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衬套连接器组件、防水衬套插座连接器以及防水衬套插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02223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防水衬套连接器组件、防水衬套插座连接器以及防水衬套插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系有关于一种连接器,尤指一种防水衬套连接器组件,其可安装在电子装置上,并包括防水衬套插座连接器以及防水衬套插头连接器,且防水衬套插座连接器及防水衬套插头连接器分别具有衬套模组而可供轻易拆卸更换衬套模组内部的连接器,藉此避免电子装置的外壳为了适配不同连接器而必须进行改装的问题,进而提升电子装置的应用性。



背景技术:

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乃普遍应用于电子装置的零件,透过在电子装置上安装一插座连接器,并在另一电子装置的缆线末端安装对应的插头连接器,再将插座连接器及插头连接器相互接驳,可令两电子装置进行电力与电子讯号的传输。

在某些特殊状况下,电子装置被设计成一系列近似的机型,这些机型拥有相似或相同的外壳,而内部的电路板及对外的连接器则会根据各机型的需求及规格而有所改变。然而,这类同系列的电子装置虽然在外壳几乎相同,该外壳还是必须针对不同的连接器开设安装孔以供不同的连接器安装于安装孔内,因此,外壳必须分别采用不同制程,如此造成电子装置成本升高。

此外,某些电子装置具有户外用途,或是必须安装在湿度高的环境中,而连接器本身具有开口,毫无防水性,故在户外阴雨的环境或是湿度高的环境中,水气极易透过连接器进入电子装置内部,使电路板以及相关电子组件受潮或腐蚀,故连接器的防水性成为待积极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电子装置须对外壳作不同加工以搭配不同连接器,且连接器欠缺防水性的问题,改良其不足与缺失,进而实用新型出一种防水衬套连接器组件、防水衬套插座连接器以及防水衬套插头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衬套连接器组件,其可安装在电子装置上,并包括防水衬套插座连接器以及防水衬套插头连接器,且防水衬套插座连接器及防水衬套插头连接器分别具有衬套模组而可供轻易拆卸更换衬套模组内部的连接器,藉此避免电子装置的外壳为了适配不同连接器而必须进行改装的问题,进而提升电子装置的应用性。

为达上述目的,令所述防水衬套连接器组件包括一防水衬套插座连接器以及一防水衬套插头连接器;所述防水衬套插座连接器具有一插座外壳组件、一插座衬套模组以及一插座连接器单元;所述防水衬套插头连接器以可拆卸方式结合所述防水衬套插座连接器,且具有一插头外壳组件、一对接环、一插头衬套模组、一插头连接器单元以及一后固定盖;其中:所述插座外壳组件具有一插座转接外壳,所述插座转接外壳上贯穿形成有一第一容置空间,在所述插座转接外壳外侧端上形成有一对接部;所述插座衬套模组以可拆卸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中,且包括有一外插座衬套以及一内插座衬套,所述外插座衬套上贯穿形成有一外穿套孔,所述内插座衬套上贯穿形成有一与所述外穿套孔相连通的内穿套孔;所述插座连接器单元以可拆卸方式设置在所述插座衬套模组的外穿套孔与内穿套孔中;所述插头外壳组件具有一插头转接外壳以及一对接环;所述插头转接外壳以可拆卸方式结合所述插座转接外壳,在所述插头转接外壳上贯穿形成有一第二容置空间;所述对接环以可转动方式设置在所述插头转接外壳的前端,且以可拆卸方式结合所述插座转接外壳上的对接部,在所述对接环上贯穿形成有一环穿孔以穿套在所述插头转接外壳的前端;所述插头衬套模组以可拆卸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置空间中,且具有一前插头衬套以及一后插头衬套,所述前插头衬套上贯穿形成有一前穿套孔,在所述前插头衬套的后端形成有一结合槽,所述后插头衬套上贯穿形成有一与所述前穿套孔连通的后穿套孔,所述后插头衬套前端形成有一结合块,所述结合块以可拆卸方式设置在所述结合槽内;所述插头连接器单元以可拆卸方式设置在所述插头衬套模组的前穿套孔与后穿套孔内,并且以可拆卸方式结合所述插座连接器单元;以及所述后固定盖以可拆卸方式设置在所述插头转接外壳的后端上以将插头衬套模组及插头连接器单元固定在插头转接外壳内,在后固定盖上贯穿形成有一固定孔以套设在所述插头转接外壳的后端。

藉由上术技术手段,所述防水衬套插座连接器以及防水衬套插头连接器可分别安装在一电子装置之外壳以及另一电子装置之缆线上,所述插座转接外壳可被制定为单一规格,所述插座衬套模组外型可被制定为单一规格并与所述插座转接外壳相匹配,且所述插座衬套模组的外穿套孔及内穿套孔则依据内部所容纳的插座连接器单元的不同而改变,如此一来,电子装置外壳仅须要开设一种安装孔来安装所述防水衬套插座连接器,便可随时替换内部的插座连接器单元。

同理,所述插头转接外壳可被制定为单一规格,所述插头衬套模组外型可被制定为单一规格并与所述插头转接外壳相匹配,且所述插头衬套模组的前穿套孔及后穿套孔则依据内部所容纳的插头连接器单元的不同而改变,如此一来,所述插头转接外壳以及插头衬套模组可轻易安装到不同电子装置的缆线上的不同插头连接器单元。

因此,透过防水衬套连接器组件,可让电子装置的外壳安装不同的插座连接器单元,并且连接另一电子装置上的不同插头连接器,藉此提升电子装置的应用性及并降低其制造成本。

前述插座外壳组件进一步具有一防水盖,所述防水盖设置在所述插座转接外壳上且具有一套环部、一连接带以及一塞盖部,所述套环部套设在所述插座转接外壳上,所述连接带自所述套环部突伸,所述塞盖部形成在所述连接带上,在所述塞盖部上形成有一可插入所述插座转接外壳的对接部处的第一容置空间内的防水塞筒。

前述插座外壳组件进一步具有一固定套环,所述固定套环以可拆卸方式套设在所述插座转接外壳的内侧端并且将防水盖迫紧在所述插座转接外壳上,在所述固定套环内形成有一匹配所述插座转接外壳的外锁定螺纹的内锁定螺纹。

前述插头转接外壳后端轴向突伸形成有复数伸入所述后固定盖的固定孔内的弹性迫紧片,在所述插头转接外壳后端内形成有一介于所述复数弹性迫紧片之间的压缩容腔;所述插头外壳组件进一步具有一防水垫圈,所述防水垫圈设置在所述压缩容腔中,其中,所述后固定盖迫紧所述复数弹性迫紧片,并且压缩所述压缩容腔及内部的防水垫圈。

前述外插座衬套具有二相对盘体,在两盘体之间形成复数连接柱,且该外插座衬套以射出成型方式结合该内插座衬套,使该内插座衬套设置在该两盘体之间且供该复数连接柱穿过。

前述插头转接外壳前端形成有一环沟槽,所述对接环的环穿孔内壁径向向内突伸形成有复数弹性的卡扣以扣设在所述环沟槽内。

前述对接部上形成有复数第一限位齿;所述对接环的环穿孔内壁径向突伸形成有复数第二限位齿以分别与所述复数第一限位齿相卡扣。

前述插头衬套模组进一步具有一防水垫片,所述防水垫片设置在所述插头转接外壳的前端以及前插头衬套的前端,在防水垫片上贯穿形成有一开口。

前述插头转接外壳后端形成有一外固定螺纹;所述后固定盖的固定孔内形成有一与所述外固定螺纹匹配的内固定螺纹。

前述插座连接器单元为光纤插座连接器单元,且具有至少一插接口;所述插头连接器单元为光纤插头连接器单元,且具有至少一插接头以与所述插接口匹配,前述插头连接器单元后端连接有一缆线,所述缆线穿过所述后固定盖以及所述防水垫圈。

前述结合槽内形成有二相对的扣槽;在所述结合块两侧壁上分别形成有一扣件以分别扣在对应的扣槽中。

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衬套插座连接器,其包括:一插座外壳组件,其具有一插座转接外壳,所述插座转接外壳上贯穿形成有一第一容置空间,在所述插座转接外壳外侧端上形成有一对接部;一插座衬套模组,以可拆卸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中,且包括有一外插座衬套以及一内插座衬套,所述外插座衬套上贯穿形成有一外穿套孔,所述内插座衬套上贯穿形成有一与所述外穿套孔相连通的内穿套孔;以及一插座连接器单元,以可拆卸方式设置在所述插座衬套模组的外穿套孔与内穿套孔中。

本实用新型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衬套插头连接器,其包括:一插头外壳组件,具有一插头转接外壳以及一对接环,所述插头转接外壳上贯穿形成有一第二容置空间,所述对接环以可转动方式设置在所述插头转接外壳的前端,在所述对接环上贯穿形成有一环穿孔以穿套在所述插头转接外壳的前端;一插头衬套模组,以可拆卸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置空间中,且具有一前插头衬套以及一后插头衬套,所述前插头衬套上贯穿形成有一前穿套孔,在所述前插头衬套的后端形成有一结合槽,所述后插头衬套上贯穿形成有一与所述前穿套孔连通的后穿套孔,所述后插头衬套前端形成有一结合块,所述结合块以可拆卸方式设置在所述结合槽内;一插头连接器单元,以可拆卸方式设置在所述插头衬套模组的前穿套孔与后穿套孔内,并且以可拆卸方式结合所述插座连接器单元;以及一后固定盖,以可拆卸方式设置在所述插头转接外壳的后端上以将插头衬套模组及插头连接器单元固定在插头转接外壳内,在后固定盖上贯穿形成有一固定孔以套设在所述插头转接外壳的后端。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创作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创作立体大部分解图。

图3为本创作另一立体大部分解图。

图4为本创作防水衬套插座连接器立体大部分解图。

图5为本创作防衬套水插座连接器另一立体大部分解图。

图6为本创作插座衬套模组及插座连接器单元立体分解图。

图7为本创作插座衬套模组及插座连接器单元另一立体分解图。

图8为本创作防水衬套插座连接器的侧面剖视图。

图9为本创作防水衬套插座连接器的防水盖盖上的立体外观实施状态图。

图10为本创作防水衬套插头连接器立体外观图。

图11为本创作防水衬套插头连接器立体大部分解图。

图12为本创作防水衬套插头连接器另一立体大部分解图。

图13为本创作插头衬套模组、插头连接器单元、防水垫圈以及缆线的立体分解图。

图14为本创作插头衬套模组、插头连接器单元、防水垫圈以及缆线的另一立体分解图。

图15为本创作插头衬套模组、插头连接器单元、防水垫圈以及缆线的又一立体分解图。

图16为本创作防水衬套插头连接器的侧面剖视图。

符号说明

1防水衬套插座连接器 2防水衬套插头连接器

10插座外壳组件 11插座转接外壳

110第一容置空间 111外锁定螺纹

112对接部 12防水盖

121套环部 122连接带

123塞盖部 125防水塞筒

13固定套环 131内锁定螺纹

20插座衬套模组 21外插座衬套

210外穿套孔 211盘体

213连接柱 22内插座衬套

220内穿套孔

30插座连接器单元 31插接口

40插头外壳组件 41插头转接外壳

410第二容置空间 412环沟槽

415弹性迫紧片 417外固定螺纹

418压缩容腔 45对接环

450环穿孔 451第二限位齿

452卡扣

50插头衬套模组 51后插头衬套

511结合块 513扣件

52前插头衬套 520前穿套孔

521结合槽 523扣槽

53防水垫片 530开口

60插头连接器单元 61插接头

70缆线

80防水垫圈

90后固定盖 900固定孔

91内固定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3,本创作防水衬套连接器组件包括一防水衬套插座连接器1以及一防水衬套插头连接器2。

请进一步参照图4至图5,该防水衬套插座连接器1具有一插座外壳组件10、一插座衬套模组20以及一插座连接器单元30。

该插座外壳组件10具有一插座转接外壳11、一防水盖12以及一固定套环13。

该插座转接外壳11上贯穿形成有一第一容置空间110,在该插座转接外壳11外侧端上形成有一对接部112。该对接部112上形成有复数第一限位齿。在该插座转接外壳11内侧端上形成有一外锁定螺纹111。

请进一步参照图9,该防水盖12设置在该插座转接外壳11上且具有一套环部121、一连接带122以及一塞盖部123,该套环部121套设在该插座转接外壳11上,该连接带122自该套环部121突伸,该塞盖部123形成在该连接带122上,在该塞盖部123上形成有一可插入该插座转接外壳11的对接部112处的第一容置空间110内的防水塞筒125。

该固定套环13以可拆卸方式套设在该插座转接外壳11的内侧端并且将防水盖12迫紧在该插座转接外壳11上,在该固定套环13内形成有一匹配该插座转接外壳11的外锁定螺纹111的内锁定螺纹131。

请进一步参照图6至图7,该插座衬套模组20以可拆卸方式设置在该第一容置空间110中,且包括有一外插座衬套21以及一内插座衬套22。

该外插座衬套21上贯穿形成有一外穿套孔210。外插座衬套21具有二相对盘体211,在两盘体211之间形成复数连接柱213。

该内插座衬套22上贯穿形成有一与该外穿套孔210相连通的内穿套孔220。该内插座衬套22以设出成型方式设置在该两盘体211之间且供该复数连接柱213穿过。于较佳实施例中,该内插座衬套22先透过第一次射出成型而被制造出,该外插座衬套21透过第二次射出成型而设置于该内插座衬套22上,并形成该复数连接柱213于该内插座衬套22之中。

请进一步参照图8,该插座连接器单元30以可拆卸方式设置在该插座衬套模组20的外穿套孔210与内穿套孔220中。

请进一步参照图10至图12,该防水衬套插头连接器2以可拆卸方式结合该防水衬套插座连接器1,且具有一插头外壳组件40、一防水垫圈80、一对接环45、一插头衬套模组50、一插头连接器单元60以及一后固定盖90。

该插头外壳组件40具有一插头转接外壳41、一防水垫圈80以及一对接环45。

该插头转接外壳41以可拆卸方式结合该插座转接外壳11,在该插头转接外壳41上贯穿形成有一第二容置空间410。在该插头转接外壳41后端轴向突伸形成有复数弹性迫紧片415。在该插头转接外壳41后端内形成有一介于该复数弹性迫紧片415之间的压缩容腔418。此外,该插头转接外壳41前端形成有一环沟槽412。再者,该插头转接外壳41后端形成有一外固定螺纹417。

该防水垫圈80设置在该压缩容腔418中。

该对接环45以可转动方式设置在该插头转接外壳41的前端,且以可拆卸方式结合该插座转接外壳11上的对接部112,在该对接环45上贯穿形成有一环穿孔450以穿套在该插头转接外壳41的前端。该环穿孔450内壁径向向内突伸形成有复数弹性的卡扣452以扣设在该环沟槽412内。此外,该对接环45的环穿孔450内壁径向突伸形成有复数第二限位齿451以分别与该复数第一限位齿相卡扣。

请进一步参照图13至图15,该插头衬套模组50以可拆卸方式设置在该第二容置空间410中,且具有一前插头衬套52、一后插头衬套51以及一防水垫片53。

该前插头衬套52上贯穿形成有一前穿套孔520,在该前插头衬套52的后端形成有一结合槽521。在该结合槽521内形成有二相对的扣槽523。

该后插头衬套51上贯穿形成有一与该前穿套孔520连通的后穿套孔510,该后插头衬套51前端形成有一结合块511,该结合块511以可拆卸方式设置在该结合槽521内。在该结合块511两侧壁上分别形成有一扣件513以分别扣在对应的扣槽523中。

该防水垫片53设置在该插头转接外壳41的前端以及前插头衬套52的前端,在防水垫片53上贯穿形成有一开口530。

请进一步参照图16,该插头连接器单元60以可拆卸方式设置在该插头衬套模组50的前穿套孔520与后穿套孔510内,并且以可拆卸方式结合该插座连接器单元30。

该后固定盖90以可拆卸方式设置在该插头转接外壳41的后端上以将插头衬套模组50及插头连接器单元60固定在插头转接外壳41内,在后固定盖90上贯穿形成有一固定孔900以套设在该插头转接外壳41的后端,该固定孔900收容该插头转接外壳41后端上的复数弹性迫紧片415,迫紧该复数弹性迫紧片415,并且压缩该压缩容腔418及内部的防水垫圈80,使防水垫圈80能够发挥密闭作用。此外,该后固定盖90的固定孔900内形成有一与该外固定螺纹417匹配的内固定螺纹91。

于本创作较佳实施例中,该插座连接器单元为光纤插座连接器单元30,且具有至少一插接口31;该插头连接器单元60为光纤插头连接器单元60,且具有至少一插接头61以与该插接口31匹配。前述插头连接器单元60后端连接有一缆线70,该缆线穿过该后固定盖90以及该防水垫圈80。

藉由上术技术手段,本创作具有下列优点。

1.该防水衬套插座连接器1以及防水衬套插头连接器2可分别安装在一电子装置之外壳以及另一电子装置之缆线上,该插座转接外壳11可被制定为单一规格,该插座衬套模组20外型可被制定为单一规格并与该插座转接外壳11相匹配,且该插座衬套模组20的外穿套孔210及内穿套孔220则依据内部所容纳的插座连接器单元30的不同而改变,如此一来,电子装置外壳仅须要开设一种安装孔来安装该防水衬套插座连接器1,便可随时替换内部的插座连接器单元30。同理,该插头转接外壳41可被制定为单一规格,该插头衬套模组50外型可被制定为单一规格并与该插头转接外壳41相匹配,且该插头衬套模组50的前穿套孔520及后穿套孔510则依据内部所容纳的插头连接器单元60的不同而改变,如此一来,该插头转接外壳41以及插头衬套模组50可轻易安装到不同电子装置的缆线上的不同插头连接器单元60。因此,透过防水衬套连接器组件,可让电子装置的外壳安装不同的插座连接器单元30,并且连接另一电子装置上的不同插头连接器,藉此提升电子装置的应用性及并降低其制造成本。

2.防水盖12、防水垫圈80以防水垫片53提供了防水衬套插座连接器1组件的密闭性,避免在高湿度环境下受到水气的侵袭,进而提升防水衬套插座连接器1组件及相关电子装置的寿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