铆压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42893发布日期:2018-09-14 23:00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铆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针对金属片的铆压机构。



背景技术:

线缆组件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将金属壳体上的金属片铆压在线缆上,现有的铆压方式工作人员借助工具手动铆压,但是手动操作的生产效率低,并且在压装时,金属片与线缆之间很容易出现间隙,不仅影响定位,而且影响最终的装配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具有改善铆压保持力的铆压机构。

为实现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铆压机构,用以将金属片铆压于线缆上,其包括上铆压座及位于上铆压座下方的下铆压座,所述上铆压座设有上凹部,所述下铆压座设有与上凹部对齐的下凹部,所述铆压机构还包括进入上凹部内沿一预定轨迹移动以实现对金属片进行滚动铆压的至少一滚轮,所述至少一滚轮设置于上铆压座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铆压座设有位于上凹部内的两定位壁,所述两定位壁前后间隔开,两者之间形成有供滚轮进入上凹部的开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铆压机构还设有凸设于滚轮两端的圆轴,所述上凹部的内顶壁与定位壁之间形成有收容并导引圆轴移动的圆弧形滑动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铆压座设有位于上凹部左右两端的上凸部,所述上凸部设有收容滚轮的容纳槽,所述滑动槽延伸入上凸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铆压座设有与上凸部上下贴合的凹陷,所述上凸部与凹陷的尺寸基本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滚轮设置为两个,一一收容于对应容纳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滚轮移动的轨迹为圆弧形。

本实用新型铆压机构还包括进入上凹部内沿一预定轨迹移动以实现对金属片进行滚动铆压的至少一滚轮,所述至少一滚轮设置于上铆压座上,由于滚轮外侧面为圆形弧面,可以保证金属片铆压后的保持力,消除金属片与线缆的间隙,而且保证金属片具有良好的外观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铆压机构与线缆组件配合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铆压机构与线缆组件分开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铆压机构剖开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铆压机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铆压机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铆压机构100,主要用于将线缆组件200金属壳体201上的金属片202铆压在线缆203上,铆压机构100包括上铆压座10、位于上铆压座10下方的下铆压座20、两滚轮30及凸设于滚轮30两端的圆轴40。

上铆压座10底部设有圆弧形的上凹部11、位于上凹部11左右两侧的圆弧形上凸部12及位于上凹部11内前后对齐的两圆弧形定位壁13。

两上凸部12左右对齐,向下凸出于上铆压座10,每一上凸部12内设有收容滚轮30的容纳槽122。两定位壁13前后间隔开,两者之间形成有弧形的开口130,开口130连接在两容纳槽122之间,两定位壁13与上凹部11的内顶壁之间形成有圆弧形的滑动槽132,用以导引圆轴40滑动。两定位壁13连接在两上凸部12之间,滑动槽132延伸入上凸部12。

下铆压座20设有与上凹部11对齐的下凹部21及与上凸部122对齐的弧形凹陷22,凹陷22位于下凹部21的左右两侧,与上凸部122的尺寸基本相同,便于两者贴合。

滚轮30收容于上铆压座10容纳槽122内,圆轴40定位于滑动槽132内,并伸出上铆压座20。

本实用新型铆压机构100工作时,首先,线缆组件200金属壳体201的金属片202连同线缆203放置于下铆压座20下凹部21内。然后,上铆压座10与下铆压座20上下闭合,上凸部12贴合于凹陷22内,实现对线缆组件200的定位。最后,动力推动圆轴40带动滚轮30离开容纳槽122,从开口130进入上凹部11,对金属片202进行滚动按压,促使金属片202发生变形,铆压在线缆203上,滚轮30沿滑动槽132的轨迹移动,每一滚轮30移动到顶点后返回容纳槽122,由于滚轮30外侧面为圆形弧面,从而保证金属片202铆压后的保持力,消除金属片202与线缆203的间隙,而且保证金属片202具有良好的外观面。

尽管为示例目的,已经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在不脱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公开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各种改进、增加以及取代是可能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