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22001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电动汽车的大力推广,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好。锂离子动力电池模组作为电动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的稳定可靠性直接关系和影响到整个电动汽车的电池系统安全性能表现及寿命。目前,现有的电池模组采用支架收容单体电池,然后在支架上注入胶水的方式固定单体电池。但现有的电池模组缺少胶水引流结构无法控制注入的胶水量,造成胶水的浪费,增加生产成本。另外,现有的电池模组没有汇流板的安装位置标识,易引起人们在装配汇流板时造成没有装配正确位置,从而引发安全事故。

鉴于以上所述,实有必要提供一种安全又节约成本的电池模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又节约成本的电池模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单体电池、上支架、下支架、上汇流板及下汇流板,所述上支架包括第一表面及与第一表面相背的第二表面,所述下支架包括第三表面及与第三表面相背的第四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收容筒,所述第一收容筒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上通孔,所述第二表面朝远离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延伸形成上隔板及上肋板,所述上隔板与上肋板相配合在所述第二表面形成上汇流区,所述第三表面设有对应于所述第一收容筒的第二收容筒,所述第二收容筒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的下通孔,所述第四表面设有多个液流槽且朝远离所述第四表面的方向延伸形成下隔板及下肋板,所述液流槽位于下通孔之间,且与所述下通孔连接形成流道,所述下隔板与下肋板相配合在所述第四表面形成下汇流区,所述单体电池收容于所述上支架的第一收容筒和下支架的第二收容筒内,且位于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间,所述上汇流板和下汇流板分别设置于所述上汇流区和下汇流区内;所述单体电池的两端分别穿过上通孔及下通孔与上汇流板和下汇流板电性连接。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支架还包括一对相对间隔的第一长侧边和与一对第一长侧边相交的一对第一短侧边;所述上隔板连接于所述一对第一短侧边上,且与所述一对第一长侧边平行,所述上肋板由所述上隔板朝远离所述上隔板的方向朝两侧弯折延伸抵靠于所述第一长侧边上;所述下支架还包括一对相对间隔的第二长侧边和与一对第二长侧边相交的一对第二短侧边;所述下隔板连接于所述一个第二短侧边上,且与所述一对第二长侧边平行,所述下肋板由所述下隔板朝靠近所述一对第二长侧边的方向弯折,且连接于所述一对第二长侧边上。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汇流区包括一个第一汇流区、一个第二汇流区、一个总正极汇流区及一个总负极汇流区,且所述第一汇流区、第二汇流区、总正极汇流区及总负极汇流区分别用数字进行编号进行区分;所述下汇流区包括一个第三汇流区、一个第四汇流区及一个第五汇流区,且所述第三汇流区、第四汇流区及第五汇流区分别用数字进行编号进行区分;所述上汇流板包括第一汇流板、第二汇流板、总正极汇流板及总负极汇流板,所述第一汇流板、第二汇流板、总正极汇流板及总负极汇流板分别收容于第一汇流区、第二汇流区、总正极汇流区及总负极汇流区;所述下汇流板包括第三汇流板、第四汇流板及第五汇流板,所述第三汇流板、第四汇流板及第五汇流板分别收容于所述第三汇流区、第四汇流区及第五汇流区。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总正极汇流板和总负极汇流板均向同一侧弯折形成一个汇流引出片,所述汇流引出片与所述总正极汇流板及所述总负极汇流板电性连接引出所述电池模组的正极和负极。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两个侧板,所述侧板设置于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间,且连接于所述上支架的第一短侧边和下支架的第二短侧边,其中一个侧板设置有两个相对间隔的安装槽,所述两个安装槽的边缘分别标示有“+”号和“-”号;每个安装槽内设置有一个汇流引出端板,且标示有“+”号的安装槽内的汇流引出端板与所述汇流引出片电性,接引出电池模组的正极,标示有“-”号的安装槽内的汇流引出端板与另一个汇流引出片电性连接引出电池模组的负极。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支架还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多个第一固定孔及多个第一安装孔;所述下支架还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且对应于所述第一固定孔的多个第二固定孔及对应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多个第二安装孔;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一个采集板,所述采集板包括采集板本体和由所述采集板本体朝两侧延伸形成多个相对间隔设置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形状和数量均对应于所述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所述采集板通过所述支撑柱与所述上支架的第一固定孔和下支架的第二固定孔相配合固定于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间。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支架的第三表面沿所述第二安装孔的边缘朝远离所述第三表面的方向延伸,且凸起形成多个固定柱,所述固定柱呈正方体,且每个固定柱中部朝靠近所述第三表面的方向延伸,且凹陷形成有一个凹槽,且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二安装孔连通;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多个立柱,所述立柱包括连接部和由连接部朝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侧延伸的延伸部;所述连接部呈正方体状,且所述连接部的横截面的大小对应于所述凹槽的横截面的大小,所述延伸部呈圆柱状,所述立柱通过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固定柱上。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一个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均呈矩形,且大小分别对应与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均由塑料材料制成,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分别设置于所述上汇流板和下汇流板上,由螺丝穿过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分别将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固定于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模组,不仅可以控制胶水的注入量,节约了成本,而且还还设计有汇流板安装位置标识,防止安装汇流板时安装错误,提高了电池模组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电池模组的上支架、下支架、上汇流板、下汇流板及采集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电池模组的上支架的第一视角的立体结构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电池模组的上支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图。

图5为图1所示的电池模组的下支架的第一视角的立体结构图。

图6为图1所示的电池模组的下支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图及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的电池模组的上支架、下支架、立柱及单体电池的立体结构图。

图8为图1所示的电池模组组合完成后的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是为了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考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100,包括单体电池10、上支架20、下支架30、上汇流板40及下汇流板50。

所述单体电池10呈圆柱状,且数量为多个。所述单体电池10收容于所述上支架20的第一收容筒21(如图3所示)内和下支架的第二收容筒31(如图5所示)内,且位于所述上支架20和下支架30之间。

请参考图3及图4,所述上支架20大致呈矩形,由塑料材料经成型工艺制成。所述上支架20包括第一表面201及与第一表面201相背的第二表面202,所述上支架20的第一表面201设有多个并列的第一收容筒21,每个第一收容筒21均开设有一个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上通孔211。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收容筒21呈中空圆柱状且数量对应于所述单体电池10的数量,所述上通孔211呈圆形,且所述上通孔211的直径略小于所述第一收容筒21的直径。

所述上支架20还包括一对相对间隔的第一长侧边22和与一对相对间隔的第一长侧边22相交的一对第一短侧边23。所述第二表面202沿所述一对第一短侧边23的中线朝远离所述第二表面202的方向延伸,且凸起形成一个上隔板203,所述上隔板203垂直连接于所述一对第一短侧边23上,且与所述一对第一长侧边22平行。所述第二表面202朝远离所述第二表面202的方向延伸,且凸起形成有上肋板204,所述上肋板204由所述上隔板203朝远离所述上隔板203的方向朝两侧交错弯折延伸抵靠于所述第一长侧边22上,所述上隔板203与上肋板204相互配合在所述第二表面202形成上汇流区205。所述上汇流区205包括一个总正极汇流区206、一个第一汇流区207、一个第二汇流区208、及一个总负极汇流区209,且所述总正极汇流区206、第一汇流区207、第二汇流区208及总负极汇流区209分别用数字1、3、5及7编号进行区分。这样,可以防止在安装上汇流板20的时候安装错误。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上肋板204的数量为两个。

进一步的,所述一个第一短侧边23的边缘朝远离所述第一表面201的方向延伸形成有多个卡扣24,所述卡扣24成对相对间隔设置于所述上支架20的一端。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卡扣24的数量为四个。

进一步的,所述上支架20还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一表面201和第二表面202的多个第一固定孔25及多个第一安装孔26。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孔25的数量为四个,所述第一安装孔26的数量为三个。其中,两个第一固定孔25a沿所述一对第一短侧边23的中线紧靠设置于所述总正极汇流区208和总负极汇流区209的交汇处,另外两个第一固定孔25b沿所述一对第一短侧边23的中线相对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汇流区206与第二汇流区207的交汇处。其中两个安装孔26相对间隔设置于一个第一短侧边23与一对第一长侧边22相交的交点处,另一个第一安装孔26位于所述一对第一短侧边23的中线上与所述上隔板203连接且抵靠于所述一个第一短侧边23上。

请参考图5及图6,所述下支架30大致呈矩形且形状和大小均对应于所述上支架20,由塑料经成型工艺制成。所述下支架30包括第三表面301及与第三表面301相背的第四表面302,所述第三表面301设有对应于所述第一收容筒21的多个第二收容筒31,每个第二收容筒31均开设有一个贯穿所述第三表面301和第四表面302的下通孔311,所述下通孔311对应于所述上通孔211且与所述上通孔211同轴设置。

所述下支架30的第四表面302开设有多个液流槽32,所述液流槽32位于所述相邻的下通孔311之间,且与所述下通孔311连接形成流道。这样的设计,在注入胶水固定单体电池的时候可以利用所述液流槽32引导胶水的流动,增大胶水与单体电池10的粘接面积,进而使所述单体电池10紧固地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筒311内。

进一步的,所述下支架30还包括一对相对间隔的第二长侧边33和与一对相对间隔的第二长侧边33相交的一对第二短侧边34。所述下支架30的第四表面302沿所述第二短侧边34的中线朝远离所述第四表面302的方向延伸,且凸起形成一个下隔板303。所述下隔板303垂直连接于所述一个第二短侧边34上,且与所述一对第二长侧边33平行。所述第四表面302朝远离所述第四表面302的方向延伸,且凸起形成有多个下肋板304,所述下肋板304由所述下隔板303朝靠近所述一对第二长侧边33的方向对称弯折,且连接于所述一对第二长侧边33上,所述下隔板303与所述下肋板304相配合在所述第四表面302形成下汇流区305,所述下汇流区305包括一个第三汇流区306、一个第四汇流区307及一个第五汇流区308,且所述第三汇流区306、第四汇流区307及第五汇流区308分别用数字2、4及6编号进行区分。这样,可以防止在安装下汇流板30的时候安装错误。

进一步的,所述下支架30还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三表面301和第四表面302且对应于所述第一固定孔25的多个第二固定孔35及对应于所述第一安装孔26的多个第二安装孔36。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固定孔35的数量为三个,所述第二安装孔36的数量也为三个。其中两个第二固定孔35a沿所述一对第二短侧边34的中线相对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三汇流区306和第四汇流区307的交汇处,另一个第二固定孔35b沿所述一对第二短侧边34的中线设置于第五汇流区308内。所述两个第二安装孔36相对间隔设置于一个第二短侧边34与一对第二长侧边33相交的交点处,剩余的一个第二安装孔36位于所述一对第二短侧边34的中线与所述下隔板303连接且抵靠于所述一个第二短侧边34上,且所述第二安装孔36与第一安装孔26同轴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下支架30的第三表面301沿所述第二安装孔36的边缘朝远离所述第三表面301的方向延伸,且凸起形成多个固定柱37。所述固定柱37呈正方体,且每个固定柱37中部朝靠近所述第三表面301的方向延伸,且凹陷形成有一个凹槽371,且所述凹槽371与所述第二安装孔36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371呈正方形且数量为三个。

请再参考图2及图7,所述上汇流板40大致呈矩形,所述上汇流板40设置于所述上汇流区205内。所述上汇流板40由金属材料加工制成,包括第一汇流板401、第二汇流板402、总正极汇流板403及总负极汇流板404。所述第一汇流板401、第二汇流板402、总正极汇流板403及总负极汇流板404分别收容于第一汇流区206、第二汇流区207、总正极汇流区208及总负极汇流区209。

进一步的,所述总正极汇流板403和总负极汇流板404均向同一侧弯折形成一个汇流引出片41,所述汇流引出片41与所述总正极汇流板208及所述总负极汇流板209电性连接引出所述电池模组100的正极和负极。

所述下汇流板50大致呈矩形,所述下汇流板50设置于所述下汇流区305内。所述下汇流板50由金属材料加工制成,包括第三汇流板501、第四汇流板502及第五汇流板503,所述第三汇流板501、第四汇流板502及第五汇流板503分别收容于所述第三汇流区306、第四汇流区307及第五汇流区308。

请参考图2,图3及图5,进一步的,所述电池模组100还包括一个采集板60。所述采集板60包括采集板本体61和由所述采集板本体61朝两侧延伸形成多个相对间隔设置的支撑柱62,所述支撑柱62的形状和数量均对应于所述第一固定孔25和第二固定孔26。所述采集板60通过所述支撑柱62与所述上支架20的第一固定孔25和下支架30的第二固定孔35相配合固定于所述上支架20和下支架30之间。

请参考图3,图5及图7,进一步的,所述电池模组100还包括多个立柱70,所述立柱70包括连接部71和由连接部71朝远离所述连接部71的一侧延伸的延伸部72,所述连接部71呈正方体状,且所述连接部71的横截面的大小对应于所述凹槽371的横截面的大小。所述延伸部72呈圆柱状,所述延伸部72远离所述连接部71的一端开设有螺孔,所述立柱70通过所述连接部71设置于所述固定柱37上。

请参阅图1及图8,进一步的,所述电池模组100还包括两个侧板80,所述侧板80设置于所述上支架20和下支架30之间,且垂直连接于所述上支架20的一对第一短侧边23和下支架30的一对第二短侧边33。其中,一个侧板80设置有两个相对间隔的安装槽801,所述两个安装槽801的边缘分别标示有“+”号和“-”号。每个安装槽801内设置有一个汇流引出端板81,且标示有“+”号的安装槽内的汇流引出端板81与所述汇流引出片41电性连接引出电池模组100的正极,标示有“-”号的安装槽内的汇流引出端板81与所述汇流引出片41电性连接引出电池模组100的负极。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模组100还包括一个上固定板90和下固定板91,所述上固定板90和下固定板91均呈矩形,且大小分别对应与所述上支架20和下支架30。所述上固定板90和下固定板91均由塑料材料经成型工艺制成,所述上固定板90和下固定板91分别设置于所述上汇流板40和下汇流板50上,由螺丝穿过所述上固定板90和下固定板92分别将所述上固定板91和下固定板92固定于所述上支架20和下支架30上。

请参考图1、图2、图7及图8,组装时,先将所述立柱70设置于所述固定柱37的凹槽371内;接着将所述单体电池10收容于所述上支架20的第一收容筒21内和下支架30的第二收容筒31内,且位于所述上支架20和下支架30之间,并将所述下支架30设置于所述上支架20的上方;再接着将胶水注入液流槽32,所述胶水顺着液流槽32流向下通孔311内与所述单体电池10粘接在一起;再接着将所述侧板80设置于所述上支架20和下支架30之间,且垂直连接于所述上支架20的一对第一短侧边23和下支架30的一对第二短侧边33;再接着将所述上汇流板40和下汇流板50分别设置于所述上支架20的上汇流区205和下支架30的下汇流区305,且所述单体电池10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上通孔211和下通孔311与上汇流板40和下汇流板50电性连接,且上汇流板的汇流引出片41穿过所述上支架20的第一表面201和第二表面202设置于所述卡扣24内;再接着由螺丝穿过将所述上固定板91和下固定板92将上固定板91和下固定板92分别固定于所述上支架20和下支架上30;最后,将汇流引出端板81设置于所述侧板80的安装槽801内,且与所述汇流引出片41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模组,不仅可以控制胶水的注入量,节约了成本,而且还还设计有汇流板安装位置标识,防止安装汇流板时安装错误,提高了电池模组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