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安装的铅酸蓄电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17949发布日期:2018-10-19 22:20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安装的铅酸蓄电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方便安装的铅酸蓄电瓶。



背景技术:

在电瓶应用领域,为了满足不同用电产品的需要,目前多采用多块电瓶组合连接的方式。现有技术中,多块电瓶之间的组合连接多采用导线焊接方式,然后组装在电瓶盒内。这种连接方式效率较低,并且电瓶之间拆装复杂,不利于组装效率的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安装的铅酸蓄电瓶,用于解决电瓶之间快速连接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方便安装的铅酸蓄电瓶,包括电瓶主体,电瓶主体一端面设有插槽模块,另一端面设有滑动导轨模块;所述插槽模块包括插槽和插头,插头设置在插槽的下端;所述的滑动导轨模块包括滑动导轨和插座,所述的插座设置在滑动导轨的下端。

进一步的,所述插槽的高度为电瓶主体高度的二分之一。

进一步的,所述电瓶主体的上端设有把手。

进一步的,所述插头包括插板和插钉,插板的上端面设有插钉孔,所述插钉设置在插钉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插座的底端设有插座腔。

实用新型内容中提供的效果仅仅是实施例的效果,而不是实用新型所有的全部效果,上述技术方案中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可以实现电瓶之间的快速连接,当批量装配电瓶时,可以极大的提高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前视示意图;

图中:1.电瓶主体;2.插槽;3.插头;4.滑动导轨;5.插座;6.把手;7.辅助插头固定弹力槽;8.辅助插接头;9.辅助插座固定弹力槽;10.辅助插座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应当注意,在附图中所图示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本实用新型省略了对公知组件和公知技术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方便安装的铅酸蓄电瓶,包括电瓶主体1,电瓶主体1的右端面设有插槽模块,电瓶主体1的左端面设有滑动导轨模块;在电瓶之间连接使用时,相邻电瓶之间的插槽模块与滑动导轨模块之间插接配合,以实现电瓶之间的快速安装。

所述插槽模块包括插槽2和插头3,插槽2设置在电瓶主体1的右端面的上部,插槽2的高度为电瓶主体1高度的二分之一;这样既能保证对相邻电瓶主体1左端上滑动导轨模块的稳定卡接,同时又减小了相邻电瓶主体1之间插拔安装移动距离。所述插槽2采用燕尾槽结构,所述插头3设置在插槽2的下端。插头3包括插板和插钉,插板的上端面设有插钉孔,插钉孔的直径大于插钉的直径,插钉的高度略低于插钉孔的深度;所述插钉凹陷设置在插钉孔内,这样可以保护插钉不被外界物体碰撞伤害;所述插钉的底端通过导线与电瓶主体1内部接线端子连接。

所述滑动导轨模块包括滑动导轨4和插座5。所述滑动导轨4采用燕尾导轨,滑动导轨4的高度为电瓶主体1高度的二分之一;滑动导轨4与所述的插槽2对应设置,当相邻电瓶主体1之间配合时,所述的滑动导轨4可滑动的插接在所述插槽2内。所述的插座5设置在所述滑动导轨4的底部内,插座5的底端设有插座腔,插座腔的内腔直径与所述插钉直径大小相等,插座腔的外侧直径与所述插钉孔直径大小相等;插座腔的内壁为铜质的插座导电片,插座导电片通过导线与电瓶主体1内部的接线端子电连接。所述的插座5与所述的插头3对应设置,当相邻电瓶主体1之间配合时,相邻一侧电瓶主体1的插座5插接在另一侧电瓶主体1的插头3内。

优选的,所述电瓶主体1的上端设有把手6,把手6的下端与电瓶主体1铰接;把手6方便对电瓶主体1的提拉。所述插槽模块还包括辅助插头结构,辅助插头结构包括辅助插头固定弹力槽7、辅助插头导线和辅助插接头8。辅助插头固定弹力槽7设置在所述电瓶主体1的外侧,辅助插头固定弹力槽7采用橡胶材料。所述的辅助插头导线可内外抽拉的活动固定在辅助插头固定弹力槽7内,辅助插头导线的内端与电瓶主体1内的接线端子电连接,辅助插头导线的外端与辅助插接头8连接。所述的滑动导轨模块还包括辅助插座结构,辅助插座结构包括辅助插座固定弹力槽9、辅助插座导线和辅助插座头10。辅助插座固定弹力槽9设置在所述电瓶主体1的外侧,辅助插座固定弹力槽9采用橡胶材料。所述的辅助插座导线可内外抽拉的活动固定在辅助插座固定弹力槽9内,辅助插座导线的内端与电瓶主体1内的接线端子电连接,辅助插座导线的外端与辅助插座头10连接。当插槽模块内插槽2下端的插头3与滑动导轨4下端的插座5接触不良时,可通过辅助插头结构与辅助插座结构对接,实现连接。

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电瓶之间的快速连接,当批量装配电瓶时,可以极大的提高装配效率。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