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PC/FFC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17489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FPC/FFC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领域,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用于使柔性电路板(FPC)或柔性扁平电缆(FFC)连接至电路板上的FPC/FFC连接器,其利用固定件对盖板进行限位。



背景技术:

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柔性电路板)是以聚酰亚胺或聚酯薄膜为基材制成的一种具有高度可靠性,绝佳的可挠性印刷电路板,简称软板,具有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的特点。

FFC(Flexible Flat Cable,柔性扁平电缆)是一种用PET绝缘材料和极薄的镀锡扁平铜线,通过高科技自动化设备生产线压合而成的新型数据线缆,具有柔软、随意弯曲折叠、厚度薄、体积小、连接简单、拆卸方便、易解决电磁屏蔽等优点。柔性扁平电缆可以任意选择导线数目及间距,使联线更方便,大大减少电子产品的体积,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最适合于移动部件与主板之间、PCB板对PCB板之间、小型化电器设备中作数据传输线缆之用。

请参照图1所示,现有的用来连接FPC或FFC的连接器8都设计有一盖板80,该盖板80的转轴800容置于一绝缘本体81两侧的U字型凹槽810内,该转轴800可转动地安装于该凹槽810内。但是由于在水平方向上该凹槽810形成了半封闭结构,其限位作用不是特别理想,并且半封闭结构通常会给注塑成形生产带来一定困难。此外,更由于在装配过程中,位于绝缘本体81两侧的凹槽810不能移动,因此在安装该盖板80时,其转轴800只能依靠自身的材料变形才能够使得两端强行压入对应的凹槽810内,此安装方式极易导致该转轴800两端断裂。

因此,申请人急需解决上述盖板限位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FPC/FFC连接器,其利用固定件对盖板进行限位,能够使得该盖板组装便捷,避免出现转轴断裂的问题,提高该盖板的使用可靠性,同时可以降低对绝缘本体的注塑生产难度。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FPC/FFC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一可转动地安装于该绝缘本体上的盖板、两个对称安装于该绝缘本体两侧的固定件、以及一排安装于该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该绝缘本体包括有一前端部分、一后端部分、以及两侧固定部分;该绝缘本体还包括有一形成于该前端部分的扁平插口、一排位于该扁平插口的上方且贯穿该前端部分的前后表面的上端子收容通道,以及一排位于该扁平插口的下方并从该前端部分的前表面延伸至该后端部分的后表面的下端子收容通道;其中在这两个固定部分上各形成有一凹腔及一与该凹腔相连通的卡槽。该盖板具有一位于前端的水平轴,该盖板位于该后端部分的上方,而其水平轴的两端凸伸出该盖板的两侧,并且伸入相对应的固定部分的凹腔中。每一固定件均安装于该绝缘本体的相对应的固定部分上,该固定件具有一上水平片、一下水平片、以及一将该上水平片与该下水平片的一侧边缘相连接的竖直片;在该上水平片与该竖直片的连接处形成有一半包围结构的缺口,该上水平片与该下水平片通过该卡槽固定,而该缺口则与相对应的凹腔共同包围该水平轴的两端,以限制该水平轴的水平移动。每一导电端子均包括有一上端子臂、一下端子臂、以及一尾部,其中该上端子臂的前端跨骑于该盖板的水平轴上,并伸入相对应的上端子收容通道中;而该下端子臂穿过该后端部分进入该前端部分的下端子收容通道中,该下端子臂的前端伸入该扁平插口内;该尾部暴露于该绝缘本体之外。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该盖板还形成有一排形成于该水平轴下方的凸肋、以及一排贯穿该盖板的上下表面并延伸于这些凸肋之间的端子通道;这些凸肋向下伸入该扁平插口中;这些端子通道与该绝缘本体的上端子收容通道一一连通,用来共同收容相对应的导电端子。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该上端子臂具有一前水平段、一后水平段、以及一连接该前水平段与该后水平段的竖直段;该上端子臂是自该盖板的底面穿过相对应的端子通道再从该盖板的顶面伸出,再进入该绝缘本体的前端部分的上端子收容通道中;该盖板的水平轴位于该上端子臂的前水平段的下方及该竖直段的前方位置,使得该上端子臂的前水平段跨骑于该盖体的水平轴上。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该下端子臂呈直线延伸,其具有一位于前端的接触段及一位于后端的固定段,该接触段伸入该扁平插口内。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在该下端子臂的接触段上形成有多个凸刺,用来刺破外部插入体;在该固定段上也形成有多个凸刺,用来与相对应的下端子收容通道形成固定配合。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该绝缘本体的后端部分的顶面低于该绝缘本体的前端部分的顶面,也低于两侧的固定部分的顶面;在该后端部分与该前端部分之间形成一台阶,并且在该后端部分的上方形成一开放式的容纳空间,该盖板空置于该容纳空间,该水平轴位于该绝缘本体的台阶处。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在该上水平片上形成有一水平固定臂,在该竖直片上形成有一竖直固定臂,该缺口形成于该水平固定臂与该竖直固定臂之间;该水平固定臂与该竖直固定臂能够卡合于相对应的卡槽内。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每一固定件均呈横向放置的U型结构。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FPC/FFC连接器利用固定件对盖板进行限位,能够使得该盖板组装便捷,避免出现转轴断裂的问题,提高该盖板的使用可靠性,同时可以降低对绝缘本体的注塑生产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FPC/FFC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剖开一部分结构,以具体表现盖板与绝缘本体的配合关系。

图2为本实用新型FPC/FFC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FPC/FFC连接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盖板的转轴与固定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其中剖开一部分结构,以具体表现出固定件对转轴的限位作用。

图5为本实用新型FPC/FFC连接器在FPC/FFC插入之前的结构示意图,此时盖板处于打开状态。

图6为本实用新型FPC/FFC连接器在FPC/FFC插入之后的结构示意图,此时盖板处于扣合状态。

本实用新型说明书附图中的主要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FPC/FFC连接器 1 扁平插入体 9

绝缘本体 10 前端部分 11

扁平插口 110 上端子收容通道 112

下端子收容通道 114 后端部分 12

固定部分 13 凹腔 130

卡槽 132 凹腔 130

台阶 14 容纳空间 15

盖板 20 水平轴 21

凸肋 22 端子通道 23

固定件 30 上水平片 31

水平固定臂 310 下水平片 32

竖直片 33 竖直固定臂 330

缺口 34 导电端子 40

上端子臂 41 前水平段 410

后水平段 412 竖直段 414

下端子臂 42 接触段 420

固定段 422 尾部 4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实用新型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先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FPC/FFC连接器1能够用来将一扁平插入体9(如图5所示),例如FPC或FFC,连接至主电路板(未图示)上。

如图2和图3所示,该FPC/FFC连接器1包括一纵长形绝缘本体10、一可转动地安装于该绝缘本体10上的盖板20、两个对称安装于该绝缘本体10两侧的固定件30、以及一排安装于该绝缘本体10上的导电端子40。

如图3所示,该绝缘本体10包括有一前端部分11、一后端部分12、以及两侧固定部分13。该后端部分12的顶面低于该前端部分11的顶面,同时也低于两侧固定部分13的顶面,从而在该后端部分12与该前端部分11之间形成一台阶14,并且在该后端部分12的上方形成一开放式的容纳空间15,以容纳该盖板20,当转动该盖板20下压之后,该盖板20恰能容纳于该容纳空间15内,使得该盖板20的顶面与该前端部分11的顶面基本平齐,而不会形成大的落差,从而有利于运输。

如图3所示,该绝缘本体10还包括有一形成于该前端部分11的扁平插口110、一排位于该扁平插口110的上方且贯穿该前端部分11的前后表面的上端子收容通道112,以及一排位于该扁平插口110的下方并从该前端部分11的前表面延伸至该后端部分12的后表面的下端子收容通道114。该扁平插口110向后延伸截止于该后端部分12。

如图3所示,在这两个固定部分13的靠近前端部分11的位置处各形成有一向后延伸超过该台阶14处的凹腔130及一与该凹腔130相连通的卡槽132,其中该凹腔130是用来供该固定件30插入该卡槽132中,并同时可对该盖板20提供固定作用,此凹腔130的功能容后详述。在本实施例中,该卡槽132可以分为水平卡槽(用标号132表示)与竖直卡槽132(未图示),亦即卡槽132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槽,而可以是一个多方位的槽结构。

如图3所示,该盖板20呈水平板状,其具有一形成于该盖板20前端且其两端凸伸出该盖板20的两侧的水平轴21、一排位于该水平轴21下方的凸肋22、以及一排贯穿该盖板20的上下表面并延伸于这些凸肋22之间的端子通道23。

请同时参照图2和图3所示,在组装时,该盖板20组装于该绝缘本体10的后端部分12上方的容纳空间15内,其水平轴21位于该绝缘本体10的台阶14处,并且其两端伸入相对应的两侧凹腔130内,位于该水平轴21下方的一排凸肋22向下伸入该绝缘本体10的扁平插口110中。其中该盖板20上的端子通道23与该绝缘本体10的上端子收容通道112是一一连通的,用来共同收容并固定相对应的导电端子40。

如图3所示,每一固定件30均呈横向放置的U型结构,该固定件30具有一上水平片31、一下水平片32、以及一将该上水平片31与该下水平片32的一侧边缘相连接的竖直片33。在该上水平片31上形成有一朝向该绝缘本体10延伸的水平固定臂310,在该竖直片33上形成有一朝向该绝缘本体10延伸的竖直固定臂330,而在该水平固定臂310与该竖直固定臂330之间形成有一半包围结构的缺口34。在其它实施例中,该缺口34也可以直接形成于该上水平片31与该竖直片33的连接处,而该上水平片31的前端就是水平固定臂310,而该竖直片33的前端就是竖直固定臂330。此外,该下水平片32可用来焊接至主电路板上,从而将该FPC/FFC连接器1固定至主电路板上。

如图4所示的FPC/FFC连接器1的部分剖面结构,将这两个固定件30安装于该绝缘本体10两侧的固定部分13上,其中每一固定件30的水平固定臂310与竖直固定臂330(图4未显示,请参见图3)均紧贴着该固定部分13的侧壁而伸入并卡止于相对应的卡槽132内,而该固定件30的缺口34恰好包围该水平轴21的两端,可见位于凹腔130内的水平轴21的两端是通过该缺口34而闭合该凹腔130,使得该凹腔130与该缺口34形成一封闭空间,从而限制该水平轴21的水平移动,只允许该水平轴21在其中转动。

如图3所示,每一导电端子40均包括有一上端子臂41、一与该上端子臂41相平行的下端子臂42、以及一尾部43。其中该上端子臂41具有一前水平段410、一后水平段412、以及一连接该前水平段410与该后水平段412的竖直段414,该下端子臂42基本上呈直线延伸,其具有一位于前端的接触段420及一位于后端的固定段422。

如图5所示,在组装时,该导电端子40的上端子臂41(尤其是前水平段410和竖直段414)是自该盖板20的底面穿过相对应的端子通道23(标号见图3)而从该盖板20的顶面伸出,再进入该绝缘本体10的前端部分11的上端子收容通道112中,此时该盖板20的水平轴21是位于该上端子臂41的前水平段410的下方及该竖直段414的前方位置,亦即该上端子臂41的前水平段410是跨骑于该盖板20的水平轴21上;该导电端子40的下端子臂42自该后端部分12进入该前端部分11的下端子收容通道114中,并且其接触段420伸入该扁平插口110内;该导电端子40的尾部43暴露于该绝缘本体10之外,以准备焊接至主电路板上。

在本实施例中,在该下端子臂42的接触段420上形成有多个凸刺,能够刺破扁平插入体9,从而与插入体9形成电性连接。在该固定段422上也形成有多个凸刺,用来与相对应的下端子收容通道114形成固定配合。

如图5所示,当要使用该FPC/FFC连接器1时,向上翻转该盖板20,使得该盖板20站立于该绝缘本体10上,而该盖板20上的凸肋22离开该扁平插口110,此时该盖板20处于打开状态,以准备让扁平插入体9(FPC/FFC)插入。

如图6所示的FPC/FFC连接器1使用状态图,当该扁平插入体9的前方插入端完全伸入该绝缘本体10的扁平插口110中时,该盖板20以该水平轴21为转轴向下转动,该盖板20的凸肋22逐渐进入该插口110内从而向下挤压该插入体9的插入端,使得相对应的导电端子40的下端子臂42上的凸刺刺破该插入体9,从而在导电端子40与该插入体9之间形成电性导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FPC/FFC连接器1利用固定件30对盖板20进行限位,能够方便便该盖板20组装,避免出现转轴21断裂的问题,提高该盖板20的使用可靠性,同时还可以降低对绝缘本体10的注塑生产难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