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座连接器及其插座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51895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插座连接器及其插座端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座连接器及其插座端子,尤其涉及一种用以传输电力的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用的插座端子,或称母端子。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被广泛地应用于传输信息或电力,其中用于传输电力的电连接器又可称为电源连接器。电源连接器又可分为插入端以及插座端,或者可称为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

插头连接器具有多个插头端子,通常呈插针状;插座连接器的内部包含多个插座端子,插座端子通常是以金属片经过冲压弯折而成。愈来愈多的电子装置需要在通电状态时,将插头连接器插接于插座连接器,在插接或脱离的过程中,电流可能由一边的端子穿过空气触击另一边的端子而形成电弧(electric arc)。电弧可能损坏端子,或造成一些残留物,进而影响导电的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插座连接器及其插座端子,可以减少插座端子因电弧放电而造成端子被损毁的问题,进而提升插座端子的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种方案,提供一种插座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壳体及至少一个插座端子。所述绝缘壳体具有至少一个端子孔;至少一个所述插座端子安装于至少一个所述端子孔内,所述插座端子具有一固定部、一导电夹片、及一对接触臂;所述导电夹片由所述固定部沿一纵长方向朝后延伸,一对所述接触臂由所述固定部的两相对侧分别朝前延伸并且彼此相对;其中每一所述接触臂包括一弹性夹持片、一端口部、及至少一延伸部;所述弹性夹持片由所述固定部沿所述纵长方向朝前延伸,所述端口部连接于所述弹性夹持片的前端,至少一所述延伸部由所述端口部的内侧朝后延伸;其中部分所述弹性夹持片向内弯折形成第二接触区,其中所述端口部的部分与所述延伸部形成第一接触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种方案,还提供一种插座端子,其包括一固定部、一导电夹片及一对接触臂。所述导电夹片由所述固定部沿一纵长方向朝后延伸;一对所述接触臂由所述固定部的两相对侧分别朝前延伸并且彼此相对;其中每一所述接触臂包括一弹性夹持片、一端口部、及至少一延伸部;所述弹性夹持片由所述固定部沿所述纵长方向朝前延伸,所述端口部连接于所述弹性夹持片的前端,至少一所述延伸部由所述端口部的内侧朝后延伸;其中部分所述弹性夹持片向内弯折形成第二接触区,其中所述端口部的部分与所述延伸部形成第一接触区。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插头端子插接或脱离插座端子,若是形成电弧,仅触击于延伸部。因此可避免弧放电损坏弹性夹持片的第二接触区,不因电弧而形成积碳等类的残留物。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为达成既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法及功效,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附图,相信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与特点,当可由此得以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端子组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端子组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端子组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端子组的仰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插座端子的前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插头端子插接于插座端子后的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及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图及端子组的立体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插座连接器10,可以与一插头连接器20相对接。插座连接器10包括一绝缘壳体19及多个插座端子11。绝缘壳体19形成有多个端子孔190,端子孔190的数量对应于插座端子11的数量,可以是至少一个。插座端子11的后端各连接一电线C。插头连接器20具有一插头壳体29及多个插头端子21。插头端子21插向插座端子11的前端。插头端子21呈方形插销状,具有大致相同的四个边长W,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此。

多个插座端子11对应地安装于多个端子孔190内。每一插座端子11具有一固定部112、一导电夹片116、及一对接触臂111。导电夹片116是由固定部112沿一纵长方向朝后延伸,该对接触臂111由固定部112的两相对侧分别朝前延伸并且彼此相对。本实施例所设定的的前端、后端,仅为方便描述,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纵长方向是指平行于插座端子11的前端、后端的方向,如图1中X轴方向。

固定部112大致呈一筒状沿着上述纵长方向延伸且形成一衔接缝1120,此外,固定部112还包括一对固定翼片1124相对的由两侧向外张开,有助于插座端子11固定于端子孔190。本实施例的导电夹片116具有多个突肋1161,多个突肋1161由导电夹片116的外侧向内突出;其中每一突肋1161的两端各形成一斜面1162,所述斜面1162与导电夹片116的内侧面形成一夹角,夹角为10至80度。此结构优点在于导电夹片116的两侧片体向内夹紧电线C的时候,避免突肋1161的两端因片体内弯变形过程夹伤电线C的芯线。

插座端子11还包括一对嵌合片114,该嵌合片114位于固定部112与导电夹片116之间。嵌合片114有助于插座端子11固定于绝缘壳体19内。

本实施例的每一接触臂111包括一弹性夹持片113、一端口部115、及一对延伸部117。弹性夹持片113由所述固定部112沿上述纵长方向朝前延伸,端口部115连接于弹性夹持片113的前端,大致呈U字形或呈C字形。两个端口部115的开口彼此相对,位于插座端子11的最前端。延伸部117由端口部115的内侧朝后延伸;其中部分所述弹性夹持片113向内弯折形成第二接触区1132,其中所述端口部115的部分与所述延伸部117形成第一接触区。延伸部117的数量可以是至少一个,由端口部115的其中一末端向后沿着纵长方向延伸。

请参阅图3至图5,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插座端子的俯视图、侧视图及仰视图。弹性夹持片113倾斜向内侧延伸形成第二接触区1132,然后倾斜向外侧延伸连接于端口部115。由俯视图观看,弹性夹持片113呈一钝角,大约150度。其中延伸部117延伸超过第二接触区1132,也就是说,延伸部117超出端口部115的长度大于第二接触区1132至端口部115的距离。此种设计的用意在于,当插头端子21向外拔出要离开插座端子11时,插头端子21离开第二接触区1132时,仍然接触于延伸部117。插头端子21在第二接触区1132的前后位置,均可接触到延伸部117,以持续接触插座端子11。

请参阅图6及图7,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插座端子的前视图,图7为插头端子插接于插座端子后的前视图。本实施例的每一端口部115具有一外框壁1151及一对内折壁1152,该对内折壁1152由外框壁1151的两侧向内弯折。其中接触臂111具有一对延伸部117,该对延伸部117各自连接一对内折壁1152。如图7所示,内折壁1152与外框壁1151的夹角θ为一锐角,在本实施例约为60度。

该对接触臂111的第二接触区1132之间的距离W2小于插头端子21的边长W,也就是说,插头端子21插入插座端子11时,可以确定接触于两个第二接触区1132。其中端口部115的一对内折壁1152之间的空隙W1小于插头端子21的边长W。也就是说,所述延伸部117之间的空隙小于所述插头端子21的边长W,当插头端子21插入插座端子11时,可以确定接触于该对内折壁1152。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及功能在于,插头连接器20与插座连接器10在热插入的过程中,当插头端子21插入插座端子11时,插头端子21先接触于端口部115的内折壁1152,若是形成电弧,仅触击于延伸部117。插入过程中,继续接触该延伸部117,然后再接触到该对接触臂111的第二接触区1132。当插头端子21拔离插座端子11时,特别是插头端子21离开第二接触区1132后,插头端子2仍然持续接触于延伸部117,最后脱离端口部115。在脱离时,若有电弧,也是触击于延伸部117。因此可避免弧放电损坏弹性夹持片113的第二接触区1132,不因电弧而形成积碳等类的残留物。本实用新型通过上安排,可以减少插座端子11因电弧放电而造成端子被损毁的问题,进而提升插座端子11及插座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应当注意,本案中“大致”等词语用以修饰任何可微小变化的关系,例如由于加工允许的误差等因素引起的稍微不一致的情况,但这种微小变化并不会改变其本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