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包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9863阅读:1335来源:国知局
软包电池模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电池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包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与硬壳电芯相比,软包电芯的输出极是较薄的极片,刚性较差,因此在组装成软包电池模组时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式:1)电芯极耳与导电连接件通过焊接连接;2)电芯极耳与转接金属焊接并联组成小单元后,利用导电连接件锁螺栓实现小单元串联成电池模组。

但是,上述两种方式各有缺点:一方面,极耳的方向为竖直方向,连接件位于水平方向,为了实现焊接,需要将极耳折弯,因此工装设备复杂,操作困难;焊接时,对极耳和连接件的平面度及装配后的贴合度要求高。此外,由于连接件较厚,焊接时的高温易造成电芯密封胶软化,影响其密封效果。

另一方面,由于电芯极耳的刚性较差,为了实现螺栓对锁通常需要刚性较好的连接件转接,或者在极耳两侧布置连接件以实现螺栓对锁,工序复杂、成本高;此外,锁螺栓方式接触电阻相对较大,容易导致电池模组在工作过程中发热严重等问题。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成本低、具有理想散热效果的软包电池模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软包电池模组的缺陷,提供一种成本低、散热效果好的软包电池模组。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软包电池模组,包括若干个模组单元,每个模组单元包括:

固定架,设有收容软包电芯的电芯收容部,并且顶部设有具有凹槽的第一极耳收容部;

软包电芯,收容于电芯收容部中,软包电芯设有极耳;以及

导电连接件,设有具有凸起的第二极耳收容部;

其中,软包电芯的极耳收容于第一极耳收容部和第二极耳收容部之间,凹槽和凸起啮合并共同夹紧极耳。

作为本实用新型软包电池模组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极耳收容部设有多个凹槽,所述第二极耳收容部对应设有多个凸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软包电池模组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极耳收容部中设有安装杆,所述极耳上设有通孔,所述极耳通过通孔套设于安装杆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软包电池模组的一种改进,所述安装杆为嵌件螺钉,所述导电连接件对应设有螺母放置槽,所述导电连接件通过设置于螺母放置槽中的螺母与嵌件螺钉的配合紧密安装于所述第一极耳收容部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软包电池模组的一种改进,所述安装杆由可热熔材料制成,所述导电连接件对应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杆延伸贯穿安装孔并经热熔、冷却将导电连接件紧密安装于所述第一极耳收容部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软包电池模组的一种改进,所述安装杆由可热熔塑胶材料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软包电池模组的一种改进,所述软包电芯粘结于所述固定架的电芯收容部中或螺纹连接于所述固定架的电芯收容部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软包电池模组的一种改进,所述固定架设有位于所述软包电芯的极耳之间的绝缘突出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软包电池模组的一种改进,所述导电连接件的材质为铜或铝。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软包电池模组具有以下优点:

首先,软包电芯的极耳收容于第一极耳收容部和第二极耳收容部之间,凹槽和凸起啮合并共同夹紧极耳,可以有效增加接触面积、降低接触电阻、减少过流温升,改善电芯过电流部位的散热效果;

其次,软包电芯安装于固定架两侧,可降低成本,减轻电池模组的重量,具有结构优化、安全性能好等特点。

再次,电芯单元可单独成组,有利于模块化生产,具有简单高效、装配误差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软包电池模组及其技术效果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软包电池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软包电池模组的组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软包电池模组中模组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圆圈部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软包电池模组中导电连接件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软包电池模组中导电连接件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A和图7B为本实用新型软包电池模组中,通过热熔方式组装导电连接件过程中热熔前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固定架;100-电芯收容部;102-第一极耳收容部;104-凹槽;106-绝缘突出部;108-安装杆;20-软包电芯;200-极耳;30-导电连接件;302-第二极耳收容部;304-凸起;308-螺母放置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实施方式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为了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照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软包电池模组,其包括若干个模组单元,每个模组单元包括:

固定架10,固定架10设有收容软包电芯20的电芯收容部100,固定架10顶部设有具有凹槽104的第一极耳收容部102;

软包电芯20,收容于电芯收容部100中,软包电芯20设有极耳200;以及

导电连接件30,导电连接件30设有具有凸起304的第二极耳收容部302;

其中,软包电芯20的极耳200收容于第一极耳收容部102和第二极耳收容部302之间,凹槽104和凸起304啮合并共同夹紧极耳200。

请参照图3和图4所示,固定架10为框架结构,其设有位于其两侧的电芯收容部100和位于其顶部的第一极耳收容部102。第一极耳收容部102中设有若干个凹槽104、若干个一定间距间隔分布的安装杆108,以及绝缘突出部106。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第一极耳收容部102设有交错分布的多个凹槽104,以增加接触面积、减少接触电阻。例如,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一极耳收容部102的横截面可以呈台阶状、波浪状或锯齿状。

请参照图3和图4所示,软包电芯20设有极耳200(包括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在本说明书中不予区分),极耳200的形状和尺寸与第一极耳收容部102的凹槽104的形状和尺寸相适配,可对应呈台阶状、波浪状或锯齿状。软包电芯20和固定架10的安装方式没有特别限制,软包电芯20可以通过粘结安装于固定架10的电芯收容部100中,也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安装于固定架10的电芯收容部100中。

请参照图5和图6所示,导电连接件30为形状和尺寸与第一极耳收容部102的形状和尺寸相适配的片状结构,可以是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铜或铝。导电连接件30包括第二极耳收容部302,第二极耳收容部302与第一极耳收容部102的形状和尺寸相匹配,以将导电连接件30紧密安装于第一极耳收容部102中。第二极耳收容部302对应安装杆108设有螺母放置槽308或安装孔,安装杆108延伸进入螺母放置槽308或安装孔并与导电连接件30紧固。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第二极耳收容部302设有若干个和凹槽104对应的凸起304,软包电芯20可以对应夹持于第一极耳收容部102和第二极耳收容部302之间,并通过凹槽104和凸起304的啮合共同夹紧极耳200。

导电连接件30的紧固方式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能保证导电连接件30可以将极耳200紧密压实并固定于第一极耳收容部102中即可。例如,请参照图5和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安装杆108为嵌件螺钉,导电连接件30对应设有螺母放置槽308,导电连接件30通过设置于螺母放置槽308中的螺母与嵌件螺钉的配合紧密安装于第一极耳收容部中102中。

请参照图7A和图7B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方式,安装杆108由可热熔材料(如可热熔塑胶材料)制成,导电连接件30对应设有安装孔,安装杆108延伸贯穿安装孔并经热熔、冷却将导电连接件30紧密安装于第一极耳收容部102中。

组装时,首先将软包电芯20通过模具冲形折弯出与第一极耳收容部102、第二极耳收容部302的形状和尺寸相匹配的台阶状、波浪状或锯齿状极耳200;然后通过双面胶将软包电芯20粘贴于固定架10的电芯收容部100中,极耳200与固定架10顶部的第一极耳收容部102和安装杆108初步定位;最后,将导电连接件30安装于第一极耳收容部102中,通过导电连接件30和安装杆108的螺纹连接或热熔连接实现电芯极耳200与导电连接接30的紧密结合。此时,软包电芯20的极耳200收容于第一极耳收容部102和第二极耳收容部302之间,凹槽104和凸起304啮合并共同夹紧极耳200。

需要指出的是,当极耳200长度较长时,为了方便模组单元的安装,极耳200上可以设有通孔,此时,极耳200可以通过通孔安装杆108上。

结合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可以看出,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软包电池模组具有以下优点:

首先,软包电芯20的极耳200收容于第一极耳收容部102和第二极耳收容部302之间,凹槽104和凸起304啮合并共同夹紧极耳200,可以有效增加接触面积、降低接触电阻、减少过流温升,改善电芯过电流部位的散热效果;

其次,软包电芯20安装于固定架10两侧,可降低成本,减轻电池模组重量,具有结构优化、安全性能好等特点。

再次,电芯单元可单独成组,有利于模块化生产,具有简单高效、装配误差低的优点。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