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44440发布日期:2018-09-28 20:29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可供正反向插入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环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座及自所述基座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持于所述基座内的固持部、自所述固持部向前延伸形成的暴露于所述舌板设有的对接面的接触部及自所述固持部向后延伸形成的焊接部。然而,所述导电端子的接触部上若有液体的话会造成腐蚀,从而导致相邻导电端子的接触部之间短接起火。

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进行改进,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耐腐蚀的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连接器,包括设有舌板的绝缘本体及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具有暴露于所述舌板设有的对接面的接触部,所述舌板的对接面及导电端子的接触部涂覆有经刮擦后会被部分去除的防水涂层。

进一步地,所述防水涂层为抗腐蚀的防水油。

进一步地,所述接触部高出所述对接面,所述防水油封堵所述导电端子与所述对接面之间的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防水油为全氟化合物,所述防水油喷涂于所述舌板的对接面与所述导电端子的接触部而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位于外侧的接地端子及位于所述接地端子内侧的电源端子,所述防水油仅喷涂于所述电源端子的接触部。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座及自所述基座向前延伸形成的所述舌板,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环设固持于所述基座外且与所述舌板之间构成对接腔的遮蔽壳体,所述防水涂层为灌设于所述对接腔内挥发水汽后形成附着于所述舌板的对接面与所述导电端子的接触部的防水油。

进一步地,所述防水油进一步封堵所述基座与所述遮蔽壳体之间的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电连接器用于供一对接连接器插入所述对接腔对接,当所述对接连接器插入所述对接腔时,所述对接连接器的对接端子会刮除所述导电端子的接触部的防水涂层而与所述导电端子的接触部之间形成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包括与对接端子抵接的具有触点的前段部及位于所述前段部后端的后段部,当对接连接器与所述电连接器对接时,所述导电端子的前段部的防水涂层被对接端子刮除而后段部的防水涂层则被保留。

进一步地,所述舌板具有上下相对的两个对接面,所述导电端子呈两排分别设置于舌板的两个对接面,所述舌板的两个对接面及两排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均设置有所述防水涂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所述舌板的对接面及导电端子的接触部设置有经刮擦会被部分去除的防水涂层,可有效避免导电端子的接触部腐蚀而造成相邻导电端子的接触部之间短接起火。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未设置防水油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其中电连接器为涂覆防水油。

图5是图4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后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其中电连接器为灌设防水油。

图7是图6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图1至图7介绍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的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1内的两排导电端子2、位于所述两排导电端子2之间的中间屏蔽片3及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2外的遮蔽壳体4及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后端以封堵绝缘本体1与遮蔽壳体4之间间隙的防水胶板5。

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基座11及自所述基座11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12,所述遮蔽壳体4环设固持于所述基座11外且与所述舌板12之间构成供一对接连接器(未图示)插入的对接腔40。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遮蔽壳体4包括筒状的第一壳体41及遮覆于所述第一壳体41外的第二壳体42。

所述导电端子2成上下两排反向对称设置,以令所述电连接器100实现正反插。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固持于所述基座11内的固持部(未图示)、自所述固持部(未图示)向前延伸形成的暴露于所述舌板12设有的对接面121的接触部22及自所述固持部(未图示)向后延伸形成的焊接部23。所述两排导电端子2的接触部22分别暴露于所述舌板12的上下相对的两个对接面121,且两排导电端子的所述接触部22分别高出所述两个对接面121。

所述舌板的两个对接面121及所述导电端子2的接触部22涂覆有经刮擦后会被部分去除的防水涂层6,藉此,避免导电端子2的接触部22受到环境影响腐蚀后导致相邻的导电端子2的接触部22之间的短接起火。优选地,所述防水涂层6为抗腐蚀的防水油,而所述防水油为全氟化合物,当然也可以是其它材料。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防水油为喷涂或刷涂于所述舌板12的对接面121及所述导电端子2的接触部22而形成所述防水涂层6。参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述防水油还可为灌设于所述对接腔40内挥发水汽后形成的附着于所述舌板12的对接面121及所述导电端子2的接触部22的防水涂层6’,此时,防水油会覆盖舌板12的整个区域。而若采用灌设所述防水油形成防水涂层6’的方式,所述防水油可更有效地封堵所述导电端子2与所述对接面121之间的缝隙而实现两者之间的防水,同时还可以封堵所述基座11与所述遮蔽壳体4之间的缝隙实现两者之间的防水。当所述对接连接器(未图示)插入所述对接腔40时,所述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的对接端子(未图示)会刮除所述导电端子2的接触部22的防水涂层而与所述导电端子2的接触部22之间形成电性连接。

参图3所示,具体而言,所述导电端子2的接触部22包括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的对接端子(未图示)抵接的具有触点的前段部221及位于所述前段部221后端的后段部222。参图4至图7所示,当所述对接连接器(未图示)与所述电连接器100对接时,所述导电端子2的前段部221的防水涂层6、6’被对接端子(未图示)刮除而后段部222的防水涂层6、6’则被保留。由于外界的水汽容易堆积在导电端子2的后段部222,而因为所述后段部222的防水涂层6、6’被保留,如此可有效地防止所述后段部222腐蚀,避免相邻导电端子2的后段部222之间短接起火。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的导电端子2包括有位于外侧的接地端子201、位于接地端子内侧的电源端子202及其他端子203,所述防水涂层6、6’可仅喷涂于所述电源端子202的接触部22,因为电源端子202由于传输大电流而更易腐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