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蓄电池用活性物质材料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981962发布日期:2019-06-22 00:10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铅蓄电池用活性物质材料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用于制造作为铅蓄电池用的活性物质材料的铅丹的铅蓄电池用活性物质材料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铅蓄电池的领域,为了提高铅蓄电池的化成效率,铅丹被用于活性物质材料(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铅丹以铅粉(含有金属铅的一氧化铅)为原料,通过对该铅粉进行加热或烧结而得到。以往,铅粉的加热使用生产管理相对容易的间歇式加热装置。然而,间歇式加热装置不适于铅丹的大量生产,因此无法顺应铅丹生产量增加的要求。

因此,增加铅丹生产量的情况下,优选使用连续式的加热装置。然而,对连续式的加热装置而言,装置的结构复杂,且生产线也长,因此加热温度等的管理困难。此外,由于作为铅丹的原料而使用的铅粉的处理量增加,因此铅粉中所含的金属铅也相对增加。其结果,用于铅丹化的加热导致金属铅的氧化反应变剧烈,装置内的温度容易变高。因此,导入了连续式的加热装置的情况下,存在生成难以铅丹化的氧化铅;金属铅等的熔融导致铅丹化度降低,用于铅丹化的处理时间变长这样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通过连续式的加热装置大量生产铅丹的情况下,使用比以往的铅粉氧化度更高(金属铅的含量少)的铅粉作为铅丹的原料。例如,有如图3所示那样,通过所谓巴顿釜的方式,先生成氧化度高的铅粉(st101),将该铅粉作为铅丹的原料进行加热(st102)、陈化(st103),将其粉碎、整粒(st104),从而生产铅丹的方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270029号公报(第0030、0031段等)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187776号公报(第0023段等)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若使用氧化度高的铅粉作为原料来大量生产铅丹,则存在制造铅粉时铅粉中容易生成难以铅丹化的一氧化铅的倾向。即使使用这样的含有难以铅丹化的一氧化铅的铅粉来大量生产铅丹,铅丹化也会耗费大量时间,无法提高单位时间的铅丹生产量。另外,尽管铅粉中的金属铅的含量少,但是通过连续式的加热装置大量地对其进行加热的话,金属铅的处理量相对变多,加热中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从而加热装置内的温度变高。其结果,部分金属铅发生熔融从而铅粉的粒径变得不均匀等导致铅丹化未充分进行,铅丹化度反而降低。因此,导入连续式的加热装置时,即使在使用了氧化度高的铅粉作为铅丹的原料的情况下,结果铅粉的投入量也无法增加,因此无法充分增加铅丹的生产量。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铅蓄电池用活性物质材料的制造方法,其在维持铅蓄电池用活性物质材料的性能(高铅丹化度)的同时,能够增加该活性物质材料(铅丹)的生产量。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作为改良对象的铅蓄电池用活性物质材料的制造方法是加热以一氧化铅和金属铅为主成分的铅粉从而生产用作铅蓄电池用的活性物质材料的铅丹的方法。本发明的制造方法的构成包含第一加热工序和第二加热工序。第一加热工序中,以第一加热温度加热铅粉而使铅粉中的金属铅氧化。另外,第二加热工序中,以第二加热温度加热在第一加热工序中加热了的铅粉而进行铅丹化。作为在第一加热工序中进行加热前的铅粉,使用通过球磨法将金属铅粉碎而生成的铅粉。并且,第一加热工序中的第一加热温度设定为第二加热工序中的第二加热温度以下。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在第二加热工序中对氧化度相对较低的(金属铅的含有率相对较高的)铅粉进行加热从而铅丹化前,在第一加热工序中预先进行加热(以下,也称为预加热)从而将铅粉中的金属铅尽可能预先氧化,能够防止在第二加热工序中金属铅急剧地发生氧化反应从而装置内的温度上升。因此,利用第二加热工序可以防止生成难以转化为铅丹的一氧化铅。在此,“难以铅丹化”是指虽然发生铅丹化,但是铅粉的铅丹化度较低,或者虽然将铅粉铅丹化但是耗费较长时间。作为难以铅丹化的原因,认为是铅粉中包含大量斜方晶系的一氧化铅(也称为β型一氧化铅或β-pbo),或者,铅粉中的一氧化铅或金属铅发生熔融而结合成为大的颗粒,铅粉的比表面积变小等。

与此相对,将金属铅通过球磨机法粉碎而生成的铅粉有容易生成易于铅丹化的铅粉的倾向。在此,“易于铅丹化”是指较短时间内铅粉发生铅丹化。通过像本发明那样在铅丹化加热前预先对这种易于铅丹化的铅粉进行加热,能够以短时间进行铅丹化而不使铅丹化度降低。因此,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可以在维持铅丹化度的同时缩短用于铅丹化的处理时间,能够增加单位时间的铅丹的生产量(以下,称为本发明的基本效果)。

另外,为了得到上述基本效果,可使用氧化度为63%以上的铅粉。发明者们确认了通过球磨机法将金属铅粉碎而生成的铅粉的氧化度以63%以上的范围存在。因此,作为在第一加热工序中进行加热前的铅粉,不限于通过球磨机法将金属铅粉碎而生成的铅粉,可以使用氧化度调整至63%以上的范围的铅粉。

需要说明的是,铅粉的氧化度不足63%的情况下,铅粉中金属铅的含量较多,因此在第一加热工序中氧化反应剧烈发生,在预加热阶段中容易生成β型一氧化铅,金属铅容易发生熔融。若在该状态下进入第二加热工序,则加热时间变长(其结果,单位时间的铅丹生产量降低),另外所得的铅丹的铅丹化度也较低。

另外,第一加热工序中的第一加热温度优选调整至300~330℃。通过将第一加热温度调整至这样的温度范围,可以可靠地获得本发明的基本效果。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加热温度小于300℃的情况下,铅粉的氧化不充分,金属铅残留在铅粉中,在第二加热工序中氧化反应剧烈发生,装置内的温度变高。因此,容易生成β型一氧化铅,金属铅容易发生熔融,铅丹化度变低。另一方面,第一加热温度超过330℃的情况下,铅粉剧烈地发生氧化反应,容易生成β型一氧化铅,金属铅容易发生熔融。在该状态下,即使进入第二加热工序,加热时间也变长(即,单位时间的铅丹生产量降低)、铅丹化度也较低。

第一加热工序中的加热可以一边搅拌铅粉一边进行。本说明书中的“搅拌”是指以恒定的转速使进行第一加热工序的加热炉内部旋转。若像这样一边搅拌一边在第一加热工序中进行加热,则能提高铅粉的氧化度,能够增加单位时间的铅丹生产量。

第一加热工序可以使用加热炉进行。这种情况下,加热炉可以分为包含第一区段、第二区段、和第三区段的3个区域。例如,第一区段构成将铅粉投入到加热炉内的入口部分,第二区段与第一区段连接、并构成加热炉的中心部分,第三区段与第二区段连接、并构成将铅粉排出到加热炉外的出口部分。并且,以第一区段的加热温度不低于第二区段的加热温度和第三区段的加热温度的方式设定第一加热温度。具体而言,用这样的3个区段对第一加热工序进行了区分,在此基础上设想在第一加热工序的入口附近,由于铅粉的投入导致温度降低,因而预先将加热温度设定得较高。通过在第一加热工序中进行这样的温度调整,可以在第一加热工序整体中将加热温度保持为恒定。因此,可以稳定地进行第一加热工序中的铅粉的氧化反应。

铅粉的氧化度优选调整至67%以上。通过使用具备这样的范围的氧化度的铅粉,可以缩短用于铅丹化的处理时间,并且在增加铅丹生产量的同时提高铅丹化度。

第二加热温度优选调整至375~480℃。该温度范围是适于将在第一加热工序中加热了的铅粉铅丹化的温度范围。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加热温度小于375℃的情况下,铅丹化有时不充分进行。另外,第二加热温度超过480℃的情况下,铅粉的氧化反应过于剧烈,一氧化铅容易发生β化,另外与残留的金属铅均容易发生熔融。其结果,有时铅粉的铅丹化耗费大量时间,另外所得的铅粉的铅丹化度也低。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铅蓄电池用活性物质材料的制造方法的工艺流程。

图2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加热工序的示意结构。

图3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加热工序的示意结构。

图4示出以往的铅蓄电池用活性物质材料的制造方法的工艺流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于本发明的实施的方式详细地加以说明。图1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铅蓄电池用活性物质材料的制造方法的实施方式而制造成为铅蓄电池用的正极活活性物质材料的铅丹的工艺流程的图。图1中,首先准备作为铅丹的原料的铅粉。具体而言,铅粉生成工序中,用球磨机将金属铅的锭粉碎从而生成铅粉(步骤st1)。利用球磨机的粉碎以所得的铅粉的氧化度达到63~78%的方式进行。

步骤st1中准备的铅粉在第一加热工序中以第一加热温度进行加热(步骤st2)。第一加热工序中的加热是相对于后述的第二加热工序(正式加热)预先进行的加热(预加热)。第一加热工序中,将第一加热温度调整至铅的熔点附近的温度(300~330℃)对铅粉进行加热,使得铅粉中的一氧化铅以及金属铅不转化为难以铅丹化的一氧化铅(β型一氧化铅),或者使得铅粉中的金属铅、一氧化铅不发生熔融。

在第二加热工序中以第二加热温度加热步骤st2中已预加热过的铅粉(以下,称为预加热过的铅粉)(步骤st3)。第二加热工序中的加热是用于将铅粉铅丹化的正式的加热(正式加热)。第二加热工序中,将第二加热温度调整至从铅的熔点附近的温度(375℃)起至不大幅超过铅的熔点的温度(480℃)的温度范围对铅粉进行加热,使得加热过的铅粉(主成分为一氧化铅)不转化为难以铅丹化的β型一氧化铅,或者使得铅粉中的金属铅等不发生熔融。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加热工序中,作为进行用于将铅粉铅丹化的加热(正式加热)的装置,使用了可大量生产铅丹的后述的连续式的加热炉(多段式的加热炉)。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本例中,接着第一加热工序的预加热进行第二加热工序的正式加热,但在第一加热工序与第二加热工序之间也可以进一步实施1次以上的与第一加热工序相同的预加热。通过实施2次以上这样的预加热,能够效率更加良好的铅丹化(铅丹化度提高、铅丹生产量增加)。

在陈化工序中,利用未图示的筒仓对步骤st3中已正式加热过的铅粉(以下,称为正式加热过的铅粉)进行陈化(步骤st4)。

在步骤st4中已进行过陈化的正式加热过的铅粉在粉碎、整粒工序中使用未图示的粉碎机(具备粉碎锤以及冲孔金属)进行粉碎,使粒径均匀(步骤st5)。具体而言,通过粉碎锤将正式加热过的铅粉粉碎,并通过冲孔金属对粉碎后的铅粉进行整粒。

步骤st1~st5中,步骤st2的第一加热工序还具备图2所示的结构。图2是示出用于实行第一加热工序的预加热装置的示意结构的图。预加热装置1具备加热炉3和配置于加热炉的内部且两端开口的中空滚筒5。滚筒5的圆周方向上配置有加热滚筒5的未图示的加热器。本例中,第一加热温度对应于该滚筒的表面温度(加热器温度)。需要说明的是,本例中,加热炉3的主要部分使用了圆筒形的滚筒5,但只要可确保能够预加热铅粉的条件,滚筒的形状可以为任意,另外可使用输送式的加热炉代替滚筒式。

滚筒5的一端5a设有用于投入原料铅粉的投入部7。投入部7中,将作为原料而准备的铅粉从投入口7a投入并输送至滚筒5。滚筒5的另一端5b设有用于取出已预加热过的铅粉的取出部9。取出部9中,将预加热过的铅粉从取出口9a取出并输送至第二加热工序。

为了降低滚筒5内的温度以及为了向铅粉的氧化反应供给必要的氧,取出部9设有将空气送入滚筒5内的吸气口11。另一方面,投入部7设有将由取出部9的吸气口11供给的空气排至外部、将加热铅粉时滚筒5内产生的粉尘排出至外部的排出口13。经由吸气口11和排出口13的空气的吸排气通过风扇15、17来进行。需要说明的是,由排出口13排出的粉尘通过未图示的集尘机进行回收。

滚筒5的内部以发生旋转的方式进行构成。滚筒5的内部通过以恒定的转速进行旋转,可以在搅拌铅粉的同时进行预加热。即,铅粉的搅拌通过进行预加热的滚筒5以恒定的转速旋转来进行。

加热炉3内的滚筒5从投入部7侧起朝向取出部9侧由入口部分5a(加热炉的第一区段)、中央部分5b(加热炉的第二区段)和出口部分5c(加热炉的第三区段)构成。滚筒5的中央部分5b在不妨碍铅粉的加热的位置设有隔板19。隔板19具有阻挡由吸气口11供给的空气通过滚筒5的内部(从出口部分5c到入口部分5a)由排出口13被排出时产生的空气流、防止热过度排出、将充分的氧(空气)供给至铅粉从而促进氧化的功能和效果。由此,在滚筒5内,以入口部分5a的温度不低于中央部分5b和出口部分5c的温度的方式进行调整。需要说明的是,滚筒5的各部分5a~5c分别设有用于测定各部分5a~5c的温度的温度计21,23,25。

本例的第一加热工序中,使用了图2所示的1段式的加热炉,但根据铅丹的制造量,也可以使用将图2的加热炉在上下重叠2段以上而得的多段式的加热炉进行预加热。

步骤st1~st5中,步骤st3的第二加热工序还具备有图3所示的结构。图3是示出用于实行第二加热工序(正式加热)的正式加热装置2的示意结构的图。正式加热装置2由加热炉4和配置于加热炉4内的中空的滚筒6构成。

加热炉4中,加热器(燃烧器)8配置于底部,用于将炉内的废气或热排出至外部的排出口28配置于上部。

滚筒6进而由排列于上下4段的4个部分滚筒(第一部分滚筒12、第二部分滚筒14、第三部分滚筒16、第四部分滚筒18)构成。各部分滚筒12,14,16,18的内部分别以发生旋转的方式进行构成。另外,排列于上下的2个部分滚筒分别经由沿上下延伸的通路(第一通路20、第二通路22、第三通路24)而连通。

第一部分滚筒12设有用于投入第一加热工序中预加热结束的铅粉lp的投入口26。需要说明的是,投入口26连通至图2的预加热装置的取出口9a而进行配置。另外,第四部分滚筒18设有取出第二加热工序中正式加热结束所生成的铅丹rl的取出口28。

本例中,一边加热由投入口26投入的铅粉lp一边从第一部分滚筒12送至第四的部分滚筒18,生成的铅丹由取出口28取出。此时第一部分滚筒12调整至380~440℃、第二部分滚筒14调整至410~440℃、第三部分滚筒16调整至420~460℃、第四部分滚筒18调整至440~480℃。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加热温度对应于各部分滚筒12,14,16,18的表面温度之中的最大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例中,使用了圆筒形的部分滚筒,但只要可确保铅粉能够进行正式加热的条件,部分滚筒的形状任意,另外可使用输送式的加热炉代替滚筒式的加热炉。

实施例

以下,对于本发明的实施例,说明与比较例进行比较的效果。表1示出了实施例1~20和比较例1~6的条件以及结果。

[表1]

(实施例1)

设定了如下条件:将铅粉(原料)的氧化度设为63%,将第一加热工序(预加热)中的加热温度设为300℃,将第二加热工序(正式加热)中的加热温度设为450℃。预加热中,使用了2段式的加热炉,正式加热中使用了连续式(4段式)的加热炉。

(实施例2~8)

除了将铅粉的氧化度设为65%、67.5%、69.5%、74.5%、76.5%、78%、82%以外,设定为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

(实施例9)

除了将第一加热工序(预加热)中的加热温度设为300℃等以外,设定为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

(实施例10~13)

除了将第一加热工序(预加热)中的加热温度设为310℃、320℃、325℃、330℃以外,设定为与实施例9相同的条件。

(实施例14~16)

除了将第二加热工序(正式加热)中的加热温度设为375℃、450℃、480℃以外,设定为与实施例9相同的条件。

(实施例17)

第一加热工序(预加热)中,将加热温度设为325℃,并以入口温度不低于加热温度的方式调节温度。需要说明的是,预加热中搅拌的转速设定为50rpm(恒定)。

(实施例18)

除了第一加热工序(预加热)中,将搅拌的转速设为100rpm(恒定)以外,设定为与实施例17相同的条件。

(实施例19)

除了第一加热工序(预加热)中,将第一区段(入口部分)的温度设为320℃、将第二区段(中央部分)和第三区段(出口部分)的温度设为310℃以外,设定为与实施例18相同的条件。

(比较例1)

将铅粉(原料)的氧化度设为70%,不进行预加热而在450℃下进行用于铅丹化的正式加热。正式加热中,使用了连续式(4段式)的加热炉。比较例1相当于由铅粉制造铅丹的以往的方法。

(比较例2)

除了将铅粉的氧化度设为70%以外,设定为与比较例1相同的条件。

(比较例3)

除了将铅粉的氧化度调整至60%以外,设定为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

(比较例4和5)

除了将第一加热工序(预加热)中的加热温度设为250℃、340℃以外,设定为与实施例9相同的条件。

(比较例6)

除了将第二加热工序(正式加热)中的加热温度设为300℃以外,设定为与实施例13相同的条件。

另外,表1中,各种条件以及结果的确认如下进行。

[铅粉的氧化度(%)]

铅粉的氧化度通过乙酸滴定进行测定。乙酸滴定按照以下的顺序进行。用量筒量取乙酸水溶液(比重1.010/35℃)80ml,用加温槽将该量筒调整至35±2℃的范围。另一方面,将铝杯装在水分计(株式会社a&d制,mx-50)上,并量取测定用的铅粉4g。将量取的量筒的乙酸和铝杯的铅粉转移到烧杯中进行搅拌。进行搅拌直到粉碎铅粉以使得铅粉不成团并且金属铅发生凝聚而烧杯内的溶液变得透明为止。需要说明的是,通过约2~3分钟的搅拌,溶液变得透明。若溶液变透明,则除去上清液,测定用水分计(测定条件:在130℃下加热15分钟)除去水分后的金属铅的质量。

[预加热的加热温度]

将加热炉3(滚筒5)的表面温度(第一加热温度)作为预加热的加热温度进行测定。需要说明的是,一边搅拌滚筒5内一边进行预加热。搅拌方式采用利用桨的搅拌方式。

[正式加热的加热温度]

将加热炉内的气氛温度(加热炉为滚筒式的情况下为滚筒5内的温度)以及滚筒5的表面温度作为正式加热的加热温度进行测定。需要说明的是,炉内的气氛温度维持在设定温度以下。控制滚筒表面温度,使其达到设定温度以上。正式加热中也进行采用了利用桨的搅拌方式的搅拌。

[铅丹化度]

铅丹化度(%)为烧结物中的pb3o4含量(质量%)(也称为铅丹化率)。该铅丹化度通过碘滴定进行测定。碘滴定按照以下的顺序进行。首先,向测定试样添加乙酸-乙酸铵溶液和0.1n的硫代硫酸钠溶液并进行搅拌使之完全溶解。接着,向该试样溶液中添加淀粉溶液,滴加0.1n的碘溶液,将利用碘-淀粉反应显示出紫色的颜色的时刻作为终点,滴定溶液中残留的硫代硫酸钠离子。空白实验也相同地进行,使用下式由滴定中使用的碘溶液的量计算pb3o4含量(质量%)。

pb3o4含量(质量%)=[0.3428×(b’-b)×f]/s×100

b’:空白实验中滴定时消耗的碘溶液的用量(ml)

b:试样的滴定中消耗的碘溶液的用量(ml)

f:碘溶液的因子

s:试样的量(g)

[铅丹化的处理时间(h)]

用于铅丹化的处理时间(h)设为恒定(预加热:0.5h、正式加热:3.0h)。

[铅丹的生产量(kg/h)]

以在上述处理时间(恒定)内能够生产的铅丹的量计,铅丹的生产量(kg/h)以300~600kg/h为目标。

[综合评价]

基于铅丹化度以及铅丹的生产量(基础为处理时间)的各评价结果进行了综合评价。综合评价基于以下的评价基准进行评价。

◎:极为良好

○:良好

×:不良

需要说明的是,铅丹化度小于80%的情况或铅丹的生产量小于400kg/h的情况将综合评价设为“不良×”,铅丹化度为80%以上的情况并且铅丹的生产量为400kg/h以上的情况将综合评价设为“良好○”,“良好○”之中特别是铅丹化度为85%以上的情况或铅丹的生产量为500kg/h以上的情况将综合评价判断为“极为良好◎”。

以下,对制造条件与结果的关系进行说明。

[现有技术(对象)的性能]

首先,如表1所示那样,不对铅粉进行预加热而直接实施正式加热从而进行铅丹化的现有技术(对象)中,铅粉的氧化度较高的情况下(比较例1),铅丹化度得以维持,但铅丹化的加热时间变长,另外无法增加生产量。另外,氧化度较低的情况下(比较例2),除了铅丹化的加热时间变长且无法增加生产量之外,铅丹化度也降低。

与此相对,通过在对铅粉实施正式加热而进行铅丹化前对铅粉实施预加热,如表1所示,确认到在维持铅丹化度的同时生产量也增加。

[与铅粉的氧化度的关系]

首先,将第一加热工序(预加热)和第二加热工序(正式加热)的条件设为恒定,使投入的铅粉的氧化度发生变化,结果在铅粉的氧化度为63%~78%的条件(实施例1~8)下,能够进一步增加生产量而不降低铅丹化度。特别是,铅粉的氧化度为约67%~80%的条件(实施例3~8)下,铅丹化度大幅提高。需要说明的是,铅粉的氧化度为60%的条件(比较例3)下,铅丹化度降低。

[与预加热的加热温度的关系]

然后,将进行第一加热工序(预加热)前的铅粉的氧化度和第二加热工序(正式加热)的条件设为恒定,使第一加热工序(预加热)中的加热温度发生变化,结果在预加热的加热温度为300℃~330℃的条件(实施例9~13)下,能够增加生产量而不降低铅丹化度。特别是,预加热的温度为320℃~330℃的条件(实施例11~13)下,可以大幅增加生产量、能够增加铅丹化度。需要说明的是,预加热的加热温度为250℃的情况(比较例4)和340℃的情况(比较例5)下,铅丹化度降低、且无法进一步增加生产量。

[与正式加热的加热温度的关系]

另外,将铅粉的氧化度和第一加热工序(预加热)的条件设为恒定,使第二加热温度(正式加热)中的加热温度发生变化,结果在正式加热的加热温度为375℃至480℃的条件(实施例14~16)下,能够增加处理量而不降低铅丹化度。与此相对,正式加热的加热温度为300℃的情况(比较例6)下,铅丹化度降低、且无法进一步增加生产量。

[与是否搅拌的关系]

将铅粉的氧化度、预加热的加热温度、正式加热的加热温度设为恒定,一边搅拌铅粉一边进行预加热的情况(实施例17,18)下,可以增加铅丹化度、且能够进一步大幅增加生产量。

特别是,将搅拌的转速从50min-1恒定(实施例17)提高至100min-1恒定(实施例18)的情况下,判定即使连续运行中铅粉投入量产生偏差也能维持高的铅丹化度。

[与预加热的入口温度的关系]

另外,在实施例12的条件中,以入口部分5a的温度不低于滚筒5的中央部分5b和出口部分5c的温度的方式(以滚筒5的中央部分5b和出口部分5c的温度与入口部分5a的温度相同的方式)设置预加热的加热温度进行预加热的情况下(实施例18,19),能够提高铅丹化度、且能够大幅增加单位时间的生产量。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具体地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和实验例。例如,第一加热工序中采用的加热炉的条件等可以任意地设定。即,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实验例所记载的方式只要没有特别记载,当然就能够基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而变更。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铅蓄电池用活性物质材料的制造方法,其通过在进行用于铅丹化的正式加热前,以正式加热的加热温度以下的温度对氧化度相对低的铅粉进行预加热,可以缩短用于铅丹化的处理时间并增加生产量而不使铅丹化度降低。

附图标记说明

1预加热装置

3加热炉

5滚筒

51一端

52另一端

5a入口部分

5b中央部分

5c出口部分

7投入部

7a投入口

9取出部

9a取出口

11吸气口

13排气口

15,17风扇

19隔板

21,23,25温度计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