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25410发布日期:2018-11-30 23:41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2014年8月11日,usb协会公布了一种新型的电连接器,其插头连接器能够正反两个方向插入对应的插座连接器,该插座连接器能够传输usb2.0及usb3.1信号,这个连接器命名为usbtypec连接器。根据目前业界报道的新闻,该电连接器后续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各连接器厂商配合系统厂商积极开发中。

美国公开专利申请第2017/0222372号公开了一种usbtype-c连接器,该连接器遮蔽板与接地环均由金属粉末研金形成,该遮蔽板两侧的锁扣部具有一定的高度及横向厚度,强度相对较好。但是金属粉末研金成型的成本较高,而且精密度亦不够。所以,希望提供一种改良型的电连接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锁扣臂与绝缘本体之间具有较好的结合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端子模组,所述端子模组包括绝缘本体、两排端子及一对锁扣臂,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自基部向前延伸的对接舌板,所述对接舌板包括前对接区及后台阶区,所述后台阶区与基部彼此相连,所述前对接区设置有相对的两个对接面及连接对接面的两个侧面;所述端子横向排列在绝缘本体,且包括裸露在所述对接面的接触部、延伸出基部的接脚以及连接接触部与接脚的固定部;所述一对锁扣臂为竖直地贴覆在所述前对接区的两个侧面,且具有横向凸出的锁扣部;所述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横条,所述横条埋设在绝缘本体的基部,且上述锁扣臂系自横条向前弯折延伸而形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横条位于基部内,且竖直设置的锁扣臂横条延伸,可以加强整个连接器的强度,尤其是锁扣臂与绝缘本体的结合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为图1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3为图1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图3中端子模组的侧视图。

图5为图1沿虚线a-a的剖视图。

图6为图1沿虚线b-b的剖视图。

图7为端子模组去除绝缘本体后的立体图,显示两排端子与遮蔽板、锁扣臂及横条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8为图3端子模组进一步分解的立体图。

图9为图8中上排端子与半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10为图9进一步分解的立体分解图。

图11为图10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1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电连接器中的端子模组的立体图。

图13为图12中去除第二塑胶体后的立体分解图。

图14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电连接器中的端子模组的立体图。

图15为图14中遮蔽板、横条与锁扣件的立体图。

图16、图17、图18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电连接器的三个角度的立体图。

图19为图17的立体分解图。

图20为图18的立体分解图。

图21为图16的立体分解图。

图22为图21中上、下第一绝缘体与遮蔽板的立体分解图。

图23为图22另一角度的进一步分解的立体图。

图24为图21中上、下排端子与遮蔽板的立体图。

图25为上、下排端子与遮蔽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26为上、下排端子与遮蔽板的剖面示意图。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图1-11显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该电连接器100符合usbtype-c插座连接器的标准规定。参图1-4,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端子模组10及金属壳体60,金属壳体60与端子模组10之间形成供一插头连接器插入的对接腔11。在本实施例中,金属壳体60包括内壳62及外壳64,内壳60包围端子模组10且其上、下壁面设置有开口63,开口63内具有向对接腔11倾斜延伸的弹臂65,外壳64则固定在内壳60的外侧且将内壳的开口63密封,同时透过其上设置的焊接脚67将这个电连接器100安装在电路板(未图示)上。

参图3-6所示,端子模组10包括绝缘本体12、固定在绝缘本体的两排端子20、遮蔽板30、横条40以及一对锁扣件50。绝缘本体12包括基部14、自基部14前端向前延伸的对接舌板16。本实施例中,对接舌板16包括前对接区15及后台阶区17,后台阶区17与基部14彼此相连,前对接区15设置有相对的两个对接面151及连接对接面的两个侧面152。参图8,端子20包括一排上端子22(或者第一端子)及一排下端子24(或者第二端子)。每排端子沿绝缘本体的横向方向排列,包括接地端子201、电源端子202、高速差分对端子203、usb2.0端子204,等等,上端子24及下端子22彼此对角线排布,使得对接插头连接器可以正反两个方向插入对接腔11后均可以与端子接触,完成电性连接。沿前后方向,每一端子20包括位于前端的接触部25、位于后端的连接脚27及连接两者的位于中间处的固定部26。上、下端子的接触部25均裸露于前对接区15的对接面152,即位于后台阶区17的前方。

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金属制的遮蔽板30、横条40、一对锁扣臂50,该等部分通过塑胶注塑成型的方法埋设在绝缘本体12内。横条40横向延伸且埋设在绝缘本体的基部13(图6的剖视图清楚可见),即,该横条40位于对接舌板16的后方。该对锁扣臂50沿垂直于对接舌板16的方向设置,其为竖直地贴覆在前对接区15的两个侧面152,其包括位于对接舌板16前边缘的前末端52、自前末端向后延伸的的锁扣部54及位于锁扣部后端的固持部56,锁扣部54横向凸出,锁扣部54与固持部56均紧密地贴靠在前对接区16的侧边。固持部56设置有一个孔洞59,对接区15横向凸出的一个凸点19容纳在孔洞内,即在注塑成型后,绝缘本体的塑胶填在所述孔洞59内,增加锁扣臂与侧面的结合固持例。需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遮蔽板30与横条40一体形成,简化制造,当然,两者也可以分开制造,或者由小料带连接在一起,即遮蔽板可以自对接舌板向后延伸至基部14而与横条40相连,遮蔽板30与横条40均位于两排端子端子之间,该对锁扣臂50则自横条40向前弯折延伸而形成的,使得锁扣臂50与横条40彼此呈垂直状设置,遮蔽板50与横条40位于同一平面内,锁扣臂亦垂直于遮蔽板。本实施例中,锁扣臂50的后末端与横条40之间由一水平的l型连接桥41相连接。可以看出,横条40位于尺寸较大的基部14,锁扣臂50自横条40延伸则需穿过基部、后台阶部而贴覆在对接舌板的侧面,使得锁扣臂与绝缘本体之间的结合力较大,使得锁扣臂的锁扣部在经过上千次插拔后依旧紧密的贴覆在对接舌板的侧面。

本电连接器的制造过程如下:下端子22与遮蔽板30、横条40及锁扣臂50先一起通过注塑第一塑胶体70而形成半组件72,如图10所示,半组件72的上表面设置有三排隔肋74。然后再将上端子24安装在隔肋41之间,再注塑第二塑胶体76,从而形成完整的端子模组10,即第一、第二塑胶体70、76构成了所述的绝缘本体12。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锁扣臂50的前末端52包括竖直部55及水平部57,两者均埋设在第一塑胶体70内,水平部57则被紧密地夹持在上接地端子201与下接地端子201的前末端2011之间。可以理解的是,锁扣臂50的前末端52不仅可以提升锁扣臂与绝缘本体的固持力,同时也提供一个与上、下接地端子的接地路径。另外,每一上接地端子与下接地端子具有一个横向延伸的凸片2012,每一凸片2012自接地端子的外侧面横向向后延伸而抵压在横条40,两个凸片2012将横条40夹持於其间,实现接地路径。上、下电源端子的前端2021彼此抵接。本实施例中,锁扣臂50自横条40延伸出,在横向方向上与遮蔽板30的横向侧边间隔开一定距离,如此可以简化制造(比如弯折)锁扣臂50,可以克服传统技术中锁扣臂自遮蔽板侧边之间延伸出的多次弯折技术。

图12-13显示了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300,其结构及制造方法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主要区别在于锁扣臂350。一个纵长横条340埋设在基部内,,遮蔽板330自横条的前方一体延伸出,一对锁扣臂350自遮蔽板330的前边缘的横向两端延伸出。锁扣臂包括自遮蔽板延伸出的水平部357、自水平部向上弯折出的竖直部358,竖直部向后弯折且贴靠在对接舌板的横向两个侧面,且具有锁扣部359,竖直部的自由末端具有小开口,塑胶灌胶在该小开口内,从而使得竖直部与对接舌板的侧面具有足够的固持力。从图面可以看出,水平部357仅与上接地端子31的前端3011相抵接。下接地端子32依旧可以透过上接地端子31的凸片3012而电性连接於横条340。

图14-15显示了第三实施例的电连接器400,电连接器的基本结构与制造方法与先前两个实施例大致相同,主要区别在于锁扣臂550,锁扣臂550从遮蔽板530侧边的靠后处一体延伸出。连接桥531横向延伸,其余锁扣臂的后端一体被埋设在后台阶区517,水平部557与接地端子的前端相搭接。

图16-26显示了一种电连接器600,其端子连接于线缆,而并非如前面三个实施例一样连接于电路板。电连接器600包括端子模组610及包围端子模组的金属壳体690,两者之间形成对接腔691。金属壳体690均有直接包括端子模组610的内壳692以及附在内壳外侧的外壳694,内壳692具有开口693及自开口一边缘向对接腔倾斜延伸的弹臂695。外壳694在其两侧形成有一对安装脚697,安装脚用来安装至外围设备。在本实施例中,一对安装脚697具有安装孔,而且与对接舌板616大致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

端子模组610包括绝缘本体612及复数固定在绝缘本体的端子620。绝缘本体612包括基部614、自基部向前延伸到对接舌板616,对接舌板616包括前对接区615及后台阶部617,前对接区615具有相对的上对接面6151及下对接面6152。基部614定义有上连接面6141及下连接面6142。

结合图22-24,端子620包括一组上端子622及一组下端子624,十二根上端子622沿横向方向排列,下端子624也如此。十二根上端子622按序排列成接地端子g、高速差分对端子tx、电源端子p、cc1端子、usb2.0端子(d+,d-)、sbu1端子、电源端子p、高速差分对端子rx及接地端子g,下排端子则与上端子呈对接线排列,依序包括接地端子g、高速差分对端子rx、电源端子p、sbu2端子、usb2.0端子(d-、d+),cc2端子、电源端子p、高速差分对端子tx、接地端子p。cc1端子、usb2.0端子(d+,d-)、sbu2端子均为低频信号端子,其中usb2.0传输数据,cc1\cc2与sbu1\sbu2则可传输侦测类信号,采用的芯线均为普通同轴线,所以通称为低频信号。大部分端子均包括位于前端的接触部625、位于后端的连接脚627以及连接两者的中间固定部626,上端子622中的usb2.0端子不具有连接脚627,而是在固定部向下延伸的延伸部628,该延伸部侧向抵接在下端子324中的usb2.0端子的固定部侧边,图25、26清楚可见,如此上、下排端子中的两对usb2.0端子简化成一对usb2.0端子连接脚。同样,上端子中的两个电源端子p分别进一步包括自其固定部向下弯折出延伸部629,该延伸部侧向抵接对应下端子624的电源端子p,如此上、下排端子中的两对电源端子简化成一对电源端子连接脚。请注意的是,连接脚627相对接触部625而横向间隔开,用于与对应的线缆相接触。从图19-20可以看出,连接脚627包括位于上连接面6141的第一组连接脚627a与位于下连接面6142的第二组连接脚627b,第一组连接脚627a包括最靠前且排列一排的两对差分端子连接脚rx、tx及多个低频信号端子连接脚(cc1端子与sbu1端子接脚),以及一对电源端子连接脚p,上述遮蔽板630设置有两个接地延伸部633,每一接地延伸部633位于一对差分端子连接脚rx、tx的正后方,电源端子连接脚p则位于中间位置。第二组连接脚627b包括最靠前且排列一排的两对差分端子连接脚tx、rx及多个低频信号端子连接脚(sbu2端子、一对usb2.0端子、cc2端子),以及一对接地端子连接脚g,上述接地端子连接脚g向内一体延伸有两个所述接地延伸部635,每一接地延伸部635位于一对差分端子连接脚tx、rx的正后方。

上端子622与一体注塑在其上的第一绝缘体680(或者称上绝缘体)共同形成第一半组件681,下端子624与一体注塑在其上的第二绝缘体682(或者称下绝缘)共同形成第二半组件682。一个金属遮蔽板630夹持在第一、第二半组件之间。上端子的连接脚627裸露在第一绝缘体680的上表面,复数第一槽684设置在第一绝缘体680的主体部671的上表面。下端子的连接脚627裸露在下绝缘体682的下表面,复数第二槽686设置在第二绝缘体682的主体部672的下表面。第一绝缘体680进一步包括具有复数隔杆674的前舌板673,用以固定上端子的固定部626。同样的,第二绝缘体626也包括具有隔杆676的前舌板675,用来固定下端子的固定部626。第一、第二半组件681、683共同夹持遮蔽板630,从而形成一个半组件688,然后再注塑第三绝缘体685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端子模组610,如图21所示。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用来连接于芯线,电连接器包括端子模组,端子模组包括基部、自对接部向前延伸的对接舌板以及两排端子与遮蔽板,对接舌板包括前对接部及后台阶部,两排端子包括排列在前对接部的平板状接触部及用来与芯线相焊接的连接脚。所述遮蔽板位于两排端子之间且具有横向凸伸的锁扣侧缘,两排端子的连接脚包括排列在基部上连接面的第一组连接脚及排列在下连接面的第二连接脚。第一组连接脚包括最靠前且排列一排的两对差分端子连接脚及多个低频信号端子连接脚,以及一对电源端子连接脚,遮蔽板设置有两个接地延伸部,每一接地延伸部位于一对差分端子连接脚的正后方,电源端子连接脚则位于中间位置。第二组连接脚包括最靠前且排列一排的两对差分端子连接脚及多个低频信号端子连接脚,以及一对接地端子连接脚,接地端子连接脚向内一体延伸有两个所述接地延伸部,每一接地延伸部位于一对差分端子连接脚的正后方,接地延伸部用来与每一对差分端子连接脚相连接芯线中的外导体向连接。第一、第二排端子中的每一差分对端子均具有与连接脚一体相连的接触部,所述多个低频信号端子中均包括一对usb2.0端子,两对usb2.0端子简化成一对usb2.0端子连接脚,即,其中一对usb2.0端子在其后端垂直弯折出抵接在另一对usb2.0端子的抵接,两对usb2.0端子简化成一对usb2.0端子的搭接脚。第一组的八条上芯线650分别连接于对应上端子的连接脚627,第二组的十条下芯线652分别连接于对应下端子的连接脚627。八根上芯线650包括两根大半径的电源芯线6501以连接电源端子p,两根小半径的低频信号芯线6502分别连接cc1端子与sbu1端子,两对中尺寸的差分对芯线6503分别连接差分对端子,中尺寸产分对芯线为同轴线,包括连接端子的内导体65031及连接于延伸脚633、635的外导体65032。同样的,第二组的十根下线缆652包括连接接地端子的两根大尺寸接地线缆6521,连接sbu2、一对usb2.0端子及cc2的小尺寸低频信号线缆6522,以及两对分别连接差分对端子的中尺寸差分对芯线6523。中尺寸差分芯线65231为中轴线,包括连接高速差分对端子的连接脚的内导体65230,以及连接上述接地延伸部633、635的外导体65232。可以理解的是,同轴线在其内导体、外导体外侧均有绝缘层,普通的线缆则仅具有内导体而无外导体,内导体外侧具有绝缘层。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电连接器包括端子模组及线缆,端子模组包括基部、自对接部向前延伸的对接舌板以及两排端子与遮蔽板,对接舌板包括前对接部及后台阶部,两排端子包括排列在前对接部的平板状接触部及连接脚;遮蔽板位于两排端子之间且具有横向凸伸的锁扣侧缘;线缆包括排列在上连接面的第一组芯线及排列在下连接面的第二组芯线,第一、第二组芯线分别与端子的连接脚相焊接。第一组芯线包括两对差分对芯线、一对电源芯线以及多个低频信号芯线,多个低频信号芯线位于一对电源芯线之间,两对差分对芯线分别位于电源芯线的外侧。第二组芯线包括两对差分对芯线、一对接地芯线以及多个低频信号芯线,多个低频信号芯线位于两对差分对芯线之间,一对接地芯线分别位于两对差分对芯线的外侧;遮蔽板及两排端子中的接地端子延伸出有接地延伸部,每一差分对芯线具有导电的外导体,外导体焊接于接地延伸部相连接。第一组芯线在前后方向上排列成两个梯次,所述两对差分对芯线及所述多个低频信号芯线最靠前,电源芯线位于后方;第二组芯线在前后方向上排列成两个梯次,两对差分对芯线及所述多个低频信号芯线最靠前,接地芯线位于后方。所述两排端子的连接脚包括排列在基部上连接面的第一组连接脚及排列在下表面的第二连接脚,所述第一、第二连接脚与第一、第二组芯线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一组连接脚包括最靠前且排列一排的两对差分端子连接脚及多个低频信号端子连接脚,以及一对电源端子连接脚,上述遮蔽板设置有两个接地延伸部,每一接地延伸部位于一对差分端子连接脚的正后方,所述电源端子连接脚则位于中间位置;所述第二组连接脚包括最靠前且排列一排的两对差分端子连接脚及多个低频信号端子连接脚,以及一对接地端子连接脚,上述接地端子连接脚向内一体延伸有两个所述接地延伸部,每一接地延伸部位于一对差分端子连接脚的正后方。电连接器的如此端子连接脚设置,可以更好的方便焊接线缆的芯线。所述多个低频信号芯线为小尺寸线缆,所述差分芯线为中尺寸线缆,所述接地芯线及电源线缆为大尺寸线缆。所述差分芯线为同轴线,其具有与连接脚相焊接的内导体及上述外导体,内、外导体的外侧均具有绝缘层;所述低频信号芯线、电源芯线及接地芯线均具有与连接脚相连的内导体而无外导体,内导体外侧具有绝缘层。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而非全部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发明说明书而对本发明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