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机接线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41471阅读:8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电机接线端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连接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电机接线端子。



背景技术:

接线端子就是用于实现电气连接的一种配件产品,工业上划分为连接器的范畴。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和工业控制要求越来越严格、精确,接线端子的用量逐渐上涨。随着电子行业的发展,接线端子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多,而且种类也越来越多。目前用得最广泛的除了PCB板端子外,还有五金端子,螺帽端子,弹簧端子等等。目前电机接线端子在接线状态下多是采用接线柱方式接线,现在导线分为多芯式和单心式,在导线和电机连接时现在市场上多数采用接线柱接线,螺栓在压线过程中容易压偏导线,容易虚接发热,造成电机缺相,发生故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电机接线端子,通过改造插孔式接线法,可以解决螺栓在压线过程中容易压偏导线,导线虚接发热,电机缺相、发生故障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电机接线端子,包括接线板以及安装固定座,所述接线板的正面前后对称设有两行插入式接线孔,其中位于接线板的正面前方的插入式接线孔与接线板的前端相贯通形成弯折的通孔,位于接线板的正面后方的插入式接线孔与接线板的后端相贯通形成弯折的通孔。

通过在接线板上设置插入式接线孔,插入式接线孔通过与接线板的前端或者后端相贯通形成弯折通孔,将导线从该通孔中插入,可以限制导线移动,防止导线在压线过程中容易压偏导线。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板的正面设有压线槽,所述压线槽位于两行插入式接线孔之间,所述压线槽与接线板的正面相交处形成边棱,压线槽内对称设有数个螺纹固定件。

通过设置压线槽,当导线从通孔中到达压线槽处时,通过将把导线插入压线槽内,螺纹固定件将导线压紧在压线槽内,压紧后的导线不容易跑偏;具有良好的连接性,占用空间更小,也更美观。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边棱包括前边棱以及后边棱,所述前边棱与接线板的正面前侧边之间的区域形成前倾斜面,所述后边棱与接线板的正面后侧边之间的区域形成后倾斜面,两行所述插入式接线孔分别对应设置在前倾斜面以及右倾斜面上。

通过设置前倾斜面以及后倾斜面,可以方便导线从通孔中到达压线槽处,同时,导线在穿设的过程中会占用更小的空间,螺纹固定件可以更好的将导线压紧在压线槽中。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压线槽内设有安装固定孔,所述安装固定孔与安装固定座相贯通形成竖直的通孔。

设置的安装固定孔用于与电机上的螺纹固定件配合,使接线板与安装固定座一起安装在电机上。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两个前后对称的所述插入式接线孔之间通过软接线连接。

软接线为用细铜丝或镀锌或镀锡细铜丝编织成的导线。尤其适用于像电机这种易震动,易扭曲变形的电气联结处。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插入式接线孔的数量总共为六个。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固定件选用十字槽螺钉。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十字槽螺钉的数量总共为六个。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板以及安装固定座均选用绝缘材料且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在接线板上设置插入式接线孔与压线槽,通过将接线板安装在电机上,将导线从插入式接线孔中插入,再利用螺纹紧固件将导线压在压线槽内,这样导线不容易跑偏;具有良好的连接,占用空间更小,也更美观,并且,接线更加简单快捷,并且不用担心导线虚接发热,电机缺相、发生故障等问题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图1的侧视图。

附图中:1表示接线板;100表示插入式接线孔;110表示压线槽;120表示边棱;130表示螺纹固定件;140表示安装固定孔;150表示软接线;160表示前倾斜面;170表示后倾斜面;2表示安装固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图1中A所在的方向表示后方向,B所在的方向表示前方向,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电机接线端子,包括接线板1以及安装固定座2,所述接线板1的正面前后对称设有两行插入式接线孔100,其中位于接线板1的正面前方的插入式接线孔100与接线板1的前端相贯通形成弯折的通孔,位于接线板1的正面后方的插入式接线孔100与接线板1的后端相贯通形成弯折的通孔。

通过在接线板1上设置插入式接线孔100,插入式接线孔100通过与接线板1的前端或者后端相贯通形成弯折通孔,将导线从该通孔中插入,可以限制导线移动,防止导线在压线过程中容易压偏导线。

如图1并结合图3,所述边棱包括前边棱以及后边棱,所述前边棱与接线板的正面前侧边之间的区域形成前倾斜面160,所述后边棱与接线板的正面后侧边之间的区域形成后倾斜面170,两行所述插入式接线孔分别对应设置在前倾斜面160以及右倾斜面上。

通过设置前倾斜面160以及后倾斜面170,可以方便导线从通孔中到达压线槽处,同时,导线在穿设的过程中会占用更小的空间,螺纹固定件可以更好的将导线压紧在压线槽中。

如图1以及图3所示,所述接线板1的正面设有压线槽110,所述压线槽110位于两行插入式接线孔100之间,所述压线槽110与接线板1的正面相交处形成边棱120,压线槽110内对称设有数个螺纹固定件130。

通过设置压线槽110,当导线从通孔中到达压线槽110处时,通过将把导线插入压线槽110内,螺纹固定件130将导线压紧在压线槽110内,压紧后的导线不容易跑偏;具有良好的连接性,占用空间更小,也更美观。

如图1所示,所述压线槽110内设有安装固定孔140,所述安装固定孔140与安装固定座2相贯通形成竖直的通孔。

设置的安装固定孔140用于与电机上的螺纹固定件130配合,使接线板1与安装固定座2一起安装在电机上。

如图1所示,两个前后对称的所述插入式接线孔100之间通过软接线150连接。

软接线150为用细铜丝或镀锌或镀锡细铜丝编织成的导线。尤其适用于像电机这种易震动,易扭曲变形的电气联结处。

如图1所示,所述插入式接线孔100的数量总共为六个。

如图1以及图3所示,所述螺纹固定件130选用十字槽螺钉。

如图1所示,所述十字槽螺钉的数量总共为六个。

本实用新型中的接线板1以及安装固定座2均选用绝缘材料且一体成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