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59210发布日期:2018-07-04 05:59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电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电感。



背景技术:

电感器是能够把电能转化为磁能而存储起来的元件。电感器的结构类似于变压器,但只有一个绕组。电感器具有一定的电感,它只阻碍电流的变化。如果电感器在没有电流通过的状态下,电路接通时它将试图阻碍电流流过它;如果电感器在有电流通过的状态下,电路断开时它将试图维持电流不变。电感器在电路中主要起到滤波、振荡、延迟、陷波等作用,还有筛选信号、过滤噪声、稳定电流及抑制电磁波干扰等作用。电感在电路最常见的作用就是与电容一起,组成LC 滤波电路。电容具有“阻直流,通交流”的特性,而电感则有“通直流,阻交流”的功能。如果把伴有许多干扰信号的直流电通过LC滤波电路,那么,交流干扰信号将被电感变成热能消耗掉;变得比较纯净的直流电流通过电感时,其中的交流干扰信号也被变成磁感和热能,频率较高的最容易被电感阻抗,这就可以抑制较高频率的干扰信号。电感器具有阻止交流电通过而让直流电顺利通过的特性,频率越高,线圈阻抗越大。因此,电感器的主要功能是对交流信号进行隔离、滤波或与电容器、电阻器等组成谐振电路。

现有的电感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的电磁场干扰电子器件内部的相关设备工作,影响整个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电磁场的干扰,不能够实现对电感器之间的串联和并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电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电感,包括下壳体、圆环磁芯和线圈,所述下壳体的内部通过松香固定有圆环磁芯,所述圆环磁芯上缠绕有线圈,所述线圈的一端穿过下壳体内部的第一电极连接柱与下壳体的底部连接,所述线圈的另一端穿过下壳体内部的第二电极连接柱与下壳体的底部连接,所述下壳体的上部连接有屏蔽罩,所述屏蔽罩的外壁与内壁均为绝缘层,所述绝缘层之间为金属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柱与第二电极连接柱关于下壳体的竖直中心面对称。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柱与下壳体的侧面连接的电极杆设置有套筒。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二电极连接柱与下壳体侧面连接的电极杆为直杆,且直杆高出下壳体侧面的高度与第一电极连接柱的L型电极杆长端的套筒深度相同。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柱与第二电极连接柱与下壳体底面连接部分为空心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柱与第二电极连接柱在下壳体的正面垂直部分超出下壳体正面的高度和第一电极连接柱与第二电极连接柱在下壳体背面垂直部分的套筒深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中,首先,将磁芯和磁芯表面上缠绕的线圈通过松香固定在下壳体内部,同时在下壳体的上部安装有内外壁由绝缘层中间为金属层的屏蔽罩,这样能够削减圆环磁芯产生的电磁场对相关电器元件的干扰,同时能够防止其他的电子元件接触屏蔽罩发生短路现象,有效的解决电感自身的电磁现象,延长了电路板的使用寿命;然后,在下壳体的内部对称设置有第一电极连接柱和第二电极连接柱,在不同的电感下壳体的侧面通过第一电极连接柱和第二电极连接柱直接的连接实现电感的串联,而通过不同电感正、背面处的第一电极连接柱和第二电极连接柱自身之间的连接,实现并联,这样能够方便改变电感的大小,这样能够提高电感元件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电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电极连接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电极连接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屏蔽罩的截面组成图。

图例说明:

1-第一电极连接柱、2-下壳体、3-松香、4-圆环磁芯、5-屏蔽罩、 6-线圈、7-第二电极连接柱、8-绝缘层、9-金属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4,一种新型电感,包括下壳体2、圆环磁芯4和线圈 6,下壳体2的内部通过松香3固定有圆环磁芯4,圆环磁芯4上缠绕有线圈6,线圈6的一端穿过下壳体2内部的第一电极连接柱1与下壳体2的底部连接,线圈6的另一端穿过下壳体2内部的第二电极连接柱7与下壳体2的底部连接,下壳体2的上部连接有屏蔽罩5,屏蔽罩5的外壁与内壁均为绝缘层8,绝缘层8之间为金属层9。

第一电极连接柱1与第二电极连接柱7关于下壳体2的竖直中心面对称,第一电极连接柱1与下壳体2的侧面连接的电极杆设置有套筒,第二电极连接柱7与下壳体2侧面连接的电极杆为直杆,且直杆高出下壳体2侧面的高度与第一电极连接柱1的L型电极杆长端的套筒深度相同于,第一电极连接柱1与第二电极连接柱7与下壳体2底面连接部分为空心管,第一电极连接柱1与第二电极连接柱7在下壳体2 的正面垂直部分超出下壳体2正面的高度和第一电极连接柱1与第二电极连接柱7在下壳体2背面垂直部分的套筒深度相同。

金属层9是用来屏蔽电磁信号,降低电感在工作时产生的电磁信号对电路板内部的电子元件的干扰,延长使用寿命,其中金属层9为相互连接的金属网。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新型电感的线圈6位于下壳体2底部突出的两个引脚与电路板上的相关位置进行焊接,对于电磁信号敏感的电路板,则需要在下壳体2上安装上屏蔽罩5,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扩大电感,则可以将多个新型电感的下壳体2的侧面相互连接,使得相邻的第一电极连接柱1的套筒内套接第二电极连接柱7的直杆,完成串联,之后将第一个新型电感的位于下壳体2的第一个引脚与最后一个新型电感的第二个引脚与电路板对应位置进行连接,当需要减小电感,则将相邻的多个新型电感的正面与背面相互贴合,使得第一电极连接柱1和第二电极连接柱7能够自身实现并联,之后可以随意的选择不同新型电感的第一个引脚和第二引脚与电路板上对应的位置进行焊接,则完成新型电感的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