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电芯及锂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40414发布日期:2019-01-16 07:29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锂电池电芯及锂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电池电芯及锂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具有较高能量密度和良好环保性能的电池,具有能量高、可靠性高和加工性好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类便携式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储能电站用电设备中。

目前,对于现有的大容量方形电池,其主要是由电芯与外包装构成,电芯由正负极极片、隔膜卷绕而成。而现有技术中,为了电芯的安全性,避免多余的锂离子游离产生安全隐患,电芯在正负极极片对应卷绕后由负极将正极包裹,并通过隔膜使正负极极片与壳体隔开。

而目前行业内对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要求越来越高,而现有技术也很难通过对锂电池进行进一步优化来提高的能量密度,提升电池的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电池电芯及锂电池,以进一步提升现有技术中锂电池的能量密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电池电芯,包括:

第一卷芯结构,所述第一卷芯结构包括对应设置并卷绕的正极片和负极片;

第二卷芯结构,所述第二卷芯结构包括对应设置并卷绕的正极片和负极片;

其中,所述第一卷芯结构和所述第二卷芯结构二者之一采用正极收尾,所述第一卷芯结构和所述第二卷芯结构二者另一采用正极收尾或采用负极收尾,所述第一卷芯结构和所述第二卷芯结构并联设置,且所述第一卷芯结构中收尾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卷芯结构中收尾的一侧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卷芯结构采用正极收尾,所述第二卷芯结构采用负极收尾。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卷芯结构的正极末端在所述第一卷芯结构的两弧形边缘之间,所述第二卷芯结构的负极末端在所述第二卷芯结构的两弧形边缘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卷芯结构和/或所述第二卷芯结构中的所述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的尾部长度差在5-15mm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锂电池电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之间的隔膜。

进一步地,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的边缘漏出空箔极耳。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卷芯结构和/或所述第二卷芯结构中的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为连续涂布。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卷芯结构和/或所述第二卷芯结构的两端通过全极耳焊接并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卷芯结构和所述第二卷芯结构中的正极片和负极片采用相同的起始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锂电池,包括锂电池电芯,所述锂电池电芯为如上所述的锂电池电芯。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锂电池电芯及锂电池中,锂电池电芯通过设置第一卷芯结构和第二卷芯结构,同时设置第一卷芯结构收尾的一侧与第二卷芯结构收尾的一侧相对设置,使得收尾的极片也能够提供容量,避免了极片的浪费,在厚度受限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提升了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同时相对设置的第一卷芯结构和第二卷芯结构避免了多余的锂离子游离产生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锂电池电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变形实施例中所示锂电池电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中的附图标记为:

10、第一卷芯结构;11、正极片;13、负极片;15、隔膜;16、弧形边缘;

20、第二卷芯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施例中的锂电池电芯包括第一卷芯结构10和第二卷芯结构20。

具体第一卷芯结构10包括对应设置并卷绕的正极片11和负极片13;第二卷芯结构20包括对应设置并卷绕的正极片11和负极片13;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卷芯结构10中的正极片11和负极片13采用正极收尾,第二卷芯结构20中的正极片11和负极片13采用负极收尾,第一卷芯结构10和第二卷芯结构20并联设置,且第一卷芯结构10中收尾的一侧与第二卷芯结构20中收尾的一侧相对设置,进而本实施例中的锂电池电芯通过设置第一卷芯结构10和第二卷芯结构20,同时设置第一卷芯结构10收尾的一侧与第二卷芯结构20收尾的一侧相对设置,使得收尾的极片也能够提供容量,避免了极片的浪费,在厚度受限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提升了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同时相对设置的第一卷芯结构10和第二卷芯结构20避免了多余的锂离子游离产生安全隐患。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的一个变形实施例中,第一卷芯结构10中的正极片11和负极片13采用正极收尾,同时第二卷芯结构20中的正极片11和负极片13也采用正极收尾,同样第一卷芯结构10和第二卷芯结构20正极收尾的一侧相对设置,这样在将极片的活性物质最大程度的利用起来,在有限的厚度范围内提高活性物质的利用率,发挥更高的容量,从而提升能量密度。

具体地,第一卷芯结构10的正极末端在第一卷芯结构10的两弧形边缘16之间,第二卷芯结构20的负极末端在第二卷芯结构20的两弧形边缘16之间。其中,第一卷芯结构中的正极片11和负极片13之间的长度差在5-15mm之间,或者第二卷芯结构中的正极片11和负极片13之间的长度差在5-15mm之间,或者第一卷芯结构和第二卷芯结构中的正极片11和负极片13之间的长度差均在5-15mm之间,进而在保证极片之间具有足够余量,保证可靠性的同时,避免了用料的浪费,避免了极片占用较多的空间。

进一步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的锂电池电芯还包括设置在正极片11和负极片13之间的隔膜15,而正极片11和负极片13连续涂布,并在正极片11和负极片13的边缘漏出空箔极耳,便于对第一卷芯结构10和第二卷芯结构20进行并联。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卷芯的两端通过全极耳焊接并联,进而锂电池电芯的可靠性更好。

具体地,本实施两种的第一卷芯结构10和第二卷芯结构20中的正极片11和负极片13采用相同的起始端,进而便于卷绕,降低了制造难度。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锂电池,包括锂电池电芯,锂电池电芯为的锂电池电芯,进而本实施中锂电池电芯所具有的优点,本实施例中的锂电池也应具有,在此不再赘述。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