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复位开关按键及电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4574阅读:950来源:国知局
自复位开关按键及电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复位开关按键及电器装置。



背景技术:

按键开关在电器中有广泛的应用,一般包括进行接点切换的开关装置和使该开关装置动作的按键构成。开关装置一般采用微动开关等,而按键采用带有弹簧复位的按键。

但是现有技术中按键和壳体之间是分离的,按钮需要单独设置诸如弹簧等复位机构,导致结构复杂且安装复杂,同时,现有的按键的按钮定位困难,容易异位脱落,导致驱动不良、复位不畅等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自复位开关按键及电器装置。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复位开关按键,包括,

护套,其包括导向筒和设置在导向筒尾部的连接环边;

按键,其包括可匹配地自尾部插入所述的导向筒内的按钮,以及形成在按钮尾部的翼边;

以及用于将所述的连接环边和翼边固定连接的连接机构。

所述的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的连接环边上的连接柱,设置在所述的翼边上且与所述的连接柱对应的定位孔。

所述的连接柱为热铆柱以实现所述的连接环边和翼边铆接。

所述的翼边包括设置在所述的按钮根部外周且保持间隔的环边和连接所述的环边与所述的按钮的连接边,所述的定位孔设置在环边上。

所述的导向筒为圆筒形或方筒型,所述的按钮为与所述的导向筒匹配的外端封闭的筒体,在所述的筒体内设置有触动部。

所述的翼边为对称设置且其上形成有镂空的片状,所述的定位孔形成在所述的片状翼边两侧。

所述的翼边为对称设置且分别与所述的按钮一体形成的曲臂,所述的定位孔形成在所述的曲臂端部。

所述的按钮为中空的筒体结构,在所述的筒体内固定设置有触动部,所述的触动部的本体内端向内突出形成有限位台,在所述的限位台外侧形成有至少一个触动臂以触按压开关完成动作触发。

一种电器装置,包括形成有安装孔的外壳,匹配地固定在所述的安装孔处的所述的自复位开关按键以及固定设置在按键内侧的微动开关。

所述的导向筒外壁上形成有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定位槽,在所述的安装孔内侧形成有与所述的定位槽匹配的定位凸棱。

所述的电器装置为插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自复位开关按键,通过连接机构,如连接柱和定位孔的配合,将按键和护套固定连接构成一个整体,在装配时提高了速度,有效解决了按键的定位问题,避免按键移位脱落,保持良好的驱动性。在使用时,因为护套相对外壳固定,而连接柱和定位孔只有一个连接点且连接点位于按键本身外周侧,利用翼边的弹性形变和导向筒对按钮的导向,实现了按下时的内压动作和释放时的复位,按钮的定位和运动更加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复位开关按键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图1所示的爆炸态示意图;

图3所示为图2所示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4所示为图1所示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7所示为具有本实用新型的自复位按键开关的电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自复位开关按键包括护套1和按键2,以自复位按压端为外端,设置在内部一端的为尾端,所述的护套1包括导向筒11和设置在导向筒11尾部的连接环边12,所述的按键2包括可匹配地自尾部插入所述的导向筒11内的按钮21,固定设置在按钮尾部的翼边22,以及用以实现连接环边和翼边的连接机构,连接机构用于实现二者的点连接。如,所述的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的连接环边上的连接柱13,设置所述的翼边上且与所述的连接柱对应的定位孔23。

本实用新型的自复位开关按键,通过连接机构,如连接柱和定位孔的配合,将按键和护套固定连接构成一个整体,在装配时提高了速度,有效解决了按键的定位问题,避免按键移位脱落,保持良好的驱动性。在使用时,因为护套相对外壳固定,而连接柱和定位孔只有一个连接点且连接点位于按键本身外周侧,利用翼边的弹性形变和导向筒对按钮的导向,实现了按下时的内压动作和释放时的复位,按钮的定位和运动更加稳定可靠。

优选地,所述的连接柱为热铆柱以实现所述的连接环边和翼边铆接,热铆连接可有效保证连接的稳定性和整体性,当然,可以采用连接柱和连接孔也可采用卡嵌式连接,为实现上述的点连接还可采用其他连接方式,当然,还可以改变连接柱和连接孔的设置位置,如将连接柱设置在翼边上等。

优选地,所述的导向筒为圆筒形或方筒型等任意形状以匹配不同的工业设计,其中,为提高后限位及对开关的触动效果,所述的按钮为中空的筒体结构,在所述的筒体内卡嵌固定设置有触动部3,所述的触动部的本体30两侧形成有凹槽,在所述的按钮的筒体内形成有与所述的凹槽对应的定位筋24,同时,在所述的本体30内端突出形成有限位台32,在所述的本体30内侧形成于至少一个,优选一对触动臂31,利用触动臂的触动按压开关完成动作触发,同时,利用限位台与开关本体或者内部其他部件的干涉实现限位,有效避免开关受损,提高使用感受。

对于翼边的具体实现,只要其满足一定的弹性恢复效果均可,具体来说,

如图1-4所示,第一实施例的翼边22为片状结构,其上形成有镂空,构成两端对应地与按钮固定连接的耳状翼边,同时为提高强度和恢复性,所示的耳状翼边与按钮的连接臂上形成有增强凹窝25,所示的凹窝向内凸出,采用向内突出的凹窝的设计,提高了整体强度。

如图5所示,第二实施例的翼边22包括两个弧形曲臂42,利用相对独立的曲臂即可提供弹性,同时,所述的曲臂优选为90°或者大于90°的曲臂以提高触压行程。

如图6所示,第三具体实施例的翼边22包括设置在所述的按键根部外周且保持间隔的环边和连接所述的环边与所述的按键的连接边,所述的定位孔设置在环边上,环边为圆形或椭圆形,在与定位孔相对的另一端设置连接边,即连接机构,如定位孔与连接边分别设置在两端能提高环边的弹性,增大按钮的位移,优选地,为节省材料和提高连接稳定性,所述的连接边为对称设置的两个,在两个连接边之间的部分不设置环边。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电器装置,如插座等,其包括形成有安装孔的外壳,匹配地固定在所述的安装孔处的所述的自复位开关按键以及固定设置在按键内侧的微动开关5。

其中,为实现护套与所述的外壳4的固定连接,所述的导向筒外壁上形成有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定位槽14,在所述的安装孔内侧形成有与所述的定位槽匹配的定位凸棱。利用断续式成对设置的定位凸棱和定位槽的嵌合能防止护套旋转,同时利用使得连接环边与连接孔环周内壁紧密贴合,保证触动手感和连接稳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