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然气重整制氢的转化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5106阅读:8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天然气重整制氢的转化炉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天然气重整制氢的转化炉,特别是一种基于催化燃烧的小型天然气重整制氢的转化炉,属于天然气重整制氢转化炉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氢能和燃料电池作为21世纪清洁高效的能源利用新技术。2016年4月,我国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发改能源〔2016〕513号),规划了能源技术革命重点创新行动路线图,部署了15项具体任务,“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位列其中,氢能已经纳入了我国能源战略。氢能产业内涵丰富,按产业链顺序划分为氢能产业基础设施、燃料电池和燃料电池车辆、燃料电池发电(含热电联产)以及其他应用领域等。现燃料电池紧锣密鼓研发中,小型化制氢系统解决氢气的来源,也给现有的加氢站气源的补充(现有加氢站基本为外送氢气)。当前,我国氢气来源是以煤、天然气及石油等化石燃料制氢为主,约占97%,其中以天然气水蒸气重整制氢为主,也最为清洁。因转化炉体积的制约,天然气重整制氢规模较大,热效率较低。现在微小型装置逐渐成为研发热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的可小型化设计的天然气重整制氢的转化炉,以提高混合气的吸热效率,提高转化率,并保证重整反应稳定。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天然气重整制氢的转化炉,包括炉体和分布于炉体内的炉管,所述炉体内填充有绝热材料,以及由绝热材料填充而形成的用于燃料气燃烧的燃烧腔、用于燃烧烟气通过的总烟道和若干分布于炉体内的分支烟道,所述燃烧腔连通至总烟道,总烟道再连通至各分支烟道,各炉管位于对应的分支烟道内,燃烧腔内设置有燃烧嘴,各分支烟道通过炉管后汇合于炉体的烟气出口,各炉管汇合于炉体的转化气出口。

进一步的,所述燃烧腔位于炉内的中心,分支烟道以燃烧腔为中心沿环周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炉管从炉体的顶部进入炉内,沿分支烟道路径穿过炉内而汇合于炉体下部的转化气出口,所述燃烧嘴从炉体的底部进入炉内的燃烧腔,总烟道在炉内的顶部位置与各分支烟道连通,烟气出口口位于炉体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绝热材料为高铝陶纤毯。

进一步的,所述燃烧嘴包括燃烧空气进管和燃烧气进管,所述燃烧气进管共轴心套设于燃烧空气进管内,燃烧空气进管管路的出口端具有一个内径先减小再增大的喉部,燃烧气进管的出口位于该喉部的小径位置,喉部的出口装填有燃烧催化剂。

进一步的,所述喉部的出口设置有一蜂窝状板体,燃烧催化剂设置在蜂窝状板体的后端。

进一步的,所述燃烧催化剂的后端还设置有用于限定催化剂位置的挡板。

进一步的,所述喉部前端的燃烧空气进管内设置有用于空气导流的螺旋导流板。

进一步的,所述烟气出口设置有余热利用装置。

进一步的,该余热利用装置包括沿烟气流向依次设置的蒸汽发生器,天然气预热器和空气预热器。

进一步的,所述蒸汽发生器为螺旋管管式换热器,天然气预热器为螺旋管管式换热器,空气预热器为板式换热器。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结构的转化炉,能有效的缩小天然气重整制氢转化炉的大小,减小制氢系统规模,适合于为燃料电池提供氢源,适合于~60KW的燃料电池的氢源系统;

2、转化炉中采用新型的烟道设计以及烟道与炉管布置结构设计,能有效的减小吸热过程和放热过程的传热阻力,提高传热效率,各分支烟道能降低烟气流速,提高单位时间内提供的热量,提高换热效率和经济性,在实际工作中烟气与炉管内混合气同向流通,保证炉管的壁温上下均匀,减少由于反应不平衡所造成的局部析碳和过热,能够有效的提高转化率、保证反应的稳定;

3、转化炉主体部分采用圆筒式结构以及炉管、燃烧腔环形分布设计,烟道隔热材料采用高铝陶纤毯填充,有利于减少炉体的热损失,并有效的减小转化炉尺寸;

4、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了无火催化燃烧的燃烧设计,其无光形式的能量,能减少能量损失,提高能量利用率,减少燃烧反应而形成毒性污染物NOx排放,保护环境,同时重新设计的无火催化燃烧嘴结构,使得其结构紧凑,方便拆卸换取催化剂,相比于传统燃烧嘴设计,可使得炉体的体积得到有效降低,减少制氢系统规模,另外空气设置引流管、烧嘴呈锥型以及设置蜂窝状板体,使尾气和空气充分混合,燃烧均匀、稳定;

5、该转化炉中,烟气余热利用分别用于产蒸汽、天然气预热、空气预热,蒸汽、天然气预热换热器采用螺旋管管式换热器,空气预热器采用板式换热器,可以减小换热器尺寸,缩小制氢系统装置规模,同时减小系统压降,减少能量损失,减小流速、增大传热系数,提高换热效率和经济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转化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转化炉图1的A-A向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转化炉的燃烧嘴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炉体、2-炉管、21-膨胀节、3-绝热材料、4-燃烧腔、5-总烟道、6-分支烟道、7-燃烧嘴、71-燃烧空气进管、72-燃烧气进管、73-喉部、74-蜂窝状板体、75-燃烧催化剂、76-挡板、77-螺旋导流板、78-安装板、8-烟气出口、9-转化气出口、10-余热利用装置、101-蒸汽发生器、102-天然气预热器、103-空气预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天然气重整制氢的转化炉,其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采用耐火砖制成的炉体1,以及分布于炉体1内的炉管2,炉管2内可装填重整制氢的催化剂。炉体1内填充有绝热材料3,以及由绝热材料3填充而形成的用于燃料气燃烧的燃烧腔4、用于燃烧烟气通过的总烟道5和若干分布于炉体内的分支烟道6。燃烧腔4连通至总烟道5,总烟道5再连通至各分支烟道6,各炉管2是位于对应的分支烟道6内的,即每个分支烟道6内仅设置一根炉管2,燃烧腔4内设置有燃烧嘴7,各分支烟道6通过炉管2后汇合于炉体1的烟气出口8,各炉管2汇合于炉体1的转化气出口9。转化炉中采用新型的烟道设计以及烟道与炉管布置结构设计,能有效的减小吸热过程和放热过程的传热阻力,提高传热效率,各分支烟道设计能降低烟气流速,提高单位时间内提供的热量,增加换热效率,提高换热效率和经济性。

基于上述设计结构,在具体实施中,燃烧腔4是位于炉内的中心,分支烟道6以燃烧腔4为中心沿环周分布,如图2所示。这样的设计一方面使得形成有效的绝热分支烟道6,另一方面有利于整体结构的小型化,有效的降低炉体的体积。燃烧腔4位于炉体内的下部,总烟道5共轴线位于燃烧腔4上方,燃烧腔4直径大于总烟道5直径,变径部分通过锥形结构过渡,如图1所示。

在具体实施中炉管2是从炉体1的顶部进入炉内的,各独立的炉管2进入炉体1,沿其对应的分支烟道6路径穿过炉内并延伸至炉体1底部,最后汇合于炉体1下部的转化气出口9。各炉管2的进气总管位于炉体1外部,还包括位于炉体1外部的各炉管2上的膨胀节21。燃烧嘴7是从炉体1的底部进入炉内的燃烧腔4的,总烟道5在炉内的顶部位置与各分支烟道6连通,烟气出口8口位于炉体1的底部。

该结构下的转化炉工作中物料流向如下:原料气通过进气总管进入各炉管2,沿炉管2下行至炉内,分支烟道6与炉管2间形成环形通道内的高温燃烧气对炉管进行加热,在催化剂作用下原料气实现反应,反应后的气体汇总于炉体底部的转化气出口9排出;燃烧气在燃烧嘴7位置进入燃烧腔4,在燃烧腔内燃烧,高温烟气进入总烟道5,沿总烟道5上升,再在炉体的顶部位置进入各分支烟道6,烟气沿分支烟道6下行对炉管2进行加热。在该工作过程中,烟气与炉管内混合气同向流通,保证炉管的壁温上下均匀,减少由于反应不平衡所造成的局部析碳和过热,能够有效的提高转化率、保证反应的稳定,且在该结构设计中,采用了单管程的原料气流向设计,无需在炉管间设置膨胀节、猪尾管,能够有效的简化炉内结构设计,降低经济成本。

在具体的实施中,绝热材料3采用高铝陶纤毯。为了进一步增加其隔热系数,减少热损失,减小转化炉尺寸,高铝陶纤毯可压缩后进行填充。

本实施例中还对分支烟道6与总烟道5间的连通方式进行示例和描述,如图1所示:在炉体1的顶壁位置,填充的绝热材料3上端与炉体1的顶壁间具有一个未填充段,利用该未填充段的空间形成总烟道5与分支烟道6的连通通道,这样的连通结构设计,相比于通过各自独立或对应的孔道连通,有利于提提高各分支烟道6间高温烟气分布的均匀性,以及在分支烟道6环形空间内各位置分布的均匀性。

在具体实施中,炉体可采用传统燃烧嘴7结构设计和燃烧方式设计,但为了进一步降低燃烧嘴体积,保证燃烧效率,本实施例中燃烧嘴7采用无火催化燃烧,无光形式的能量,能减少能量损失,提高能量利用率,减少燃烧反应而形成毒性污染物NOx排放,保护环境。重新设计的燃烧嘴7如图3所示,包括燃烧空气进管71和燃烧气进管72,所述燃烧气进管72共轴心套设于燃烧空气进管71内,燃烧空气进管71管路的出口端具有一个内径先减小再增大的喉部73,燃烧气进管72的出口位于该喉部73的小径位置,喉部73的出口装填有燃烧催化剂75,该燃烧催化剂75是催化剂活性组分通过蜂窝状的载体负载而成的。重新设计的无火催化燃烧嘴结构,使得其结构紧凑相比于传统燃烧嘴设计,可使得炉体的体积得到有效降低,减少制氢系统规模,同时燃烧原料气的混合程度高,有效的提高燃烧效率。

另外,为了增加燃烧原料气混合的均匀性,喉部73的出口还增加设置有一陶瓷材料制成的蜂窝状板体74,燃烧催化剂75设置在蜂窝状板体74的后端使燃烧均匀、稳定。

为了保证在使用中燃烧催化剂装填的稳定性,燃烧催化剂75的后端还设置有用于限定催化剂位置的挡板76。该挡板为一环形的结构,设置在燃烧催化剂75后端的燃烧腔腔壁位置。

在燃烧嘴7另一实施方式中,其喉部73前端的燃烧空气进管71内设置有用于空气导流的螺旋导流板77,使得在燃烧空气进管71的环形腔内形成螺旋路径的通道,空气进入后形成螺旋气流,提高在喉部73与燃料气均和的均匀性。

本实施例中,还对炉体1设计及燃烧嘴7的安装方式做进一步优化,炉体1不具有耐火材料制成的底部,而是采用绝热材料3填充而形成底部,如图1所示,同时燃烧嘴7设置在一个安装板78上,安装板78与炉体1底部通过螺栓相连接实现燃烧嘴7的装配,使得方便燃烧催化剂的更换。另外在安装板78上还可设置一层绝热材料。

为了提高该转化炉能量利用率和利用的合理性,烟气出口8设置有余热利用装置10,如图1所示,该余热利用装置10包括沿烟气流向依次设置的蒸汽发生器101,天然气预热器102和空气预热器103。蒸汽发生器101为螺旋管管式换热器,天然气预热器102为螺旋管管式换热器,空气预热器103为板式换热器。烟气余热利用分别用于产蒸汽、天然气预热、空气预热,蒸汽、天然气预热换热器采用螺旋管管式换热器,空气预热器采用板式换热器,可以减小换热器尺寸,缩小制氢系统装置规模,同时减小系统压降,减少能量损失,减小流速、增大传热系数,提高换热效率和经济性。

在上述各具体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本转化炉的炉管有效转化长度为1500mm,炉体1的外径为800mm,燃烧腔4的内径为125mm,炉管2的数量为6根,其规格为φ57×5,采用ZG40Ni35Cr25Nb材料制成,炉管2所形成的圆直径为350mm,各分支烟道6的内径为80mm,该转化炉可实现10-40Nm3d/h的天然气制氢。在该小型的体积下,能满足于~60KW的燃料电池的氢源系统。

本实施例的转化炉,能有效的缩小天然气重整制氢转化炉的大小,减小制氢系统规模,适合于为燃料电池提供氢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