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壳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76152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塑壳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温度检测装置的低压塑壳断路器。



背景技术:

用户反映断路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超负荷工作、使用导线的线径和材质、电压的高低、使用环境以及接线不当等因素,偶偶会出现主回路温升偏高等异常情况,长时间的温升偏高会引起材料机械性能与绝缘性能的大幅下降,严重的会引起相间绝缘损坏,甚至会出现断路器烧损。

当塑壳断路器合闸时,塑壳断路器的主回路单元的过流状态所引起的塑壳断路器的温度增加,而增加的温度会引起塑壳断路器的损坏,在不知道断路器已损坏的情况下极有可能被误操作。因此,IEC(国际电工委员会)要求限制空气断路器的温升,并且要求塑壳断路器制造商遵守IEC的要求。但是,即使塑壳断路器符合上述要求,在很多情况下,塑壳断路器的温度还是会由于塑壳断路器的主回路的异常发热而上升。当塑壳断路器产生的热量超过正常要求时,塑壳断路器本身已被损坏,并且因未能阻断事故电流而引起电力传输/配电线路中的毁坏。因此,实时监测塑壳断路器中主回路的温度,以防止由于异常发热而引起的损坏是非常必要的。监测塑壳断路器中主回路的温度的一种方法是:利用空气断路器外侧的红外热成像相机间歇地对上端子和下端子进行拍照来测量温度。但是,此方法存在的不足是:虽然塑壳断路器的外部温度是可测的,但其内部温度很难测量。故如何安装温度监测装置来检测塑壳断路器的主回路的温度可被视为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塑壳断路器,通过在断路器内部增加温度监测装置来对主回路的温度进行检测,能够有效检测断路器运行期间的温度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达到的,一种塑壳断路器,包括主壳体,所述的主壳体包括基座和覆盖在基座上的中盖,在中盖上具有第一肋状隔墙,在基座上具有与第一肋状隔墙对应的第二肋状隔墙,所述第一肋状隔墙和第二肋状隔墙配合用于分隔主壳体的内部空间,形成至少两个并排的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设置有主回路单元,所述的塑壳断路器还包括温度监测装置,所述的第一肋状隔墙设有第一插入孔,所述的温度监测装置从中盖上表面通过插入到第一插入孔中来检测主回路单元的温度,以实现塑壳断路器的温度在线检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第二肋状隔墙上且与第一插入孔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第二插入孔,该第二插入孔与第一插入孔连通,所述的温度监测装置从中盖上表面通过插入到第一插入孔并深入到第二插入孔中来检测主回路单元的温度,以实现塑壳断路器的温度在线检测。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主回路单元通过连接动触头的动触点和静触头的静触点来构成主回路电路;所述的第一插入孔开设在相邻两相动触头的动触点之间的相间肋状隔墙上,所述的温度监测装置固定地插入到该第一插入孔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温度监测装置包括温度测量元件和引出线,所述的温度测量元件由绝缘固封材料固封在所述的第一插入孔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绝缘固封材料为导热及绝缘性能较优的材料,所述的导热及绝缘性能较优的材料为导热硅胶。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温度测量元件采用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的元器件,所述的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的元器件为热敏电阻、热电偶或铂金电阻中的一种。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引出线采用耐高温的柔性导体,所述的耐高温的柔性导体为铁氟龙耐高温电线。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引出线与断路器的控制电路实现电连接,用于将测量的温度情况向外输出。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首先,通过在断路器内部增设的温度监测装置来对主回路的温度进行在线检测,能够有效检测断路器运行期间的温升情况,从而防止由构成主回路电路的主回路单元的异常发热引起的损坏,以及避免由空气断路器的错误操作引起的事故电流;其次,用户可获准在响应于负载的当前温度的基础上设定参考温度,以及随时准确地检测断路器的状态,因此,断路器可保护电力系统免于由超过临界值的过电流引起的超负荷,保护用户免于由断路器内部过热引起的火灾的危险,并且通过系统的稳定性来延长断路器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中断路器装配立体示意图。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中断路器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中断路器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中基座底部示意图。

图5示出本实用新型中基座中插入温度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本实用新型中温度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壳体、11.基座、111.第二肋状隔墙、1111.第二插入孔;12.中盖、121.第一肋状隔墙、1211.第一插入孔、122.导线安置槽;2.主回路单元、21.动触头、211.动触点、22.静触头、221.静触点;3.温度检测装置、31.温度检测元件、32.引出线;4.操作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公众能充分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但申请人对实施例的描述不是对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作形式而非实质的变化都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以图1所示的位置为基准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阅图1~图6,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壳断路器,所述的塑壳断路器包括主壳体1和设置在主壳体1中的主回路单元2,该主壳体1由基座11和覆盖在基座11上的中盖12及小盖13构成,主壳体1可由诸如塑料等绝缘材料制成。每一主回路单元2包括相互配合的一具有动触点211的动触头21和一具有静触点221的静触头22,所述的主回路单元2通过连接动触头21的动触点211和静触头22的静触点221来构成主回路电路。由于本实施例为一种三极塑壳断路器,因而前述的触头系统也有三个,动触头21以及静触头22也相应有三个,三个静触头22固定安装在基座11上,并且三个静触头22置于基座11的同一端,在本实施中如图3所示三个静触头22置于基座11高度方向的上端,前述的动触头21与静触头22相对应,三个动触头21分别安装于操作机构4上,操作机构4设置在中盖12上,中盖12设置在基座11上,并与基座11配合,具体的,在中盖12上具有第一肋状隔墙121,在基座11上具有与第一肋状隔墙121对应的第二肋状隔墙111,所述第一肋状隔墙121和第二肋状隔墙111配合用于分隔主壳体1的内部空间,形成至少两个并排的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设置有主回路单元2,所述的操作机构4可操作主回路单元2的动触头21与静触头22的断开/闭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温度监测装置3可设置在塑壳断路器内,用于测量主回路单元2的温度。因为难以直接测量主回路单元2的温度,但是可测量附近的温度推算出主回路单元2的温度。可基于主回路单元2的温度和安置有温度监测装置3处的温度之间的关系获得实验数据。因此,基于实验数据,位于温度监测装置3位置处的温度可用来推算主回路单元2的温度。如上述,当每个基座11在每相具有内部空间时,如果温度监测装置3设置在所述的内部空间,则由于内部空间中的循环空气而不能准确测量温度。因此,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的第一肋状隔墙121设有第一插入孔1211,所述的温度监测装置3从中盖12上表面通过插入到第一插入孔1211中来检测主回路单元2的温度。其中,所述的第一插入孔1211开设在相邻两相动触头21的动触点211之间的相间肋状隔墙121上(图5中虚线示意),该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插入孔1211为盲孔,可形成足够的深度以测量断路器内部的温度。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插入孔1211可以为通孔,因而在所述第二肋状隔墙111与第一插入孔1211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第二插入孔1111,该第二插入孔1111与第一插入孔1211连通,所述的温度监测装置3从中盖12上表面通过插入到第一插入孔1211并深入到第二插入孔1111中来检测主回路单元2的温度。

如图6所示,温度监测装置3包括一用于测量温度的温度测量元件31和一从温度测量元件31延伸的引出线32,其中温度测量元件31采用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的元器件,如热敏电阻、热电偶或铂金电阻等等,优选的,所述的温度测量元件31由绝缘固封材料固封在中盖12的相间肋状隔墙121上的第一插入孔1211中。其中所述的绝缘固封材料为导热及绝缘性能较优的材料,如导热硅胶等。所述的引出线32可采用耐高温的柔性导体,如铁氟龙耐高温电线。结合图3所示,中盖12上设置有导线安置槽122,引出线32安置在导线安置槽122中且与外部控制电路(图中未示出)连接,引出线信号输出至控制电路。当温度测量元件31被插入到第一插入孔1211中,引出线32电连接到控制电路,可进一步将测量的温度输出到外部的输出端子,由此能从断路器所处的位置和远处实时监控断路器的内部温度,可对断路器主回路的温度实施有效监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