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结构、移动终端、外接设备及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3816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结构、移动终端、外接设备及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连接结构、移动终端、外接设备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各种不同功能的移动终端应用在人们的生活中,例如手机和笔记本电脑。

目前,手机在连接耳机、手机连接音箱以及手机连接充电器等,都需要通过不同的连接接口进行连接,需要在手机上设置多个用于连接不同移动终端的电连接接口,而多个接口的设置不仅使用起来不方便,还严重的影响移动终端外观的美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电连接结构、移动终端、外接设备及电子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使用方便,外观富有美感,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连接结构,其包括:

柱状连接端子,所述柱状连接端子侧壁预定位置设置有第一电连接区,所述柱状连接端子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电连接区,所述第一电连接区与所述第二电连接区连通;

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弹性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柱状连接端子的第二端相抵触,所述柱状连接端子的第二端与所述柱状连接端子的第一端相对;

用于容纳所述弹性部件和柱状连接端子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底部与所述弹性部件的第一端相抵触,所述柱状连接端子的第一端凸出所述容纳槽的槽口预定距离,所述容纳槽的侧壁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

至少一个电连接触头,所述电连接触头第一端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柱状连接端子抵触,与所述电连接触头第一端相对的所述电连接触头第二端用于与移动终端的硬件模块连接;

其中,第二电连接区用于与外接设备的连接部件连接,当按压所述柱状连接端子的第一端,使所述第一电连接区与所述至少一个电连接触头中的一个电连接触头相抵触,所述电连接结构处于连通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优选的,前述的电连接结构,其中所述柱状连接端子为金属柱体,所述金属柱体除第一电连接区和第二电连接区之外,所述金属柱体的外表面覆盖一层绝缘材料。

优选的,前述的电连接结构,其中所述弹性部件为弹簧或者弹片。

优选的,前述的电连接结构,其中所述电连接触头为金属弹片或pin连接头。

优选的,前述的电连接结构,其中所述柱状连接端子的侧壁距离柱状连接端子第一端预定距离的位置,设置有环所述柱状连接端子的侧壁一周的凸台,所述容纳槽的开口处向内缩进,所述容纳槽的开口尺寸小于所述凸台的尺寸。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移动终端,其包括:

本体;

第一连接部件,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包括:至少一个电连接结构;

所述电连接结构包括:柱状连接端子,所述柱状连接端子侧壁预定位置设置有第一电连接区,所述柱状连接端子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电连接区,所述第一电连接区与所述第二电连接区连通;

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弹性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柱状连接端子的第二端相抵触,所述柱状连接端子的第二端与所述柱状连接端子的第一端相对;

用于容纳所述弹性部件和柱状连接端子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底部与所述弹性部件的第一端相抵触,所述柱状连接端子的第一端凸出所述容纳槽的槽口预定距离,所述容纳槽的侧壁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

至少一个电连接触头,所述电连接触头第一端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柱状连接端子抵触,与所述电连接触头第一端相对的所述电连接触头第二端用于与移动终端的硬件模块连接;

其中,第二电连接区用于与外接设备的连接部件连接,当按压所述柱状连接端子的第一端,使所述第一电连接区与所述至少一个电连接触头中的一个电连接触头相抵触,所述电连接结构处于连通状态;

其中,所述容纳槽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外表面上或所述容纳槽设置在所述本体的插孔内壁上;

所述至少一个电连接端子分别与所述本体内的不同硬件模块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优选的,前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电连接结构为多个,所述多个电连接结构的容纳槽分别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外表面上,所述多个电连接结构规则的排列成N排,所述N为正整数。

优选的,前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电连接结构为多个,所述多个电连接结构的容纳槽设置在所述本体的插孔内壁上,所述多个电连接结构沿所述插孔的插入方向排列成一排;

当每个所述电连接结构连通时,每个所述柱状连接端子均压入所述容纳槽不同的预定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外接设备,其包括:

外接设备本体;

第二连接部件,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与所述外接设备本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凸点,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用于与移动终端的第一连接部件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优选的,前述的外接设备,其中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上的凸点为多个,所述第二连接部件设置在所述外接设备本体的外表面上,所述多个凸点规则的排列成N排,用于与设置在移动终端本体外表面上的第一连接部件相适配,所述N为正整数。

优选的,前述的外接设备,其中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上的凸点为多个,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为长条状或棒状,所述多个凸点沿所述条状或者棒状的第二连接部件的长度方向设置,用于与设置在移动终端本体的插孔内壁上的第一连接部件相适配;

其中,每个所述凸点均具有不同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

移动终端和外接设备;

所述移动终端包括:

本体;

第一连接部件,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包括:至少一个电连接结构;

所述电连接结构包括:柱状连接端子,所述柱状连接端子侧壁预定位置设置有第一电连接区,所述柱状连接端子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电连接区,所述第一电连接区与所述第二电连接区连通;

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弹性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柱状连接端子的第二端相抵触,所述柱状连接端子的第二端与所述柱状连接端子的第一端相对;

用于容纳所述弹性部件和柱状连接端子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底部与所述弹性部件的第一端相抵触,所述柱状连接端子的第一端凸出所述容纳槽的槽口预定距离,所述容纳槽的侧壁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

至少一个电连接触头,所述电连接触头第一端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柱状连接端子抵触,与所述电连接触头第一端相对的所述电连接触头第二端用于与移动终端的硬件模块连接;

其中,第二电连接区用于与外接设备的连接部件连接,当按压所述柱状连接端子的第一端,使所述第一电连接区与所述至少一个电连接触头中的一个电连接触头相抵触,所述电连接结构处于连通状态;

其中,所述容纳槽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外表面上或所述容纳槽设置在所述本体的插孔内壁上;

所述至少一个电连接端子分别与所述本体内的不同硬件模块连接;

所述外接设备包括:

外接设备本体;

第二连接部件,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与所述外接设备本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凸点,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用于与移动终端的第一连接部件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连接。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电连接结构、移动终端、外接设备及电子装置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其中电连接结构由柱状连接端子、弹性部件、容纳槽以及电连接触头构成,其中柱状连接端子和弹性部件放置在容纳槽中,弹性部件分别与容纳槽的底部以及柱状连接端子的第二端相抵触,且柱状连接端子的第一端凸出容纳槽预定距离,能够通过按压柱状连接端子的第一端使柱状连接端子向容纳槽中运动,再按压柱状连接端子时,能够使柱状连接端子侧壁上的第一电连接区,与穿过容纳槽侧壁上通孔的电连接触头的第一端相连接,进而使电连接触头与柱状连接端子第一端的第二电连接区连通。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手机在连接耳机、手机连接音箱以及手机连接充电器等,都需要通过不同的连接接口进行连接,需要在手机上设置多个用于连接不同移动终端的电连接接口,而多个接口的设置不仅使用起来不方便,还严重的影响移动终端外观的美感。而本实用新型电连接结构能够在柱状连接端子的第一端连接一个外接设备,在电连接触头的第二端连接移动终端的硬件模块,可以设置多个电连接结构,使不同的电连接触头连接不同的硬件模块,并将多个电连接结构规则的排列在一起,或者规则的排列在移动终端的插孔中构成一个第一连接部件,这样可以通过与第一连接部件相适配的第二连接部件与第一连接部件连接,可以通过第一连接部件连接移动终端中不同的硬件模块,进而通过一个第一连接部件就可以实现移动终端与不同的外接设备连接,使移动终端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同时不需要在移动终端上设置多个电连接插孔用于连接不同的外接设备,减少在移动终端上的开孔数量,使移动终端能够设计的更富美感。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电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外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提供的另一种外接设备的第二连接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连接结构、移动终端、外接设备及电子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出的一种电连接结构,其包括:柱状连接端子1、弹性部件2、容纳槽3以及至少一个电连接触头4;柱状连接端子1侧壁预定位置设置有第一电连接区11,柱状连接端子1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电连接区12,第一电连接区11与第二电连接区12连通;弹性部件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弹性部件2的第一端与柱状连接端子1的第二端相抵触,柱状连接端子1的第二端与柱状连接端子1的第一端相对;容纳槽3用于容纳弹性部件2和柱状连接端子1,容纳槽3的底部与弹性部件2的第一端相抵触,柱状连接端子1的第一端凸出容纳槽3的槽口预定距离,容纳槽3的侧壁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31;电连接触头4第一端穿过通孔31与柱状连接端子1抵触,与电连接触头4第一端相对的电连接触头4第二端用于与移动终端的硬件模块连接;其中,第二电连接区12用于与外接设备的连接部件连接,当按压柱状连接端子1的第一端,使第一电连接区11与至少一个电连接触头4中的一个电连接触头4相抵触,电连接结构处于连通状态。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电连接结构中柱状连接端子可以是金属棒,其中金属棒的外表面覆盖一层绝缘层,仅留有金属棒的第一端的第二电连接区和金属棒侧壁的第一电连接区导电,柱状连接端子和弹性部件能够在容纳槽中往复运动,弹性部件可以是弹簧或者弹片,容纳槽可以设置在移动终端的表面或者移动终端的插孔内壁上,电连接触头的第一端用于与柱状连接端子的第一电连接区连接,电连接触头的第二端用于与移动终端的硬件模块连接。其中,当柱状连接端子的一端的第二电连接区与外接设备的连接部件连接后,按压柱状连接端子使第一电连接区与电连接触头的第一端连接,这样使移动终端的硬件模块与外接设备连接,使移动终端能够控制外接设备进行工作。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其中电连接结构由柱状连接端子、弹性部件、容纳槽以及电连接触头构成,其中柱状连接端子和弹性部件放置在容纳槽中,弹性部件分别与容纳槽的底部以及柱状连接端子的第二端相抵触,且柱状连接端子的第一端凸出容纳槽预定距离,能够通过按压柱状连接端子的第一端使柱状连接端子向容纳槽中运动,再按压柱状连接端子时,能够使柱状连接端子侧壁上的第一电连接区,与穿过容纳槽侧壁上通孔的电连接触头的第一端相连接,进而使电连接触头与柱状连接端子第一端的第二电连接区连通。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手机在连接耳机、手机连接音箱以及手机连接充电器等,都需要通过不同的连接接口进行连接,需要在手机上设置多个用于连接不同移动终端的电连接接口,而多个接口的设置不仅使用起来不方便,还严重的影响移动终端外观的美感。而本实用新型电连接结构能够在柱状连接端子的第一端连接一个外接设备,在电连接触头的第二端连接移动终端的硬件模块,可以设置多个电连接结构,使不同的电连接触头连接不同的硬件模块,并将多个电连接结构规则的排列在一起,或者规则的排列在移动终端的插孔中构成一个第一连接部件,这样可以通过与第一连接部件相适配的第二连接部件与第一连接部件连接,可以通过第一连接部件连接移动终端中不同的硬件模块,进而通过一个第一连接部件就可以实现移动终端与不同的外接设备连接,使移动终端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同时不需要在移动终端上设置多个电连接插孔用于连接不同的外接设备,减少在移动终端上的开孔数量,使移动终端能够设计的更富美感。

如图1所示,在具体实施当中,其中最佳的柱状连接端子1为金属柱体,金属柱体除第一电连接区和第二电连接区之外,金属柱体的外表面覆盖一层绝缘材料;弹性部件2为弹簧或者弹片;电连接触头4为金属弹片或pin连接头。

在具体实施当中,其中为了使柱状连接端子能够在容纳槽中不会轻易的掉出,可以在柱状连接端子的侧壁距离柱状连接端子第一端预定距离的位置,设置环柱状连接端子的侧壁一周的凸台,容纳槽的开口处向内缩进,容纳槽的开口尺寸小于凸台的尺寸。

实施例二

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提出的一种移动终端,其包括:本体5;第一连接部件51,第一连接部件51包括:至少一个电连接结构;电连接结构包括:柱状连接端子1、弹性部件2、容纳槽3以及至少一个电连接触头4;柱状连接端子1侧壁预定位置设置有第一电连接区11,柱状连接端子1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电连接区12,第一电连接区11与第二电连接区12连通;弹性部件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弹性部件2的第一端与柱状连接端子1的第二端相抵触,柱状连接端子1的第二端与柱状连接端子1的第一端相对;容纳槽3用于容纳弹性部件2和柱状连接端子1,容纳槽3的底部与弹性部件2的第一端相抵触,柱状连接端子1的第一端凸出容纳槽3的槽口预定距离,容纳槽3的侧壁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31;电连接触头4第一端穿过通孔31与柱状连接端子1抵触,与电连接触头4第一端相对的电连接触头4第二端用于与移动终端的硬件模块连接;其中,第二电连接区12用于与外接设备的连接部件连接,当按压柱状连接端子1的第一端,使第一电连接区11与至少一个电连接触头4中的一个电连接触头4相抵触,电连接结构处于连通状态;其中,容纳槽3设置在本体5的外表面上或容纳槽3设置在本体5的插孔6内壁上;至少一个电连接端子分别与本体5内的不同硬件模块连接。

具体的,将至少一个实施例一所述的电连接结构组成第一连接部件设置在移动终端上,使至少一个电连接端子分别与移动终端本体内的不同硬件模块连接,这样当连通任意一个电连接结构时,就能使外接设备与移动终端本体中的一个硬件模块连接,所以可以将不同的电连接结构连接不同的硬件模块,这样通过外接设备的连接部件按压第一连接部件上的不同电连接结构时,能够实现连通移动终端的不同硬件模块,进而实现移动终端与不同的外接设备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其中电连接结构由柱状连接端子、弹性部件、容纳槽以及电连接触头构成,其中柱状连接端子和弹性部件放置在容纳槽中,弹性部件分别与容纳槽的底部以及柱状连接端子的第二端相抵触,且柱状连接端子的第一端凸出容纳槽预定距离,能够通过按压柱状连接端子的第一端使柱状连接端子向容纳槽中运动,再按压柱状连接端子时,能够使柱状连接端子侧壁上的第一电连接区,与穿过容纳槽侧壁上通孔的电连接触头的第一端相连接,进而使电连接触头与柱状连接端子第一端的第二电连接区连通。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手机在连接耳机、手机连接音箱以及手机连接充电器等,都需要通过不同的连接接口进行连接,需要在手机上设置多个用于连接不同移动终端的电连接接口,而多个接口的设置不仅使用起来不方便,还严重的影响移动终端外观的美感。而本实用新型电连接结构能够在柱状连接端子的第一端连接一个外接设备,在电连接触头的第二端连接移动终端的硬件模块,可以设置多个电连接结构,使不同的电连接触头连接不同的硬件模块,并将多个电连接结构规则的排列在一起,或者规则的排列在移动终端的插孔中构成一个第一连接部件,这样可以通过与第一连接部件相适配的第二连接部件与第一连接部件连接,可以通过第一连接部件连接移动终端中不同的硬件模块,进而通过一个第一连接部件就可以实现移动终端与不同的外接设备连接,使移动终端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同时不需要在移动终端上设置多个电连接插孔用于连接不同的外接设备,减少在移动终端上的开孔数量,使移动终端能够设计的更富美感。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具体实施当中,其中电连接结构为多个,多个电连接结构的容纳槽3分别设置在本体5的外表面上,多个电连接结构规则的排列成N排,N为正整数。

具体的,可以在移动终端的本体外表面上设置电连接结构的容纳槽,具体的设置方式以及电连接结构的排列方式可以不做限定,只要规则的排列成N排就可以,这样移动终端上由电连接结构构成的第一连接部件,其能够直接压放在外接设备的连接部件上,实现第一连接部件中电连接结构的连通。

如图1和图3所示,在具体实施当中,其中电连接结构为多个,多个电连接结构的容纳槽3设置在本体的插孔6内壁上,多个电连接结构沿插孔6的插入方向排列成一排;当每个电连接结构连通时,每个柱状连接端子1均压入容纳槽3不同的预定距离。

具体的,第一连接部件的结构可以类似于锁芯,多个电连接结构就相当于锁芯中的锁簧,每个电连接结构在连通时,都需要将其对应的柱状连接端子压入容纳槽不同的距离。其中,移动终端的一个硬件模块可以连接多个电连接结构的电连接触头,且不同的硬件模块连接不同的电连接结构的电连接触头,这样外接设备可以设置类似于钥匙结构的连接部件,并且不同的外接设备设置不同结构的连接部件,当外接设备的连接部件插入移动终端的第一连接部件中时,能够连通移动终端中不同的硬件模块,实现诸如充电、连接音箱、连接键盘等不同的连接功能。

实施例三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提出的一种外接设备,其包括:外接设备本体7和第二连接部件8,第二连接部件8与外接设备本体7连接,第二连接部件8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凸点81,凸点81用于按压第一连接部件中电连接结构的柱状连接端子。

具体的第二连接部件主要用于与第一连接部件相适配,实现按压第一连接部件中电连接结构的柱状连接端子,使电连接结构连通,进而使外接设备与移动终端电连接。

在具体实施当中,第二连接部件8可以设置成两种结构,其中一种如图4所示:第二连接部件8上的凸点81为多个,第二连接部件8设置在外接设备本体7的外表面上,多个凸点81规则的排列成N排,用于与设置在移动终端本体外表面上的第一连接部件相适配,所述N为正整数;另一种如图5所示:第二连接部件8上的凸点81为多个,第二连接部件8为长条状或棒状,多个凸点81沿条状或者棒状的第二连接部件8的长度方向设置,用于与设置在移动终端本体的插孔内壁上的第一连接部件相适配,其中,每个凸点均具有不同的高度。

实施例四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提出的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移动终端和外接设备;移动终端包括:本体和第一连接部件;第一连接部件包括:至少一个电连接结构;电连接结构包括:柱状连接端子、弹性部件、容纳槽以及至少一个电连接触头;柱状连接端子侧壁预定位置设置有第一电连接区,柱状连接端子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电连接区,第一电连接区与第二电连接区连通;弹性部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弹性部件的第一端与柱状连接端子的第二端相抵触,柱状连接端子的第二端与柱状连接端子的第一端相对;容纳槽用于容纳弹性部件和柱状连接端子,容纳槽的底部与弹性部件的第一端相抵触,柱状连接端子的第一端凸出容纳槽的槽口预定距离,容纳槽的侧壁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电连接触头第一端穿过通孔与柱状连接端子抵触,与电连接触头第一端相对的电连接触头第二端用于与移动终端的硬件模块连接;其中,第二电连接区用于与外接设备的连接部件连接,当按压柱状连接端子的第一端,使第一电连接区与至少一个电连接触头中的一个电连接触头相抵触,电连接结构处于连通状态;其中,容纳槽设置在本体的外表面上或容纳槽设置在本体的插孔内壁上;至少一个电连接端子分别与本体内的不同硬件模块连接;外接设备包括:外接设备本体和第二连接部件,第二连接部件与外接设备本体连接,第二连接部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凸点,凸点用于按压第一连接部件中电连接结构的柱状连接端子;第一连接部件与第二连接部件连接。

具体的,本实施例四中所述的移动终端可直接使用上述实施例二提供的移动终端,具体的实现结构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二中描述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四中所述的外接设备可直接使用上述实施例三提供的外接设备,具体的实现结构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三中描述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其中电连接结构由柱状连接端子、弹性部件、容纳槽以及电连接触头构成,其中柱状连接端子和弹性部件放置在容纳槽中,弹性部件分别与容纳槽的底部以及柱状连接端子的第二端相抵触,且柱状连接端子的第一端凸出容纳槽预定距离,能够通过按压柱状连接端子的第一端使柱状连接端子向容纳槽中运动,再按压柱状连接端子时,能够使柱状连接端子侧壁上的第一电连接区,与穿过容纳槽侧壁上通孔的电连接触头的第一端相连接,进而使电连接触头与柱状连接端子第一端的第二电连接区连通。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手机在连接耳机、手机连接音箱以及手机连接充电器等,都需要通过不同的连接接口进行连接,需要在手机上设置多个用于连接不同移动终端的电连接接口,而多个接口的设置不仅使用起来不方便,还严重的影响移动终端外观的美感。而本实用新型电连接结构能够在柱状连接端子的第一端连接一个外接设备,在电连接触头的第二端连接移动终端的硬件模块,可以设置多个电连接结构,使不同的电连接触头连接不同的硬件模块,并将多个电连接结构规则的排列在一起,或者规则的排列在移动终端的插孔中构成一个第一连接部件,这样可以通过与第一连接部件相适配的第二连接部件与第一连接部件连接,可以通过第一连接部件连接移动终端中不同的硬件模块,进而通过一个第一连接部件就可以实现移动终端与不同的外接设备连接,使移动终端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同时不需要在移动终端上设置多个电连接插孔用于连接不同的外接设备,减少在移动终端上的开孔数量,使移动终端能够设计的更富美感。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