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促进热量发散的电容器薄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14566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促进热量发散的电容器薄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容器薄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能促进热量发散的电容器薄膜。



背景技术:

薄膜电容器又称塑料薄膜电容,其以塑料薄膜为电介质,薄膜电容器使用时其薄膜会散发热量,而传统的电容器薄膜,其自身散热效果较差,易造成膜损坏,从而直接降低了薄膜电容器的使用寿命,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能促进热量发散的电容器薄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促进热量发散的电容器薄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能促进热量发散的电容器薄膜,包括防刮润滑层、上石墨导热层、石墨散热层、下石墨导热层和PET基膜,所述防刮润滑层的下端贴合设置有上石墨导热层,所述上石墨导热层的下端贴合设置有石墨散热层,所述石墨散热层的下端贴合设置有下石墨导热层,所述下石墨导热层的下端贴合设置有PET基膜,所述石墨散热层的上下两侧的四角处均设置有圆形凸起,所述圆形凸起的中部均设置有限位块,所述上石墨导热层和下石墨导热层的四角处均开设有定位圆孔,所述限位块均插设在对应的定位圆孔内,所述上石墨导热层和下石墨导热层上均开设有三个条形导热孔,所述石墨散热层上横向开设有三排圆形导热孔,且三排圆形导热孔内均设置有一根导热纤维丝,三排圆形导热孔分别与三个条形导热孔对应。

优选的,所述上石墨导热层、石墨散热层和下石墨导热层的厚度均相同。

优选的,所述圆形凸起的头端到限位块的距离与上石墨导热层、下石墨导热层的厚度相等。

优选的,所述圆形导热孔的直径均大于条形导热孔的宽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合理,通过设计的上石墨导热层、石墨散热层和下石墨导热层,当上石墨导热层和下石墨导热层分别贴合在石墨散热层的两侧时,会产生较小的缝隙,薄膜中的热量会经过导热纤维丝引导,再通过条形导热孔、圆形导热孔然后从缝隙中散出,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很好的保护薄膜不受到损坏,延长其使用寿命,实用性强,利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导热纤维丝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防刮润滑层1、上石墨导热层2、石墨散热层3、下石墨导热层4、PET基膜5、定位圆孔6、条形导热孔7、导热纤维丝8、圆形导热孔9、圆形凸起10、限位块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能促进热量发散的电容器薄膜,包括防刮润滑层1、上石墨导热层2、石墨散热层3、下石墨导热层4和PET基膜5,防刮润滑层1的下端贴合设置有上石墨导热层2,上石墨导热层2的下端贴合设置有石墨散热层3,石墨散热层3的下端贴合设置有下石墨导热层4,上石墨导热层2、石墨散热层3和下石墨导热层4的厚度均相同,下石墨导热层4的下端贴合设置有PET基膜5,石墨散热层3的上下两侧的四角处均设置有圆形凸起10,圆形凸起10的中部均设置有限位块11,上石墨导热层2和下石墨导热层4的四角处均开设有定位圆孔6,限位块11均插设在对应的定位圆孔6内,圆形凸起10的头端到限位块11的距离与上石墨导热层2、下石墨导热层4的厚度相等,上石墨导热层2和下石墨导热层4上均开设有三个条形导热孔7,石墨散热层3上横向开设有三排圆形导热孔9,圆形导热孔9的直径均大于条形导热孔7的宽度,三排圆形导热孔9内均设置有一根导热纤维丝8,三排圆形导热孔9分别与三个条形导热孔7对应。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的上石墨导热层2、石墨散热层3和下石墨导热层4,当上石墨导热层2和下石墨导热层4分别贴合在石墨散热层3的两侧时,会产生较小的缝隙,薄膜中的热量会经过导热纤维丝8引导,再通过条形导热孔7、圆形导热孔9然后从缝隙中散出,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