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3810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中国发明专利公开第CN106299820A号揭示了一种网络连接器,其包括水平设置的电路板、连接于电路板前端的若干对接端子、连接于电路板后端的若干接脚端子、以及安装在电路板上的若干变压器,所述变压器与对接端子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网络连接器还包括用于传输电源的若干电源端子,所述电路板具有平板部以及自平板部向前延伸出的延伸部,所述电源端子连接于延伸部。所述网络连接器安装在客户主板上。为了优化电源端子的电气特性,客户主板安装有附加电容,占用了客户主板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的电连接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水平设置的电路板、连接于所述电路板前端的若干对接端子、连接于所述电路板后端的若干接脚端子以及安装在所述电路板上的若干变压器,所述变压器电性连接在所述若干对接端子与所述若干接脚端子之间,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用于传输电源的若干电源端子,所述电路板具有平板部以及自所述平板部向前延伸出的延伸部,所述电源端子连接于所述延伸部,所述电源端子之间电性连接有附加电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附加电容安装于所述电连接器内部的电路板上,并位于所述两根电源端子之间,节省了客户主板的空间,简化了客户主板的结构,优化了电源端子的电气特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2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图3所示端子模组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图4所示端子模组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6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电路图。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100,其包括绝缘本体10、安装于所述绝缘本体10内的端子模组20、发光体模组50、与所述绝缘本体10卡扣配合的绝缘载体40及包覆所述绝缘本体10与所述绝缘载体40的屏蔽壳体60。所述发光体模组50包括发光二极管51与转接模组52。

请参阅图4至图5,所述端子模组20包括水平设置的电路板21、连接于所述电路板21前端的若干对接端子27、连接于所述电路板21后端的若干接脚端子28以及安装在所述电路板21上的若干变压器30和若干共模抑制器35。所述若干对接端子27横向排布。所述若干变压器30电性连接在所述若干对接端子27与所述若干接脚端子28之间。所述电路板21包括第一表面22与第二表面23,所述变压器30安装于所述第一表面22。所述电连接器100还包括用于传输电源的若干电源端子29。所述电路板21具有平板部24以及自所述平板部24向前延伸出的延伸部25,26。所述若干电源端子29连接于所述延伸部25,26。所述延伸部25,26包括在电路板21横向两相反侧分别延伸出的第一延伸部25和第二延伸部26。所述若干电源端子29包括四个电源端子,其中两根连接于第一延伸部25,另外两根连接于第二延伸部26。所述电源端子29之间电性连接有附加电容31。所述附加电容31安装于所述第二表面23。所述第一延伸部25与所述第二延伸部26分别设有一个附加电容31。

请参阅图2至图3,所述绝缘本体10具有用于对接连接器插入配合的对插口11、位于对插口11后方的安装空间12、设置在对插口11和安装空间12之间的中间壁13、以及设置在中间壁13上并连通对插口11和安装空间12的若干端子槽14。所述若干对接端子27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若干端子槽14。所述中间壁13还设有分别用于收容第一延伸部25和第二延伸部26的第一避让槽15和第二避让槽16,所述第一避让槽15和第二避让槽16分别位于若干端子槽14的横向相反两侧。

所述绝缘载体40包括本体部41及自所述本体部41向前延伸出的伸出部,所述伸出部设有凹陷部44,所述附加电容31收容于所述凹陷部44。所述伸出部包括在所述绝缘载体40横向两相反侧分别延伸出的第一伸出部42和第二伸出部43,所述第一伸出部42与所述第二伸出部43分别设有一个用于收容所述附加电容31的凹陷部44。

屏蔽壳体60包括前屏蔽壳体61和后屏蔽壳体62,前屏蔽壳体61和后屏蔽壳体62相互扣合在一起用以包围在绝缘本体10、端子模组20、发光体模组50的外侧。屏蔽壳体60可以作为电气接地端。

请参阅图6,每一变压器30具有与对接端子27电性连接的初级线圈32,以及与共模抑制器35电性连接的次级线圈34,共模抑制器35的另一端电性连接于接脚端子28。每一变压器30的初级线圈32均具有与电源端子29电性连接的中心抽头33,且中心抽头33电性连接电容器36、电阻器37后与接地点38电性连接。变压器30、共模抑制器35、电阻器37、电容器36、对接端子27、接脚端子28、电源端子29之间的电性连接通过电路板上的导电路径实现。接地点38为电性连接至屏蔽壳体60后导接至外部主板的接地层完成接地连接。所述两根电源端子29之间并联有附加电容31。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非全部的实施方式,定义对接方向为前后方向,比如,本实用新型也适用竖直型的电连接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