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快速拆装的高可靠性射频同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77866发布日期:2018-11-09 17:18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快速拆装的高可靠性射频同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射频同轴电缆连接器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快速拆装的高可靠性射频同轴连接器。

背景技术

行业内射频同轴连接器与电缆连接器形式常用的是安装式、焊接式及压接式。针对安装式结构,行业内都是通过螺纹旋接来实现的,可进行拆卸。安装式结构的连接器相比其他两种结构价格偏贵,但其优点在于在工程施工中使用灵活,可以根据实际长度或接口形式需求做调整。根据调研,在工程施工中一个熟练的施工人员安装一个连接器需要花费2~3分钟,对于一名新人,按照安装说明书安装一个连接器基本要花费10~15分钟,而且可能还安装不到位,性能指标不良。

现在国内外同一型号的连接器内部结构基本大同小异,其电气性能方面所凸显的问题也基本一致,特别是行业内关注比较多的动态互调。针对动态互调的问题,我们也经过较多的试验分析,除去材料及电镀问题,连接器电缆夹对电缆外导体的夹持及连接器插孔对电缆内导体的夹持能力量方面对互调起到较大的影响作用。常规的连接器对电缆外导体只有简单的夹持,其余部位与电缆外导体的空隙均比较大,而在动态情况下就电缆外导体晃动会导致互调极不稳定,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内导体夹持上,故这两个因素对动态互调的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随着基站系统对各个组件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及人工施工成本的不断提高,很多国外厂家都在寻找性能稳定且易安装的连接器开发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快速拆装的高可靠性射频同轴连接器,其安装简单、快速,机械结构稳定性高,工作可靠性高,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

一种可快速拆装的高可靠性射频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前壳体、后保护套,所述前壳体的腔体内安装有前绝缘体、中心导体,所述前绝缘体、中心导体前后向顺次布置,所述前绝缘体的中心轴向位置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所述中心导体的前端中心设置有前凸,所述前凸朝向所述第一定位孔布置设置,所述中心导体的轴向尾部的外环面均布有张口槽,所述中心导体的轴向尾部的中心部分为贯穿孔,所述中心导体的轴向尾部具体为收口锥形结构,所述收口锥形结构的外端内径小于电缆内导体的内径、同时收口锥形结构的内端内径大于电缆内导体的内径,所述前壳体的后外环面和所述后保护套的前内环面过盈配合定位连接,所述后保护套的内腔内设置有电缆夹组件,所述电缆夹组件所形成的前端夹持面用于夹持住待连接电缆的外导体的外环面,所述前壳体的后端内环面的内侧设置有前凹的夹持内凹环槽,所述夹持内凹环槽的锁扣部分为朝向后方的尖角结构。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体的后外环面的止挡凸起内侧套装有第一密封圈,电缆连接到位后、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外环面紧贴所述后保护套的内环面,确保封装到位;

所述前凸和所述第一定位孔在安装状态下过盈配合连接;

所述电缆夹持组件包括底座、电缆夹,所述底座的外环面和所述后保护套的对应内环面间过盈配合连接,所述电缆夹的后端安装勾结构卡装于所述底座对应的外环面的槽孔中,所述电缆夹的内端环面的前部、后部均设置有第一内环凸起、第二内环凸起,所述第一内环凸起、第二内环凸起用于压接已经安装到位的电缆的对应波谷,所述电缆夹的前端面为对应于所述前壳体对应夹持内凹槽的夹持面;

所述电缆夹具体为若干瓣电缆夹结构圆周向拼合形成的圆环结构,每个电缆夹结构的后端安装勾结构定位于对应的所述槽孔内;

截面状态下的所述每个电缆夹结构的内壁包括第一凸起、内凹段、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内凹段、第二凸起组成夹持结构,若干个电缆夹结构的第一凸起组合形成第一内环凸起,若干个电缆夹结构的第二凸起组合形成第二内环凸起;

所述电缆夹的前端外环面套装有电缆夹紧固圈,电缆连接到位后,电缆夹所形成的外环面被推装于所述前壳体的后端内腔内;

所述底座包括轴向后凸起环,所述轴向后凸起环插装于所述后安装套对应的安装槽内,所述轴向后凸起环的后端和所述安装槽的内端壁间设置有密封圈,工作状态下所述密封圈的内环面同时套装于待连接电缆的护套外环面,确保防水性能;

预安装时所述底座的主体后端面和所述后安装套的对应定位端面间留有间隙,所述轴向后凸起环的后端内环面的截面为斜面,压接过程中通过底座的主体后端面和后保护套的定位端面作为限制面,确保在压接过程中密封圈受力变形,达到密封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结构后,先进行电缆的剥线及预装,之后将电缆插装进入同轴连接器,确保电缆内导体已在中心导体的轴向尾部的贯穿孔内,保证同心度的同时确保电缆内导体进入中心导体的贯穿孔内,之后在压接过程中,电缆外导体顶住尖角结构,电缆外导体受挤压弯曲变形,外导体重叠,被夹持于电缆夹组件的前端夹持面和夹持内凹槽之间,当作用于电缆的压接力足够大时,电缆发生位移,同时顺带中心导体往前推进、进而带动中心导体进入第一定位孔内,更好的紧固电缆内导体;本发明的连接器已预安装,无需把前后壳体拧开再安装,只需把按尺寸剥好的电缆插入连接器,然后使用工具进行压接,安装简单、方便;前后壳体过盈配合压接结构,代替常规的螺纹旋接结构,同时经过试验与电缆连接的抗拉强度明显大于常规螺纹旋接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爆炸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图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电缆夹组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电缆夹组件的三维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电缆夹组件的剖视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的密封圈压接效果示意图;

图7为电缆外导体被双层压接的效果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中心导体主视图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中心导体的局部剖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所对应的名称如下:

前壳体1、后外环面11、夹持内凹环槽12、尖角结构13、止挡凸起14、后保护套2、前内环面21、前绝缘体3、第一定位孔31、中心导体4、前凸41、轴向尾部42、张口槽43、贯穿孔44、电缆夹组件5、前端夹持面51、第一密封圈6、底座7、槽孔71、轴向后凸起环72、密封圈73、斜面74、电缆夹8、安装勾结构81、第一内环凸起82、第二内环凸起83、电缆夹结构801、电缆夹紧固圈9、电缆10、电缆内导体101、外导体102。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可快速拆装的高可靠性射频同轴连接器,见图1~图9:其包括前壳体1、后保护套2,前壳体1的腔体内安装有前绝缘体3、中心导体4,前绝缘体3、中心导体4前后向顺次布置,前绝缘体3的中心轴向位置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31、中心导体4的前端中心设置有前凸41,前凸41朝向第一定位孔31布置设置,中心导体4的轴向尾部42的外环面均布有张口槽43,中心导体4的轴向尾部42的中心部分为贯穿孔44,中心导体4的轴向尾部42具体为收口锥形结构,收口锥形结构的外端内径小于电缆内导体101的内径、同时收口锥形结构的内端内径大于电缆内导体101的内径,前壳体1的后外环面11和后保护套2的前内环面21过盈配合定位连接,后保护套2的内腔内设置有电缆夹组件5,电缆夹组件5所形成的前端夹持面51用于夹持住待连接电缆10的外导体102的外环面,前壳体1的后端内环面的内侧设置有前凹的夹持内凹环槽12,夹持内凹环槽12的锁扣部分为朝向后方的尖角结构13。

前壳体1的后外环面11的止挡凸起14内侧套装有第一密封圈6,电缆10连接到位后、第一密封圈6的外环面紧贴后保护套2的内环面21,确保封装到位;

前凸41和第一定位孔31在安装状态下过盈配合连接;

电缆夹持组件5包括底座7、电缆夹8,底座7的外环面和后保护套2的对应内环面间过盈配合连接,电缆夹8的后端安装勾结构81卡装于底座7对应的外环面的槽孔71中,电缆夹8的内端环面的前部、后部均设置有第一内环凸起82、第二内环凸起83,第一内环凸起82、第二内环凸起83用于压接已经安装到位的电缆的对应波谷,电缆夹8的前端面为对应于前壳体对应夹持内凹槽12的前端夹持面51;

电缆夹8具体为若干瓣电缆夹结构801圆周向拼合形成的圆环结构,每个电缆夹结构801的后端安装勾结构定位于对应的槽孔71内;具体实施例中四瓣电缆夹结构801圆周向拼合形成的圆环结构的电缆夹8;

截面状态下的每个电缆夹结构801的内壁包括第一凸起、内凹段、第二凸起,第一凸起、内凹段、第二凸起组成夹持结构,若干个电缆夹结构801的第一凸起组合形成第一内环凸起82,若干个电缆夹结构801的第二凸起组合形成第二内环凸起83;

电缆夹8的前端外环面套装有电缆夹紧固圈9,电缆连接到位后,电缆夹8所形成的外环面被推装于前壳体1的后端内腔内;

底座7包括轴向后凸起环72,轴向后凸起环72插装于后安装套2对应的安装槽内,轴向后凸起环72的后端和安装槽的内端壁间设置有密封圈73,工作状态下密封圈73的内环面同时套装于待连接电缆10的护套外环面,确保防水性能;

预安装时底座7的主体后端面和后安装套2的对应定位端面间留有间隙,轴向后凸起环72的后端内环面的截面为斜面74,压接过程中通过底座7的主体后端面和后保护套2的定位端面作为限制面,确保在压接过程中密封圈73受力变形,达到密封的效果。

其工作原理如下:先进行电缆的剥线及预装,之后将电缆自后保护套的中心孔插装进入同轴连接器,确保电缆内导体已在中心导体的轴向尾部的贯穿孔内,保证同心度的同时确保电缆内导体进入中心导体的贯穿孔内,之后在压接过程中,电缆外导体顶住尖角结构,电缆外导体受挤压弯曲变形,外导体重叠,被夹持于电缆夹组件的前端夹持面和夹持内凹槽之间,当作用于电缆的压接力足够大时,电缆发生位移,同时顺带中心导体往前推进、进而带动中心导体进入第一定位孔内,更好的紧固电缆内导体。

其主要适用于内导体为铜管结构的电缆,其具有以下特点:

1连接器安装完成后为一体式结构,无需在施工过程中对其进行分离,只需推入电缆到预定位置即可;

2电缆夹为多瓣结构,采用“钩状”结构及o型圈保护使其放置在底座上形成一套电缆夹组件,可实现电缆装入过程中的张开与收缩,另外电缆夹固定在后壳体上,确保电缆夹在撑开过程中有后壳体内壁限位,防止电缆夹脱落;

3电缆夹具有双波谷固定功能,其表面具有一道半圆形槽;

4连接器内导体具有锥度,确保可以顺畅的进入电缆内导体,其接触为为弹性接触;

5连接器在安装过程中电缆可随时拔出,避免应安装问题导致连接器报废;

6电缆夹与外导体的夹持采用双层铜带,代替之前的单层夹持,夹持更加牢靠。

7连接器安装采用前后壳体过盈配合压接完成,代替常规的螺纹旋接结构,同时经过试验与电缆连接的抗拉强度明显大于常规螺纹旋接结构;

8内部绝缘支撑具有高强度横向及纵向性能,同时满足射频连接器电性能;

9连接器尾端密封圈在压接过程中密封圈压缩变形,与电缆护套紧密接触,达到防水效果。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内容仅为本发明创造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创造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创造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