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定位的MICROSIM卡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59186发布日期:2018-10-13 00:21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便于定位的MICRO SIM卡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micro SIM连接器为了适应各种工作环境,通常会对其进行不同的功能或结构上的设计,例如可适配双卡、侦测等功能设计。但现有技术中的micro SIM连接器通常由于其结构的复杂以及端子成型制作一体后,不利于将其定位安装于应用设备上,导致其定位安装不便,现有技术也有对其进行设置定位结构,但其定位结构通常结构复杂,且定位不够精确,往往会影响安装的精度和稳定性,降低了工作效率。

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定位的MICRO SIM卡连接器,其结构设计巧妙合理,便于定位安装,易于成型制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定位的MICRO SIM卡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镶嵌成型于绝缘本体上的端子组以及自后往前套设于绝缘本体上的外壳;该绝缘本体具有前后设置的复数个第一让位槽、复数个第二让位槽;该端子组包括复数个端子单体,每个端子单体具有前后设置的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该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分别凸露于相应第一让位槽、第二让位槽上方;每个端子单体的前侧下方设置有第一焊接部,该第一焊接部凸露于相应第一让位槽下方;每个端子单体的后侧具有第二焊接部,该第二焊接部凸露于绝缘本体后侧;

该绝缘本体具有便于安装定位的复数个定位孔;每个定位孔设置于相应第一让位槽、第二让位槽之间;每个定位孔内嵌设有便于吸附定位的磁吸部,该磁吸部包括有嵌设于绝缘本体上的金属接触壳以及装设于金属接触壳内的磁铁;该金属接触壳具有容置空间,该磁铁安装于容置空间内;该金属接触壳具有露于定位孔的磁吸式吸附面;

该绝缘本体的前侧下方开设有便于安装定位的开口槽,该开口槽自绝缘本体前侧下方向后开设而成;该开口槽贯通相应第一让位槽;

该外壳的下方具有便于安装定位的定位板,该定位板具有定位凹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主体部及左右两侧的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一体成型向上凸设于绝缘本体上,并前后延伸;所述第一定位部的前侧具有用于限位于外壳的限位台阶,所述第一定位部的后侧具有用于卡装外壳卡扣槽;所述外壳具有基部及一体成型于基部左右两侧的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前后延伸于基部上;所述第二定位部的前后侧分别具有第一导引板、第二导引板;所述第一导引板的前侧具有限位边,所述第二定位部的后侧向后一体延伸有卡扣;当外壳自后往前套入绝缘本体外时,所述限位边限位于限位台阶后侧面,所述卡扣卡入卡扣槽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定位部的后侧具有导引面,所述导引面设置于卡扣槽后侧;所述第一导引板、第二导引板分别自导引面连接于第一定位部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定位板自相应第一导引板、第二导引板横向延伸一体成型而成。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定位部具有第一导引边、第二导引边,所述第一导引边、第二导引边相互呈L形结构;所述第一导引板、第二导引板分别相应具有第三导引边;所述定位板具有第四导引边;所述第三导引边与相应第四导引边相互呈L形结构;当外壳自后往前装入绝缘本体上时,所述第三导引边、第四导引边分别适配于相应第一导引边、第二导引边。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让位槽、定位孔、开口槽、定位凹槽以及磁吸部的巧妙结合设计,使其实现了定位结构的简单化,整体结构设计巧妙合理,易于成型制作,从而达到了便于定位安装和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以及,通过第一焊接部、第二焊接部的设计,更有利于端子的稳固连接,避免出现焊接不稳固导致端子的导通不良的现象。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另一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磁吸部的分解结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绝缘本体 11、第一让位槽

12、第二让位槽 13、定位孔

14、磁吸部 141、金属接触壳

142、磁铁 15、开口槽

16、第一定位部 161、限位台阶

162、卡扣槽 17、导引面

20、端子组 21、端子单体

211、第一接触部 212、第二接触部

213、第一焊接部 214、第二焊接部

30、外壳 31、定位板

311、定位凹槽 32、基部

33、第二定位部 331、第一导引板

3311、限位边 332、第二导引板

34、卡扣 101、第一导引边

102、第二导引边 103、第三导引边

104、第四导引边。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所述便于定位的MICRO SIM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10、镶嵌成型于绝缘本体10上的端子组20以及自后往前套设于绝缘本体10上的外壳30;该绝缘本体10具有前后设置的复数个第一让位槽11、复数个第二让位槽12;该端子组20包括复数个端子单体21,每个端子单体21具有前后设置的第一接触部211、第二接触部212;该第一接触部211、第二接触部212分别凸露于相应第一让位槽11、第二让位槽12上方;每个端子单体21的前侧下方设置有第一焊接部213,该第一焊接部213凸露于相应第一让位槽11下方;每个端子单体21的后侧具有第二焊接部214,该第二焊接部214凸露于绝缘本体10后侧。此处,通过该分别前后设置的第一焊接部213、第二焊接部214可提高端子组20的焊接稳固性。

以及,该绝缘本体10具有便于安装定位的复数个定位孔13;每个定位孔13设置于相应第一让位槽11、第二让位槽12之间;每个定位孔13内嵌设有便于吸附定位的磁吸部14,该磁吸部14包括有嵌设于绝缘本体10上的金属接触壳141以及装设于金属接触壳141内的磁铁142;该金属接触壳141具有容置空间,该磁铁142安装于容置空间内;该金属接触壳141具有露于定位孔13的磁吸式吸附面;此处,所述金属接触壳141的截面呈“凸”字形,其容置空间具有较宽的下段容置空间和较小的上段容置空间,所述下段容置空间对应上段容置空间的外围具有限位挡壁,这样,先将磁铁142自下段容置空间装入上段容置空间内,这样,上段容置空间的顶壁上表面作为磁吸式吸附面,再将整个磁吸部14以镶嵌成型的方式设置于绝缘本体10内,磁吸式吸附面露于相应的定位孔13,限位挡壁起到便于磁吸部14稳固定位于绝缘本体10内的作用。

该绝缘本体10的前侧下方开设有便于安装定位的开口槽15,该开口槽15自绝缘本体10前侧下方向后开设而成;该开口槽15贯通相应第一让位槽11;该外壳30的下方具有便于安装定位的定位板31,该定位板31具有定位凹槽311。

所述绝缘本体10具有主体部及左右两侧的第一定位部16;所述第一定位部16一体成型向上凸设于绝缘本体10上,并前后延伸;所述第一定位部16的前侧具有用于限位于外壳30的限位台阶161,所述第一定位部16的后侧具有用于卡装外壳30卡扣34槽162;所述外壳30具有基部32及一体成型于基部32左右两侧的第二定位部33,所述第二定位部33前后延伸于基部32上;所述第二定位部33的前后侧分别具有第一导引板331、第二导引板332;所述第一导引板331的前侧具有限位边3311,所述第二定位部33的后侧向后一体延伸有卡扣34;当外壳30自后往前套入绝缘本体10外时,所述限位边3311限位于限位台阶161后侧面,所述卡扣34卡入卡扣34槽162内。

所述第一定位部16的后侧具有导引面17,所述导引面17设置于卡扣34槽162后侧;所述第一导引板331、第二导引板332分别自导引面17连接于第一定位部16上。

另外,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板31自相应第一导引板331、第二导引板332横向延伸一体成型而成;所述第一定位部16具有第一导引边101、第二导引边102,所述第一导引边101、第二导引边102相互呈L形结构;所述第一导引板331、第二导引板332分别相应具有第三导引边103;所述定位板31具有第四导引边104;所述第三导引边103与相应第四导引边104相互呈L形结构;当外壳30自后往前装入绝缘本体10上时,所述第三导引边103、第四导引边104分别适配于相应第一导引边101、第二导引边102。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让位槽、定位孔、开口槽、定位凹槽以及磁吸部的巧妙结合设计,使其实现了定位结构的简单化,整体结构设计巧妙合理,易于成型制作,从而达到了便于定位安装和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以及,通过第一焊接部、第二焊接部的设计,更有利于端子的稳固连接,避免出现焊接不稳固导致端子的导通不良的现象。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