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工件纳米成膜处理的导电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01536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属工件纳米成膜处理的导电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纳米处理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机壳体的金属工件纳米成膜处理的导电结构。



背景技术:

在手机壳或手机中框等金属工件的表面纳米成膜处理的生产线中,当金属工件浸入纳米处理液中时,需对金属工件整体通电处理,才能对其表面进行均匀的纳米成膜处理。

现有技术的金属工件,一般由三个铝构件相互拼接组成,且拼接处设有塑胶,以使三个铝构件相互之间无法电性导通。目前,业界针对此金属工件的纳米成膜处理,通常采用四点弹线挂具,金属工件的三个铝构件通过挂具的挂枝导电以实现电性导通,但此种方式存在以下两个问题:第一,人员将金属工件挂在挂具上,以及将金属工件从挂具上取下困难,很容易刮伤金属工件的外表面,第二,通过金属工件的各铝构件均通过单点导通,容易出现局部电流过高现象,从而导致烧焦或损伤金属工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可保证加工质量稳定性,且大大降低了品质风险的金属工件纳米成膜处理的导电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金属工件纳米成膜处理的导电夹具,所述导电夹具为呈“Ω”型结构的导电金属,且导电夹具的两端为钩状尖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电夹具的材料为钛合金。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金属工件纳米成膜处理的导电结构,所述金属工件包括第一金属件、第二金属件和第三金属件,所述第一金属件与第二金属件之间,以及第二金属件和第三金属件之间均设有塑胶并通过注塑成型相连接,以使金属工件呈四方形的壳体结构,且第一金属件、第二金属件及第三金属件相互之间互不电性导通,所述导电结构包括上述所述的导电夹具,以及三点式的挂具,每个金属工件上设有四个导电夹具,四个导电夹具分别设置在金属工件的四个内角上,以使得第一金属件与第二金属件之间,以及第二金属件和第三金属件之间均通过两个导电夹具电性导通;所述挂具包括竖直设置的主支架和若干个自上而下设置在主支架左右两侧的挂枝,每两个相邻挂枝用于挂连一个竖直设置的金属工件,所述两个相邻挂枝中位于金属工件上方的挂枝上设有压板,所述两个相邻挂枝中位于金属工件下方的挂枝上设有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所述压板用于压在第二金属件的上端,所述第一托板用于托住第一金属件的下端,所述第二托板用于托住第三金属件的下端,以使压板、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形成用于固定金属工件的三角形支撑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挂具的主支架和挂枝的材料均为钛合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挂具的顶端设有挂钩。

本实用新型的金属工件纳米成膜处理的导电夹具及导电结构可以达到如下有益效果:

1)金属工件在纳米处理液中进行成膜处理时,可实现多点通电,且金属工件从挂具上取放方便,不宜刮伤金属工件的表面,从而提高了成本率及工作效率;

2)金属工件通过“Ω”型导电夹具可实现第一金属件与第二金属件,以及第二金属件与第三金属件之间相互电性导通,即实现了金属工件内部导电性好,且有效防止了局部出现电流过高而烧焦或损伤金属工件的现象。

3)金属工件采用三点式的挂具,其固定金属工件的三个接触点形成稳定的三角形支撑结构,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传统四点式挂具因挂枝松动而出现导电不良的现象,因此,本实用新型保证了加工质量稳定性,且大大降低了品质风险。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带有金属工件纳米成膜处理的导电夹具的金属工件提供的一实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金属工件纳米成膜处理的导电结构提供的一实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局部A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挂具提供的一实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5中局部B的放大图。

图中:10、金属工件,101、导电夹具,102、第一金属件,103、第二金属件,104、第三金属件,105、塑胶,11、挂枝,111、压板,112、第一托板,113、第二托板,12、主支架,13、挂钩。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较佳实施例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用语,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图1为本实用新型带有金属工件纳米成膜处理的导电夹具的金属工件提供的一实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爆炸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金属工件纳米成膜处理的导电夹具,所述导电夹具101为呈“Ω”型结构的导电金属,且导电夹具101的两端为钩状尖头。具体实施中,所述导电夹具101的材料为钛合金。

图3为本实用新型金属工件纳米成膜处理的导电结构提供的一实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局部A的放大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挂具提供的一实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5中局部B的放大图,如图3 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金属工件纳米成膜处理的导电结构,所述金属工件 10包括第一金属件102、第二金属件103和第三金属件104,所述第一金属件102 与第二金属件103之间,以及第二金属件103和第三金属件104之间均设有塑胶 105并通过注塑成型相连接,以使金属工件10呈四方形的壳体结构,且第一金属件102、第二金属件103及第三金属件104相互之间互不电性导通,所述导电结构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电夹具101,以及三点式的挂具,每个金属工件10上设有四个导电夹具101,四个导电夹具101分别设置在金属工件10 的四个内角上,以使得第一金属件102与第二金属件103之间,以及第二金属件 103和第三金属件104之间均通过两个导电夹具101电性导通;所述挂具包括竖直设置的主支架12和若干个自上而下设置在主支架12左右两侧的挂枝11,每两个相邻挂枝11用于挂连一个竖直设置的金属工件10,所述两个相邻挂枝11 中位于金属工件10上方的挂枝11上设有压板111,所述两个相邻挂枝11中位于金属工件10下方的挂枝11上设有第一托板112和第二托板113,所述压板111 用于压在第二金属件103的上端,所述第一托板112用于托住第一金属件102的下端,所述第二托板113用于托住第三金属件104的下端,以使压板111、第一托板112和第二托板113形成用于固定金属工件10的三角形支撑结构。

具体实施中,所述挂具的主支架12和挂枝11的材料均为钛合金,当然其还可以为其它材质,在此不做一一例举。

具体实施中,所述挂具的顶端设有挂钩13,用于挂连在天车上并通过天车进行输送。

为了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并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简述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首先,挂具通过主支架12与电源阴极相连,挂具的挂钩13挂连在天车上并通过天车进行输送,其中用于纳米膜成膜处理的金属工件10竖挂于挂具的挂枝 11上。

然后,通过天车的输送将挂具放置在盛装有纳米处理液的槽体内,使金属工件10全部浸入纳米处理液中,且槽体内设有与电源阳极相连的阳极导电块。

最后,接通电源,以使侧边阳极和中心辅助阳极均与电源的阳极相接通,主挂钩13与电源阴极相接通,由于中心辅助阳极的作用,使得槽体内电场分布更均匀,高低电位差更小,对于结构性复杂的金属工件10加工时,在顶部、边缘或尖端位置可以形成均匀的纳米处理膜,良率由原来的85%提升至99.5%,因此,本实施例使得品质得到了极大提升,进而降低了成本。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可以对本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