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螺纹接线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98327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螺纹接线端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电连接件,尤其涉及一种采用导线插接形成至少两股导线导通连接、接线稳固并不易脱线的无螺纹接线端子。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使用的电连接件作为接线端子使用,可适用于双股、多股、细多股等铜导线的使用,是作用一种电器连接或接电转换件的重要连接件,但由于现有的接线端子的结构多种多样,接线时未能达到一步到位,往往需要打开接线端子,用金属件或卡扣件等固定金属件与导线的接线端,如采用螺栓、铆钉、铆接、卡接等形式实现导线接线在接线端子上,安装时十分麻烦,生产时工序也繁多和拼装成产品时也繁复,增添了接线的工序和降低接线的效率。另外,现有的接线端子都没有防止导线脱线的防脱装置,导致导线很容易从接电端子中脱出,这就增强了用电的风险和阻碍了电器的使用效率。而采用传统的接线方式需要可以防止脱线,但当需要脱线时又要重新拆开接线端子形成断线,也非常不方便。

虽然,现在已有人实用新型了可一次性接线的接线端子,但这类接线端子由于结构复杂,且接线效果不太理想,也经常发生导线脱线的情况,在使用寿命上也不长,未能符合现今多元化的接线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要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导线直接插接方式进行接线并具有不易脱线、可实现相互接线端子之间叠合安装的无螺纹接线端子,该无螺纹接线端子具有导线插入后防止脱线的功能,插线时一步到位,大大简化了各种导线的接线步骤和操作性,导线能一次性插入,便可形成与无螺纹接线端子的安装连接,不需使用拆开,再连接和安装的方式,通过导线插入连接时一步到位,大大简化了接线步骤和操作性,方便快捷;能简化生产的工序,适合批量化生产加工,能有效提高接线装配的效率,而且接线端子电的外形美观,结构紧凑;同时绝缘壳体、侧盖和金属件的配合紧凑,结构稳固,金属件安装于绝缘壳体内十分稳固且不松动。另外,此结构的接线端子由于在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了单独对应的梯形槽和梯形凸台,可通过梯形槽与梯形凸台的配合实现上下两个相邻接线端子的固定,对于在电箱或接线空间狭窄的位置内能起到较好的稳定和固定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螺纹接线端子,包括设有侧盖口的绝缘壳体、从侧盖口进入绝缘壳体内的金属件、与侧盖口配合安装的侧盖,绝缘壳体前端设有实现导线插入并与绝缘壳体形成接线连接的插线口,该金属件包括对应绝缘壳体后端和插线口位置设置成工字型的接线框、与接线框底部连接形成加固和固定于绝缘壳体内的加固底板、与接线框顶部通过铆接连接并向下倾斜延伸至接线框内底部形成接触及具有弹性可夹紧导线的弹性夹线片;所述接线框的腰部为镂空贯通结构的通孔并容许导线插入,接线框的两侧设有卡槽缺口,加固底板的两侧设有向上翻起并卡入卡槽缺口内形成加固底板与接线框形成固定安装的卡扣件,加固底板的后端设有向下钩紧绝缘壳体的钩口;所述的弹性夹线片顶部与接线框铆接并形成有铆接圆孔,弹性夹线片与接线框铆接后向下弯曲倾斜形成“7”字形状。

该绝缘壳体、侧盖、金属件及绝缘壳体相关内部结构的配合安装,能令金属件固定安装并限位于绝缘壳体内;即使施加压力于弹性夹线片上令弹性夹线片发生形变,此金属件依然能非常牢固地安装于绝缘壳体内,不会出现松动和移位的情况,能提高接线稳定性和误差率,也能防止导线在强行脱线拉出时的金属件在绝缘壳体内也会稳定和不移位。当然,导线插入接线端子后,直接拉出导线是比较困难的,但由于弹性夹线片具有一定的弹性,且尺寸较小,属于小部件,采用转动导线的方法,缓慢从接线端子拉出导线,还是可以实现的。另外,此弹性夹线片与接线框的结构配合能防止导线接线不牢固而出现脱线的情况,或由于导线使用时间长后出现松脱而导致脱线的情况发生。导线从插线口插入弹性夹线片与接线框底部之间时,弹性夹线片会施加作用力于导线,随着导线的不断插入会施加更大的作用力夹紧导线形成导线的夹紧。该接线端子的整体结构是运用了力的杠杆原理设计所得,能良好地运用力的原理实现导线的顺利插入和接线。

进一步的,所述的卡扣件与加固底板为一体式结构设计,通过冲压弯折加固底板形成卡扣件的凸出;所述的卡扣件包括卡入卡槽缺口内的竖梁和设于竖梁上压紧卡槽缺口顶部的横梁,横梁的长度大于卡槽缺口的宽度,横梁表面形成两个凸起相连的半凸圆形状。

进一步的,所述的绝缘壳体内设有与钩口配合安装固定的限位凹槽,绝缘壳体内顶部设有顶紧接线框背部安装位置的凸台。绝缘壳体的顶部设置凸台限定金属件的顶部,以及底部设置限位凹槽与钩口形成固定安装限定金属件的底部,能很好地保证金属件不易出现接线的移位和接线的稳定,且绝缘壳体的整体内部结构类似包裹金属件的结构形式,更加保证了接线的不移位。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壳体的后端设有与限位凹槽形成互通并实现测试工具伸入及与加固底板的钩口形成接触测试的测试口。测试口的设置为必备的标准配置,能检测相关接线通电的情况,而无需打开接线端子来实现检测,一步检测即可了解相关的接电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的绝缘壳体顶部设有凹陷的梯形槽,绝缘壳体底部设有与梯形槽匹配安装的梯形凸台,通过梯形凸台与上方绝缘壳体的梯形槽卡合安装实现上下相邻两个绝缘壳体的相互叠合连接安装。由于在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了单独对应的梯形槽和梯形凸台,可通过梯形槽与梯形凸台的配合实现上下两个相邻接线端子的固定,对于在电箱或接线空间狭窄的位置内能起到较好的稳定和固定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的绝缘壳体与侧盖通过卡扣方式实现安装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无螺纹接线端子具有导线插入后防止脱线的功能,插线时一步到位,大大简化了各种导线的接线步骤和操作性,导线能一次性插入,便可形成与无螺纹接线端子的安装连接,不需使用拆开,再连接和安装的方式,通过导线插入连接时一步到位,大大简化了接线步骤和操作性,方便快捷;能简化生产的工序,适合批量化生产加工,能有效提高接线装配的效率,而且接线端子电的外形美观,结构紧凑;同时绝缘壳体、侧盖和金属件的配合紧凑,结构稳固,金属件安装于绝缘壳体内十分稳固且不松动。 另外,此结构的接线端子由于在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了单独对应的梯形槽和梯形凸台,可通过梯形槽与梯形凸台的配合实现上下两个相邻接线端子的固定,对于在电箱或接线空间狭窄的位置内能起到较好的稳定和固定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无螺纹接线端子的结构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无螺纹接线端子与导线接线后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无螺纹接线端子与导线接线后另一方向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的一种无螺纹接线端子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无螺纹接线端子与导线未接线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无螺纹接线端子与导线接线后的结构剖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绝缘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绝缘壳体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绝缘壳体的主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绝缘壳体的后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绝缘壳体的左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绝缘壳体的俯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侧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侧盖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侧盖的主视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侧盖的后视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金属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金属件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金属件的主视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金属件的俯视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金属件的仰视图;

图22是接线端子电连接件采用三股无螺纹接线端子的分解示意图;

图23是接线端子电连接件采用三股无螺纹接线端子与导线接线后的示意图;

图24是接线端子电连接件采用四股无螺纹接线端子的分解示意图;

图25是接线端子电连接件采用四股无螺纹接线端子与导线接线后的示意图;

图26是接线端子电连接件采用五股无螺纹接线端子的分解示意图;

图27是接线端子电连接件采用五股无螺纹接线端子与导线接线后的示意图;

图28是接线端子电连接件采用八股无螺纹接线端子的分解示意图;

图29是接线端子电连接件采用八股无螺纹接线端子与导线接线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描述的一种无螺纹接线端子,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图16、图17、图18和图19所示,包括设有侧盖口1的绝缘壳体2、从侧盖口进入绝缘壳体内的金属件3、与侧盖口配合安装的侧盖4,绝缘壳体前端设有实现导线5插入并与绝缘壳体形成接线连接的插线口6,该金属件包括对应绝缘壳体后端和插线口位置设置成工字型的接线框7、与接线框底部连接形成加固和固定于绝缘壳体内的加固底板8、与接线框顶部通过铆接连接并向下倾斜延伸至接线框内底部形成接触及具有弹性可夹紧导线的弹性夹线片9;所述接线框的腰部为镂空贯通结构的通孔10并容许导线插入,接线框的两侧设有卡槽缺口11,加固底板的两侧设有向上翻起并卡入卡槽缺口内形成加固底板与接线框形成固定安装的卡扣件12,加固底板的后端设有向下钩紧绝缘壳体的钩口13;所述的弹性夹线片顶部与接线框铆接并形成有铆接圆孔14,弹性夹线片与接线框铆接后向下弯曲倾斜形成“7”字形状。

该绝缘壳体、侧盖、金属件及绝缘壳体相关内部结构的配合安装,能令金属件固定安装并限位于绝缘壳体内;即使施加压力于弹性夹线片上令弹性夹线片发生形变,此金属件依然能非常牢固地安装于绝缘壳体内,不会出现松动和移位的情况,能提高接线稳定性和误差率,也能防止导线在强行脱线拉出时的金属件在绝缘壳体内也会稳定和不移位。当然,导线插入接线端子后,直接拉出导线是比较困难的,但由于弹性夹线片具有一定的弹性,且尺寸较小,属于小部件,采用转动导线的方法,缓慢从接线端子拉出导线,还是可以实现的。另外,此弹性夹线片与接线框的结构配合能防止导线接线不牢固而出现脱线的情况,或由于导线使用时间长后出现松脱而导致脱线的情况发生。导线从插线口插入弹性夹线片与接线框底部之间时,弹性夹线片会施加作用力于导线,随着导线的不断插入会施加更大的作用力夹紧导线形成导线的夹紧。该接线端子的整体结构是运用了力的杠杆原理设计所得,能良好地运用力的原理实现导线的顺利插入和接线。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卡扣件与加固底板为一体式结构设计,通过冲压弯折加固底板形成卡扣件的凸出;所述的卡扣件包括卡入卡槽缺口内的竖梁和设于竖梁上压紧卡槽缺口顶部的横梁,横梁的长度大于卡槽缺口的宽度,横梁表面形成两个凸起相连的半凸圆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绝缘壳体内设有与钩口配合安装固定的限位凹槽15,绝缘壳体内顶部设有顶紧接线框背部安装位置的凸台16。绝缘壳体的顶部设置凸台限定金属件的顶部,以及底部设置限位凹槽与钩口形成固定安装限定金属件的底部,能很好地保证金属件不易出现接线的移位和接线的稳定,且绝缘壳体的整体内部结构类似包裹金属件的结构形式,更加保证了接线的不移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壳体的后端设有与限位凹槽形成互通并实现测试工具伸入及与加固底板的钩口形成接触测试的测试口17。测试口的设置为必备的标准配置,能检测相关接线通电的情况,而无需打开接线端子来实现检测,一步检测即可了解相关的接电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绝缘壳体顶部设有凹陷的梯形槽18,绝缘壳体底部设有与梯形槽匹配安装的梯形凸台19,通过梯形凸台与上方绝缘壳体的梯形槽卡合安装实现上下相邻两个绝缘壳体的相互叠合连接安装。由于在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了单独对应的梯形槽和梯形凸台,可通过梯形槽与梯形凸台的配合实现上下两个相邻接线端子的固定,对于在电箱或接线空间狭窄的位置内能起到较好的稳定和固定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绝缘壳体与侧盖通过卡扣方式实现安装连接。

当然,本实施例的无螺纹接线端子也可采用三股无螺纹接线端子、四股无螺纹接线端子、五股无螺纹接线端子、八股无螺纹接线端子等,如图22、图23、图24、图25、图26、图27、图28和图29所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