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石墨烯的电池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60791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石墨烯的电池组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基于石墨烯的电池组系统,属于热管理领域电池产品。



背景技术:

近年来,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电动汽车这个零污染的新型概念越来越受追捧了。电动汽车最核心的技术就是电池部分了,为了解决续航问题,采用能量密度高的电池成为一种选择,但同时带来很严重的后果,就是电池的热量没法散发出去,比如特斯拉的model S车型采用松下提供的NCA系列18650钴酸锂电池,该类型电池被普遍应用于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中,其能量密度达到170wh/kg,大约是比亚迪电动车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的2倍。但是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电池的热量超载问题。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基于石墨烯技术的电池组热管理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石墨烯的电池组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基于石墨烯的电池组系统,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导热模;所述导热模开有竖直通孔,通孔内放置电池单元。所述壳体的顶盖和底盖的内侧面均依次铺设有气凝胶石墨烯隔热层和石墨烯导热层,所述石墨烯导热层与电池单元和导热模接触,且与壳体的侧壁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侧壁开有散热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池组系统的结构进行设计,利用石墨烯的高导热性将聚集在电池单元正负极的热量快速散发出去,同时利用气凝胶石墨烯的隔热性防止热量传递至负责提供承载力的底盖和顶盖,避免了壳体底盖和顶盖过早受热老化带来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是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壳体中导热模和嵌于导热模中的电池单元示意图;

图3为导热模示意图;

图中:顶盖1、底盖2、侧壁3、导热模4、电池单元5、气凝胶石墨烯隔热层6、石墨烯导热层7、散热孔3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如图1和2所示,一种基于石墨烯的电池组系统,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导热模4;所述导热模4开有竖直通孔,如图3所示。通孔内放置电池单元5。所述壳体的顶盖1和底盖2的内侧面均依次铺设有气凝胶石墨烯隔热层6和石墨烯导热层7,所述石墨烯导热层7与电池单元5和导热模4接触,且与壳体的侧壁3接触。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充分利用石墨烯导热层7的高导热性将聚集在电池单元正负极的热量快速传递到侧壁3,并散发出去,同时利用气凝胶石墨烯隔热层6的隔热性防止热量传递至负责提供承载力的底盖和顶盖,避免了壳体底盖和顶盖过早受热老化带来的安全隐患。同时,导热模4的设置,不仅有利于固定电池电源,也有利于将电池体的热量进行快速扩散。

作为优选,壳体的侧壁3开有散热孔31,保证侧壁的散热效果。。

作为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导热模4采用导热性好、且具有支撑性能的材料制成,例如铜。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石墨烯产品均为本领域的现有产品,例如杭州高烯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碳谷上希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