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5034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光元件,特别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属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一般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可以被制作成一个响应速度快,功耗低,轻薄的器件,由于其具有非常高的亮度这样一个优点,因此现在作为次世代显示器件备受瞩目;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玻璃基板上叠层ITO材质的阳极,有机薄膜及金属阴极,在阳极和阴极之间加压,在有机薄膜上形成适当的能力差,以自发光的原理进行工作;具体来说,在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加正向电压的话,阳极和阴极间通过有机薄膜分别注入空穴和电子,被注入的空穴和电子在有机薄膜内结合并形成激子,激子在结合产生电致发光现象。

但是,由于一函数较低的物质在大气中有很强的反应性,因此原有的铝材质阴极使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稳定性降低最终导致妨碍电子注入的结果;所以原有技术上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问题是很难期待其有较高发光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很难期待其有较高发光效率的问题;形成和阴极接触的电子传输层,形成该界面的一定厚度可以在阴极物质中掺杂,同时蒸镀碱性金属,然后蒸镀阴极物质,确保良好的亮度特性,因此,可以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发光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包括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包括玻璃基板、阳极、阴极和有机薄膜,所述玻璃基板的接触面形成所述阳极,所述阳极的顶端蒸镀叠层有所述有机薄膜,所述有机薄膜的顶端形成所述阴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有机薄膜由空穴注入层、空穴输入层、有机发光层及电子传输层依次蒸镀而成,且所述空穴注入层与所述阳极接触,所述电子传输层与所述阴极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阴极包括下部的界面层,且含有下部所述界面层的所述阴极是所述阳极和所述有机薄膜中包含的各层重叠后蒸镀形成,所述阴极则是下部的所述界面层和其上部的层一次性蒸镀形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玻璃基板为透明玻璃基板。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且实用性强,在阴极物质里掺杂同时蒸镀碱性金属形成阴极和有机薄膜的界面,由此可以确保良好亮度特性,其结果有提升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发光效率的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观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有机薄膜结构示意图;

图中:1、玻璃基板;2、阳极;3、空穴注入层;4、空穴输入层;5、有机发光层;6、电子传输层;7、界面层;8、阴极;9、有机薄膜;10、发光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包括发光元件10,发光元件10包括玻璃基板1、阳极2、阴极8和有机薄膜9,玻璃基板1的接触面形成阳极2,阳极2的顶端蒸镀叠层有有机薄膜9,有机薄膜9的顶端形成阴极8。

进一步,有机薄膜9由空穴注入层3、空穴输入层4、有机发光层5及电子传输层6依次蒸镀而成,且空穴注入层3与阳极2接触,电子传输层6与阴极8接触。

阴极8包括下部的界面层7,利用了函数较低的铝形成而成,而为形成界面,则利用了碱性金属氟化锂,且含有下部界面层7的阴极8是阳极2和有机薄膜9中包含的各层重叠后通过物理蒸镀法蒸镀形成而成的,阴极8则是下部的界面层7和其上部的层一次性蒸镀形成。

玻璃基板1为透明玻璃基板,便于制成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具体的,有机薄膜9蒸镀后形成阴极8,蒸镀工序分为为形成界面层7的第一阶段和为形成上部层的第二阶段来进行;即,第一阶段中铝的蒸镀进行完成后此时一起蒸镀氟化锂,氟化锂的蒸镀量按铝的3wt%以下来掺杂,因此界面层7就是将氟化锂以3wt%掺杂在铝的状态蒸镀;这时调节使界面层7尽量达到使阴极8整个厚度的45%以内;此后,第二阶段中蒸镀铝然后蒸镀一定厚度的阴极,这样就完成了整个工序。

根据上述第一阶段为形成界面层7在蒸镀铝和氟化锂的期间或过后,锂离子(Li-)向电子传输层6内扩散,扩散的锂离子(Li-)在电子传输层6内以Li--> Li + e-分解的同时电子(e-)也向有机发光层5移动;这样因移动的自由电子(e-)有机薄膜9内的费尔米能级改变,有机薄膜9和阴极8之间形成欧姆接触。

由于上述第一阶段的锂离子(Li-)向电子传输层6内扩散,依次产生欧姆接触原理的结果,掺杂氟化锂的阴极8比不掺杂的情况具有较好的电流密度,而且根据掺杂氟化锂的量的不同驱动电压也随之变低。

此时氟化锂的掺杂量增加到3wt%以上的时候反而有特性热化的现象,调整到一下正好;其理由是因为氟化锂为绝缘体,一定量的电子扩散到有机薄膜内,而过量的氟化锂被剩余下来的情况通过妨碍电子移动的阶梯作用,导致妨碍阴极的电子注入。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动作为在阳极2和阴极8间加压,空穴从阳极2注入到空穴注入层3,电子则是通过阴极8和其界面层7注入到电子传输层6;这样被注入的空穴经过空穴注入层3和空穴传输层4,到有机发光层5进行,电子经过电子传输层6到有机发光层5进行;上述进行通过界面间的能阶实现。

根据本发明阴极8下部形成的界面层7掺杂3wt%以下的氟化锂,因此根据上述原理可以获得良好的电流密度,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驱动电压也随之减低。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且实用性强,在阴极物质里掺杂同时蒸镀碱性金属形成阴极8和有机薄膜9的界面,由此可以确保良好亮度特性,其结果有提升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发光效率的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