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芯固定支架结构及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36640阅读:5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电芯固定支架结构及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电芯固定支架结构及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的迅速推广,对于高电压、高容量的电池组需求也与日俱增,同时对电池组的功能要求也日益提高。客户不仅要求保证电池组功性能和结构的稳定性,还要保证电池组的高能量密度性。而提高电池组的能量密度最有效的方法是设计功能更多的电芯固定支架,使电池模组结构更加紧凑和合理。而现有的电芯固定支架功能单一,不能满足复杂多功能的需要,尤其是在能量密度较高时,电芯固定支架的散热结构就会极其的复杂,且散热结构的尺寸和装配也是极其复杂的,尤其是各个结构尺寸的公差非常难把握。现在亟需要设计一种功能多样的电芯固定支架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芯固定支架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电芯固定支架的功能单一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电芯固定支架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电芯固定支架结构,包括第一固定支架、第二固定支架、导热片和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支架和所述第二固定支架之间的电芯,所述第一固定支架包括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与所述电芯一一对应,所述电芯的一端容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一安装槽之间凸设有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固定支架包括与所述第一本体相对的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上设置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与所述第一安装槽对应设置,且用于容置所述电芯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安装槽之间凸设有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对应,所述导热片夹设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且与所述电芯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电芯固定支架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导热片呈长条板状,包括第一导热部和第二导热部,所述第一导热部与所述电芯接触,所述第二导热部不与所述电芯接触,且所述第一导热部的形状与所述电芯的形状对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电芯固定支架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电芯为圆柱形,所述第一导热部呈波浪状,所述第二导热部呈直板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电芯固定支架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本体为矩形,包括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一侧边相对且平行设置的第二侧边,连接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的第三侧边与第四侧边,所述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相对且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第一上支撑点和第一下支撑点,所述第一上支撑点靠近第三侧边设置,所述第一下支撑点靠近第四侧边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电芯固定支架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第二上支撑点和第二下支撑点,所述第二上支撑点与所述第一上支撑点对应,所述第二下支撑点与所述第一下支撑点对应。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包括所述的新型电芯固定支架结构。

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液冷管,所述新型电芯固定支架结构的第一固定支架的第三侧边上设置有第一液冷管安装槽,所述第二固定支架上对应所述第一液冷管安装槽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液冷管安装槽,所述液冷管安装在所述第一液冷管安装槽和第二液冷管安装槽内。

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电芯固定支架结构,其不仅具可以用于固定高密度的电芯而且还具备散热功能,其结构的设计使得导热片的固定更加简单方便,实现了电芯固定支架结构的多功能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电芯固定支架结构中的第一固定支架与导热片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电芯固定支架结构中的第一固定支架与导热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是为了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电芯固定支架结构,具体的,包括第一固定支架10、第二固定支架20、导热片30和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支架10和所述第二固定支架20之间的电芯40,所述电芯40为多个,所述第一固定支架10包括第一本体11,所述第一本体11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槽12,所述第一安装槽12与所述电芯40一一对应,所述电芯40的一端容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12内,所述第一安装槽12之间凸设有第一支撑部13,所述第二固定支架20包括与所述第一本体11相对的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上设置有第二安装槽(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二安装槽与所述第一安装槽12对应设置,且用于容置所述电芯40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安装槽之间凸设有第二支撑部(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13对应,所述导热片30夹设在所述第一支撑部13与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且与所述电芯40接触,用于帮助所述电池组的电芯40散热。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电芯固定支架结构中,通过设置导热片30、第一支撑部13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可以使得所述导热片30轻松的设置在所述电池组电芯40之间,帮助电芯40散热,且当所述导热片30的宽度与所述电芯40的长度之间存在一定公差时,所述第一支撑部13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可用来补充所述公差,使得所述导热片30与所述电芯40匹配。

具体的,所述导热片30呈长条板状,具体包括与所述电芯40接触的第一导热部31和不与所述电芯40接触的第二导热部32,所述第一导热部31的形状与所述电芯40的形状对应,用于提高电芯40与所述第一导热部31之间的热量交换面积。

进一步的,所述电芯40为圆柱形,所述第一导热部31呈波浪状,所述第二导热部32呈直板状,用于提高导热片热交换的效率。所述导热片30内设置有导热液,直板状的导热片有助于导热液与外界换热,波浪状的导热片有助于提高电芯与导热液之间的接触程度,即将所述导热片30上的与所述电芯40接触的第一导热部31设置成波浪状,与所述电芯40不接触的第二导热部32设置成直板状,有助于将所述电芯40上的热量经过波浪状的第一导热部31传递给直板状第二导热部32,进而将热量传递到电芯40外部,提高了换热效率。

具体的,所述第一本体11为矩形,具体包括第一侧边111、与所述第一侧边111相对且平行设置的第二侧边112,连接所述第一侧边111和所述第二侧边112的第三侧边113和第四侧边114,所述第三侧边113和第四侧边114相对且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支撑部13包括第一上支撑点131和第一下支撑点132,所述第一上支撑点131靠近第三侧边113设置,所述第一下支撑点132靠近第四侧边114设置;这样,即可通过所述第一上支撑点131和第一下支撑点132实现第一支撑部13支撑所述导热片30的目的。

同理,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第二上支撑点和第二下支撑点,所述第二上支撑点与所述第一上支撑点对应,所述第二下支撑点与所述第一下支撑点对应;这样,即可通过所述第二上支撑点和第二下支撑点实现第二支撑部支撑所述导热片30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电芯固定支架结构,其不仅具可以用于固定高密度的电芯而且还具备散热功能,其结构的设计使得导热片的固定更加简单方便,实现了电芯固定支架结构的多功能化。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使用了该新型电芯固定支架结构,提高了电池模组的散热功能。

进一步的,为了再次提高电池模组的散热功效,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液冷管50,所述新型电芯固定支架结构的第一固定支架10的第三侧边113上设置有第一液冷管安装槽1131,所述第二固定支架20上对应所述第一液冷管安装槽1131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液冷管安装槽,所述电芯40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支架10和所述第二固定支架20之间后,液冷管50可安装在所述第一液冷管安装槽1131和第二液冷管安装槽内,这样就可快速的安装固定所述液冷管50。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电芯固定支架结构及电池模组,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描述,因此对于熟悉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优点和修改,故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代表性的设备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示示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