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用于改善屏蔽片屏蔽效果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连接器传输信号的频率越来越高,对电连接器的屏蔽结构也有了更高的标准,需要屏蔽结构具有更优良、更稳定的接地效果,以满足电连接器高频传输性能的要求。现有的一种具有屏蔽结构的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前端设有一对接腔用以供一对接元件插入,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上、下两排端子,上、下两排端子的前端均显露于所述对接腔用以与一对接连接器相对接,上排端子具有多个上接地端子,下排端子具有多个下接地端子,一屏蔽片设于上、下两排端子之间,所述屏蔽片具有一基板,由基板撕裂形成多个上弹臂和多个下弹臂,分别与上接地端子和下接地端子接触,用以屏蔽上、下两排端子之间的讯号干扰,上、下接地端子分别焊接于电路板上的接地路径接触,从而形成屏蔽结构。由于上弹臂和下弹臂分别由基板撕裂成型,二者分离设置,力臂短,弹性差,与上、下接地端子接触力弱,接触效果不稳定,且基板面积大,既浪费材料又容易积聚电荷,影响屏蔽片对干扰讯号的屏蔽效果,导致电连接器无法达到优良的高频信号传输性能。本发明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新的电连接器,采用新技术手段以解决这些问题。技术实现要素:针对
背景技术:
所面临的问题,本发明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屏蔽片的弹臂的弹性,以增强弹臂与上、下接地端子的接触力,从而达到稳定接地效果,且节省制造屏蔽片所用材料的电连接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手段: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用以供一对接元件朝后插接,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至少一上接地端子和至少一下接地端子上下相对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一屏蔽片,设于所述上接地端子和所述下接地端子之间,所述屏蔽片具有弯折延伸的至少一弹臂,所述弹臂具有依序延伸的一第一接触部、一第二接触部和一第三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接触所述上接地端子,所述第二接触部接触所述下接地端子,所述第三接触部接触同一所述上接地端子,一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一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接触部和所述第三接触部。进一步,一桥接部,设于两相邻所述弹臂之间,且连接两相邻所述弹臂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进一步,所述桥接部与所述弹臂由同一板材冲切而成,所述桥接部由上至下的宽度介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宽度的0.6倍至4倍之间。进一步,所述弹臂具有由所述第三接触部延伸的一第四接触部接触同一所述下接地端子,一第三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三接触部和所述第四接触部,所述桥接部为第一桥接部,一第二桥接部连接两相邻所述弹臂的两所述第三连接部。进一步,所述第三连接部竖直设置,所述绝缘本体抵接于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前侧。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关于所述第二接触部对称设置。进一步,所述桥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处于同一平面。进一步,所述第二接触部和所述第三接触部皆呈圆弧设置,所述第二接触部具有一第一内径,所述第三接触部具有一第二内径小于所述第一内径。进一步,所述上接地端子设于一上排端子,所述上排端子具有左右并排的一第一区块和一第二区块,所述上排端子包括多个信号端子对,相邻的所述信号端子对由一所述上接地端子间隔开,多个所述信号端子对和多个所述上接地端子均设于第一区块,所述上排端子包括多个电源端子,多个所述电源端子设于所述第二区块,所述屏蔽片设于所述第一区块的正下方且未延伸至所述第二区块。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的前端具有一对接槽用以收容所述对接元件,所述对接槽具有相对的一第一侧壁和一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相对于所述第二侧壁更靠近所述第一区块,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区块之间具有一第一间隙,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二区块之间具有一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小于所述第二间隙。进一步,所述对接元件为一电路板,所述电路板的前端具有凸伸形成的一插入端,所述插入端具有相对的一第一侧面和一第二侧面,所述绝缘本体的前端具有一对接槽用以收容所述插入端,所述对接槽具有相对的一第一侧壁和一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侧壁限位,所述第二侧面与第二侧壁限位,多个垫片左右并排设于所述插入端的上表面,至少一所述垫片用以电性连接所述上接地端子,所述多个垫片具有一第一垫片最接近所述第一侧面,和一第二垫片最接近所述第二侧面,所述第一垫片与所述第一侧面之间具有一第一间距,所述第二垫片与所述第二侧面之间具有一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小于所述第二间距。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设有至少一插槽向后贯穿所述绝缘本体,供所述屏蔽片从后向前组装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插槽对所述弹臂限位。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一壳体、一第一本体和一第二本体,所述下排端子设于所述第二本体,且由后往前组装于所述壳体,所述屏蔽片由后往前组装于所述第二本体,所述上排端子设于所述第一本体,且由后往前组装于所述壳体,并对所述屏蔽片限位。进一步,所述上接地端子施压于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三接触部,所述屏蔽片受压而高度降低,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三接触部之间的间距增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仅用一条所述弹臂即同时接触所述上接地端子和所述下接地端子,使得所述弹臂具有较长的力臂,增大其与所述上接地端子和所述下接地端子的接触力,且所述弹臂与所述上接地端子形成两个接触点,改善接地效果;同时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由所述第二接触部相连,使得所述弹臂的结构更加稳固,增强了所述弹臂的强度,使得所述屏蔽片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不至于产生明显的应力松弛,保证了所述弹臂在所述电连接器的使用周期中,与所述上接地端子和所述下接地端子接触的稳定性,保证接地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的局部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的另一局部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为图3的立体组合图;图5本发明电连接器的屏蔽片的立体图;图6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的屏蔽片与下排端子配合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电连接器与对接元件对接的侧视剖视图;图8为本发明电连接器与对接元件对接的俯视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电连接器100绝缘本体1壳体11对接槽111第一侧壁1111第二侧壁1112第一间隙d1第二间隙d2第一本体12第二本体13插槽131上排端子2第一区块21信号端子对22上接地端子23第二区块25电源端子26下排端子3下接地端子33接零端子34屏蔽片6弹臂61第一接触部611第一连接部612第二接触部613第一内径r1第二连接部614第三接触部615第二内径r2第三连接部616第四接触部617第一桥接部618第二桥接部619第三桥接部620电路板9插入端91第一侧面911第二侧面912垫片92第一垫片921第二垫片922第一间距d1第二间距d2【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7所示,本发明电连接器100,用以朝前与一对接元件对接,其主要元件包括:一绝缘本体1,一上排端子2和一下排端子3上下相对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1,一屏蔽片6,设于所述上排端子2和所述下排端子3之间。如图1、图2和图8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一壳体11以及收容于所述壳体11的一第一本体12和一第二本体13,所述壳体11的前端具有一对接槽111用以收容所述对接元件,所述对接槽111具有左右相对设置的一第一侧壁1111和一第二侧壁1112,所述第二本体13具有朝后贯穿所述第二本体13的多个插槽131。所述上排端子2注塑成型(insert-molding)于所述第一本体12,所述下排端子3注塑成型(insert-molding)于所述第二本体13。如图2和图8所示,所述上排端子2具有左右并排设置的一第一区块21和一第二区块25,所述第一区块21相对于所述第二区块25更靠近所述第一侧壁1111,所述第二区块25靠近所述第二侧壁1112,所述第一区块21与所述第一侧壁1111间具有一第一间隙d1,所述第二区块25与所述第二侧壁1112间具有一第二间隙d2,所述第一间隙d1小于所述第二间隙d2。所述第一区块21包括多个信号端子对22和多个上接地端子23,多个所述上接地端子23将相邻的所述信号端子对22间隔开;所述第二区块25包括多个电源端子26用以传输电能;所述上排端子2和所述下排端子3上下相对设置。如图2和图8所示,所述下排端子3包括多个信号端子对22和多个下接地端子33,与所述上排端子2中的多个所述信号端子对22和多个所述上接地端子23相对应,多个所述下接地端子33将相邻的所述信号端子对22间隔开,所述下排端子3还包括多个接零端子34,与所述上排端子2中的多个所述电源端子26对应形成回路,以对电气装置(未图示,下同)进行供电。如图2、图5和图8所示,所述屏蔽片6设于所述上排端子2和所述下排端子3之间,位于所述第一区块21的正下方,且未延伸至所述第二区块25,这样设置,既保证了所述屏蔽片6对设于所述第一区块21的所述信号端子对22,以及所述下排端子3中的所述信号端子对22的干扰讯号的屏蔽,又使得所述屏蔽片6沿左右方向不至于太长,节省材料。所述屏蔽片6具有左右并排设置的多个弹臂61,每一所述弹臂61从后往前具有依序延伸的一第一接触部611、一第二接触部613、一第三接触部615和一第四接触部617,以及一第一连接部612连接所述第一接触部611和所述第二接触部613,一第二连接部614连接所述第二接触部613和所述第三接触部615,一第三连接部616连接所述第三接触部615和所述第四接触部617。如图4、图5和图7所示,所述第一接触部611向上抵接于一个所述上接地端子23,所述第二接触部613向下抵接于与所述上接地端子23相对的所述下接地端子33,所述第三接触部615向上抵接于同一所述上接地端子23,所述第四接触部617向下抵接于同一所述下接地端子33,使得同一所述弹臂61与同一所述上接地端子23形成两个接触点,且与同一所述下接地端子33也形成两个接触点,以增强接地效果。其它实施例中,可以仅设置所述第一接触部611、所述第二接触部613和所述第三接触部615,而略去所述第四接触部617;所述第一接触部611和所述第三接触部615可设置成接触所述下接地端子33,而所述第二接触部613和所述第四接触部617接触所述上接地端子23。如图5和图7所示,所述第二接触部613和所述第三接触部615呈圆弧形设置,所述第二接触部613具有一第一内径r1,所述第三接触部615具有一第二内径r2,所述第二内径r2小于所述第一内径r1,由于内径越大,越容易弯曲,弹性越好,使得所述弹臂61的前端较后端不易变形,所述弹臂61的前端更适合与所述绝缘本体1配合定位,而所述弹臂61的后端容易受力而延展。如图5和图7所示,所述屏蔽片6还包括一第一桥接部618,设于两相邻所述弹臂61之间,且连接两相邻所述弹臂61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612,并支撑所述弹臂61,以加强所述屏蔽片6的强度,防止所述弹臂61左右大幅晃动,所述第一桥接部618与所述弹臂61由同一板材冲切而成,所述第一桥接部618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612处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桥接部618由上至下的宽度介于所述第一连接部612的宽度的0.6倍至4倍之间,优选为1倍至2.5倍,更进一步,优选为1.5倍,这样设置的所述第一桥接部618具有合适的宽度,既能满足增强所述屏蔽片6强度的要求,又节省了制造所述屏蔽片6所用板材的材料。同时,一第二桥接部619,设于两相邻所述弹臂61之间,且连接两相邻所述弹臂61的两个所述第三连接部616,所述第二桥接部619与所述第一桥接部618一起,一前一后以共同支撑所述弹臂61,增强所述屏蔽片6的强度,所述第二桥接部619的结构与所述第一桥接部618的结构相同。更进一步,一第三桥接部620,设于两相邻所述弹臂61之间,且连接两相邻所述弹臂61的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614,以进一步加强所述屏蔽片6的强度。如图5和图7所示,所述第一连接部61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614关于所述第二接触部613对称设置,所述第三连接部616竖直设置,且朝前抵接于所述第二本体13,以对所述弹臂61限位,所述第三桥接部620的结构也与所述第一桥接部618的相同。需要指出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当所述弹臂61沿前后方向的尺寸较小时,所述第三桥接部620是非必须的,可以省去,甚至所述第二桥接部619也是可以略去的,而仅仅只设置所述第一桥接部618;当然,仅仅需要所述第一桥接部618和所述第二桥接部619其中之一时,这二者是可以相互置换的,选择其一即可。如图1、图7和图8所示,所述对接元件为一电路板9,其前端具有凸伸形成的一插入端91,所述插入端91具有左右相对的一第一侧面911和一第二侧面912,多个垫片92左右并排设于所述插入端91的上表面,用以与所述上排端子2相接触,至少一所述垫片92用以电性连接所述上接地端子23,所述多个垫片92具有一第一垫片921最接近所述第一侧面911,和一第二垫片922最接近所述第二侧面912,所述第一垫片921与所述第一侧面911之间具有一第一间距d1,所述第二垫片922与所述第二侧面912之间具有一第二间距d2,所述第一间距d1小于所述第二间距d2,如此设置,使得所述电路板9上下对称,但左右不对称,当误将其反插入所述电连接器100时,避免所述电路板9与所述电连接器100错误导通,对所述电路板9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对于沿左右方向长度更长的其它规格的同类电连接器(未图示,下同),其在所述电连接器100的基础上,以第一侧面911为基准面延长,该同类电连接器的所述第二间隙(未图示,下同)即与所述电连接器100的所述第二间隙d2相同,则可满足所述电路板9与该同类电连接器100的匹配;而对于与该同类电连接器100对应的长度更长的其它规格的同类电路板(未图示,下同),可以允许其第二间距(未图示,下同)小于所述电路板9的所述第二间距d2,以避免因该同类电连接器和该同类电路板的长度增大,进而造成误差过大,而导致相互无法匹配,如此设置的该同类电路板与所述电连接器100也可以匹配。所述插入端91插入所述对接槽111,所述第一侧壁1111和所述第二侧壁1112分别对所述第一侧面911和所述第二侧面912限位,位于所述插入端91的上表面的多个垫片92与所述上排端子2电性导通,位于所述插入端91的下表面的另外多个垫片92与所述下排端子3电性导通。本实施例中,首先将所述上排端子2注塑成型(insert-molding)于所述第一本体12,而后将所述下排端子3注塑成型(insert-molding)于所述第二本体13;之后再把所述第二本体13连同所述下排端子3一起从后往前组装于所述壳体11;随后将所述屏蔽片6由后往前顺着所述插槽131组装入所述壳体11,所述插槽131的两侧面对所述弹臂61限位,所述第二接触部613和所述第四接触部617刮擦并抵接于所述下接地端子33,直至所述第三连接部616挡止于所述第二本体13,所述第三连接部616呈竖直设置或近似竖直设置;最后将所述第一本体12与所述上排端子2一起从后往前组装于所述壳体11,所述上接地端子23刮擦并向下压迫所述第一接触部611和所述第三接触部615,使所述屏蔽片6高度降低,且由于所述第三连接部616挡止于所述第二本体13,所述弹臂61受压力而向后延伸,所述第一接触部611和所述第三接触部615之间的间距拉大,其沿前后方向的长度延长,增大了所述屏蔽片6沿前后方向的屏蔽范围。综上所述,本发明电连接器有下列有益效果:1、仅用一条所述弹臂61即同时接触所述上接地端子23和所述下接地端子33,使得所述弹臂61具有较长的力臂,增大其与所述上接地端子23和所述下接地端子33的接触力,且所述弹臂61与所述上接地端子23形成两个接触点,改善接地效果;同时所述第一连接部612和所述第二连接部614由所述第二接触部613相连,使得所述弹臂61的结构更加稳固,增强了所述弹臂61的强度,使得所述屏蔽片6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不至于产生明显的应力松弛,保证了所述弹臂61在所述电连接器100的使用周期中,与所述上接地端子23和所述下接地端子33接触的稳定性,保证接地效果。2、所述第一连接部61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614关于所述第二接触部613对称设置,这样近似等腰三角形的结构更加稳定,同时使得所述第一接触部611和所述第三接触部615处于同一高度,保证所述第一接触部611与所述第三接触部615和同一上接地端子23的接触点位于同一高度,保证接触的稳定性。3、所述第一桥接部618设于两相邻所述弹臂61之间,连接相邻所述弹臂61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612,既增强了所述屏蔽片6的强度,又提高所述屏蔽片6的屏蔽效果;所述第一桥接部618与所述第一连接部612由同一板材冲切而成,且所述第一桥接部618与所述第一连接部612处于同一平面,不会形成天线而产生天线效应;所述第一桥接部618沿上下方向的高度介于所述第一连接部612的宽度的0.6倍至4倍之间,在保证所述第一桥接部618的强度的同时,又尽量减小其尺寸,既节省材料,又使得所述第一连接部612不至于受所述第一桥接部618过度的牵制,而影响所述第一连接部612的弹性,进而影响所述弹臂61的弹性。4、所述第二桥接部619连接两相邻所述弹臂61的两所述第三连接部616,所述第二桥接部619与所述第一桥接部618配合,一前一后对所述弹臂61进行支撑,增强所述屏蔽片6的强度。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发明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当前第1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