与所述翅部42′的后端面426′相互配合抵接从而防止所述卡扣件4′脱离所述安装臂2′。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所述卡扣件4′的所述翅部42′前端自外向内且自前向后倾斜延伸形成所述配合面425′来配合设置在所述纵长形本体1′上的抵接条131的抵接面134的配合,避免了在将所述卡扣件4′安装至所述安装臂2′上时,所述卡扣件4′向所述纵长形本体1′方向过度安装,从而形成了防呆保护。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